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企业立法体系改革 历史、反思与重构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中国企业立法体系改革 历史、反思与重构
  • 李建伟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法律出版社
  • ISBN:9787511835680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457页
  • 文件大小:19MB
  • 文件页数:473页
  • 主题词:企业法-立法-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企业立法体系改革 历史、反思与重构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言1

上篇 中国企业立法体系改革的基本问题7

第一章 中国企业立法体系的形成与发展:历史的回顾7

一、计划经济体制时期的企业立法7

(一)国民经济改造时期的立法7

(二)巩固计划经济体制的企业立法9

二、计划经济体制框架下的企业改革探索:所有制企业立法体系的形成11

(一)国企改革及其立法演变11

(二)关于集体企业的立法14

(三)关于私营企业的立法14

(四)关于外资企业的立法15

(五)小结:所有制企业立法体系的形成16

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企业组织法体系的形成16

(一)公司法16

(二)合伙企业法20

(三)个人独资企业法21

(四)小结:企业组织法体系的正式形成21

四、特别企业立法21

(一)股份制合作企业立法22

(二)合作社立法23

五、政策促进类的企业立法24

(一)乡镇企业法25

(二)中小企业促进法25

第二章 现行企业立法体系的整体评价28

一、我国现行企业立法体系的基本结构28

(一)以所有制性质为标准的企业立法29

(二)以企业组织形武为标准的企业立法32

(三)产业政策企业立法34

二、对现行企业立法体系的评价35

(一)从历史角度对企业立法成果的肯定36

(二)从现实角度对企业立法体制的反思37

三、现行企业立法体系的结构性缺陷的形成原因分析42

(一)客观经济环境的原因42

(二)所有制对企业立法的影响42

(三)立法与立法解释的不作为45

第三章 企业立法体系的比较法考察48

一、主要市场经济国家的企业立法经验48

(一)大陆法系48

(二)英美法系53

二、中外企业立法的比较与启示57

(一)比较57

(二)若干启示59

第四章 下一步改革的任务:企业立法体系的重构64

一、重构企业立法体系的必要性64

(一)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64

(二)现有立法体系难堪重任65

(三)制度竞争的需要66

二、重构企业立法体系的几个基本原则67

(一)企业法律形态的单纯性67

(二)企业立法体系构成的层级性69

(三)国有资产法而非国有企业法的立法思路70

(四)内外资企业的统一立法72

三、企业形态类型化与法人概念体系之关系:一个纯粹理论问题74

四、重构企业立法体系的路径77

结论86

下篇 我国企业立法的分类改革91

第五章 所有制企业立法体系的存与废91

第一节 公用企业法研究——国企改革的一个方向91

一、国企改革回顾及存在的问题91

(一)1978年以来的国企改革91

(二)国企改革存在的问题94

二、国有企业的基本类型划分与公用企业的独立95

(一)依所属行业特征,竞争性国企与公益性国企之分96

(二)依企业目标特征,从非商业性目标企业向商业性目标企业过渡97

(三)我国的公用企业100

三、公用企业的法律特征分析102

(一)营利性103

(二)公益性103

(三)独占性104

四、公用企业的特殊治理模式:以利益相关者治理为核心104

五、公用企业法的基本框架设计106

(一)政策目标107

(二)组织机构107

(三)权利义务108

(四)财务会计109

(五)法律责任110

结论110

第二节 国有资产立法与国有企业改革111

