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老人福利理论与实务 本土的观点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老人福利理论与实务 本土的观点](https://www.shukui.net/cover/44/33806618.jpg)
- 陈燕祯著 著
- 出版社: 双叶书廊有限公司
- ISBN:9789867433763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507页
- 文件大小:169MB
- 文件页数:527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老人福利理论与实务 本土的观点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Part 1老人福利概论1
Chapter 1变动中的老人问题3
世界人口老化的趋势4
一、老年人口的定义4
二、国际间的人口结构和人口老化4
战后婴儿潮人口进入老化的挑战6
一、婴儿潮出生人口已成为老人潮人口6
二、科技社会的生活已来临6
三、使用「科技」照顾,三方同时获益7
四、全世界未来65岁以上人口成长推估7
高龄化与少子化10
一、世界各国人口老化程度转变10
二、依赖人口比例的变化:高龄化和少子化11
三、预期寿命12
四、您可以再活多久?15
联合国的老人纲领16
人口老化国家应有的积极准备19
助人专业:老人社会工作的兴起20
Chapter 2台湾老人问题与老人福利29
台湾人口结构的改变30
一、老年人口的急增30
二、台湾地区平均寿命的延长30
三、出生人口的急降31
四、台湾未来老年人口结构32
人口老化带来的社会冲击34
一、老化带来的政治经济问题34
二、制订老人福利政策应考虑之因素34
三、老人福利服务的供给部门35
老人的福利需求和服务输送之问题35
一、老人的福利需求35
二、老人福利服务输送之问题37
三、社会对老人的刻板印象和迷思38
老人社会价值观之转变39
老人福利服务之内涵40
台湾老人福利服务的实施现况41
一、老人福利法规方面41
二、老人福利措施推动现况与检讨43
Part2老化相关理论和老人身心发展59
Chapter 3成功老化61
何谓「老化」?62
一、老化的概念63
二、年龄的新定义64
老化带来的问题64
一、老化对老人生活模式的改变66
正常老化的过程67
一、正常老化67
二、老年人口的健康分类69
三、老人必须面临的共同问题69
成功老化的基础模式71
一、成功的老化:由「长寿」迈向「长健」72
二、成功老化的基础模式74
三、成功的老年生活75
老年生活品质的测量75
学习积极开放的老人人生81
Chapter 4老年人的生理发展85
符合生理老化的标准特性86
生理老化的理论87
一、用久必损理论87
二、自体免疫理论87
三、交互连结理论87
四、自由基理论88
五、细胞老化理论88
六、基因突变理论89
老年人的生理发展与改变91
一、肌肉骨骼的改变92
二、皮肤的改变96
三、毛发的改变97
四、呼吸系统的改变97
五、心血管系统的改变98
六、泌尿系统的改变100
七、消化系统的改变100
八、内分泌系统的改变101
九、神经系统的改变102
十、感觉系统的改变104
十一、牙齿的改变109
老年人之生理衰退112
一、老人身体衰弱循环112
二、老年生理衰退之特性112
Chapter 5老人的心理社会发展121
老年社会化理论122
一、活动理论122
二、撤退理论122
三、持续理论123
四、次文化理论123
五、社会交换理论123
六、角色转换理论124
七、家庭网络理论124
八、心理社会模式理论125
九、生命四季理论125
老人的心理社会发展126
一、老年人的心理社会发展问题126
二、社会环境与老人生活适应126
老人人格129
一、老人人格的定义129
二、老人人格的类型130
老人常见的心理疾病131
一、老人失智症132
二、巴金森氏症137
三、忧郁症138
四、震动性谵妄症141
五、其他143
新时代的老人心理依附143
一、老人权益的倡导143
二、老人与宠物心理依附关系的兴起145
Chapter 6老人常见的身心疾病和依附需求151
认识老人的慢性疾病152
一、慢性病之定义152
二、慢性病的特征153
三、慢性病的发展过程与老年人153
四、老人慢性病发生的实况154
常见的老人慢性疾病类型155
一、中风156
二、关节炎158
三、骨质疏松症159
四、糖尿病162
五、痛风163
慢性疾病的自我照顾模式165
一、慢性病的自我照顾概念166
二、老年慢性病的管理与评估167
三、疾病压缩理论168
