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语文词典比较研究初探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 杨金华编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 ISBN:9787544626477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315页
- 文件大小:20MB
- 文件页数:333页
- 主题词:汉语-词典-对比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语文词典比较研究初探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篇3
第一章 词典比较概述3
1.1 什么是词典比较3
1.1.1 比较举例一4
1.1.2 比较举例二7
1.2 词典比较研究的意义和作用9
1.2.1 有助于了解词典编纂贯彻相关规范的情况9
1.2.2 可促进词典编纂理念和实践的推陈出新14
1.2.3 有利于总结编纂经验,提高词典质控水平16
1.2.4 有助于发现和了解词典编纂的不同倾向17
1.2.5 可验证惯例的合理性18
1.3 词典比较研究的兴起和现状20
1.3.1 词典比较研究的兴起20
1.3.2 词典比较研究的现状22
第二章 词典比较研究与词典系统25
2.1 熟悉词典系统的必要性25
2.2 词典系统的显性要素和隐性要素25
2.3 词典的三个子系统27
2.3.1 子系统之一:词典内部的语词系统27
2.3.2 子系统之二:条目的字词关联系统30
2.3.3 子系统之三:注释系统33
第三章 词典比较研究的基础、资源和目标47
3.1 词典比较研究的基础47
3.1.1 相似、相异和关联引起的词典内外的各种联系47
3.1.2 比较研究的切入点:相似、相异或关联49
3.2 词典比较研究的资源56
3.2.1 词典比较研究的外部资源57
3.2.2 词典比较研究的内部资源61
3.3 词典比较研究的目标69
3.3.1 涉及探索词典本质和规律的项目70
3.3.2 涉及探索词典编纂工艺优化的项目71
第四章 词典比较研究的基本规程72
4.1 比较者应具备的专业条件72
4.1.1 专业准备或相关积累的大致范围72
4.1.2 熟悉词典的编纂情况73
4.1.3 关注词典出版动态,掌握相关学术动态75
4.2 比较研究的行为准则76
4.2.1 与人为善,尊重编者及其劳动76
4.2.2 客观公正,不偏不倚77
4.2.3 诚信为本,杜绝作弊78
4.3 词典比较研究的基本方法79
4.3.1 动态和超前意识80
4.3.2 联系各种因素的意识82
4.3.3 目标追踪意识83
4.4 词典比较的基本步骤84
4.4.1 课题的确定84
4.4.2 资料的搜集85
4.4.3 比较分析86
4.4.4 关于结论的问题89
下篇93
第五章 《现代汉语词典》不同版本的比较研究93
5.1 收词变化概况94
5.1.1 78年版、96年版、05年版的收词情况95
5.1.2 96年版的变化特点96
5.1.3 05年版的变化特点98
5.1.4 早期版本与05年版的变化轨迹99
5.2 不同写法的多字条目的处理99
5.2.1 前几版的处理情况100
5.2.2 05年版的处理情况102
5.3 短语及其组成部件的立目103
5.3.1 前三版短语立目的情况103
5.3.2 合理与不合理之处104
5.3.3 05年版中短语立目的情况107
5.4 单字条目统率多字条目的问题108
5.4.1 单音字头和多音节条目的关系108
5.4.2 以字带词条目布局的特点及其不足111
5.4.3 我们的设想113
5.5 意义和用法的注解114
5.5.1 注解工作中值得关注的若干现象114
5.5.2 词例的增删改118
5.5.3 存在的问题120
5.6 词性标注124
5.6.1 实词的词性标注124
5.6.2 词性标注的意义及其不足125
5.7 结语:提升功能,实现升级换代126
5.7.1 1-3版属于旧体制下的编纂成果126
5.7.2 05年版有待告别旧时代,完成功能转型127
第六章 实用型词典的比较研究142
6.1 两部词典的概况及对比的目的142
6.1.1 两部词典的概况142
6.1.2 两部词典比较研究的目的143
6.2 多音字和多义字的立目144
6.2.1 多音字立目的情况144
6.2.2 我们的分析145
6.3 语法注释148
6.3.1 《实用》的词性标注和词语的结构分析149
6.3.2 结构分析的作用151
