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企业 社会责任 品牌影响力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 刘凤军,李敬强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514119879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248页
- 文件大小:17MB
- 文件页数:265页
- 主题词:消费心理-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企业 社会责任 品牌影响力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篇:理论辨析3
第1章 企业、社会、社会责任3
1.1 视野:现代社会中的企业3
1.2 企业的社会角色:从“企业办社会”到企业社会责任5
1.2.1 “企业办社会”成为历史6
1.2.2 企业社会责任:管理新思潮6
1.2.3 两种体制与两种方式7
1.2.4 思考:嬗变中的进步8
1.2.5 企业社会责任实践中的困惑9
1.3 企业社会责任的相关研究11
1.3.1 企业社会责任思想的演进11
1.3.2 企业社会责任的定义及维度17
1.3.3 企业社会责任的测量23
1.3.4 企业社会责任的作用26
1.3.5 已有研究述评31
1.4 研究问题的提出32
第2章 品牌形象、品牌资产与品牌影响力41
2.1 品牌形象42
2.1.1 基本概念42
2.1.2 品牌形象的构成43
2.2 品牌资产43
2.2.1 基本概念43
2.2.2 品牌形象与品牌资产的区别及联系45
2.3 品牌影响力45
2.3.1 品牌影响力提出的理论与现实需要45
2.3.2 品牌影响力的内涵与外延46
2.3.3 品牌形象、品牌资产与品牌影响力的内在联系47
中篇:机理印证53
第3章 企业社会责任与品牌影响力的内在联系53
3.1 企业持续发展是企业的基本责任53
3.1.1 道义与法律法规要求企业承担社会责任53
3.1.2 企业发展进程中与社会的互动,决定了企业理应承担社会责任54
3.1.3 企业持续发展是企业的基本社会责任54
3.2 品牌影响力的提升是企业发展的重要标志55
3.2.1 顾客是企业基础,品牌是顾客选购商品的依据55
3.2.2 品牌是市场竞争的焦点与制高点56
3.3 承担社会责任有益于促使企业品牌影响力提升57
3.3.1 品牌影响力主要决定于品牌标定下的产品及其营销水平57
3.3.2 品牌影响力也依赖于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带来的外部评价58
3.3.3 小结59
3.4 企业社会责任与品牌影响力微观关系研究60
3.4.1 企业社会责任与消费者—企业认同60
3.4.2 企业社会责任与消费者品牌态度61
3.4.3 企业社会责任与消费者行为意愿63
3.4.4 小结65
第4章 企业社会责任的消费者动机归因69
4.1 归因理论69
4.1.1 归因认知过程论70
4.1.2 归因效果论74
4.2 消费者动机归因的相关研究76
4.2.1 消费者归因的维度76
4.2.2 消费者动机归因的影响77
4.2.3 小结80
第5章 企业社会责任的社会认同83
5.1 引言83
5.2 理论基础与研究假设84
5.2.1 理论基础与研究框架84
5.2.2 主要概念与文献回顾85
5.2.3 研究假设推演89
5.3 企业社会责任特征构成维度及其测量92
5.3.1 测项产生及内容效度92
5.3.2 样本和数据收集93
5.3.3 测项分析及信效度评估94
5.4 企业社会责任特征对消费者品牌态度、购买意愿的作用机制97
5.4.1 测量设计与数据收集97
5.4.2 信度和效度检验98
5.4.3 数据分析及结果100
5.5 研究结论与管理启示103
5.5.1 结论与讨论103
5.5.2 管理启示105
5.6 研究优势与局限106
第6章 企业社会责任与品牌影响力的实证研究114
6.1 引言114
6.2 关键概念的界定与研究框架115
6.2.1 企业社会责任特征与品牌影响力115
6.2.2 企业社会责任一企业能力信念115
6.3 文献回顾及假设提出116
6.3.1 企业社会责任特征与品牌影响力116
6.3.2 企业社会责任一企业能力信念的调节作用118
6.4 研究设计与数据收集118
6.4.1 变量测量及问卷设计118
6.4.2 产品选择及数据收集119
6.5 数据分析与假设检验120
6.5.1 信效度检验120
6.5.2 假设检验124
6.6 研究结论与管理建议126
6.6.1 研究结论与讨论126
6.6.2 管理建议128
6.6.3 局限性及未来研究方向130
第7章 企业社会责任、消费者动机归因与品牌影响力135
7.1 研究框架的提出135
7.2 研究假设的理论推演137
7.2.1 企业社会责任特征与消费者感知的企业社会责任动机137
7.2.2 企业社会责任特征与品牌影响力138
7.2.3 消费者感知的企业cSR动机与品牌影响力140
7.3 研究设计与数据收集142
7.3.1 变量测量及问卷设计142
7.3.2 调查产品选择143
7.3.3 数据收集过程145
7.4 样本描述145
