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思想的碎片 刘作翔法学言论选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 刘作翔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
- ISBN:9787509338575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774页
- 文件大小:307MB
- 文件页数:794页
- 主题词: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思想的碎片 刘作翔法学言论选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自序 在思想家的世界里徜徉1
一、权利问题3
神圣的宪法权利与“社会公德”的冲突3
私权利:一个值得重视的法治领域6
丈夫是否享有生育权15
忽略程序正义的代价——新闻“暗拍”与公民隐私权的冲突17
权利冲突何以如此之多19
法治精髓:权利的平等保护——对“权利优先”理论的批判22
人格平等是“让人民生活得更有尊严”的关键33
“小广告”引发的法律争议36
“体检标准”体现权利保护38
保障罪犯权利从更新观念开始42
是正当管理还是“非法侵入”44
权利冲突的“正当性、合法性”辨析46
寻求理性下的生活秩序——关于SARS的一点思考48
中国正在进步——通过案例的观察、感悟和批驳52
现行户籍制度下的权利保障——翟妹华一案之法律反思59
知情权的宪法确权及其意义62
试药人:一个特殊人群的健康权保护问题64
二、法治问题79
实现法治:我们的理想和追求79
现代法律观念的培植是实现法治国家的观念基础——关于“现代法律观念”研究的一点思路81
应然与实然:观察当代中国社会秩序结构的一个新视角83
权力制约的新思路:用责任制约权力87
应当建立决策者的法律责任制度89
关于建立责任制约机制的思考92
法制系统中的公平要求及体现96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与依法执政100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律新体制110
试论新旧体制交替中的政府职能转变113
中国现代化建设与法制115
法制: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证——学习邓小平同志的法制思想120
邓小平的“民主法治”理论及其价值125
法制现代化的概念、释义和实现目标128
中国法制现代化的历史道路139
“2010年形成有中国特色法律体系”的思考14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成果——在韩国驻中国大使馆“中国法制说明会”上的演讲153
民主之道: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157
“周期率”是一种历史现象,而不是一个历史规律——关于“周期率”问题的词语新争议及其历史哲学之诘辩167
关于民主与法治问题的几点感想177
西部大开发与法制建设180
完善我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律法规体系的设想201
中国法制:回望方知行渐远208
法治的脚步如此矫健216
标本兼治群体性事件218
法治国家是最终落点——科学地理解“三位一体”的理论220
法律规范和社会规范的交融与转化——社会规范如何进入法律之中:以中国为例222
法律规范的审查机制224
中国法治化进程中的热点问题226
转型期的法治问题232
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在地方的实践模式——在广东省依法治省(市)工作研讨会上的发言235
中国法治国家建设战略重点的转移:法律实施及其问题239
传统的延续:习惯在现代中国法制中的地位和作用261
培养公民的现代法律观念是实现法治国家的心理和文化基础——在第二届中国法学名家论坛上的演讲290
关于中国宪政问题的几点思考297
理念创新是社会管理创新的前提305
三、司法问题311
司法权属于谁?——司法权属性之我见311
陪审权的司法权属性315
“先例判决制度”在中国的实践——郑州市中原区法院“先例判决制度”引起的学术争论317
我们为什么要实行案例指导制度?——通过几起案例来看实行案例指导制度的必要性328
法官的发型是否需要统一335
应允许用判例断案339
取消“免予起诉”是向法治的复归343
司法和谐:目的还是手段?345
良俗与恶俗的判断标准347
“以人为本”司法理念应落实在对当事人的权利保护上350
关注民生也要警惕和防止司法中的“民粹主义”352
作为司法方法之一的利益平衡的适用领域和范围355
经验基础上的理性,理性关照下的经验359
司法改革与法院工作创新问题——在廊坊“司法改革与法院工作创新研讨会”上的评论364
