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生态文明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生态文明学
  • 廖福霖等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 ISBN:9787503868061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428页
  • 文件大小:271MB
  • 文件页数:448页
  • 主题词:生态文明-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生态文明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篇 生态文明学总论3

第1章 生态文明的基本概念3

1.1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历程3

1.2生态文明的发生与发展5

1.3“类的生态文明”与“社会生态文明”9

1.4生态文明的定义10

1.5生态文明发展的趋势10

第2章 生态文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11

2.1生态文明学研究的基本内容11

2.2生态文明学研究的对象11

2.3生态文明学关于人的理性假设12

2.4生态文明学研究的方法14

2.5生态文明学与主要相关学科的关系17

第3章 生态文明学的学科理论基础23

3.1马克思主义关于复合生态系统理论23

3.2现代生态科学27

3.3和谐协调理论35

3.4现代系统学38

第4章 生态文明观39

4.1生态文明哲学观:生态整体主义39

4.2生态安全观41

4.3生态文明生产力观42

4.4生态文明价值观43

4.5生态文明伦理观45

4.6生态文明的本质特征47

4.7生态文明消费观47

4.8生态文明观的方法论47

4.9生态文明的绿色精神48

第5章 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原理49

5.1生产力原理49

5.2本体论原理52

5.3认识论原理53

5.4人的主体性与客体性相统一原理56

第6章 生态文明建设的顶层设计58

6.1基础性目标:加快生态建设与环境治理 改善人类福祉58

6.2中期目标:转变生产和生活方式 奠定生态文明基石61

6.3远景性目标:建成生态文明国家 展示中华民族风范69

第7章 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70

7.1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内容70

7.2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内容72

7.3不同文明取向关于生产力的不同理解74

7.4不能把发达生产力等同于先进生产力75

7.5生态生产力是先进的生产力76

7.6相关概念辨析78

7.7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内容79

第8章 生态文明建设的技术体系80

8.1技术体系80

8.2生态化技术体系的内涵81

8.3生态化技术体系的结构、功能与特征82

8.4生态化技术体系的应用84

第9章 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规律和原则92

9.1协同发展规律92

9.2主要原则97

中篇 生态文明的发展基础:生态文明经济105

第10章 生态文明经济基本概念105

10.1生态文明经济的基本概念105

10.2生态文明经济发展的基本要素107

10.3生态文明经济发展的层次性与适应性110

10.4生态文明经济与生态经济的关系111

10.5优势互相转变112

第11章 生态文明经济的基础理论114

11.1马克思恩格斯的物质变换理论114

11.2全球经济一体化理论117

11.3可持续发展经济理论120

11.4人的全面发展理论124

第12章 生态文明经济的结构与功能130

12.1生态文明经济的结构分析130

12.2生态文明经济的功能分析138

第13章 生态文明经济的发展过程141

13.1生态文明经济的非均衡发展141

13.2生态文明经济先发优势与后发优势的交融发展143

13.3生态文明经济的优势互转149

13.4生态文明经济的协同发展151

13.5生态文明经济发展过程示意图157

第14章 生态文明经济的发展机制158

14.1观念导引机制158

14.2制度保障机制159

14.3技术创新机制167

14.4人才培育机制168

14.5需求拉动机制170

14.6国际竞合机制170

第15章 生态文明经济的核心形态:创新经济174

15.1生态文明创新经济的内涵与外延174

15.2创新经济是生态文明经济的核心形态177

15.3生态文明创新经济的三个发展阶段179

15.4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的生态文明创新经济发展比较180

15.5发展生态文明创新经济的举措187

第16章 生态文明经济的方法论形态:循环经济190

16.1生态文明的世界观和方法论190

16.2工业文明经济与生态文明经济的方法论辨析193

16.3循环经济是生态文明经济的方法论形态196

16.4作为生态文明经济方法论的循环经济196

16.5“系统循环经济”与“盾环经济”的联系与区别198

16.6循环经济与各生态文明经济形态的区别及联系199

第17章 生态文明经济的高级形态:体验经济201

17.1体验经济的内涵与外延201

17.2服务经济与体验经济的联系与区别204

17.3体验经济的理论基础205

17.4体验经济是生态文明经济的高级形态208

17.5体验经济发展分析213

17.6加快我国体验经济发展的对策218

第18章 生态文明经济的基本形态(一):生态经济222

18.1国内外生态经济研究进展222

18.2生态经济的内涵229

18.3生态经济研究的主要内容229

18.4“生态经济”与“绿色经济”联系和区别234

18.5“生态经济”是“生态文明经济”的基本形态之一236

第19章 生态文明经济的基本形态(二):绿色经济238

19.1绿色经济国内外发展动向238

19.2绿色经济的内涵241

19.3绿色经济的价值能效分析244

19.4绿色经济发展的SWOT分析247

19.5加快发展绿色经济的对策251

第20章 生态文明经济的基本形态(三):低碳经济255

20.1低碳经济的兴起255

20.2低碳经济的内涵与发展动力256

20.3低碳经济发展目标257

20.4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基本要求259

第21章 生态文明经济的基本形态(四):生态文明消费型经济272

21.1生态文明消费型经济的内涵272

21.2发展生态文明消费型经济的重要意义274

21.3生态文明消费型经济发展存在的阻碍275

21.4建设绿色诚信市场,发展生态文明消费型经济277

第22章 传统经济的改造提升282

22.1传统经济的历史演进及其内在矛盾282

22.2生态文明经济与传统经济的关系286

22.3用生态文明经济化解传统经济发展的内在矛盾287

22.4用生态文明经济改造和提升传统经济289

22.5生态文明经济是对传统经济的跨越293

下篇 生态文明的传承:生态文化297

第23章 生态文化概述297

23.1生态文化产生的背景297

23.2生态文化的性质299

23.3生态文化的科学界定301

23.4生态文化学的学科性质302

23.5生态文化学的研究方法304

23.6发展生态文化的目的和使命305

第24章 生态文化的思想理论渊源307

24.1中国文化中的生态思想资源307

24.2西方文化中的生态思想资源312

24.3马克思主义中的生态文化思想资源323

第25章 生态文化的范式、范畴、形式324

25.1生态文化的基本范式324

25.2生态文化的基本范畴326

25.3生态文化的基本形式329

第26章 生态文化的基本特征与发展规律337

26.1生态文化的基本特征337

26.2生态文化的发展规律343

第27章 生态文化的基本要素350

27.1生态美学350

27.2生态文学(艺术)359

27.3生态科技362

第28章 生态文化的构建366

28.1发展中国家的两难选择366

28.2工业文化与生态文化的冲突与融合366

28.3生态文化:时代的必然选择368

28.4发展生态文化应处理的几个关系372

第29章 生态文化发展的回顾与展望379

29.1生态文化的回顾379

29.2工业文化向生态文化转型的若干阶段384

29.3生态文化的创建388

第30章 生态文化产业394

30.1广义文化:生态文化394

30.2生态文化产品分类及其特征395

30.3生态文化产业的两重属性397

30.4发展生态文化产业的战略选择401

附 章 生态文明研究综述406

参考文献414

后记42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