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时代印记 穿行于中国百年报刊之林 第4卷 惊世之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 周伟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
- ISBN:7801455827
- 出版时间:2003
- 标注页数:492页
- 文件大小:274MB
- 文件页数:523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时代印记 穿行于中国百年报刊之林 第4卷 惊世之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总序 文章报国 薪火相传1
引言 书评中的文学景观1
第一章 二十世纪初期的文学与评论(1901~1918)2
第一节 晚清诗歌2
诗界潮音集 中华书局《文苑谈往》 1946年8月2
人境庐诗草 北新书局初版《秉烛谈》 1940年2月4
第二节 谴责小说7
《官场现形记》叙 世界繁华报馆版《官场现形记》 1903年7
文明小史 《新小说》第1卷第5期 1935年6月9
评《九命奇冤》 《晨报副刊》 1924年12月8、9日11
《孽海花》在晚清文学中之地位——纪念东亚病夫曾孟朴先生上海良友图书公司《小说闲谈》 1936年13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总评 上海广智书局版《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1910年16
《老残游记》自叙 天津日日新闻版《老残游记》 1906年17
《老残游记》二集自叙 天津日日新闻版《老残游记》 1907年18
第二章 新文学的发展与理论建设(1919~1936)20
第一节 “五四”新文学伊始20
阿Q正传 《晨报副刊》 1922年3月19日20
沉沦 《晨报副刊》 1922年3月26日22
《一叶》的评论 《创造季刊》 1923年2卷1号24
论鲁迅的《呐喊》和《彷徨》 《文艺春秋》 1945年2卷1期28
《繁星》与《春水》 《创造周报》半年汇刊1集12号30
读《柚子》 《小说时报》 1927年18卷7期33
第二节 革命风雨中茁壮成长34
鲁迅和景宋的通信集——《两地书》 《图书评论》1933年4月1卷18期34
几个女作家 《读书与出版》 1933年36
读《子夜》 《读书与出版》 1933年37
新月志摩纪念号 《读书月刊》 1933~1934年41
看云集 《读书月刊》 1933~1934年42
彭家煌的《喜讯》 《文学》 1934年2卷6号43
小小十年 《大公报》 1930年3月10日46
出奔 《大公报》 1935年11月4日48
一个青年诗人的《烙印》 《文学》1卷5号 1933年11月51
北方的原野 《文艺阵地》 1938年1卷第5期54
萧红作《生死场》序 上海容光书局版《生死场》 1935年12月57
评巴金的《家》《春》《秋》 江西《艺文集刊》1辑 1942年8月58
论《骆驼祥子》 《文艺新辑》1期 1948年10月62
评《偷生》(《四世同堂》第二部) 上海《大公报》1947年2月21日64
第三节 日益成熟的现代文学66
歧路灯 《一般》 1929年6卷4号66
读《湖畔》诗集 《文学旬刊》39期 1922年5月18日68
给《一个兵和他的老婆》的作者——李健吾先生《清华周刊》 1917年12月4日70
评本学年《周刊》里的新诗 《清华周刊》 1921年6月71
《冬夜》评论 《清华周刊》 1922年74
《女神》之时代精神 《创造周报》4号 1923年6月3日77
孟实文钞 《大公报》 1935年12月10日82
故事新编 《大公报》 1936年2月21日84
南行记 《大公报》 1936年3月6日87
九十九度中 《大公报》 1935年8月18日89
《雷雨》(四幕剧) 《大公报》 1935年8月31日90
鱼目集 《大公报》 1936年4月12日93
《雾》《雨》与《电》巴金的“爱情三部曲” 《大公报》1935年11月3日97
边城 《咀华集》101
老舍先生《离婚》的评价 《大公报》 1935年8月4日105
第三章 抗日战争时期的文学发展(1937~1945
第一节 国统区的文学评介108
短篇佳作集 《读书月报》 1939~1940年108
中国及中国人 《图书季刊》 1940年3卷1-2期110
