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西部新兴工业城市经济社会对接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中国西部新兴工业城市经济社会对接研究](https://www.shukui.net/cover/60/34204425.jpg)
- 王文革,李含琳主编 著
- 出版社: 兰州:甘肃科学技术出版社
- ISBN:7542405675
- 出版时间:1995
- 标注页数:263页
- 文件大小:21MB
- 文件页数:273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西部新兴工业城市经济社会对接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导论1
一、城市发展的一般规律及西部城市问题1
1.城市形成和发展的一般形式和规律1
2.中国西部新兴工业城市的崛起4
3.甘肃省的城市发展和“金昌模式”7
二、“金昌模式”的特征及研究的意义7
1.“金昌模式”形成发展的基本特征7
2.研究“金昌模式”的意义10
3.研究“金昌模式”的方法12
三、经济社会对接论的主要内容14
1.先进工业与落后农业的矛盾14
2.工业与农业对接的核心问题15
3.研究对接问题的体系结构17
四、“金昌模式”与西部城市发展战略17
1.金昌市的形成和发展带有普通意义17
2.调整西部城市的发展战略19
第二章 中国城市形成与发展的特殊道路“金昌模式”22
一、金昌市形成的社会自然条件和历史文化环境23
1.金昌市的地理环境概况23
2.金昌的历史演革24
二、金昌市形成的经济社会背景:典型的二元经济特征24
1.金昌建市后的经济社会发展概况25
2.典型的二元经济结构特征26
3.农业发展与二元经济结构27
1.金昌市形成发展的三个阶段29
三、金昌市形成发展的几个阶段29
2.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30
四、大工业在金昌市形成过程中的特殊作用34
1.大工业的独特作用34
2.工业战略的重新调整36
五、金昌市的现有规模及其内部结构38
1.工业发展规模、水平及其结构38
2.农业发展规模、水平及其结构39
3.交通运输及邮电发展水平40
4.商业服务业发展规模、水平及其结构40
5.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项事业的发展规模及其水平41
六、金昌市的城市模式特征42
1.金昌的工业优势42
2.未来产业结构的调整思路44
3.部门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45
4.劳动分工与区域协调47
第三章 大工业与地方经济社会对接的涵义50
一、经济社会对接的基本涵义50
1.经济社会对接的区域关系50
2.经济社会对接与二元经济结构51
二、金昌经济社会对接的特殊条件和意义52
1.金昌经济社会对接的特殊条件52
2.对接是一个系统工程54
3.对接的客观必要性及其意义55
三、经济社会对接的主要内容和途径56
1.工业之间的对接57
4.市政对接59
3.技术对接59
2.工业与农业的对接59
5.文化对接60
6.政策对接61
7.经济对接62
8.改革对接62
9.市场对接63
四、市场经济与对接的相互关系64
1.市场机制是经济社会对接的根本机制64
2.运用市场机制促进对接66
第四章 工业对接69
一、金昌工业的布局和特点69
1.工业布局69
2.结构特征71
二、金昌工业布局的形成72
1.镍基地的建成和发展72
2.电力工业的形成73
3.煤炭、化学、食品、建材工业的兴起74
三、寻求工业生产合理结构的努力与展望76
1.资源约束型工业发展的共同问题76
2.改革经营体制、促进资源合理配置77
四、乡镇企业的兴起与繁荣79
1.发展乡镇企业的主要对策79
2.目前存在的困难和问题82
五、城乡工业发展面临的矛盾和对策83
1.工业发展面临的新问题83
1.资源开发工业将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仍有一个长远发展的势头88
六、未来金昌工业发展的前景及其预测88
2.调整工业发展的重点88
2.地方工业将有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89
3.工业发展的“生长点”91
第五章 农业对接93
一、金昌农业的历史沿革及发展目标93
1.金昌农业的历史沿革和环境条件93
2.农业发展目标96
二、农业对接的主要内容、途径和方式97
1.用足用活政策、适时调整生产关系98
2.合理安排种植比例、调整农业生产结构102
3.树立大农业观念,农、林、牧、渔、养协调发展107
4.科技兴农,走“高产优质高效”的路子112
1.建立农业种、养、加生产体系114
三、农业与乡镇企业以及大工业的对接114
2.大力发展与大工业相连接的乡镇企业115
3.市场经济与农业对接115
第六章 技术对接119
一、大工业的科技优势120
1.门类齐全,阵容强大120
2.联合攻关能力强,综合利用率高121
3.引进、消化、创新,抢占科技应用的制高点125
二、金昌地方工业的科技现状129
1.科技开发129
2.技术改造130
