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现代心脏组织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现代心脏组织学](https://www.shukui.net/cover/1/33498738.jpg)
- 郭志坤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ISBN:9787117223096
- 出版时间:2016
- 标注页数:399页
- 文件大小:76MB
- 文件页数:417页
- 主题词:心脏-人体组织学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现代心脏组织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心壁的一般构造1
第一节 心内膜1
第二节 心肌膜2
第三节 心外膜4
第二章 心肌细胞7
第一节 心肌细胞的形态特征7
一、心肌纤维的光镜结构7
二、心肌纤维的亚微结构8
第二节 心肌酶24
第三节 心肌代谢26
第四节 心肌发育与发育异常27
第五节 心肌重构28
第三章 心肌肥大34
第一节 心肌生理性和病理性肥大的区别34
第二节 心肌肥大的显微标准35
第三节 心肌肥大的相关因素36
第四节 心肌肥大后心肌间血管的变化36
第四章 心肌再生38
第一节 心肌细胞的分裂与再生38
第二节 心肌细胞分裂增殖的动态变化40
第三节 心肌损伤与心肌细胞分裂41
第四节 端粒、端粒酶与心肌细胞42
一、端粒和端粒酶42
二、端粒酶的活性与正常心肌细胞分裂的关系43
三、端粒酶与心血管疾病之间的关系44
第五章 心肌细胞凋亡47
第一节 心肌细胞凋亡的特征47
第二节 心肌细胞凋亡的相关基因48
第三节 心肌肥大细胞与心肌细胞凋亡48
第四节 凋亡在心脏发育中的作用49
第五节 心肌细胞凋亡的检测方法50
一、细胞的形态学检测50
二、流式细胞仪检测技术50
三、琼脂电泳检测技术51
四、酶学分析技术51
第六节 心肌细胞凋亡与心血管疾病51
一、缺血-再灌注与心肌细胞凋亡51
二、心肌梗死与心肌细胞凋亡51
三、心律失常与心肌细胞凋亡52
四、心肌病及病毒性心肌炎与心肌细胞凋亡52
五、心肌细胞凋亡与先天性心血管疾病53
六、心力衰竭与细胞凋亡53
七、高血压与心肌细胞凋亡53
第六章 心肌的时空差异56
第一节 心肌组织的发生56
一、心肌细胞的发生56
二、心肌组织的发生56
第二节 心肌细胞的增龄变化57
一、心脏重量与心肌细胞的关系58
二、脂褐素58
三、细胞质的染色变化59
四、心肌细胞的形态变化59
五、细胞连接60
六、心肌细胞的功能发育61
七、心肌细胞的缺氧耐受62
第三节 心肌细胞和非心肌细胞的比例变化62
第四节 心房和心室肌细胞的差别63
第五节 心室肌的M细胞63
一、M细胞的形态和分布63
二、M细胞的电生理特性64
三、M细胞与心律失常64
第七章 心的内分泌功能67
第一节 钠利尿肽系统67
一、心钠素67
一、脑钠素70
三、C型利钠肽73
第二节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73
一、VEGF的分布73
二、VEGF的分子结构75
三、VEGF的血管生成功能76
第三节 抗心律失常肽77
第四节 内源性类洋地黄素79
第五节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79
第六节 心肌营养素82
一、CT-1的分布82
二、CT-1的分子生物学特性83
三、CT-1的生物学作用83
第七节 心肌素84
一、心肌素的结构84
二、心肌素的调控85
三、心肌素及其相关转录因子的拮抗剂86
第八节 内皮素86
一、内皮素的结构及调节86
二、内皮素受体87
三、ET的生物学作用88
第九节 脂肪因子89
一、脂联素89