一、《企业国有资产法》对企业立法转型的探索性贡献111

二、《企业国有资产法》尚未解决的问题115

三、国企改革与国有资产立法的下一步117

第三节 集体制企业条例之废止118

一、两部条例出台的时代背景及历史价值118

(一)时代背景118

(二)历史价值120

二、两部条例的基本内容及其被替代121

(一)两部条例与《公司法》、合作社法122

(二)两部条例与股份合作制企业立法123

(三)两部条例与《乡镇企业法》、《中小企业促进法》128

三、集体制企业法制的变迁及其改革方向129

(一)集体制企业在《宪法》上的制度变迁129

(二)两部条例的改革出路136

第四节 《私营企业暂行条例》之废止137

一、《条例》出台的时代背景138

二、《条例》的积极意义与历史价值140

三、《条例》基本条款效力的渐次灭失:制度变迁与实证分析142

(一)立法指导思想142

(二)主体资格与经营范围144

(三)组织形式的选择147

(四)私营企业的产权与权利体系148

(五)私营企业的劳动管理150

(六)私营企业的财务税收151

四、违宪的尴尬:历次宪法修正案与《条例》的局限凸显153

(一)渐次生成的宪法新秩序153

(二)1993年修宪155

(三)1999年修宪157

(四)2004年修宪159

五、《条例》应予废止:立法学的观察162

(一)国家立法权配置与《条例》之存废163

(二)法的清理与《条例》之废止164

第五节 外资企业法的改革路径:走向统一企业法制166

引言166

一、现行外资企业法体系的生成:问题与选择167

(一)外资企业法的存在状态167

(二)现行外资企业法体系的评价172

(三)外资企业法的改革出路175

二、外资企业法改革与统一企业法制:路径与目标177

(一)外资企业法改革路径的争论177

(二)走向统一企业法制的制度准备179

(三)走向统一企业法制的路径选择180

(四)外商投资法183

三、外资企业法与企业组织法的协调:企业类型的重构185

(一)已有的制度条件185

(二)现存外资企业的组织类型重构186

(三)外资企业与三个企业组织法的融合问题187

四、外资企业的特殊组织规则的处理190

(一)公司治理191

(二)有限公司的股权转让193

(三)中外合作企业的先行收回投资制度195

(四)非法人型中外合作企业的管理机构与责任方式197

(五)设立监管199

(六)出资制度199

五、结论200

第六章 企业组织法的改革201

第一节 公司法的结构性改革201

一、公司法的现代化与公司法结构性改革202

(一)公司法的立法结构202

(二)公司法现代化下的公司形态改革202

(三)我国公司法的结构性缺陷205

二、公司形态的法定分类体系的优劣之辩209

(一)大陆法上的概念体系209

(二)英美法的经验211

(三)应然的公司制度设计213

三、我国公司法结构性改革的基本命题:公司形态的整合216

(一)我国公司形态设置存在的特殊问题216

(二)公司形态改革的路径选择:封闭性公司制度资源整合与公司形态的一体化改革218

四、与公司形态整合相配套的公司法规范的结构性变革223

(一)制度设计的区分原则223

(二)坚持统一立法体例,改进公司法规范结构的合理性225

(三)重视公司规模大小的分类意义,提升治理结构的选择性与适应性226

(四)中国的独特经验:股东身份因素之考量230

第二节 有限公司与中小企业的契合性——有限企业法制定位的回归231

引言231

一、中小投资者的制度需求及中小企业的法律形态选择232

(一)中小企业的界定标准232

(二)中小投资者的制度需求237

(三)中小企业的主要法律形态选择242

二、有限公司法制与中小企业的契合性的展开分析247

(一)专为中小企业设计的创造物——有限公司法制的源起和改革趋势248

(二)有限公司法制为何与中小企业相契合:理论分析256

(三)有限公司法制如何与中小企业相契合:实证分析261

三、我国有限公司法制的改革方向——以强化与中小企业的契合性为基点265

(一)先天的政策扭曲——有限公司立法的背景及其对制度本意的背离266

(二)有限度的修正——2005年《公司法》关于有限公司改革之评价267

(三)一人有限公司的引进:突破制度供给短缺的一项努力273

(四)回归本位——有限公司立法的改革方向275

结论282

第三节 个人独资企业法的再完善:以商个人体系建构为背景283

