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人口通史 8 辽金卷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中国人口通史 8 辽金卷](https://www.shukui.net/cover/14/30300010.jpg)
- 袁祖亮主编;王孝俊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010107066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502页
- 文件大小:28MB
- 文件页数:514页
- 主题词:人口-历史-中国-辽金时代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人口通史 8 辽金卷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编 辽代卷2
第一章 绪论2
第一节 辽代人口研究的意义与方法2
一、研究的意义2
二、研究方法4
第二节 辽代人口研究的基本史料7
一、元修《辽史》的基本情况7
二、其他古代文献10
三、现代文献资料11
第三节 辽代人口研究成果综述13
一、关于人口数量问题13
二、关于人口迁移问题15
三、关于户籍制度问题17
四、关于户、丁系年问题18
五、辽代城市人口问题19
六、关于人口构成、人口素质、人口政策、人口思想及人口与自然环境关系等问题21
第二章 辽代基本概况26
第一节 辽代疆域与自然环境26
一、辽代的疆域26
二、内蒙古区域30
三、蒙古国区域32
四、东北地区33
五、长城沿线及以南地区35
第二节 辽代政权兴亡和人口发展过程37
一、建国前的历史和人口状况37
二、契丹国建立、巩固和发展时期:太祖神册元年(916年)至景宗乾亨四年(982年)38
三、辽国极盛时期:圣宗统和元年(983年)至道宗大康十年(1084年)40
四、辽代后期:道宗大安元年(1085年)至天祚失国42
第三节 辽代的制度与文化44
一、实现了我国北方和东北地区的统一44
二、政治上“因俗而治”45
三、经济上“农牧并重”,使北方和东北地区的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47
四、文化上“融化了万里长城,沟通了长城南北”49
第三章 辽代户籍制度55
第一节 辽代户口调查55
一、户口调查统计的内容55
二、辽代户口调查统计的特点56
三、辽代的户口调查活动57
第二节 辽代户等制度63
一、传统农业区的户等制度64
二、游牧民族区的户等制度65
三、宫户、边疆部族的户等制度67
第三节 辽代户籍类型67
一、州县户口68
二、官卫户口70
三、部族户口72
四、僧尼户口73
五、著帐户、奴隶人口74
六、属国户口75
七、城市户口问题76
第四章 辽代人口数量80
第一节 辽代户口数据复原方法80
一、数据复原原则和方法80
二、州军城县数的考证82
三、建立标准年代84
第二节 辽代家庭人口规模85
一、目前对辽代家庭人口规模的认识85
二、对辽代家庭规模的考证86
三、辽代家庭人口规模较大的原因90
四、“一户两丁”之制与八口之家的关系91
第三节 辽代五京州县户口92
一、南京道93
二、西京道96
三、上京道100
四、东京道103
五、中京道110
第四节 宫卫户数、骑军数考证113
一、《辽史》诸宫卫户丁数、骑军数记录113
二、宫卫户、骑军、御帐亲军数据考证115
第五节 部族、僧尼及全辽户口117
一、部族户口117
二、僧尼人口119
三、著帐户口、奴隶人口、属国户口121
第五章 辽代人口分布126
第一节 辽代民族分布126
一、汉族分布126
二、契丹族及其分布134
三、渤海族分布135
四、奚族及其分布139
五、女真及其他民族的分布143
第二节 辽代人口分布的特点与变化146
一、辽代人口分布的特点146
二、汉民族的迁入148
三、契丹族的迁徙151
四、渤海人的迁移154
第三节 辽代人口姓氏分布156
一、辽代契丹族姓氏158
二、辽代汉族姓氏162
三、辽代几个汉族大姓的基本概况163
第六章 辽代人口结构169
第一节 辽代人口性比例结构169
一、契丹族的性比例结构169
二、汉族性比例结构170
