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文心雕龙臆论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文心雕龙臆论
  • 陈思苓著 著
  • 出版社: 成都:巴蜀书社
  • ISBN:7805230706
  • 出版时间:1988
  • 标注页数:399页
  • 文件大小:14MB
  • 文件页数:413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文心雕龙臆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 录1

前言1

外篇3

论道第一3

一论道的意图3

二论儒家的道统4

三 论自然之道12

四 论神道15

五论立文之道20

论心术第二24

一 心术即形象思维25

二论智术28

三 心术与艺术构思31

四 心术与艺术技巧34

五 文学是心术的产物37

释情性第三41

一 情性是文学的主要因素41

二 情与物44

三 为情而造文48

四 情信而辞巧53

论神思第四59

一释神思60

二论艺术想象64

三 论创作构思68

文质考第五76

一 文与质76

二 文质与情性80

三 文质与文学发展84

四 论文学作品的文质相称87

风格考第六92

一 风格探源92

二 《文心雕龙》中风格的含义95

三 风格概念在唐代的演化和发展99

四 风格概念在宋代的确立106

五 风格一词在明清的广泛应用113

辨奇正第七116

一 观奇正的理论特点116

二论正118

三 论奇121

四 论义正辞奇123

文义考第八128

一 文义与清谈129

二 文人的文义活动132

三 文义与文学评论的发展134

成书齐末新证第九140

一 皇齐即齐代140

二 完成于东昏侯即位初期142

三 取定于沈约的时限146

撰书的历史背景与时代条件第十154

一 宋齐间的文学理论批评155

二宋齐统治阶级的崇儒157

三 宋齐间的思想论争161

四 宋齐间的文艺思潮163

内篇171

文学观第一171

一儒家文学观传统的继承与发展171

二 唯心主义实质175

三 唯物主义因素与现实主义精神179

四 矛盾与统一183

美学观第二186

一 论艺术美188

二论美与真和善191

三 刘勰的审美活动与美学评价196

四 论“具美”204

文学史观第三210

一 论文学史观的真实性211

二 文学史观与政治思想213

三 文学发展的传统与创新217

四 论文学的时代精神221

五 历史循环论223

一 创作论的思想基础227

论创作第四227

二 论术229

三 论创作过程231

(一)题材(232)(二)构思(234)(三)主题(236)(四)内容238

(五)形式(243)(六)内容与形式的统一(245) (七)组织结构249

四 论艺术技巧252

(一)描写(253)(二)比兴(256)(三)联想(260)(四)想象261

(五)夸张(265)(六)精练(627)(七)隐秀270

论文学语言第五274

一 秦汉的口头语与书面语………………………(276 )二 魏晋南北朝文学语言的发展278

三 论文学语言的基本条件281

四 论文学语言的特征283

五 论文学语言的色彩与声律285

论风格第六295

一 风格概论295

二 风格与作家个性298

三风格与风骨302

四 风格与美305

五风格与文体310

论文体第十315

一概论文体315

二论文体的名称318

三论文体的发展规律320

四 论文体的代表作品323

五论文体的写作艺术327

论作家第八331

一释作家331

二作家的德与才335

三作家的才华339

四作家的才与学343

五作家与作品的社会影响345

论文学批评第九349

一 文艺欣赏是文学批评的基础350

二创作与批评353

三 思想与艺术结合的批评原则357

四 文学批评的六种观察363

五 文学批评的实践367

文学理论体系的形成第十372

一 总纲的矛盾性与特殊性372

二 文学遗产的系统整理376

三 历代文学创作经验的总结382

四成就与谬误388

附: 参考书目392

后记39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