一、我国现行的个人独资企业制度及其存在284

(一)个体工商户和个人独资企业的发展比较284

(二)个体工商户和个人独资企业的制度比较289

(三)如何看待个人独资企业与个体工商户的制度区别297

二、个人独资企业发展现状的原因分析:向下竞争的劣势299

(一)个体工商户的制度先行和路径依赖299

(二)政治安全的考虑300

(三)制度区别度与劣势301

(四)立法价值的错位302

(五)小结:制度选择的出路——商个人视角下的个人独资企业的再定位303

三、业主制企业视角下的制度定位:向上竞争的劣势304

(一)个人独资企业与一人公司的可比较性304

(二)个人独资企业与一人公司的制度区分度305

(三)制度竞争的优劣势308

四、价值回归与制度定位:个人独资企业立法的再完善310

(一)立法模式的选择310

(二)《个人独资企业法》的改革路径311

第七章 特别企业法的构建316

第一节 企业立法体系下的合作社立法研究316

一、我国合作社立法和实践现状319

(一)立法319

(二)实践319

二、合作社法的法律属性:企业法322

(一)关于合作社的法律性质的争论323

(二)比较法的视角325

(三)合作社的内部权利结构:营利性327

(四)合作社的外部法律特征:企业法人330

三、合作社制度安排的特殊性之一:产权结构332

(一)合作社财产所有权的构成及性质332

(二)合作社财产所有权的变动性:与公司资本不变原则的比较336

四、合作社制度安排的特殊性之二:合作社的治理结构337

(一)社员民主控制337

(二)合作社独特的治理安排:与现代公司的比较338

五、合作社制度安排的特殊性之三:合作社的盈余分配方式340

(一)合作社的盈余分配原则340

(二)合作社的盈余分配方式的特殊性:与公司资本红利的比较342

六、结论:企业立法体系下的合作社立法构想342

第二节 股份合作制企业立法问题344

一、股份合作制企业的界定344

(一)股份合作制企业的由来344

(二)理论争议345

二、股份合作制企业的法律特性347

(一)基本制度层面的特征347

(二)法律地位349

三、股份合作制企业的立法问题351

(一)基本现状351

(二)立法模式352

(三)未来的发展方向353

第三节 引入LLC的可行性检讨及替代性制度安排355

一、企业组织形式选择的一个框架分析356

(一)投资者的考虑因素357

(二)立法者的考虑因素360

(三)中小投资者的选择偏好363

二、LLC在美国:制度设计与制度优势364

(一)LLC的产生及发展364

(二)LLC的概念及基本内涵366

(三)LLC的主要制度优势367

三、我国移植LLC的可行性分析及替代性制度安排371

(一)我国对于LLC的制度需求分析371

(二)我国不宜移植LLC373

(三)立法建议:替代性制度安排378

结论382

第八章 政策促进类企业立法的再完善384

第一节 产业政策促进企业立法概论384

一、产业政策与产业政策法384

二、产业组织政策法386

(一)中小企业政策法——以日本为例386

(二)竞争法——以美国为例388

第二节 中小企业促进法389

一、立法背景389

二、主要立法内容391

(一)基本问题391

(二)财政支持与融资支持392

(三)中小企业服务体系393

三、主要问题及完善建议394

第三节 小微企业的特殊立法与政策扶持396

一、小微企业的界定及其意义396

(一)小微企业的界定396

(二)小微企业与中小企业的概念区别399

(三)小微企业概念提出的意义400

二、小微企业的组织特征402

三、小微企业的组织形式选择及制度供给需求404

四、促进小微企业发展的产业政策的倾斜安排409

第四节 《乡镇企业法》之废止412

一、乡镇企业是承担支援农业义务的企业413

二、对乡镇企业实施的特殊产业政策的质疑416

(一)《乡镇企业法》的立法属性416

(二)《乡镇企业法》与《中小企业促进法》418

(三)乡镇企业承担支援农业的义务的空幻418

结论420

结语:企业法的改革与改革中的企业法421

变动中的企业立法421

企业立法的现代化424

立足于制度竞争的企业立法改革427

参考文献431

后记45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