老人的自杀问题169
一、老人自杀原因:失落与忧郁170
二、自杀的征兆与预防171
老人的性问题174
一、破除老人性需求的迷思174
二、老人性问题的相关研究175
三、安养机构的老人性需求175
四、老化与老人的性生理改变178
老年人的爱与依附181
一、老人的性亲密与身心健康181
二、年龄、文化与老人性活动184
三、正向态度看待老人的性事184
Part3 老年与社会191
Chapter 7老人的经济与贫穷问题193
老人的经济生活与贫穷194
一、贫穷理论的架构基础194
二、老年期的经济风险196
老人的经济安全与依赖198
一、老年经济安全之相关概念198
二、老人主要的经济生活来源198
三、老人经济问题的发生因素199
四、老人依赖的类型201
五、老人经济依赖的特质201
社会结构变迁与老人贫穷205
一、家庭制度和照顾功能的转变205
二、社会结构变化带来老人的贫穷结果205
三、家户结构的变迁与老人致贫因素208
老人就业的困难209
一、劳动市场喜爱年轻人209
二、社会对老人态度的转变209
三、老人本身就业意愿不足209
女性老人的贫穷问题212
一、贫穷女性化的原因212
二、女性老人的经济生活来源213
三、女性老人免於贫穷的政策建议214
老人经济资源与照顾品质215
一、资源移转的方式215
二、子女奉养态度的转变216
三、老人拥有的经济资源与照顾的品质217
Chapter 8老人的社会参与、休闲和教育227
老人的人生角色和功能228
老人社会参与理论228
一、活动理论228
二、连续理论229
三、撤退理论230
四、生涯发展观点231
五、身份认同危机理论231
老人的休闲需求与发展233
一、休闲的定义233
二、休闲理论233
三、老人的休闲需求234
四、老人参与休闲之效益235
老人的教育需求与发展237
一、老人的教育需求237
二、世界老人教育发展的趋势239
三、台湾推动老人教育之理念242
四、台湾老人教育之发展方向245
老人志愿服务247
一、志工台湾247
二、志愿服务的定义247
三、志愿服务的价值250
四、老人参与志愿服务的动机251
老人人力银行252
一、老人人力银行的推展理念252
二、民间团体对人力银行的做法252
Chapter 9国民年金制度259
国民年金规划之类型260
西方国家老年年金的政策发展261
一、1940年代至1970年代261
二、1970年代中期至1980年代261
三、1980年代末262
国民年金与老年经济安全262
一、老人的所得维持概念263
二、政府介入老年经济生活之相关福利措施263
台湾现行老年给付之问题266
一、现行社会保险老年给付(退休金)存在的问题268
二、台湾老年给付的组成268
三、财务规划与运作269
四、老年给付的申请与领取270
五、老年给付领取金额270
六、台湾国民年金制度之规划草案271
七、现行老年给付之检讨与展望275
台湾规划国民年金制度应有的省思276
一、全民式的经济安全网络276
二、「老有所养、老有所安」的老人福利政策279
Chapter 10老人居住与安养285
老人居住与安养问题286
老人居住之家庭关系287
一、家庭福利供给的基本单位287
二、家庭关系的概念287
老人居住方式的转变290
一、老人居住方式的改变290
二、现代老人理想的居住方式292
三、家庭照顾责任293
老人独居的形成原因295
一、老人独居的形成因素295
二、独居老人的福利需求296
三、独居型老人的社区照顾服务297
老人居住安养的生活品质298
老人安养与老人社会工作的发展300
一、破除老人独居养老的居住方式300
二、「阳光型」的老人居住型态已出现301
Part 4老人社区照顾和福利服务309
Chapter 11老人长期照顾者的压力与调适311
老人长期照顾的发展趋势312
老人照顾的相关理论313
一、社会交换理论313
二、家庭压力观点313
三、依附理论314
四、女性主义观点314
老人长期照顾的需求与资源评估315
一、社会资源的定义315
二、社会资源的内容和分析318
三、资源运用与照顾压力之适应319
四、老人照顾之全面资源评估过程321
五、老人长期照顾的服务输送模式321
老人的安宁照顾323
一、安宁照顾的意义323
二、病人面临死亡的阶段历程324
三、社会工作者在老人临终应有的角色325
照顾者的压力调适328
一、家庭照顾者的压力328
二、照顾负荷程度的分类328
三、长期照顾者的需求329
Chapter 12老人社区照顾与资源网络339
老人社区照顾的意涵340
一、社区照顾服务输送之目的340
二、照顾工作与社会支持服务输送需求341
老人社区照顾的相关理论341
一、层级递补模式342
二、任务分工模式342
三、压力-缓冲模式343
社区照顾网络的功能与措施345