诗文评的发展 《读书通讯》113期112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整风以后的文化副刊——《新华副刊》梦与现实——读张恨水先生著《八十梦》 载于1942年9月21日重庆《新华日报》第三版114
谈夏衍底《法西斯细菌》 《新华副刊》 1942年12月30、31号117
关于《孔雀胆》 《新华副刊》 1942年12月31号119
永恒的石碑——《伤逝》 《新华副刊》 1943年4月11号120
刘白羽的《太阳》 《新华副刊》 1943年6月28号123
诗人的偏爱——读臧克家著《泥土的歌》 《新华副刊》 1943年12月6日124
姚雪垠的文学语言观 《新华副刊》 1943年127
知识分子改造的起点——读张天翼作《新生》有感 《新华副刊》 1943年7月26日129
第三节 沦陷区的期刊文学131
热闹·沉重·风趣——谈三个多幕剧 《读书青年》1944年1卷1期131
离乡集 《读书青年》 1945年2卷2期130
知识分子的道路——读韬奋著《经历》 《群众》 1943年10卷2期136
读《倾城之恋》 《海报》 1944年12月10日138
左兵《天下太平》 《文学杂志》 1937年1卷4期138
桥 《文学杂志》 1937年1卷3期140
时代的鼓手——读田间的诗 《生活导报周年纪念文集》 1943年11月13日144
糖衣覆盖着什么?——评坊间的几册“特务文学” 《群众》 1943年10卷7~8期147
两篇小说——丁玲的《在医院中》和路翎的《谷》 《人世间》“书人书事”专栏 1942年150
第四章 解放战争时期的文学和批评(1946~1949)154
第一节 延安解放区的文艺创作154
吕梁英雄传 《解放日报》 1946年6月15日154
洋铁桶的故事 《解放日报》 1946年8月16日156
读《腐蚀》 《解放日报》 1946年8月18日158
从《王贵与李香香》谈起 《解放日报》 1946年9月22日159
关于《李有才板话》 《解放日报》 1946年8月26日161
饥饿的郭素娥 《青年文艺》 1944年1卷6期163
关于《升官图》 《解放日报》 1946年10月16日167
四世同堂 《读书与出版》 1946年2期169
第二节 活跃的上海文艺期刊171
清明前后 上海《文艺复兴》 1946年1卷1期171
三个中篇——《脱缰的马》《遥远的爱》《饥饿的郭素娥》 《文艺复兴》 1946年2卷1期174
五个战时剧本 《文艺复兴》 1946年2卷4期181
十年诗选 《文艺复兴》 1946年2卷5期193
伍子胥 《文艺复兴》 1947年3卷1期200
沙汀的《困兽记》 《文艺复兴》 1947年3卷5期204
一个中国新诗人 《文学杂志》 1947年2卷2期208
滩 《文艺杂志》 1947年2卷4期213
读朱自清先生《诗言志辨》 《民国日报》 1948年10月216
狂欢之夜 《人世间》 1946年222
第三节 京津及香港地区书评小览224
《鸭嘴涝》读后 《抗战文艺》 1944年9卷1、2期224
读萧乾先生《南德的暮秋》 天津《大公报》 1947年3月1日226
读俞平伯先生《读词偶得》 天津《大公报》 1948年10月31日228
《虾球传》的启示 香港《大公报》 1949年6月4日230
评姚雪垠的几本小说 《人民与文艺》 1948年5月1日235
第五章 新中国文学的新局面(1950~1965)246
第一节 长篇小说的繁荣246
暴风骤雨 《文艺报》 1952年11月12日246
《太阳照在桑乾河上》在我们文学发展上的意义《文艺报》1952年10期248
一部引人入胜的长篇小说——读《林海雪原》 《文艺报》1958年3期250
壮阔的农民革命的历史图画——读小说《红旗谱》 《文艺报》 1958年5期252
英雄的花,革命的花——读冯德英的《苦菜花》 《文艺报》 1958年13期255
喜读《红日》 《文艺报》 1958年14期257
运用评书形式反映伟大斗争的好作品——读《烈火金刚》 《文艺报》 1958年24期259
李双双:一代农村新人的典型——《李双双小传》 《中国20世纪乡土小说论评》 1979年260
中国工人阶级的革命风格——评《乘风破浪》 《文艺报》1960年6期262
最生动的共产主义教科书 《文艺报》 1962年3期264
绘声绘色的《大波》 《文艺报》 1962年10期265
初读《创业史》 《文艺报》 1960年1期267
《山乡巨变》琐谈 《文艺报》 1961年2期268
革命春秋的序曲——喜读《三家巷》 《文艺报》 1960年2期270
读《风云初记》 《文汇报》 1963年2月20日272
第二节 “左”倾思想干扰下的文学书评274
《这里没有冬天》是一本反动小说 《文艺报》 1955年14期274
