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儒家孝伦理与汉唐法律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 李文玲,杜玉奎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法律出版社
- ISBN:9787511837554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387页
- 文件大小:15MB
- 文件页数:404页
- 主题词:儒家-孝-文化研究-中国-古代;法制史-研究-中国-唐代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儒家孝伦理与汉唐法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先秦儒家孝伦理思想1
第一节 先秦儒家孝伦理思想的起源及发展1
一、孝伦理思想起源于夏商西周时期1
二、孝伦理思想成形于春秋时期的孔子7
三、孝伦理思想发展完备于战国时期的曾子、孟子及荀子9
(一)曾子对孝伦理思想的发展10
(二)孟子对孝伦理思想的完善11
(三)荀子对孝伦理思想的补充和完善14
第二节 先秦儒家孝伦理思想的主要内涵15
一、孝的家庭伦理思想15
(一)竭力善养,为父母提供最好的物质生活条件,使父母健康长寿15
(二)爱敬父母,以求父母终身快乐幸福17
(三)谏诤父母,使父母免于不义19
(四)葬祭以礼,思以哀戚,继承父志20
(五)全体贵生、扬名显亲22
二、孝的国家政治伦理25
(一)孝伦理内涵的治世作用25
(二)孝伦理的外在表现:移孝作忠,忠孝一体26
第三节 先秦儒家孝伦理思想的特点27
一、爱无差等,由近及远27
二、孝分等级,由高至低28
三、孝无止境,贯彻始终29
四、孝不害义,孝忠相连29
第二章 汉代孝伦理的法律化30
第一节 汉代孝伦理法律化的过程31
一、西汉建立到武帝以前的初始阶段31
二、从汉武帝至西汉末的发展期32
三、东汉时期孝伦理法律化的完备期34
第二节 汉代孝伦理法律化的表现35
一、行政法中孝伦理的法律化36
(一)官吏管理上,对官吏的选拔、考核和奖惩重视“孝”36
(二)汉代在文化教育上也援孝入律45
(三)用诏令形式优抚老年47
(四)奖励孝子令55
二、民法中极力维护父家长的权利56
(一)父母对子女拥有人身支配权57
(二)父母享有家庭财产处理权和督责子女生产权60
三、刑法中对老年恤刑和严惩不孝罪61
(一)对老年的恤刑61
(二)严惩不孝罪63
四、诉讼法中涉及孝的法律66
(一)亲亲得相首匿法66
(二)子孙兄弟代刑制67
(三)在押囚犯无子可听妻入狱、父母亡可回家奔丧68
(四)宽宥复仇68
第三节 汉代与先秦儒家孝伦理思想的差异74
一、由情感流露发展成治国工具和仕禄手段74
二、由父慈子孝发展成父权独尊78
三、由全体贵生发展成不计后果、为亲复仇80
第四节 汉代孝伦理法律化的后果81
一、在司法审判中,确立了“原孝定罪”的原则81
二、社会行孝蔚然成风83
三、厚葬久丧,毁礼过情88
四、同居家庭日趋增多,累世大家庭开始出现93
第五节 汉代孝伦理法律化对魏晋南北朝的影响94
一、重视《孝经》教育95
二、仍旧以“孝”作为选官的标准之一96
三、统治者以各种方式倡导养老尊老、褒奖孝悌者97
四、严惩不孝罪100
五、仍旧执行亲属容隐制度102
六、宽宥复仇103
七、魏晋南北朝孝伦理法律化与汉代的差异105
(一)孝亲比忠君更为重要105
(二)强调生孝重于死孝107
第三章 唐代孝伦理的法律化(上)109
第一节 唐代行政法中孝伦理的法律化110
一、继承皇位、册立和教育太子上,强调“孝”110
二、文化教育上援孝入律112
(一)推行《孝经》教育,使之成为全国性的孝教教材112
(二)举行祭孔大典,扩大孝伦理教育的影响116
(三)皇帝亲自注解《孝经》,或刊刻成石经117
三、官吏管理上,明确专职官吏举荐孝子、《孝经》作为科举选官的必考科,因孝举官、考核和奖惩官吏以“孝”为重要标准119
(一)明确专职官吏举荐孝子119
(二)将《孝经》作为科举选官的必考科目并专设孝廉和孝悌力田科119
(三)因孝举官123
(四)考核和奖惩官吏以“孝”为重要标准127
(五)评定官员谥号,激励官员行孝151
四、用诏令形式优抚老年152
(一)颁布养老令152
(二)高年赐粟帛、章服,减免赋役等167
(三)高年给予侍丁、孝假169
(四)高年赐杖、赐肩舆、赐封170
(五)年老致仕给予优待172
(六)敕令地方举行乡饮酒礼和存问老者174
五、以诏令形式奖励孝子175
(一)旌表孝子180
(二)赏赐孝子财物187
(三)免除孝子徭役188
(四)赠孝子诰封189
(五)皇帝召见孝子或亲幸其家189
第二节 民法中极力维护父家长的权力189
一、唐代家庭概况189
二、唐代父家长的权力190
(一)对子女拥有人身支配权190
(二)享有家庭财产处理权193
(三)对外代表家族权195
第三节 刑法中对老年恤刑和严惩不孝罪196
