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西部高新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与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西部高新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与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研究
  • 张克俊,唐琼著 著
  • 出版社: 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50405288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352页
  • 文件大小:15MB
  • 文件页数:370页
  • 主题词:高技术产业-经济开发区-经济发展-研究-西北地区;高技术产业-经济开发区-经济发展-研究-西南地区;高技术产业-经济发展-研究-西北地区;高技术产业-经济发展-研究-西南地区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西部高新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与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1导论1

1.1研究的背景和意义1

1.1.1研究的背景1

1.1.2研究的意义3

1.2国内外高新区理论研究述评3

1.2.1关于高新区的概念界定与功能演化研究3

1.2.2关于高新区整体研究进展6

1.2.3关于高新区自主创新能力研究7

1.2.4关于高新区产业发展研究10

1.2.5研究评价13

1.3高新区发展的主要理论基础14

1.3.1增长极理论——高新区建设的理论依据和原则14

1.3.2创新扩散理论——高新区技术创新机制15

1.3.3“三元参与理论”——高新区“官、产、学”协作机制16

1.3.4产业集群理论——高新区产业组织形式17

1.3.5苗床理论——高新区企业创新创业的初始条件18

1.4研究的基本思路和框架、方法20

1.4.1研究的基本思路和框架20

1.4.2研究采用的主要方法21

1.5可能的创新点和存在的不足21

1.5.1可能的创新点21

1.5.2存在的不足23

2高新区动态演化的理论分析25

2.1演化经济学的理论概述25

2.1.1演化经济学的兴起及发展25

2.1.2演化经济学中的生物学隐喻26

2.1.3演化经济学的主要观点27

2.2高新区动态演化的阶段性及路径依赖性29

2.2.1高新区动态演化的理论研究评述29

2.2.2高新区动态演化的阶段性分析30

2.2.3高新区动态演化的路径依赖性33

2.3高新区演化的动力学机制35

2.3.1政府调控机制36

2.3.2市场作用机制36

2.3.3创新竞合机制37

2.3.4自组织机制37

2.3.5专业化分工机制38

2.3.6聚集经济机制38

3高新区自主创新动力、自主创新能力与自主创新系统的理论解析40

3.1对创新与自主创新概念的理解40

3.1.1对创新概念的理解40

3.1.2对自主创新概念的理解41

3.2高新区自主创新的动力机制及运行机理43

3.2.1自主创新的动力机制:高新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核心43

3.2.2基于以企业为核心的高新区自主创新动力要素44

3.2.3高新区自主创新动力机制的运行机理48

3.3高新区自主创新能力的构成及生成路径50

3.3.1高新区自主创新能力的概念及特征50

3.3.2高新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与集群自主创新能力51

3.3.3高新区自主创新能力的生成路径55

3.4高新区自主创新系统的概念、基本特征及要素结构58

3.4.1国家创新系统与区域创新系统58

3.4.2高新区自主创新系统的概念61

3.4.3高新区自主创新系统的基本特征62

3.4.4高新区自主创新系统的要素结构及相互关系64

4高新技术产业化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理论认识66

4.1高新技术与高新技术成果66

4.1.1关于高技术、新技术与高新技术66

4.1.2高新技术成果的双重属性67

4.1.3政策含义:大力推进高新技术成果的商品化、资本化、股份化70

4.2高新技术产业化的两个阶段71

4.2.1高新技术成果的商业化71

4.2.2高新技术产品的产业化73

4.2.3商业化与产业化的区别与联系74

4.3高新技术产业化的规律74

4.3.1产业化力量市场拉动规律74

4.3.2产业化投资加速递增规律76

4.3.3产业化风险集中释放规律76

4.3.4产业化收益极不平衡规律77

4.3.4产业化资本特殊需求规律78

4.3.6产业化要素快速流动规律78

4.3.7产业化过程立体整合规律79

4.4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发展趋势80

4.4.1高新技术产业化的速度呈越来越快、周期越来越短的趋势80

4.4.2高新技术产业化的范围呈国际化、片段化趋势81

4.4.3高新技术产业化中政府的作用呈明显加强趋势82

4.4.4高新技术产业化呈系统化、网络化趋势83

4.5高新技术产业的界定及基本特征84

4.5.1高新技术产业的界定84

4.5.2高新技术产业的基本特征85

4.5.3高新技术产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87

4.6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发展规律90

4.6.1产业集群的概念和形成动因90

4.6.2高新技术产业更具有集群发展的基本规律92

5西部高新区的演化实证分析94

5.1高新区的建设和发展历程94

5.1.1我国高新区建立的背景及发展历程94

5.1.2西部高新区建设和发展历程96

5.2西部高新区产业演化分析96

5.2.1产业结构的演化96

5.2.2产业价值链的演化98

5.2.3产业组织的演化101

5.3西部高新区的空间演化分析103

5.3.1空间演化的路径103

5.3.2空间演化的模式103

5.4西部高新区创新演化分析105

5.4.1创新模式的演化105

5.4.2创新主体关系的演化106

5.5西部高新区演化阶段判断107

6西部高新区自主创新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评价109

6.1西部高新区自主创新现状描述与不平衡特点分析109

6.1.1西部高新区自主创新现状描述109

6.1.2西部各高新区自主创新的不平衡性114

6.2西部典型高新区自主创新能力定量测度与比较——以成都、西安高新区为例120

6.2.1高新区自主创新能力评价指标的选择120

6.2.2评价方法的选择123

6.2.3定量测度与比较126

6.2.4基本结论127

6.3西部高新区高新技术产业化模式分析127

6.3.1孵化自成长模式128

6.3.2科研单位和高校衍生模式129

6.3.3传统企业转型模式130

6.3.4军转民模式132

6.3.5“产、学、研”合作模式133