萧军的《五月的矿山》为什么是有毒的? 《文艺报》 1955年24期276
丁玲的小说——《在医院中时》的反动性质 《文艺报》 1957年9期278
就《青春之歌》谈文艺创作和批评中的几个原则问题——再评杨沫同志的小说《青春之歌》 《文艺报》 1959年4期280
第六章 百花凋零的“文革”时期(1966~1976)149
第一节 对社会主义文学的摧残284
彭德怀篡军反党的铁证——批判大毒草《保卫延安》 《文艺批判》 1967年12期284
《东风化雨》是一部宣扬阶级投降主义的小说 《文艺报》1966年1期286
《欧阳海之歌》的成就和意义——毛泽东思想在文学方面的胜利 《文艺报》 1966年3期289
评“三家村”——《燕山夜话》《三家村札记》的反动本质 《解放日报》 1966年5月10日291
第二节 “无产阶级文艺”294
毛泽东文艺路线的新胜利——从《白毛女》的创作看两条路线的斗争 《人民日报》 1967年5月1日294
无产阶级文艺的一盏红灯——赞革命现代京剧样板戏《红灯记》 《人民日报》 1967年5月29日296
《海港》好得很! 《人民日报》 1967年5月28日299
工人群众评《智取威虎山》 《人民日报》 1968年9月29日301
让红星永远闪耀在青少年心中——读中篇小说《闪闪的红星》 《人民日报》 1972年8月2日304
农村斗争生活的画卷——评长篇小说《金光大道》 《人民日报》1972年10月28日305
在矛盾冲突中塑造无产阶级英雄典型——评长篇小说《艳阳天》 《人民日报》 1974年5月5日308
资产阶级文艺反攻倒算的变天账——评《中国话剧运动五十年史料集》 《文艺批判》1967年12期310
“三十年代”文艺鼓吹者提倡一条资产阶级的文艺路线——评《中国电影发展史》 《文艺报》 1966年4期313
第三节 “文艺黑线专政论”对文学的诬蔑315
砸烂“三十年代文艺”的一张黑王牌——评夏衍的《包身工》 《文艺批判》 1967年12期315
为刘少奇复辟资本主义鸣锣开道的大毒草——评《上海的早晨》 《光明日报》 1969年7月12日317
新的斗争生活的赞歌——评文艺丛刊《朝霞》、《金钟长鸣》 《人民日报》 1973年11月17日320
不准污蔑革命战争——怒斥反动小说《战斗的青春》 《文艺革命》1969年9月21日322
彻底批判反动小说《海河春浓》 《文艺革命》 1970年11月28日324
第七章 改革开放中的文学发展(1977~1991
第一节 冲破思想禁锢后的反思328
学习天安门诗歌的彻底革命精神——祝贺《天安门诗抄》编辑出版 《文艺报》 1979年1期328
见真知深 新人耳目 《文艺报》 1979年7期330
浅谈《东方》英雄人物的个性化 《文艺报》 1978年6期331
从《班主任》看文化大革命后小说的艺术起点 《当代作家评论》 1994年1期333
《重放的鲜花》出版一年 《文学报》 1980年7月25日335
论《第二次握手》 《人民日报》 1979年12月17日338
评长篇小说《昨天的战争》 《人民日报》 1979年12月10日340
要战胜自己——《陈奂生上城》 《中国20世纪乡土小说论评》1979年342
沉重而悲壮——《犯人李铜钟的故事》 《中国20世纪乡土小说论评》 1979年344
征服狂流的巨人——《在没有航标的河流上》 《中国20世纪乡土小说论评》 1979年346
《最后一个渔佬儿》——自然、力量和美 《中国20世纪乡土小说论评》 1979年349
爱,是不会忘记的——《被爱情遗忘的角落》 《中国20世纪乡土小说论评》 1979年351
《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开拓的足迹不朽的灵魂《中国20世纪乡土小说论评》1979年352
巍巍青山——评中篇小说《高山下的花环》 《人民日报》 1982年12月12日354
第二节 反映改革进程的文学创作357
改革意识的迷失——重读《乔厂长上任记》、《腊月·正月》 《中华读书报》 1991年2月8日357
后“文革”的政治神话——重读《沉重的翅膀》 《中华读书报》 1995年2月8日358
评长篇小说《花园街五号》 《人民日报》 1983年9月6日360
第三节 长篇小说中的历史画卷363
三百万言写史诗——读《李自成》前三卷 《文艺报》 1983年1期363
谈《芙蓉镇》——和古华同志的一次谈话 《文艺报》1983年2期365
从《两代风流》谈开去 《文汇报》 1985年1月15日367
重读《黄河东流去》 《人民日报》 1986年2月24日369
新的开拓和追求——从《星星草》到《少年天子》 《人民日报》 1986年8月18日371
