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区域海洋学 物理海洋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中国区域海洋学 物理海洋学
  • 乔方利主编;甘子钧,王东晓,孙湘平副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海洋出版社
  • ISBN:7502782842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481页
  • 文件大小:206MB
  • 文件页数:502页
  • 主题词:三维-动画-计算机图形学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区域海洋学 物理海洋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篇 渤海3

第1章 渤海海区的气候3

1.1风3

1.1.1季节变化3

1.1.2 8级以上大风7

1.1.3海陆风8

1.2气温9

1.2.1季节变化9

1.2.2沿岸代表站的极端温度11

1.3降水12

1.4主要灾害性天气系统14

1.4.1寒潮与强冷空气14

1.4.2热带气旋16

1.4.3温带气旋18

1.4.4海雾19

第2章 渤海海区的海流22

2.1渤海沿岸海域的海流特征23

2.1.1莱州湾及其邻近海域23

2.1.2渤海湾及其邻近海域24

2.1.3辽东湾及其邻近海域25

2.2渤海中部海域的海流特征26

2.2.1 SZ 36-1平台附近的海流26

2.2.2 8号平台附近的海流27

2.2.3 BZ28-1平台附近的海流27

2.2.4 BZ29-4平台附近的海流28

第3章 渤海潮汐与风暴潮30

3.1潮汐30

3.1.1渤海的潮波系统及其演变30

3.1.2潮汐调和常数的稳定性32

3.1.3潮汐类型32

3.1.4平均高潮间隙35

3.1.5潮差35

3.2潮流35

3.2.1潮流椭圆要素35

3.2.2潮流类型37

3.2.3潮流基本特征值37

3.2.4潮流场38

3.2.5潮汐余流39

3.3风暴潮39

3.3.1风暴潮(风暴增水)的时空分布39

3.3.2负风暴潮(风暴减水)的时空分布41

3.3.3假潮42

3.3.4风暴潮灾害42

3.3.5导致风暴潮及其灾害的天气系统44

3.3.6引发负风暴潮及其灾害的天气系统47

3.4海平面48

3.4.1季节变化48

3.4.2年际变化49

3.4.3趋势变化50

3.4.4地面的沉降50

3.4.5季节变化机制讨论50

第4章 渤海海浪52

4.1海浪的波候特征52

4.1.1风浪向和涌浪向52

4.1.2风浪波高和周期的季节变化54

4.1.3涌浪波高和周期的季节变化54

4.1.4平均波高和最大波高的季节变化55

4.1.5平均周期和最大周期的季节变化55

4.2几种天气系统影响下的海浪分布55

4.3渤海异常严重海浪灾害的个例分析56

4.3.1异常严重台风型海浪灾害分析57

4.3.2异常严重温带气旋与冷高压配合型海浪灾害分析57

第5章 渤海主要的海洋水文要素及其特征61

5.1海水温度61

5.1.1海水温度的分布61

5.1.2海水温度的变化64

5.2海水盐度66

5.2.1海水盐度的分布66

5.2.2海水盐度的变化69

5.3海水密度73

5.3.1海水密度的分布73

5.3.2海水密度的变化75

5.4海冰75

5.4.1常冰情年的冰情77

5.4.2重冰情年的冰情78

5.5水团81

5.5.1概述81

5.5.2水团的分布与变化81

5.6渤海与外海的水交换83

第2篇 黄海89

第6章 黄海海区的气候89

6.1风89

6.1.1季节变化89

6.1.2 8级以上大风91

6.2气温92

6.2.1季节变化92

6.2.2沿岸代表站的极端气温93

6.3降水94

6.4主要灾害性天气系统96

6.4.1寒潮与强冷空气96

6.4.2热带气旋97

6.4.3温带气旋98

6.4.4海雾100

第7章 黄海海区的环流104

7.1沿岸流系105

7.1.1辽南沿岸流105

7.1.2西黄海沿岸流105

7.1.3东黄海沿岸流107

7.2“外海”流系107

7.2.1黄海暖流的起源108

7.2.2黄海暖流的性质和路径109

7.2.3黄海暖流的强度及其季节变化112

7.3夏季黄海冷水团的密度环流114

第8章 黄海潮汐与风暴潮117

8.1潮汐117

8.1.1黄海的潮波系统117

8.1.2潮汐类型117

8.1.3平均高潮间隙119

8.1.4潮差119

8.2潮流119

8.2.1黄海潮流椭圆要素分布119

8.2.2潮流类型121

8.2.3关于烟台海域潮汐、潮流类型相异的原因121

8.2.4黄海潮流基本特征121

8.2.5潮流场122

8.3风暴潮122