二、瘦素91
三、抵抗素93
四、网膜素和趋化素93
第八章 心肌细胞连接98
第一节 心肌细胞特化连接的形式98
一、中间连接99
二、桥粒99
三、间隙连接99
四、间隙连接与心脏疾病的发生104
第二节 连接蛋白108
一、连接蛋白的分子生物学特性108
二、连接蛋白的分布108
三、连接蛋白的发育109
四、间隙连接蛋白的调节110
第三节 黏附分子111
一、选择素家族112
二、免疫球蛋白超家族113
三、整合素家族114
四、钙依赖黏附素家族115
第四节 心肌细胞的细胞骨架116
一、心肌细胞骨架蛋白的种类116
二、细胞骨架蛋白的生理和病理意义118
第九章 心传导系统122
第一节 窦房结122
一、窦房结的位置和形态122
二、窦房结的细胞成分123
三、窦房结的连接蛋白126
四、窦房结间质127
五、窦房结动脉127
六、冠状动脉狭窄与窦房结的功能关系128
七、窦房结的神经支配129
八、窦房结的年龄变化131
九、窦房结与细胞凋亡132
十、窦房结疾病的形态学基础133
十一、窦房结的组织化学表达133
十二、窦房结的内分泌作用134
十三、窦房结的发生134
十四、窦房结的功能特点136
十五、心房的激动顺序136
第二节 结间束137
第三节 房室结138
一、房室结的位置、形态和结构138
二、房室结与房室交界区141
三、房室交界区的血液供应141
四、房室结的发生141
五、房室结的年龄变化142
六、房室结和房室束的代谢方式142
七、缺血-再灌注对房室结的影响143
八、房室结的功能143
九、心室的激动顺序144
第四节 房室束144
一、房室束的位置、形态及结构144
二、房室束的功能145
三、房室束的年龄变化145
四、房室束与中心纤维体的关系145
五、房室束的血液供应和神经支配146
第五节 左、右束支146
一、左束支146
二、右束支147
三、左、右束支的构造和功能147
四、左、右束支的血液供应和神经支配148
第六节 心室内的Purkinje细胞148
一、历史回顾148
二、Purkinje细胞的形态及分布149
三、心室内传导系统的发生150
四、心室内传导阻滞150
第七节 心传导组织以外的起搏细胞151
一、P细胞样细胞团152
二、副房室结152
三、心房肌间的起搏细胞152
第八节 心传导系统的变异传导束153
一、常见的异常传导束153
二、其他房室连接束155
第九节 传导系统常见的研究方法156
一、窦房结区的取材范围及切片156
二、房室结和房室束的取材范围和切片156
三、副束的研究方法157
四、心传导系统的常用染色方法158
第十章 常见实验动物心传导系统161
第一节 兔心传导系统161
一、窦房结161
二、窦房束162
三、房室结163
四、房室束164
五、左、右束支164
六、兔心传导系统的淋巴管165
第二节 狗心传导系统165
一、窦房结165
二、房室结166
三、房室束166
四、左束支和右束支167
第三节 大鼠和小鼠心传导系统168
一、窦房结168
二、房室结170
三、房室束172
第四节 家猪心传导系统173
一、窦房结173
二、房室结173
三、房室束174
四、副房室结175
第五节 山羊心传导系统175
一、窦房结175
二、房室结175
第六节 豚鼠心传导系统177
一、窦房结177
二、房室结177
三、房室束178
第七节 鸡心传导系统178
一、窦房结178
二、房室结及其束支179
第八节 雪貂心传导系统180
一、窦房结180
二、房室结和房室束180
第九节 仓鼠房室结181
第十节 骆驼窦房结181
第十一节 猫心窦房结181
第十二节 蝙蝠心脏房室结182
第十一章 心肌干细胞187
第一节 心肌干细胞的分类188
第二节 心肌干细胞的来源192
第三节 心肌干细胞的分布192
第四节 干细胞心肌分化的特异性标记193
第五节 影响心肌干细胞的因素194
第十二章 心肌干细胞移植199
第一节 供移植的干细胞源199
一、骨髓干细胞199
二、骨骼肌卫星细胞200
