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吹破平静 晋北鼓乐的传统与变迁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吹破平静 晋北鼓乐的传统与变迁
  • 张振涛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
  • ISBN:9787503943577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475页
  • 文件大小:119MB
  • 文件页数:490页
  • 主题词:锣鼓音乐-调查研究-西安市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吹破平静 晋北鼓乐的传统与变迁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 追寻唢呐——晋北鼓吹乐的平叙与深描1

(一)主题:记录变迁3

(二)已有的区域研究成果7

(三)研究方法——国家在场12

(四)叙述方式15

第一章 乐队新组合19

第一节 重新命名的“国家”背景22

第二节 史地背景31

(一)地理位置与历史文化背景31

(二)经济现状38

(三)走不出的土堡与走出土堡39

第三节 乐队革命——难以命名的组合43

(一)新一轮文化交融46

(二)电子时代52

(三)颠覆文化身份56

(四)真声假声58

第四节 响器新规格——体现国家61

(一)体现国家61

(二)新规模和新使命67

结语69

第二章 双面鼓——鼓匠与阴阳73

第一节 乐班生活录76

(一)乐队组合的等级归属76

(二)乐班分布与传统学艺方式79

(三)颠覆传统的学艺方式84

(四)活动时间表86

(五)参与春节花会88

(六)参与庙会90

(七)生存状况92

(八)女人眼中的鼓匠98

(九)新定位“音乐人”与新的评价体系100

(十)行话102

第二节 女乐手与女唱家108

(一)性别视点——一个前景的阐明108

(二)核心与边缘111

(三)替补外出打工的男人113

(四)贞元殿前的女唱家121

结语125

第三章 吹破平静——滑家乐班129

第一节 家族乐班132

(一)家族成员132

(二)炉火纯青的技术139

(三)独占庙会——地位象征141

(四)流行音乐表演143

第二节 出国演出145

(一)天上掉馅饼145

(二)美国“丝绸之路”艺术节148

(三)出卖乐器151

(四)荷兰“中国艺术节”152

第三节 稿费与分账155

(一)录音稿费155

(二)分配方式161

(三)版权意识163

(四)围攻外乡人165

(五)用老外的耳朵听自己168

结语171

第四章 年节文化与社火精神177

第一节 年节仪式180

(一)年节精神180

(二)从迷信活动到民间艺术182

(三)张灯结彩184

(四)怀仁县“迎宾广场”188

(五)文化广场与表演场地的矛盾190

第二节 燃烧的年节——旺火193

(一)传统的火炬——旺火193

(二)点燃“旺火”仪式198

(三)“旺火”寻踪204

第三节 政府行为210

(一)组织机构和参演内容212

(二)指导方针和参演人数215

(三)活动时间219

(四)游行路线220

(五)表演记录221

(六)彩车226

(七)保障机制和应急预案229

(八)云中镇的力度230

(九)评奖231

(十)2005年的记录232

第四节 各县年节仪式234

(一)应县木塔广场与政府门前234

(二)应县游行表演236

(三)繁峙县政府门前239

(四)三县比较240

第五节 阐释游行241

(一)服装的仪式感243

(二)挑战等级制的“官服”245

(三)挑战性别禁忌246

(四)参与者与旁观者的身份辨别249

(五)镜头的力量250

结语254

第五章 庙里庙外——空间秩序257

第一节 文化空间与音乐级序260

(一)乐班位置260

(二)三种音乐组织的空间划分262

(三)核心、中间、外围层次264

(四)文化空间的级序265

(五)层层递进269

(六)对台戏——两种表演形式的空间划分272

第二节 庙宇与戏台277

(一)庙会运作方式278

(二)戏说戏台289

(三)庙会献戏295

(四)路旁的戏298

第三节 庙里庙外301

(一)恒山庙会301

(二)咔戏——“远音乐—近戏曲”302

(三)两个空间,两种态度——庙会参与者与音乐厅观众306

第四节 乡村寺庙与仪式音乐309

(一)无声的寺院与复声的努力310

(二)怀仁县南小寨永宁寺312

(三)金沙滩镇刘宴庄“崔府君老爷庙”314

(四)乡村小庙中的祈祷声316

(五)应县木塔上的思绪319

(六)浑源县圆觉寺的壁画322

结语324

第六章 旋棺与旋律327

第一节 葬礼的叙述329

(一)守夜的唢呐329

(二)压在鼓面上的脚——遗落在文化中心的奏姿333

(三)出殡道上335

第二节 旋棺339

(一)浑源县吉村杨氏葬礼340

(二)礼簿341

(三)三重级序:道士、鼓匠、大篷车343

(四)领班道士348

(五)打破分餐陋习352

(六)穿村巡游354

(七)田埂上的浪漫——旋棺358

(八)告别的声响——摔盆366

结语371

第七章 乐器373

第一节 “家具”的解析376

第二节 几大件381

(一)乐器俗称381

(二)“戏说”唢呐——乐器学的另一种书写383

(三)最成功的采借——管子390

(四)“和”为贵393

(五)札子396

(六)云锣400

(七)铜鼓与各类打击乐器401

(八)拉弦乐器403

(九)印证“民族—国家”概念408

第三节 说“梅”409

(一)文献记述410

(二)笛箫对调416

(三)笛子别称418

结语419

第八章 宫调与曲目423

第一节 宫调425

(一)笙律426

(二)黄钟标准与配套调高430

(三)三大调与五调系统434

(四)五度链的延伸435

(五)横竖之间——唢呐调名与笛子的关系436

(六)“勾”字438

(七)乐谱作用的消失440

第二节 曲目442

(一)数不尽的“八大套”443

(二)民间版本与国家定本446

(三)流行曲目的选择448

结语450

尾声 一支唢呐,一种文化的象征453

第一节 乐器品种呈现的四个历史阶段456

(一)第一股“声浪”456

(二)第二股“声浪”458

第二节 自我升级与挡不住的新声463

第三节 结束的话466

参考文献46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