图书介绍
中医体质学说十论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中医体质学说十论](https://www.shukui.net/cover/73/33486960.jpg)
- 盛增秀,庄爱文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ISBN:9787513229364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103页
- 文件大小:13MB
- 文件页数:118页
- 主题词:中医学-体质学-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医体质学说十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论《内经》是体质分类的学术渊源1
一、阴阳五行分类1
1.阴阳二十五人1
2.阴阳五态之人8
二、体型肥瘦及年龄壮幼分类11
1.肥瘦、壮幼分类11
2.肥胖分型12
三、性格刚柔、勇怯分类13
1.刚柔13
2.勇怯13
四、形志苦乐分类15
体质形成论18
1.年龄18
2.性别20
3.自然环境和生活条件21
4.精神因素22
5.疾病因素22
6.先天因素23
体病相关论25
一、体质与发病25
二、体质与病邪从化27
三、体质与病情的变化和转归28
论体质与脉32
一、男女性别与脉32
二、年龄长少与脉35
三、先天禀赋与脉37
四、形体状态与脉39
五、性情刚柔与脉41
六、地区方域与脉42
七、生活优劣与脉43
体质转化论45
一、阴阳学说是体质转化论的理论基础45
二、体质转化的条件和因素47
1.年龄因素47
2.心理因素48
3.环境因素48
4.饮食起居因素49
5.体育锻炼因素49
6.疾病因素49
7.方药调治因素50
三、运用“治未病”理论和方法干预体质的转化50
辨体明理论52
一、辨体须明不同体质形成之理,方能从根本着手进行干预52
1.先天因素53
2.年龄53
3.性别54
4.自然环境与生活条件54
5.精神因素55
6.疾病55
二、辨体须明体质分别类型之理,方能有的放矢地加以调整56
三、辨体须明体质可变可调之理,方能促其向平和体质转化58
四、辨体须明兼夹复合体质之理,方能主次兼顾地给予处置59
体质辨惑论61
一、气质与体质61
二、异常体质与疾病63
三、从体质的形成过程澄清某些模糊认识63
四、辨证施治与辨体施治如何有机结合64
五、体质九分法为何未列“血虚质”66
体质调理论67
一、体质调理方药经验67
1.平和质67
2.气虚质68
3.阳虚质69
4.阴虚质69
5.痰湿质70
6.湿热质70
7.血瘀质71
8.气郁质71
9.特禀质71
二、几点注意事项72
1.用药方法72
2.兼夹体质的调理72
3.冬令进补与体质调理73
4.重视与其他养生方法结合73
论体质与延年益寿75
一、研究体质应与“治未病”的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75
二、认识中医的衰老学说,从调理体质入手以达延年益寿76
1.衰老的原因及其相关理论76
2.抗老防衰、延年益寿的对策81
3.去伪存真,更好地为现实服务87
三、积极开展体质与延年益寿的研究,努力攀登生命科学高峰88
体质学说发展论90
一、发掘和传承,是体质学说发展的前提和基础90
二、为临床服务,与“治未病”紧密挂钩,是体质学说发展的必由之路92
三、完善体质分类,规范辨识方法,是发展体质学说的重要举措93
四、开展人群体质调查,明确重点调治对象,是体质学说发展的重要环节94
五、辨证论治与辨体论治结合,丰富中医诊疗体系是体质学说发展的重要目标95
六、运用现代科学知识和方法,揭示中医体质的实质是体质学说发展的重要内容95
附 中医体质9种基本类型与特征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