3.节能降耗131
4.提高素质131
1.实行“一厂两制”,将企业自身从外延上扩展132
三、大工业的科技辐射及其作用132
2.科技优势向地方工业和乡镇企业的延伸133
3.科技在优化产业结构中的地位和作用134
四、人才培养和智力开发136
1.大企业在人才培养和智力开发中的作用137
2.市上在人才培养、智力开发方面的积极努力138
3.人才交流和劳动力市场140
五、企业与地方之间的劳动支持142
1.企业在解决地方劳动就业中的基本做法142
2.企业科技人才、劳动力向地方的输入144
3.劳动交流对促进劳动力合理配置的作用145
一、市场是经济社会对接的基础148
第七章 市场对接148
1.消费品市场和资金市场149
2.劳动力市场和技术市场150
3.信息市场和房地产市场151
4.产权市场与资源配置153
二、金昌市场建设的规模与体系155
1.金昌市场建设的概况156
2.金昌市场发展的特点156
三、市场建设与城乡人民生活158
1.市场建设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158
2.金昌市场建设中存在的现实问题159
四、加快市场建设的对策161
1.实现政府职能的合理分解和转变161
2.为市场的良性运行制定统一的运行规则162
3.政府要加强对各类市场的组织与调节165
第八章 市政对接169
一、金昌市市政建设的基本情况169
1.以道路为重点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170
2.公园娱乐场所的建设172
3.城市住宅建设173
4.城市绿化美化建设174
二、大企业在市政建设中的作用174
1.工业发展与市政建设175
2.工业的引路和奠基作用176
3.工业的直接财力支持177
三、金昌市的房地产事业与房地产市场178
1.金昌市房地产事业的发展概况179
2.金昌市房地产市场建设的模式选择181
3.进一步加强对房地产市场的组织与管理184
第九章 文化对接187
一、金昌文化现状187
1.金昌教育事业的发展现状187
2.金昌教育事业的发展特征188
3.农村文化事业的发展及面临的问题190
4.金昌科技、新闻、体育、出版、报刊和文化艺术事业191
二、以金川公司为代表的企业文化建设191
1.金川公司企业文化概况192
2.企业文化建设的基本特征192
三、对金昌文化现状的分析198
1.金昌文化总体水平较高199
2.工业社区文化199
四、金昌未来文化建设的目标和原则200
3.文化建设滞后于经济建设200
1.金昌城市文化建设的战略目标201
2.金昌城市文化建设的基本原则201
3.金昌未来文化建设的配套措施204
第十章 政策对接207
一、大企业与地方政府在重大决策中的默契与合作关系207
1.对接双方的历史和体制差异207
2.经济高地与区域经济整体水平不高的不平衡状况208
3.地方与企业根据各自的利益产生了合作的共同需求210
二、政府与企业政策配合协调的主要内容212
1.地企之间认识上的统一212
2.地企之间组织上的协调214
3.地企合作发展城市集体经济和乡镇企业215
4.地方政府在政策上对企业的优惠218
三、政策对接的作用219
1.大企业逐渐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区域经济优势219
2.调整了区域经济内部的产业结构关系220
3.提高和增加了大工业的经营活力221
4.增加了地方收入、缓解了就业压力222
四、政策摩擦及其处置223
1.地企之间政策摩擦形成的原因223
2.消除摩擦的根本出路是深化改革224
第十一章 经济对接227
一、财政投入的相互补充227
1.增加地方财政投入,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228
2.大企业对地方工业在技术、管理、资金上的支持229
3.兴办“一厂两制”企业培植财源229
5.大企业对地方教育,文化事业的扶持与支援230
4.中央、省属大企业对农业、乡镇企业的扶持支援230
二、信贷资金的扶持与发展231
1.地方银行信贷资金对大企业发展的支持231
2.大企业的低息、无息贷款和补偿贸易支持233
3.大工业对乡镇企业的资金、技术、设备的扶持235
三、价格政策的协调*236+++1.市场经济的发展与价格改革的深化237
2.新旧价格体系转换中的摩擦237
3.改善和加强价格调控238
第十二章 改革对接242
一、城乡改革方案的统一242
1.金昌城乡改革的差异与共同点243
2.城乡一体化是深化改革的内在要求245
1.强化城乡经济的相互依存程度248
二、城乡改革对策的统一248
2.加强城乡产业链条的关联配合249
3.形成梯度经济结构250
三、改革步骤的协调252
1.工业内部关系的协调252
2.城乡工业改革的配套和城乡新的产业链条的建立253
3.工农业的改革配套254
四、金昌城乡之间、工农之间体制改革的主要成就255
1.农业生产全面发展255
2.工业生产稳步增长256
3.城乡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258
4.科、教、文、卫等事业的蓬勃发展261
5.国民收入和财政收入大幅度增长262
后记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