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环境科学与人类文明 第2版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环境科学与人类文明 第2版
  • 陈英旭主编;徐新华,楼莉萍,沈超峰副主编 著
  • 出版社: 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8091060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373页
  • 文件大小:31MB
  • 文件页数:389页
  • 主题词:环境科学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环境科学与人类文明 第2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人类文明与环境保护4

1.1 地球环境形成与演化4

1.1.1 地球的形成和元素组成4

1.1.2 地球形成初期的环境演化5

1.1.3 生物出现后的环境演化6

1.1.4 人类出现后的环境演化8

1.2 环境及环境学10

1.2.1 环境的概念和涵义10

1.2.2 环境的基本类型和要素10

1.2.3 环境结构与环境系统12

1.2.4 环境学13

1.3 人类文明与环境保护14

1.3.1 人类文明与环境关系的演变14

1.3.2 文明进步带来的环境问题17

1.3.3 世界环境保护的发展历程19

1.3.4 我国环境保护的发展历程21

1.3.5 人类文明与环境保护的和谐发展关系25

主要参考文献26

第2章 生态系统与生态文明29

2.1 生态系统29

2.1.1 生态系统的概念29

2.1.2 生态系统的组成30

2.1.3 生态系统的结构31

2.1.4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33

2.1.5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35

2.1.6 生态系统的稳定与平衡41

2.2 生态系统与自然资源42

2.2.1 自然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42

2.2.2 生物多样性保护44

2.2.3 生态入侵47

2.3 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48

2.3.1 生态系统与生态安全48

2.3.2 环境生态工程50

2.3.3 生态系统修复52

2.3.4 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54

2.3.5 生态系统健康和管理56

2.4 生态系统与人类文明57

2.4.1 生态文明与自然环境的关系57

2.4.2 人类生态系统58

2.4.3 现代生态文明建设59

主要参考文献61

第3章 环境问题与人类健康65

3.1 环境与人体健康的关系65

3.2 环境污染物类型及其影响特点66

3.2.1 环境污染物类型66

3.2.2 环境污染对人群健康影响的特点67

3.3 环境化学污染物的生物危害68

3.3.1 环境化学污染物剂量—效(反)应关系68

3.3.2 环境化学污染物的毒作用类型69

3.3.3 环境污染物在生物体内的浓缩、积累与放大70

3.3.4 化学物侵入机体的方式和途径71

3.3.5 化学污染物对生物的联合作用72

3.3.6 环境公害与公害病73

3.4 典型污染物对健康的影响77

3.4.1 化学污染物对健康的影响77

3.4.2 物理污染对健康的影响86

3.4.3 生物污染对健康的影响89

3.5 关注环境,保障健康90

3.5.1 环境健康风险评价90

3.5.2 我国环境与健康行动91

主要参考文献93

第4章 全球环境问题97

4.1 温室效应与全球气候变暖97

4.1.1 气候变化的原因98

4.1.2 气候变化的影响100

4.1.3 控制气候变化的国际行动103

4.2 臭氧层破坏104

4.2.1 臭氧层破坏的原因105

4.2.2 臭氧层破坏的危害106

4.2.3 淘汰臭氧层消耗物质的国际行动107

4.3 酸雨109

4.3.1 酸雨的成因109

4.3.2 酸雨的空间分布110

4.3.3 酸雨的危害110

4.4 生物多样性减少和森林锐减112

4.4.1 生物多样性受威胁现状113

4.4.2 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原因114

4.4.3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国际行动115

4.5 土壤荒漠化116

4.6 淡水资源的紧缺与污染117

4.6.1 淡水资源的紧缺117

4.6.2 淡水资源的污染118

4.6.3 饮用水安全受到威胁119

4.7 其他环境问题120

4.7.1 有毒化学品污染120

4.7.2 国际环境污染转移121

4.7.3 海洋生态破坏122

4.8 世界环境日史话123

主要参考文献126

第5章 农业文明与环境保护131

5.1 农业文明的发展史131

5.1.1 世界农业文明史的主要特征与兴衰规律131

5.1.2 中国农业文明对人类文明的贡献及影响138

5.1.3 中国古代朴素生态主义观140

5.2 农业发展中环境保护问题的基本态势142

5.2.1 当前农业的重大生态环境问题143

5.2.2 农业环境保护的本质要求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内在关系147

5.2.3 农业文明阶段性发展与生态环境响应的关系151

5.3 生态文明机制下的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与管理优化153

5.3.1 支撑农业现代化发展的科技创新体系153

5.3.2 农业现代化与农业面源污染最小化管理156

5.3.3 绿色农业革新与食品安全159

主要参考文献162

第6章 工业文明与环境保护167

6.1 工业发展过程中的环境问题167

6.1.1 工业发展历史中的环境保护167

6.1.2 现代工业化的重大危机与挑战169