变革时代的都市景观——简评长篇小说《都市风流》 《文艺报》 1989年10月21日374
爱国主义的壮丽画卷——推荐李尔重的长篇小说《新战争与和平》 《人民日报》 1990年10月25日375
冷峻而灼热的心灵自述——读张贤亮的新作《绿化树》 《文汇报》1984年4月12日378
知识分子的众生相——杨绛《洗澡》读后 《文艺报》1989年4月15日380
不平静的潜流——读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 《人民日报》 1989年1月3日383
第四节 文学风格的多样化探索386
一支高昂而深沉的奋斗者之歌——对《北方的河》及其评论的思考 《文论报》 1984年8月10日386
评舒婷《双桅船》 《书林》 1983年6期388
重读郭小川诗作——《郭小川诗选》新版序言 《文艺报》1984年10期392
三毛其人及其作品 《文艺报》 1985年7月20日394
我怎样看琼瑶小说和它的读者 《文艺报》 1986年7月19日397
巴金散文漫评 《文艺报》 1988年2月13日400
诗魂、诗美和独树一帜——杨朔散文的诗体风格 《散文十二家》1988年407
我看实验小说——马原小说批判 《文艺报》 1988年7月9日408
致《穆斯林的葬礼》的作者 《文艺报》 1988年6月20日411
《无主题变奏》序 《文艺报》 1989年1月7日413
一次新的创作尝试——读长篇小说《渴望》 《文艺报》1989年1月7日415
第八章 新时代的文学景观(1992~2001)192
第一节 直面世俗生活的图景418
躲避崇高 《读书》 1993年1期418
自己成为自己的地狱——读《桃花灿烂》 《当代作家评论》1993年3期420
从爆破走向建设——麦天枢创作思想漫论424
缺少批评 《文艺报》 1996年4月12日428
超越的路标——余华《许三观卖血记》读后 《中华读书报》 1996年10月23日430
缤纷络绎 锦绣有章——读余光中散文 《中华读书报》 1997年10月29日432
女性诗歌:廿年路程 《中华读书报》 1997年12月17日434
“红处方”的魅力——读毕淑敏新作《红处方》 《中华读书报》 1998年3月4日436
中国第一部真正的现代精神长篇小说——简评刘震云的《故乡面和花朵》 《中华读书报》 1998年11月18日439
当代女性文学的误置——《一个人的战争》和《私人生活》评析《开放时代》1999年8期441
老头儿“下蛋”——写在《汪曾祺全集》出版之际 《中国教育报》 1999年4月4日444
《国画》,一代人的精神漫画 《理论与创作》 1999年5期446
噬心经验的“幽会”——谈铁凝小说《大浴女》及其启示 《中华读书报》 2000年4月26日448
永远的距离 《中华读书报》 2000年12月450
上海弄堂,或作为自然史的城市 《世纪中国》 2001年2月26日452
关于《富萍》 《文汇读书周报》 2001年8月18日454
个人化叙述的杰作——读潘军的《独白与手势·白》 《合肥晚报》2001年8月10日456
第二节 历史与现实人生的宽广天地458
读长篇小说《战争和人》 《人民日报》 1992年9月23日458
读《故乡天下黄花》 《文学报》 1995年2月18日460
向思想深度和历史内容开掘——《曾国藩》现象引起的思考《文艺报》 1995年7月1日462
必要的和不必要的 《中华读书报》 1996年1月10日463
撼人肺腑的正气歌——读陆天明长篇小说《苍天在上》 《文艺报》 1996年3月8日466
当代工业题材的长篇力作——评长篇小说《车间主任》 《人民日报》1997年4月17日468
英雄失落的呓语——读《怀念狼》 《深圳特区报》 2000年9月470
历史与神话:王蒙的“四季” 《文汇读书周报》 2000年9月471
长歌当哭——评长篇历史小说《太平天国》《中华读书报》2000年11月474
为了制造中国独有的更大辉煌——关于《中国制造》 《中华读书报》 2001年2月475
第三节 多棱的文化视野477
大中华的散文气派——余秋雨散文从《文化苦旅》到《山居笔记》印象 《文汇报》 2001年5月6日477
《曼哈顿的中国女人》读后 《光明日报》 1992年12月11日479
我坚持认为《马桥词典》模仿《哈扎尔词典》 《文艺报》1997年1月30日481
异数之美——关于苇岸和《大地上的事情》 《文艺报》1999年12月486
安魂曲·海子篇 《中国图书商报》 2001年6月14日487
棉棉vs卫慧 《中国图书商报》 2000年2月25日489
后记4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