一、老年人犯罪可以从轻或免于处罚196
二、严惩不孝罪197
(一)告言、诅詈祖父母、父母198
(二)祖父母、父母在,别籍异财199
(三)子孙违犯父母教令200
(四)子孙对祖父母、父母供养有阙200
(五)居祖父母、父母丧,自身嫁娶,若作乐,释服从吉201
(六)闻祖父母、父母丧,匿不举哀及诈称祖父母、父母死202
(七)与仇人私和203
三、尊长卑幼之间相犯同罪异罚204
(一)对于谋杀罪的规定204
(二)对于杀人罪的规定204
(三)对于伤害罪的规定205
第四节 诉讼法中孝伦理的法律化206
一、起诉阶段,同居亲属犯罪可相互容隐,严禁卑幼告发尊亲长206
(一)同居相为隐206
(二)严禁卑幼告发尊亲长207
二、定罪方面,亲属相犯有特殊罪名,不孝加重处罚,“孝”减免处罚209
(一)亲属相犯的特殊罪名209
(二)因不孝而加重处罚210
(三)因孝减免刑罚211
三、刑事案件判决时,对复仇者的处罚较为矛盾212
(一)唐律中对复仇杀人者的态度不作明文规定212
(二)司法实践中对复仇杀人者的态度较为矛盾212
(三)统治者对复仇杀人者如何处置讨论激烈215
四、刑事案件执行时的存留养亲217
(一)针对死刑犯的留养219
(二)针对流刑犯的留养219
(三)针对徒刑犯的易刑220
(四)留养犯人在听侍、权留期间又犯罪的规定220
(五)左降官的停官终养221
第四章 唐代孝伦理的法律化(下)224
第一节 唐代社会行孝蔚然成风224
一、唐代诸帝在社会生活中大肆提倡孝道并践行孝道225
(一)皇帝倡导天下人行孝225
(二)大规模地祭祀天地和祖宗226
(三)四时宗庙祭祀229
(四)安定发展社稷231
(五)皇帝践行孝道232
二、皇室成员积极行孝238
三、唐代知识分子和官员积极行孝243
(一)重视研究《孝经》243
(二)研究总结行孝的具体措施244
(三)积极奉养父母245
(四)为养亲拒绝官职、挑选官职、调移官职以及辞掉官职251
(五)父母去世后守丧守礼259
(六)扬名显亲、光宗耀祖269
(七)友爱兄弟271
(八)终丧后仍祭之以礼274
(九)教育后代重孝274
四、唐代平民百姓积极行孝276
(一)父母在世时竭尽全力奉养父母276
(二)父母疾病时悉心侍候279
(三)父母有危险时舍身救亲282
(四)兄友弟恭,有难争先283
(五)父母去世后葬祭以礼285
(六)父母去世后居丧过礼289
第二节 厚葬之风仍然盛行292
一、尽最大可能修建豪华墓地292
二、丧葬仪式隆重293
三、随葬物品丰厚295
第三节 累世大家庭受到表彰301
一、唐代的家庭人口概况301
二、累世大家庭的形式302
三、受到旌表的累世大家庭304
第四节 唐代儒家孝伦理法律化的特点及唐末后的变化307
一、唐代孝伦理法律化的特点307
(一)唐代孝行的范围拓宽,事项丰富307
(二)唐代侍养父母有详细的立法规定307
(三)唐代对“不孝”罪的处罚已经区分各种情况309
(四)唐代父家长的权力比汉代受到一定的限制310
(五)唐代对复仇杀人者态度矛盾311
二、唐末以后行孝的变化311
(一)统治阶层推行孝行的态度不太积极311
(二)孝行呈现极端化趋势312
(三)伪孝现象增多313
(四)选官不再强调“孝”314
第五节 唐代孝伦理法律化对宋代及周边国家的影响314
一、唐代孝伦理法律化对宋代的影响315
(一)宋代统治阶层重视孝道315
(二)宋代也以“孝”对官员进行考核316
(三)宋代基本法典也严惩“不孝”罪317
二、唐代孝伦理法律化对周边国家的影响318
(一)唐代孝伦理法律化对朝鲜的影响318
(二)唐代孝伦理法律化对日本的影响321
第五章 汉唐孝伦理法律化的基础及其对现代的借鉴324
第一节 汉唐孝伦理法律化的基础324
一、农耕经济是汉唐孝伦理法律化的经济基础324
二、董仲舒对先秦儒家孝伦理的改造是汉唐孝伦理法律化的理论基础326
三、家国同构的宗法社会是汉唐孝伦理法律化的社会基础329
四、汉唐统治者对儒家主导思想的选择和对孝伦理的推崇是汉唐孝伦理法律化的政治基础332
(一)汉唐统治者选择了儒家思想作为统治的主导思想332
(二)汉唐统治者对孝伦理极为推崇335
五、血浓于水的亲情是汉唐孝伦理法律化的心理基础338
六、社会舆论对孝子的推崇及对不孝行为的批判是汉唐孝伦理法律化的文化基础340
(一)社会舆论对孝子的推崇340
(二)社会舆论对不孝子的批判343
(三)通过诗歌、小说等形式宣扬孝道343
第二节 汉唐孝伦理法律化对现代社会的借鉴意义348
一、当前我国孝道的缺失现状及重建意义349
(一)当前我国孝道的缺失现状349
(二)当前我国孝道缺失的原因351
(三)当前我国孝道伦理重建的重要意义353
二、汉唐孝伦理法律化对现代的借鉴357
(一)批判继承汉唐的孝道理念357
(二)重视孝道教育,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358
(三)完善孝道立法,保证孝道落到实处365
(四)健全养老制度,保证老有所养370
后记374
参考文献3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