7.4.1 样本人口统计变量描述性分析145
7.4.2 共同方法偏差检验146
7.5 信度与效度检验148
7.5.1 信度分析148
7.5.2 效度分析152
7.5.3 二阶因子验证157
7.6 模型验证与假设检验158
7.6.1 因子不变性检验158
7.6.2 假设检验159
7.7 主要结论与讨论175
7.7.1 企业社会责任特征是消费者动机归因的前置因素175
7.7.2 企业社会责任特征是形成品牌影响力的重要来源177
7.7.3 消费者动机归因具有显著的中介效应178
7.7.4 企业性质及消费者特征因素的影响复杂181
下篇:专题研究191
第8章 企业捐赠对市场影响的实证研究191
8.1 引言191
8.2 研究背景与研究假设192
8.2.1 理论背景192
8.2.2 “5.12”汶川地震与企业捐赠行为193
8.2.3 研究假设193
8.3 研究设计194
8.3.1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194
8.3.2 研究方法与模型选择195
8.4 实证结果与说明195
8.5 结论与启示198
8.5.1 研究结论198
8.5.2 几点启示198
第9章 消费者感知的企业赞助动机与购买意愿关系的实证研究202
9.1 引言202
9.2 研究背景203
9.2.1 体育赞助203
9.2.2 文献回顾203
9.3 理论基础与研究假设205
9.3.1 归因理论及研究框架205
9.3.2 研究假设206
9.4 研究设计与数据分析208
9.4.1 研究设计208
9.4.2 数据收集及样本描述209
9.4.3 数据分析209
9.5 研究结论及管理启示214
9.5.1 研究结论214
9.5.2 管理启示215
9.6 研究局限及未来研究方向216
第10章 我国国有企业社会责任实践221
10.1 引言221
10.2 国家电网公司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实践222
10.2.1 服务“三农”,为社会创造价值222
10.2.2 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222
10.2.3 履行企业公民责任,回馈社会223
10.3 国家电网公司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存在的问题224
10.3.1 忽视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作用224
10.3.2 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认知模糊不清225
10.3.3 尚未建立完善的社会责任管理体系225
10.3.4 缺乏社会责任评价系统226
10.3.5 社会责任沟通机制不畅226
10.4 对大型企业未来履行企业社会责任提出的建议226
10.4.1 进一步树立和提升社会责任意识,注重“四个结合”226
10.4.2 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基本原则227
10.4.3 建立公司利益相关方参与机制228
10.4.4 将企业社会责任融入公司使命、企业发展战略及企业经营实践中228
第11章 社会责任与媒体品牌力230
11.1 媒体社会责任的基本认知230
11.1.1 媒体承担社会责任的必然性230
11.1.2 媒体社会责任的主要内容231
11.2 承担社会责任有益于提升媒体品牌力232
11.2.1 媒体品牌力是媒体传播力与公信力的有机结合232
11.2.2 媒体产品是媒体传播力的基石233
11.2.3 传播渠道是媒体传播力的根本保障235
11.2.4 媒体公信力依赖于媒体承担社会责任带来的外部评价236
11.3 在发展媒体事业的过程中履行社会责任237
11.3.1 媒体品牌进入世界500强237
11.3.2 将社会责任渗透到媒体传播的实践中237
第12章 企业社会责任的四个结合240
12.1 引言240
12.2 经济责任与社会责任相结合241
12.2.1 经济责任是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客观基础241
12.2.2 承担社会责任有助于实现企业的经济责任241
12.2.3 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应适度、量力242
12.3 企业内外社会责任相结合242
12.3.1 在企业内部对股东、员工负责242
12.3.2 在企业外部对国家政府、消费者、合作伙伴及弱势群体负责243
12.4 利润前后社会责任相结合244
12.4.1 企业赢利后的善举理应提倡244
12.4.2 企业追求利润过程中的社会责任不容忽视245
12.5 企业自愿与法律强制相结合245
12.5.1 政府在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过程中有不可推卸的责任245
12.5.2 企业承担社会责任需要政策法规强制,更需要企业自愿246
后记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