6.3.6引进跨越模式134

6.4西部高新区产业发展与集群发育状况134

6.4.1西部各个高新区产业发展与集群发育状况134

6.4.2西部高新区产业集群的脆弱性特征140

6.4.3原因分析142

6.5西部高新区经济发展评价143

6.5.1西部高新区经济发展基本情况143

6.5.2西部各高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145

7西部高新区优势高新技术产业领域的选择149

7.1当今高新技术发展动态149

7.1.1电子信息核心技术发展动态149

7.1.2生物技术发展动态151

7.1.3新材料技术发展动态151

7.2高新技术产业区域分工及转移特点153

7.2.1高新技术产业区域分工的特点153

7.2.2高新技术产业转移的特点155

7.3区域高新技术主导产业选择的基准和方法156

7.3.1区域高新技术主导产业选择基准157

7.3.2区域高新技术主导产业选择方法159

7.4西部各省、区、市优势高新技术主导产业选择的实证分析161

7.4.1数据的收集和各指标的计算161

7.4.2综合评价结果及分析166

7.5西部各高新区优势高新技术主导产业选择169

7.5.1成都、绵阳高新区优势高新技术主导产业选择169

7.5.2西安、宝鸡、杨凌高新区优势高新技术主导产业选择170

7.5.3昆明高新区优势高新技术主导产业选择171

7.5.4包头稀土高新区优势高新技术主导产业选择171

7.5.5南宁、桂林高新区优势高新技术主导产业选择172

7.5.6重庆高新区优势高新技术主导产业选择173

7.5.7乌鲁木齐高新区优势高新技术主导产业选择173

7.5.8贵阳高新区优势高新技术主导产业选择174

7.5.9兰州高新区优势高新技术主导产业选择174

8西部高新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实现路径176

8.1基于“军民融合”的高新技术产业化路径177

8.1.1西部军工科研实力是促进西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177

8.1.2西部军用高新技术民用化、产业化面临的障碍178

8.1.3促进军用高新技术成果民用化、产业化的路径178

8.2基于“三段式”的科技型企业内生成长路径179

8.2.1第一阶段:培育科技型创业企业的创业活力180

8.2.2第二阶段:培育高成长中小企业的加速发展能力182

8.2.3第三阶段:培育高技术大公司的国际竞争能力183

8.3基于“承接产业转移”的引进创新发展路径185

8.31承接产业转移对于促进西部高新区创新发展的重要作用185

8.3.2承接产业转移要与自身优势和特色产业发展相结合186

8.3.3承接产业转移要处理好引进与创新的关系187

8.3.4承接产业转移要注意设置一定的“门槛”187

8.3.5承接产业转移要抓好环境营造188

8.4基于“五大转变”的产业集群竞争力提升路径189

8.4.1第一大转变:推进产业集群由一般向特色转变189

8.4.2第二大转变:推进产业集群由“扎堆”向分工协作机制转变190

8.4.3第三大转变:推进产业集群由低端向高端转变191

8.4.4第四大转变:推进产业集群由个体和组织内部学习向集群学习转变193

8.4.5第五大转变:推进产业集群由生产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194

8.5基于“一大主体+五大平台”构建的创新系统建设路径195

8.5.1一大主体:科技企业孵化器主体196

8.5.2平台之一:创新高端要素聚集平台197

8.5.3平台之二:自主创新科技平台202

8.5.4平台之三:科技投融资服务平台203

8.5.5平台之四:科技中介服务平台205

8.5.6平台之五:“产、学、研”合作平台207

8.6基于“新型园区形态”打造的高新区建设路径208

8.6.1西部高新区发展新阶段必须构建新型园区形态208

8.6.2西部高新区构建新型园区形态的重要模式:科技新城210

8.6.3科技新城建设重点:推进园区的“七化”211

8.6.4以现代城市理念搞好高新区的规划建设212

9政府作用:制度创新与政策选择214

9.1发挥政府作用的理由214

9.1.1创新知识的正外部性214

9.1.2自主创新的国家利益216

9.1.3高新技术产业的特性218

9.1.4西部高新区发展的滞后性和路径转换的艰难性220

9.2政府发挥作用存在的主要问题220

9.2.1从国家层面看政府发挥作用存在的主要问题221

9.2.2从地方层面看政府发挥作用存在的主要问题222

9.2.3从园区层面看政府发挥作用存在的主要问题223

9.3在高新区创新发展中发挥政府作用的原则与功能定位225

9.3.1政府发挥作用的原则225

9.3.2政府发挥作用的功能定位227

9.4促进西部高新区自主创新与发展的制度创新231

9.4.1改善宏观指导与管理制度231

9.4.2推进高新区立法234

9.4.3构建区域联合治理模式235

9.4.4创建“官、产、学”三重螺旋机制236

9.4.5建设虚拟高新区238

9.4.6建立创新驿站239

9.5促进西部高新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政策选择242

9.5.1制定促使创新资源向西部高新区集聚的政策242

9.5.2制定创新集群培育的政策244

9.5.3制定鼓励高新区企业自主创新与创业的政策245

9.5.4制定促进高新区集约化发展的政策247

专题报告:西部部分高新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与促进高新技术发展个案研究250

专题报告一:成都高新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与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研究250

专题报告二:西安高新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与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研究267

专题报告三:重庆高新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与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研究283

专题报告四:昆明高新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与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研究293

专题报告五:包头稀土高新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与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研究312

专题报告六:兰州高新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与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研究329

参考文献343

后记35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