中国案例指导制度的有关问题——在廊坊“司法改革与法院工作创新研讨会”上的发言368
建立中国特色案例指导制度的创举——学者、律师热议《关于案例指导工作的规定》371
案例指导制度的定位及相关问题380
关于开展案例法哲学研究的几点思考385
追求有序的生活秩序391
如何认识司法的特性——在陕西省高院“西部法官论坛”上的评论393
由隐性到显性:一个需要关注的现象397
司法中的民意问题——在“第四期中国法学青年论坛”上的评论402
建立以“审判公开”为核心的审判制度406
幸福是法律和司法的最终价值目标408
人民法官光荣职责的践行者411
在南京大学第十二届费彝民法学论坛上的评论413
在司法改革研究会2011年年会上的评论416
司法规律及其相关问题423
司法透明有助于打破司法神秘主义441
四、法律文化问题447
法律理想与法律文化——刘作翔教授访谈录447
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关于西方法律文化的借鉴问题454
法律文化有几种类型?457
从法律文化的视角看社会治安的综合治理459
中国法律文化现代化需要走整体性协调发展的道路463
迈向二十一世纪的中国法律文化465
私法文化与行政权力468
法的本质属性浅论471
“代表意识”小议477
法律遇到了挑战——由两起案件改判引起的法律思考479
法制观念对实现法律制度的影响481
观念变革:西部经济起飞的精神动力484
入世与改变观念487
在经验事实与公理之间——对几个观念的反思492
科学的现代化理论应是全方位的495
法律没有自己的历史——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法律的社会本质的深刻揭示498
习惯与习惯法三题501
关于法院文化的几点认识509
东营“法院文化研讨会”上的评论514
法治文化的几个理论问题516
社会管理创新中的法律观念创新和法律制度创新527
五、法学问题541
追求科学、追求真理、追求理想541
法理学的定位——关于法理学学科性质、特点、功能、名称等的思考543
多元化是法理学发展的必由之路557
我国法理学发展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559
世纪之交中国法学面临的挑战562
发现思想 传播思想——学术刊物的重要使命565
迈向新的高度,迎接新的世纪——《法律科学》杂志扩版主编寄语568
法治的事业需要法学的支撑571
改革我国法学教学法的构想573
浅议法律人才的培养581
法制现代化进程中的中国法律教育587
法学话语的转换596
法律职业的定位与法律职业共同体的范围及其意义597
民族院校的法律人才培养600
法社会学有没有自己的元问题?——在首届“法律与社会”高端论坛上的评论601
法学教育和研究的新理念:终身学习与实践性605
关注实践:中国法理学研究观念与研究方法的转型——在2011年中国法理学年会(重庆)闭幕大会上的发言614
第八届全国法学理论博士生论坛闭幕会总结发言616
法学的通俗化不能降低对思想深度的追求618
法学研究的地域化问题——对“关注我们身边的学术资源”的评论620
2006年毕业典礼致辞:确立终身学习的理念624
2009年毕业典礼致辞:带着你们的理想,飞翔!626
我们走在大路上——纪念西北政法大学恢复招生三十周年628
六、序、跋等633
思想的价值与法治的理念(《法律文化理论》自序)633
《法律文化理论》后记635
寻找失缺的“历史感”(《我之法学观——刘作翔文章选》后记)638
迈向民主与法治的国度641
告别二十世纪(《迈向民主与法治的国度》后记)645
记录下思想的碎片(《法理学视野中的司法问题》自序)647
《法理学视野中的司法理论》后记651
法学家的使命(《法律的理想与法制理论》自序)654
《法律的理想与法制理论》后记659
法律文化:一个历史性的研究课题(《法律文化论》自序)661
《法律文化论》后记668
《法治的路径》后记669
《法与公平论》前言670
《法与公平论》后记673
法理学的功能(法律硕士教材《法理学》序言)675
《法理学》后记681
法理学的视野683
来自西部一线的报告687
我国为什么要实行案例指导制度690
序(为《交通行政许可研究》写)700
序(为《裁判合理性理论研究》写)702
序(为《清代中央政府治藏法律制度演变研究》写)704
序(为《书记员和法官助理职业技能培训教程》写)706
《法治与人治问题讨论集》再版说明708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博士后论丛》编辑和出版说明709
迈向案例指导制度的第一步——评《中国案例指导》系列丛书的出版711
追求法治理想的法学家(《法治理想的追求》序言)713
感受儒雅718
一位旁听生的一段回忆722
导师评语726
题词四则729
后记 写作与阅读731
附录一 《当代中国法学名家》一书中的“刘作翔”介绍737
附录二 刘作翔教授作品目录(1985-2012.5)7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