8.3.1风暴潮(风暴增水)的时空分布124

8.3.2负风暴潮(风暴减水)的时空分布126

8.3.3风暴潮灾害127

8.3.4引发风暴潮及其灾害的天气系统128

8.3.5引发负风暴潮及其灾害的天气系统130

8.4海平面131

8.4.1 1985国家高程基准面131

8.4.2季节变化132

8.4.3季节变化机制讨论133

第9章 黄海海浪134

9.1海浪的波候特征134

9.1.1风浪向和涌浪向134

9.1.2风浪波高和周期的季节变化137

9.1.3涌浪波高和周期的季节变化137

9.1.4平均波高和最大波高的季节变化138

9.1.5平均周期和最大周期的季节变化139

9.2几种天气系统影响下的海浪分布139

9.2.1冷高压型海浪场139

9.2.2气旋型海浪场139

9.2.3冷高压与气旋配合型海浪场139

9.2.4台风型海浪场140

9.3黄海异常严重海浪灾害的个例分析140

9.3.1异常严重台风型海浪灾害分析140

9.3.2温带气旋与冷高压配合型海浪灾害分析141

9.3.3 951107强冷空气(寒潮型)海浪灾害分析144

第10章 黄海主要的海洋水文要素及其特征146

10.1海水温度146

10.1.1海水温度的分布146

10.1.2海水温度的变化149

10.2海水盐度152

10.2.1海水盐度的分布152

10.2.2海水盐度的变化154

10.3海水密度156

10.3.1海水密度的分布156

10.3.2海水密度的变化158

10.4水团159

10.5温跃层163

10.5.1概述163

10.5.2温跃层的分布与变化164

第3篇 东海171

第11章 东海海区的气候171

11.1风171

11.1.1季节变化171

11.1.2 8级以上大风173

11.2气温175

11.2.1季节变化175

11.2.2东海沿岸代表站的极端温度175

11.3降水177

11.4主要灾害性天气系统179

11.4.1寒潮与强冷空气179

11.4.2热带气旋181

11.4.3温带气旋183

11.4.4海雾184

第12章 东海海区的环流187

12.1东海沿岸流187

12.1.1范围与路径187

12.1.2流速、流向190

12.2东海黑潮191

12.2.1路径与流幅192

12.2.2流速195

12.2.3流量197

12.3琉球群岛以东的海流198

12.3.1观测和结果分析199

12.3.2海流特征202

12.4对马暖流203

12.4.1路径和流速203

12.4.2流量205

12.4.3对马暖流的起源205

12.5台湾暖流206

12.5.1范围和流路(路径)207

12.5.2流速、流向208

12.5.3来源209

第13章 东海潮汐与风暴潮211

13.1潮汐211

13.1.1东海的潮波系统211

13.1.2东海潮汐的特征211

13.1.3海潮对固体潮的负荷效应213

13.2潮流215

13.2.1潮流椭圆长、短轴分布及潮流旋转方向215

13.2.2东海潮流的圆流系统215

13.2.3东海潮流的基本特征215

13.2.4东海沿岸潮致上升流216

13.3长江河口潮及钱塘江涌潮217

13.3.1长江河口潮217

13.3.2钱塘江的涌潮220

13.4风暴潮222

13.4.1台风风暴潮及其特征222

13.4.2温带气旋风暴潮226

13.4.3风暴潮灾的危害227

13.5海平面228

13.5.1季节变化228

13.5.2年际变化228

13.5.3年代际变化和趋势变化229

13.5.4海平面空间分布231

13.5.5地面沉降231

第14章 东海海浪233

14.1海浪的波候特征234

14.1.1风浪向与涌浪向分布及季节变化234

14.1.2风浪波高和周期的季节变化237

14.1.3涌浪波高和周期的季节变化238

14.1.4平均波高和最大波高的季节变化239

14.1.5平均周期和最大周期的季节变化240

14.2几种天气系统影响下的海浪分布240

14.2.1台风型海浪场241

14.2.2冷高压型海浪场241

14.2.3气旋型海浪场241

14.2.4冷高压与气旋配合型海浪场241

14.3东海异常严重海浪灾害的个例分析241

14.3.1 0414号“云娜”台风特大海浪灾害分析241

14.3.2 0608号“桑美”台风特大海浪灾害分析243

第15章 东海主要的水文要素及其特征245

15.1海水温度245

15.1.1海水温度的分布245

15.1.2海水温度的变化249

15.2海水盐度251

15.2.1海水盐度的分布251

15.2.2海水盐度的变化254

15.3海水密度256

15.3.1海水密度的分布256

15.3.2海水密度的变化259

15.4水团261

15.4.1概述261

15.4.2水团的分布与变化262

15.5东海的盐跃层271

15.5.1概述271

15.5.2盐跃层的分布与变化271

15.6浙闽台沿岸的上升流276