一、社会网络的定义345
二、社会网络的种类346
三、正式网络和非正式网络346
四、社会网络的功能与措施347
五、社区照顾体系对老人照顾实务策略之影响348
六、多层次的老人社区照顾系统350
七、老人社会网络介入模式与专业人员的角色352
八、运用「科技」的力量介入老人照顾管理计画353
老人社会资源与照顾网络354
一、老人社会资源354
二、社会资源与障碍的分析355
三、有效连结社会资源之工作项目356
四、老人照顾资源和社会网络模式357
五、高密度vs.低密度的老人照顾网络359
六、运用照顾者的社会资源模式360
七、家庭照顾的平衡系统361
老人照顾/个案管理和评估362
一、老人照顾/个案管理的发展363
二、老人照顾/个案管理的定义364
三、老人照顾/个案管理之目的365
四、老人照顾运用个案管理之目的365
五、老人照顾/个案管理之工作目标366
六、老人照顾/个案管理者之角色扮演366
七、老人照顾/个案管理之处置策略367
八、老人照顾/个案管理之评估367
九、老人照顾/个案管理的需求评估流程368
十、老人照顾/个案管理者专业上常见的障碍370
老人社区照顾政策的省思371
Chapter 13老人保护工作379
老人的基本权益与保护380
一、老人的基本权益380
二、老人福利法对老人保护之定义381
老人虐待之相关理论381
一、老人虐待的定义381
二、老人虐待的相关理论382
三、老人虐待的类型与指标认定383
四、老人潜在被虐待的因素387
五、老人遭受疏忽、虐待因素的实例分析387
六、老人保护服务的基本法律概念390
七、国内老人保护网络的服务现况391
老人保护工作的流程与面向392
一、老人保护工作介入392
二、老人保护工作流程393
老人财产信托393
一、何谓「信托」395
二、信托的目的396
三、财产信托——老人的经济安全巢396
四、可以信托的老人398
老人保护实例探讨与分析398
壹、接案资讯398
贰、个案基本资料399
参、主要问题分析402
肆、需求评估403
伍、资源评量404
陆、处遇目标405
柒、处遇过程405
捌、问题与讨论407
Chapter 14老人福利机构的管理与评鉴413
社会服务的责信时代414
老人机构管理理论414
一、工作动机理论415
二、增强理论416
三、期待理论417
四、公平理论417
五、目标设定理论418
六、归因论419
老人机构管理之问题分析420
一、老人福利机构管理之问题420
二、老人机构的运作模式423
老人机构之服务品质423
一、服务品质之定义423
二、老人服务品质之特性425
三、机构服务品质的构面因素426
老人福利机构之评鉴方式428
一、老人福利机构之五大类型428
二、老人福利机构评鉴实施方式430
三、老人福利机构之评鉴结果与分析430
机构照顾之发展趋势433
一、机构与社区之互动433
二、安全、舒适的老人机构已出现435
Part5 香港、中国大陆的老人福利439
Chapter 15香港的老人福利441
前言442
香港的人口老化与老人问题442
一、老人的健康状况443
二、老人的经济状况446
三、老人的居住状况447
香港老人福利的历史发展448
当前老人福利服务之现况分析449
一、医疗健康服务449
二、长者经济援助450
三、长者住屋服务451
四、长者社区支援和长期护理服务452
未来的发展方向455
一、改革社会服务的财政安排455
二、保障老人的经济状况和消费权利456
三、崭新的房屋服务,解决老人住屋问题457
四、完善医疗服务保障老人健康458
五、推动老人社区参与、社会敬老和保障老人的权益458
六、提升社会服务素质和协调服务459
结论460
Chapter 16中国大陆的老人福利465
前言466
人口老龄化与老年问题466
一、人口老化的现状和未来趋势466
二、人口老化带来的问题469
老年人的基本状况471
一、老年人的健康状况471
二、老年人的医疗保障状况471
三、老年人的居住状况473
四、老年人的经济保障状况475
五、城乡「三无」老人的供养状况476
老人福利服务及最新进展477
一、家庭照顾——传统的占主导地位的养老模式477
二、社区养老服务——值得探讨的社区老年服务「星光计画」模式479
三、机构养老服务——「社会福利社会化」的发展模式482
未来的发展方向485
一、完善城乡养老保险制度485
二、完善城乡老年医疗保障制度487
三、发展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488
四、反思「社会福利社会化」的道路489
五、提高养老服务的素质491
六、有效整合养老服务资源492
结论493
索引4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