6.1.3 新工业化发展战略——生态工业172

6.2 典型工业生产与环境保护175

6.2.1 电力行业的环境污染及治理175

6.2.2 医药化工的环境污染及治理177

6.2.3 印染行业的环境污染及治理179

6.3 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180

6.3.1 循环经济的发展181

6.3.2 清洁生产的发展185

6.3.3 工业产品生命周期评价的内涵和基本框架187

6.4 生态文明机制下的现代工业——科技创新与战略优化191

6.4.1 新工业化的科技创新191

6.4.2 新工业化的战略优化193

主要参考文献195

第7章 城市文明与环境保护200

7.1 城市与城市化200

7.1.1 城市的概念及形成200

7.1.2 城市化进程202

7.2 城市生态文明思想变迁204

7.2.1 古代城市文明的生态自发204

7.2.2 近代城市文明的生态失落206

7.2.3 现代城市文明的生态觉醒206

7.2.4 当代城市文明的生态自觉208

7.3 城市文明变迁中的生态影响209

7.3.1 城市土地开发利用209

7.3.2 城市水生态安全212

7.3.3 城市大气环境214

7.3.4 城市物理污染216

7.4 生态城市建设策略218

7.4.1 生态城市的内涵218

7.4.2 生态城市创建标准222

7.4.3 生态城市建设理论222

7.4.4 国内外典型生态城市的建设实例224

主要参考文献228

第8章 环境污染与控制233

8.1 环境污染233

8.1.1 环境污染的含义233

8.1.2 环境污染源与污染物234

8.1.3 环境污染类型与危害245

8.2 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252

8.2.1 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252

8.2.2 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转化255

8.3 环境污染控制257

8.3.1 大气污染控制257

8.3.2 水体污染控制266

8.3.3 土壤污染控制274

8.3.4 其他物理性污染控制278

主要参考文献281

第9章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285

9.1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论285

9.1.1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由来285

9.1.2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287

9.1.3 可持续发展对传统发展理论的反思和创新288

9.1.4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内涵与特征289

9.1.5 自然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基础290

9.2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途径291

9.2.1 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291

9.2.2 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292

9.2.3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世界动向292

9.3 环境保护的法律途径293

9.3.1 环境法的作用与地位293

9.3.2 环境法的体系与实施295

9.3.3 我国环境法律体系的形成296

9.3.4 我国环境法律体系的基本内容297

9.3.5 我国环境法规定的基本制度300

9.4 环境规划与管理304

9.4.1 环境规划的理论基础304

9.4.2 环境规划决策支持系统306

9.4.3 环境规划的发展和趋势307

9.4.4 环境管理学的理论基础309

9.4.5 环境管理的对象、内容与手段311

9.4.6 环境管理的技术保证313

9.4.7 国内外环境管理体制介绍315

9.5 环境教育317

主要参考文献320

第10章 环境保护的国际合作324

10.1 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的跨界环境问题324

10.1.1 国际关系中的环境问题324

10.1.2 国际贸易与环境问题325

10.1.3 区域人文与环境问题327

10.2 全球化背景下环境保护国际合作328

10.2.1 联合国对全球环境保护的作用328

10.2.2 国际环境法与环境公约329

10.2.3 公众参与与国际环保非政府组织330

10.2.4 全球环境治理与区域环境合作332

10.3 中国与国际环境保护333

10.3.1 中国参与的国际环境保护合作333

10.3.2 中国国家发展政策的全球环境保护审视335

10.3.3 中国开展环境保护国际合作对人类文明发展的作用337

主要参考文献338

第11章 环境伦理学343

11.1 环境伦理学概况343

11.1.1 基本概念343

11.1.2 环境伦理学的学科性质345

11.1.3 环境伦理学的内涵346

11.1.4 环境伦理学的形成与发展348

11.2 人与自然关系的主张353

11.2.1 人类中心论的环境伦理学354

11.2.2 非人类中心论的环境伦理学356

11.2.3 环境伦理学思想与观点的论争359

11.2.4 可持续发展观的环境伦理学361

11.3 自然价值与自然权利的主张363

11.3.1 自然价值的论争364

11.3.2 环境价值的考量366

11.3.3 自然权利的论争366

11.4 环境道德与生态文明的实践367

11.4.1 环境道德教育368

11.4.2 环境伦理与生态文明369

11.4.3 生态文明建设370

主要参考文献37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