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易传与儒道关系论衡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 颜国明著 著
- 出版社: 里仁书局
- ISBN:9867908880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648页
- 文件大小:31MB
- 文件页数:696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易传与儒道关系论衡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壹、「《易传》是道家易学」驳议11
一、引言:《易传》是儒家易学,抑是道家易学?11
(一)总论《十翼》者:11
(二)讨论《彖传》者:12
(三)讨论《系辞传》者:12
二、检证「道家易学」的谱系18
(一)颜斶21
(二)司马谈27
(三)司马季主30
(四)范蠡、淮南九师34
三、检证「辩证思维」与「推天道以明人事」的道家专属性40
(一)辩证思维40
(二)推天道以明人事45
四、考察「道家易学」的系统性52
五、检证「《易传》是道家易学」若干论证方法问题60
六、结语75
贰、从「易学」义涵检视「道家易学」谱系91
一、前言91
二、道家易学论者所构画的「道家易学」谱系93
三、从「无易无学」到「有易有学」的非「道家易学」98
(一)道家思想与《周易》相合者99
(二)兼习《易》、《老》者101
(三)融通儒、道者114
(四)小结121
四、从「引《易》以为用」到「托易象而论之」的「道教易学」123
(一)引《易》以为用:「医易相通,理无二致」124
(二)「托易象而论之」之「道教易学」127
五、结语135
参、「《易传》是道家易学」的论述策略及其纰谬149
一、前言149
二、《易传》何以会变成「道家的易学」-一套特殊书写策略的运用154
(一)截然二分的策略155
(二)一枝独秀与戴帽子的策略164
(三)天罗地网的策略172
(四)独树一格的策略185
(五)化零为整的策略193
三、「《易传》是道家易学」论点之纰谬204
(一)截然二分,抑儒扬道208
(二)专利帽子,封闭独断216
(三)天罗地网,竭泽而渔224
(四)独树一格,反客为主246
(五)化零为整,断章取义250
四、结语257
肆、从「体用架构的转接」与「概念篇目的比附」探讨《易》、《老》融通中的曲解问题277
一、前言277
二、《易》、《老》融通的曲解缘何而起?279
三、体用架构转接之曲解285
(一)严遵的「自然仁义」287
(二)扬雄的「为仁义」之「玄」292
(三)王弼的「体无用有」299
(四)小结307
四、概念篇目的比附之曲解309
(一)篇章数目的比附310
(二)概念语汇的比附319
五、「《易传》是道家易学」主张者的曲解330
(一)体用架构的转接之曲解331
(二)学说概念与数字的比附343
六、结语385
伍、《易传》与儒、道关系论衡407
一、前言407
二、《易传》与道家思想关系之探讨414
(一)《易传》确有受到道家的影响414
(二)《易传》所受道家「直接」与「间接」影响之厘析426
(三)「《易传》道家主幹说」难以成立的理由之一-「主幹学说」的内容意义并不相同440
(四)「《易传》道家主幹说」难以成立的理由之二-「三才之道」的主幹是在「人道」,而非「天道」460
三、《易传》与儒家思想关系之探究479
(一)儒、道思想关键性分界点之厘析479
(二)《易传》的「道」是「人文化成之道」,非「自然无为之道」488
(三)《易传》的实践工夫是「道德实践」,非「遮为遣执的实践」502
(四)《易传》的心性论是「本心善性论」,其形上学亦是儒家「道德的形上学」,而非道家「境界形态的形上学」535
(五)《易传》的理想人格是「充满德行光辉」的「圣人、君子」,而非「处与为之事,行不言之教」的「圣人、真人」547
四、结语:《易传》仍是儒家易学之衡定556
结论589
参考书目举要5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