三、平滑肌细胞201
四、胚胎干细胞201
五、胚胎心肌细胞202
六、内皮(祖)细胞202
七、脐带血干细胞203
八、心肌组织干细胞203
九、诱导的多能干细胞(ipSCs)204
十、CD34干细胞205
第二节 移植的疗效205
第三节 促进心肌细胞分化的因素206
第四节 干细胞的移植时间、细胞数量及途径206
一、移植时间206
二、移植细胞数量207
三、移植途径207
第五节 成体干细胞移植细胞成活的问题208
第六节 干细胞移植改善心功能的机制208
第七节 干细胞移植存在的问题209
第十三章 脂肪组织源多能干细胞的心肌分化潜能214
第一节 PLA细胞的概念及其生物学性质214
第二节 PLA细胞的提取分离与培养方法215
第三节 PLA的心肌分化潜能215
第四节 PLA细胞与MSCs的比较217
第十四章 心肌细胞培养219
第一节 实验动物选择219
第二节 常用实验试剂219
第三节 心肌细胞培养220
一、ECM的培养220
二、ACM的培养220
三、心肌细胞的纯化221
四、接种细胞的计数221
五、心肌细胞的三维培养221
六、传代培养方法222
第四节 培养的心肌细胞各期的形态特点222
第五节 培养的心肌细胞的鉴定223
第六节 培养的心肌细胞的应用223
一、在筛选新药和药物安全性评价及药理、毒理学方面224
二、在分子生物学实验方面224
三、在病理生理学研究方面224
四、在功能研究方面224
第七节 心肌细胞培养的影响因素225
第八节 心肌细胞培养的优点225
第十五章 心脏间质227
第一节 胶原纤维227
一、胶原纤维的形态及分子结构227
二、胶原蛋白的生物合成及胶原纤维的交联和聚合229
三、胶原纤维的类型及分布231
四、胶原纤维的形态分类231
五、胶原纤维与心肌细胞的连接方式233
六、心脏胶原的来源234
七、胶原的生物化学性质234
八、胶原的年龄变化235
九、细胞因子对心胶原的调控236
十、间质胶原重构与心肌僵硬度的关系241
十一、胶原与心肌纤维化243
十二、心脏间质网络的病理改建及其意义243
第二节 金属蛋白酶家族及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245
一、金属蛋白酶家族245
二、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251
第三节 弹性纤维254
第四节 心肌间质细胞257
一、成纤维细胞257
二、Telocyte细胞266
三、脂肪细胞268
四、肥大细胞270
第五节 基质270
一、蛋白多糖270
二、结构性糖蛋白271
三、组织液271
第十六章 心的血管280
第一节 冠状动脉的组织学特征280
第二节 冠状动脉的年龄变化281
一、冠状动脉的自然年龄变化281
二、冠状动脉钙化282
第三节 心肌的微血管构筑283
第四节 血管的发生与形成288
一、内皮细胞的来源288
二、血管发生289
三、血管形成289
四、动脉生成290
五、冠状动脉的发生291
第五节 血管内皮细胞的生理功能292
第六节 内皮祖细胞293
一、EPCs的来源293
二、EPCs的鉴定293
三、EPCs的作用294
第七节 疾病与心微血管重塑295
一、冠状动脉疾病与心微血管改变295
二、高血压与心微血管改变295
三、糖尿病性心肌病与心微血管改变296
四、顿抑心肌、冬眠心肌与心肌微血管改变297
五、侧支应答297
第八节 周细胞297
一、周细胞的形态特点298
二、周细胞的功能298
第十七章 心的淋巴管303
第一节 淋巴管道的一般结构303
一、毛细淋巴管303
二、淋巴管304
第二节 心的淋巴管分布304
一、心内膜的淋巴管304
二、心肌层的淋巴管305
三、心外膜的淋巴管305
第三节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淋巴管生成305
第四节 心淋巴的生成及回流因素306
第五节 心淋巴与心肌的病理改变306