15.6.1浙江沿岸的上升流277

15.6.2闽南—台湾浅滩渔场的上升流279

15.6.3台湾东北海域的上升流280

15.7东海及邻近海域的涡旋281

15.7.1黑潮西(左)侧、200 m以浅海域的涡旋283

15.7.2黑潮右(东)侧海域出现的涡旋286

15.8东海与外海的水、热、盐交换287

15.8.1朝鲜海峡的水通量(流量)、热通量和盐通量288

15.8.2台湾海峡的水通量、热通量和盐通量289

15.8.3琉球群岛诸水道的水通量、热通量和盐通量290

15.9台湾以东-琉球东南海域的水文特征与水团292

15.9.1温度、盐度的分布与变化292

15.9.2水团与水文特征293

第4篇 南海301

第16章 南海海区的气候301

16.1风301

16.1.1季节变化301

16.1.2大风频率301

16.1.3海陆风303

16.2气温303

16.3降水304

16.4主要灾害性天气系统305

16.4.1寒潮与强冷空气305

16.4.2热带气旋306

16.4.3海雾309

第17章 南海海区的环流310

17.1南海上层总环流310

17.2南海的中、深层环流317

17.2.1南海中层海盆尺度环流317

17.2.2南海南部中层环流320

17.2.3南海下层(1 000~2 000 m)及底层(2 000~5 500 m)流场323

17.3黑潮对南海的影响323

17.3.1黑潮入侵南海的证据及入侵方式325

17.3.2黑潮入侵南海的动力解释327

17.3.3黑潮入侵对南海环流、热和淡水收支的影响329

17.4南海沿岸上升流330

17.4.1南海北部沿岸上升流研究概述331

17.4.2观测资料对南海北部沿岸上升流的揭示334

17.4.3南海北部沿岸上升流形成机制337

17.4.4越南以东近岸上升流研究现状338

17.5北部湾的环流341

17.5.1前言341

17.5.2历史研究状况341

17.5.3北部湾环流研究的进展344

17.5.4北部湾环流的新观测结果347

17.5.5总结348

17.6泰国湾的环流350

17.6.1前言350

17.6.2历史研究状况351

17.6.3研究进展355

17.6.4总结357

第18章 南海潮汐与风暴潮358

18.1潮汐358

18.1.1南海的潮波系统358

18.1.2南海潮能的消耗及引潮力的影响360

18.1.3南海潮汐类型360

18.1.4潮汐特征值362

18.2潮流363

18.2.1南海潮流类型364

18.2.2潮流椭圆364

18.2.3南海潮流圆流系统364

18.2.4南海最大可能潮流364

18.2.5陆坡上潮流强化现象364

18.3风暴潮371

18.3.1引言371

18.3.2台风风暴潮特征分析372

18.3.3南海风暴潮灾害375

18.3.4风暴潮灾害的规律与特点376

18.3.5南海风暴潮预报377

18.4海平面379

18.4.1季节变化380

18.4.2海平面趋势变化382

18.4.3海平面空间分布382

18.4.4变化原因382

第19章 南海海浪389

19.1海浪的波候特征391

19.1.1风浪向与涌浪向分布及季节变化391

19.1.2风浪波高和周期的季节变化395

19.1.3涌浪波高和周期的季节变化396

19.1.4平均波高和最大波高的季节变化397

19.1.5平均周期和最大周期的季节变化397

19.2几种天气系统影响下的海浪分布398

19.2.1台风型海浪场398

19.2.2冷高压型海浪场399

19.2.3气旋型海浪场399

19.2.4冷高压与气旋配合型海浪场399

19.3南海重大和特大海洋灾害海浪场成因分析400

19.3.1 0518号“达维”台风特大海浪灾害成因分析400

19.3.2 0601号“珍珠”台风特大海浪灾害成因分析402

19.3.3 0801号“浣熊”台风重大海浪灾害成因分析404

19.3.4 0814号“黑格比”台风特大海浪灾害成因分析406

第20章 南海主要的水文要素及其特征410

20.1海水温度410

20.1.1温度的水平分布410

20.1.2温度的垂直分布413

20.2海水盐度分布与变化414

20.2.1盐度的水平分布415

20.2.2盐度的垂直分布417

20.3海水密度419

20.3.1密度的水平分布419

20.3.2密度的垂直分布422

20.4南海中深层水团422

20.4.1中层水团424

20.4.2南海中深层水的长期变化425

20.5南海和台湾以东及其附近海域的涡旋434

20.5.1南海涡旋434

20.5.2台湾以东及其附近海域涡旋447

20.6南海与外海的水、热、盐交换451

20.6.1南海与外海的水交换453

20.6.2海气通量与热盐通量的研究457

20.6.3南海水、热、盐平衡458

主要参考文献46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