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汽车行驶性能和底盘机构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汽车行驶性能和底盘机构](https://www.shukui.net/cover/73/33786514.jpg)
- 宇野高明著 著
- 出版社: 三省堂出版社
- ISBN:
- 出版时间:未知
- 标注页数:252页
- 文件大小:37MB
- 文件页数:263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汽车行驶性能和底盘机构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底盘性能的基本1
1-1.底盘的构成和功能1
1-2.底盘的高行驶性能3
(1)底盘行驶性能的基本是轮胎性能3
(2)底盘行驶性能取决于各装置的协调3
第2章 底盘行驶性能和轮胎性能7
2-1.转弯的力学7
(1)转弯时力的平衡和转弯侧向力7
(2)转弯姿态和转弯机理12
(3)转弯极限15
2-2.操纵稳定性和悬架性能16
(1)稳定性和操纵性16
(2)抗干扰性(稳定性)18
(3)NSP和转弯轨迹——转向不足、过度转向22
(4)悬架特性和稳定性24
(5)提高操纵性和稳定性——高能力的概念26
(6)操纵稳定性的动态考察32
(7)狭义的操纵稳定性和广义的操纵稳定性35
2-3.轮胎的转向性能36
(1)滑移角——转弯侧向力特性36
(2)转弯时内外轮负荷移动和转弯侧向力的负荷依存性39
(3)轮胎的制动、驱动特性44
(4)转弯侧向力特性的驱动、制动力依存性和转弯极限47
(5)提高转弯极限49
2-4.驱动形式和行驶性能52
(1)驱动形式和操纵稳定性53
(2)驱动形式和牵引极限55
(3)驱动形式和行驶性能58
第3章 悬架的功能及构造60
3-1.悬架的基本功能和一般的结构60
(1)悬架的基本功能——跳动60
(2)悬架的吸收冲击功能61
(3)悬架的基本构造65
3-2.悬架几何学和车轮姿态67
(1)悬架几何学的重要性67
(2)主销偏移距变化、外倾变化与几何学68
(3)车轮前束角与几何学71
3-3.悬架柔性72
(1)联杆接头结构与柔性72
(2)悬架前后刚度与脉冲性冲击73
(3)弹性转向的机构75
(4)几何学和柔性共同发挥作用75
3-4.稳定性和悬架特性80
(1)底盘性能的基本——稳定性80
(2)起伏不平路面上的稳定性81
(3)制动时的稳定性83
3-5.汽车姿态控制86
(1)汽车姿态控制86
(2)防下沉几何形状87
(3)防前倾和防扬起几何形状91
(4)侧倾运动和车身举起为零的几何形状95
3-6.转向功能与前悬架96
(1)转向机构96
(2)转向功能与几何学99
3-7.悬架设计的实际105
(1)各种性能处在矛盾之中105
(2)悬架布置的制约条件105
(3)李彼希的最小律和底盘性能107
第4章 各种悬架的结构和特征109
4-1.前悬架409
(1)悬架形式的发展趋势和技术背景109
(2)单横臂式悬架112
(3)双横臂式悬架116
(4)多联杆式悬架119
4-2.FR车的后悬架122
(1)悬架形式的发展趋势和技术背景122
(2)前置斜定位臂式悬架122
(3)双横臂式悬架125
(4)多联杆式悬架128
4-3.FF车的后悬架137
(1)悬架形式的发展趋势和技术背景137
(2)单横臂式后悬架137
(3)全纵臂式后悬架141
(4)扭杆式后悬架142
(5)双横臂式后悬架146
(6)多联杆式后悬架146
4-4.悬架形式和底盘行驶性能148
第5章 悬架调节件的结构及特性151
5-1.弹簧的功能和结构151
(1)弹簧的功能151
(2)弹簧结构和特性153
(3)杠杆比和弹簧刚度159
(4)稳定装置159
5-2.减震器的性能和结构159
(1)减震器的性能159
(2)减震器的结构及特性160
5-3.橡胶衬套的结构和特性166
5-4.调节件特性设计概要170
(1)考虑弹簧刚度的方法170
(2)减震器阻尼特性研究173
(3)稳定装置作用174
第6章 制动、转向和LSD176
6-1.制动器的功能和构造176
(1)制动机构和制动器的功能176
(2)制动系统的构成和工作机构179
(3)前后制动力分配和制动时的稳定性184
(4)部件特性和制动性能187
6-2.动力转向系统191
(1)动力转向系统的构成和功能191
(2)PS系统的工作机构193
(3)构成PS系统的部件及其机构196
6-3.LSD(带差动限制的差速器)198
(1)差速器的功能和构造198
(2)LSD的功能及基本原理202
(3)机械式LSD和底盘行驶性能204
(4)粘性LSD的机构209
第7章 底盘控制及可变机构211
7-1.底盘控制技术211
(1)适应控制211
(2)主动控制212
7-2.减震器控制和空气悬架213
(1)日产“超声波”悬架系统215
(2)丰田的“压电TEMS”217
(3)电子控制空气悬架218
(4)控制悬架的发展趋势222
7-3.主动控制悬架223
(1)主动控制悬架的原理223
(2)主动悬架的目的和控制224
(3)主动控制悬架的系统构成227
7-4.4WS229
(1)4WS的目的及原理229
(2)日产HICAS的理论与结构233
(3)4WS技术发展趋势238
7-5.驱动力控制——主动LSD239
(1)主动LSD的目的和控制239
(2)主动LSD的系统构成242
7-6.驱动力控制——电子控制4WD系统242
(1)高性能底盘和4WD系统242
(2)“地平线GTR”用E-TS245
第8章 底盘的高性能化248
8-1.如何磨合——底盘的匹配和开发试验人员248
(1)评价道路决定车辆249
(2)根据开发试验人员的评价决定车辆250
8-2.底盘性能的方向性251
(1)道路环境与行驶性能251
(2)追求安全性和驾驶乐趣的高度平衡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