一、心淋巴循环障碍与心肌间质纤维化306
二、心淋巴循环障碍与传导组织变化307
三、心肌缺血后心淋巴管的改变308
第六节 淋巴管内皮细胞的标记物308
一、VEGFR-3308
二、LYVE-1308
三、Prox-1309
四、Podoplanin309
第十八章 心的神经311
第一节 心各部的神经分布特点311
一、心房肌的神经312
二、心室肌的神经312
三、心瓣膜的神经313
四、冠状动脉的神经314
五、窦房结的神经314
六、房室结和房室束的神经314
七、束支和Purkinje细胞的神经315
八、脂肪垫的神经315
第二节 心内神经节316
一、心神经节的分布316
二、神经节的组织结构和功能317
三、心神经递质318
四、神经激素受体323
第三节 心一氧化氮和一氧化氮合酶325
第四节 心神经与心律失常的关系326
一、心神经与心房颤动(纤颤)的关系326
二、心神经与室上性心动过速(室上速)的关系326
三、心神经与室性心动过速(室速)的关系326
第五节 心肌梗死与交感神经重构327
一、心肌梗死与交感神经重构327
二、心肌梗死与副交感神经重构327
第十九章 界嵴的组织构造331
第一节 界嵴的大体形态331
第二节 界嵴的组织学构筑331
第三节 界嵴的胚胎发生333
第四节 界嵴的电生理特征及意义334
第二十章 心房间的纤维联系336
第一节 左、右心房的纤维联系336
一、Bachmann束336
二、卵圆窝边缘纤维337
三、冠状窦肌袖337
四、Marshall韧带(静脉)338
五、上腔静脉肌袖339
第二节 左、右心房纤维联系的临床意义339
第二十一章 腱索与心室条索341
第一节 腱索341
第二节 心室条索342
一、心室条索的组织结构342
二、心室条索的胚胎发生344
三、心室条索的生理和病理意义344
第二十二章 中心纤维体与Todaro腱346
第一节 中心纤维体346
一、中心纤维体的组织构造346
二、其他哺乳动物的中心纤维体347
三、中心纤维体内的结细胞岛348
第二节 Todaro腱349
第二十三章 心瓣膜351
第一节 房室瓣351
一、房室瓣的组织结构351
二、房室瓣的血液供应和神经支配352
三、房室瓣的发生352
第二节 动脉瓣(半月瓣)352
一、动脉瓣的组织结构353
二、动脉瓣的发生353
第三节 心瓣膜的年龄变化354
第四节 组织工程心脏瓣膜354
第二十四章 心肌袖357
第一节 肌袖的大体解剖357
第二节 肌袖的组织学构筑及电活动特征358
一、肺静脉肌袖的组织结构及电活动特征358
二、肺静脉和腔静脉肌袖的连接蛋白分布361
三、肺静脉肌袖与上腔静脉肌袖细胞及缝隙连接、Cx的比较362
第三节 心肌袖的胚胎发生362
第四节 心肌袖的神经分布363
第二十五章 心肌桥366
第一节 肌桥的解剖学特征366
第二节 肌桥的组织学构筑367
第三节 肌桥与血流动力学的关系368
第二十六章 主动脉370
第一节 主动脉的组织构造370
一、内膜370
二、中膜372
三、外膜372
第二节 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373
一、VSMCs的形态特征373
二、表型VSMCs的来源373
三、VSMCs异质性的研究意义374
四、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功能375
第三节 血管平滑肌祖细胞375
第四节 主动脉的年龄变化375
第二十七章 心包379
第一节 纤维性心包的组织构造379
第二节 浆膜性心包的组织学构造380
第三节 心包的血管、淋巴回流与神经分布381
一、心包的血管分布381
二、淋巴回流381
三、神经分布381
附录Ⅰ中英文词汇表383
附录Ⅱ心正常参考值396
附录Ⅲ人和常用实验动物血压、心率特点比较3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