6.3.3 《用法》的三个层级的语法注释153
6.3.4 三个层级语法注释的积极作用154
6.4 词语注释156
6.4.1 义项的划分及对古义的不同关注156
6.4.2 对固定语的注释158
6.4.3 同义辨析160
6.5 书例164
6.5.1 抽样统计考察164
6.5.2 书证的作用164
6.6 结语:对实用型词典的期望165
6.6.1 坚持指导语言运用的定位与就句释词的原则165
6.6.2 在现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168
第七章 《现代汉语词典》及其他语文词典的功能定位171
7.1 当代语文词典的主导功能171
7.1.1 新的功能定位171
7.1.2 拟考察的词典173
7.2 《现汉》的功能定位174
7.2.1 《现汉》的特点174
7.2.2 《现汉》的不足178
7.3 几部后现汉词典的功能定位180
7.3.1 《用法》的特点180
7.3.2 《应用》的特点182
7.3.3 《学习》的特点184
7.3.4 结语186
7.4 从词条内容看功能定位的差异187
7.4.1 具体条目的对比187
7.4.2 我们的分析189
7.5 释义的趋同及其副作用190
7.5.1 几部词典释义的比较190
7.5.2 趋同的原因及我们的建议196
7.6 结语:《现汉》的地位及我们的期望199
7.6.1 《现汉》的原创地位199
7.6.2 我们的期望200
第八章 外向型学习词典的比较研究203
8.1 《学习》的概况及词条示例204
8.1.1 《学习》的概况204
8.1.2 《学习》的词条示例(词目注音从略)205
8.2 《拉鲁斯》的概况及词条示例207
8.2.1 《拉鲁斯》的概况207
8.2.2 《拉鲁斯》的词条示例208
8.3 两部词典的差异212
8.3.1 适用对象的差异212
8.3.2 收词范围和数量的差异214
8.3.3 相关信息的差异215
8.4 《学习》在释词上存在的问题219
8.4.1 释义不到位219
8.4.2 语用说明不足220
8.4.3 量词缺乏必要的辨析221
8.4.4 同根单、双音节词的辨析空缺222
8.4.5 忽略同义对释的副作用222
8.5 《拉鲁斯》释词的独特之处223
8.5.1 句型加实例的“用法”板块224
8.5.2 说明词语内外联系的“诠释”板块226
8.5.3 两个板块的相辅相成228
8.6 结语:从比较中得到的启示228
8.6.1 读者范围和收词范围宁小勿大229
8.6.2 从培养汉语能力的角度来解释词语229
8.6.3 坚持革故鼎新、自主创新231
第九章 汉语外向型学习词典的比较研究233
9.1 收词上的比较234
9.1.1 基本原则、范围和数量234
9.1.2 实际考察236
9.2 条目排列的比较238
9.2.1 以字带词的性质、作用及其局限238
9.2.2 《学汉语》的条目新布局——按字头意义排列条目241
9.2.3 《学汉语》条目新布局的意义242
9.3 词性标注及相关方面的比较244
9.3.1 字头标注244
9.3.2 多音节单位的词性标注及相关符号244
9.4 释义方面的比较246
9.4.1 释义方法246
9.4.2 释文的难度及解释用语处理250
9.5 义项的比较253
9.5.1 义项数量254
9.5.2 相同字头的立项256
9.5.3 字头义与词义对应262
9.6 用法说明及相关信息的比较267
9.6.1 用法说明268
9.6.2 相关信息272
9.7 用例的比较275
9.7.1 用例单位276
9.7.2 用例的难度、流畅度等277
9.8 结语280
第十章 现代语文词典的功能定位及相关特征282
10.1 现代编码型语文词典的功能定位282
10.2 以编码为主要功能的词典特征283
10.2.1 以读者为中心284
10.2.2 以帮助读者使用为编纂目标286
10.2.3 以多角度信息为支撑288
10.2.4 以贴近使用为手段292
10.3 我国语文词典有待转型294
10.3.1 指导思想上由以编者为中心向以读者为中心转型294
10.3.2 语法信息项目上由单一向多维转型295
10.3.3 释词上由趋简向趋详转型296
10.3.4 例证上由缺失、量少、不自足向丰富、自足转型298
10.3.5 相关信息上由语用信息缺失向丰富详尽转型298
10.3.6 主导模式上由帮助理解向现代实用转型300
10.4 不同类型编码词典的相关特征301
10.4.1 编码词典的共性特征302
10.4.2 不同类型编码词典的基本特征306
参考文献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