第二节 辽代人口家庭结构174
一、血缘家庭的基本类型174
二、非血缘家庭的基本情况177
三、家庭关系的特点179
第三节 辽代人口阶级结构185
一、统治阶级186
二、被统治阶级194
三、辽代阶级、阶层间的变化199
第四节 辽代人口职业结构202
一、农民203
二、牧民204
三、手工业工人207
四、商人210
五、僧尼211
六、各级官员212
第七章 辽代人口素质222
第一节 辽代人口身体素质222
一、体质情况222
二、人口平均期望寿命224
第二节 辽代人口文化素质231
一、朝廷对汉文化的重视231
二、辽代文学成就232
第三节 辽代人口的道德素质235
一、“忠”236
二、“孝”236
三、“贞”237
四、“义”238
下编 金代卷242
第一章 绪论242
第一节 金朝人口研究的意义与方法242
一、金代的历史贡献和历史地位243
二、金朝户口的特点246
三、金代人口研究的方法247
第二节 金代人口研究的基本史料248
一、《金史》249
二、《三朝北盟会编》251
三、《建炎以来系年要录》251
四、《遗山集》和《中州集》252
五、《归潜志》253
六、《大金国志》254
第三节 金代人口问题研究综述255
一、关于户口数量问题255
二、关于《金史·地理志》户数系年问题257
三、关于户口类型258
四、关于通检推排259
五、关于人口迁移与分布260
第二章 金代社会环境与人口状况264
第一节 金代疆域与自然环境264
一、金朝建国前的疆域264
二、金朝建国(收国元年,1115年)至灭辽(1125年)时期的疆域266
三、皇统二年(1142年)至泰和八年(1207年)金鼎盛时期的疆域268
第二节 金代政权兴亡和人口发展过程271
一、从金太祖至海陵末年户口的减耗和停滞时期271
二、世宗、章宗时期四十八年的人口迅速增长阶段275
三、卫绍王、宣宗、哀宗时期二十六年的人口衰减阶段280
第三节 金代户口数据的有关问题283
一、金代户口口户比的认定284
二、猛安谋克户口286
三、在都宗室将军司户口289
四、迭刺、唐古二部五乣户口289
第三章 金代的户籍制度292
第一节 金代的户口登记制度292
一、户口登记调查制度292
二、户口登记调查与通检推排的关系297
三、户籍管理298
四、户口调查统计的基本情况302
第二节 金代户口类型305
一、《金史》所载各种户类的基本含义306
二、金代户口统计中的实际户类309
三、户等制度312
第三节 通检推排制度314
一、通检推排的含义314
二、通检推排的基本过程315
三、通检推排的渠道321
四、对通检推排的评价323
第四章 金代人口结构329
第一节 金代的阶级结构329
一、统治阶级329
二、被统治阶级342
三、各阶级阶层之间的变化及其对人口发展的作用351
第二节 金代人口职业结构353
一、农业353
二、畜牧业355
三、手工业359
四、商业365
五、各级官员371
第三节 金代家庭结构376
一、核心家庭占主要地位376
二、兄弟分家不分居378
三、家庭成员及其地位380
四、家庭奴婢及其地位383
第五章 金代的民族迁移393
第一节 女真族的迁移与分布393
一、建国前的迁移和分布393
二、金代中期以前东北地区内部的民族迁徙395
三、女真族的南迁397
四、南迁之后女真族的分布401
五、以女真族为主的猛安谋克数量403
第二节 汉族的迁移与分布410
一、主要文献记载410
二、迁徙的主要过程411
三、北迁汉人的分布413
第三节 契丹、奚、渤海等民族的迁移与分布415
一、契丹族的迁徙415
二、奚族的迁徙419
三、渤海族的迁徙421
第六章 金代的人口分布426
第一节 金代州县户口数据的复原和使用426
一、《金史·地理志》的户口系年427
二、阙载路州户数的复原428
三、开封府户口数据的修正430
四、金代户口总数及人口密度推算方法431
第二节 金代各路人口分布(上)432
一、东北地区诸路人口分布433
二、长城内外诸路439
第三节 金代各路人口分布(下)447
一、中原地区诸路人口分布447
二、西北地区诸路人口分布458
参考文献465
一、古代文献465
二、现代著作467
三、史学论文471
索引(按笔画为序)479
后记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