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续通鉴警世故事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续通鉴警世故事](https://www.shukui.net/cover/57/34209458.jpg)
- (清)毕沅辑;丁允,周北辰注释 著
- 出版社: 北京:新华出版社
- ISBN:7501103828
- 出版时间:1989
- 标注页数:381页
- 文件大小:11MB
- 文件页数:392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续通鉴警世故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 录1
赵匡胤登基1
为君之难7
自有史官书之8
杯酒释兵权9
范质不殖资产12
俭约14
宰相须用读书人15
义伦清节17
微行18
为百姓守财20
赵普四奏21
雨中宴乐23
窦偁疾人之先意希旨24
宋太宗恶弭德超朋党25
选才28
“方外之说亦有可观”30
赏罚谈31
太平御览书名由来32
不私国法33
诏戒元僖35
处决陈利用36
善者从之,不善者改之37
论罚如式38
以慈俭为宝39
清苦厉节40
宋太宗连三诏褒奖王济41
温仲舒反覆无常42
手不释卷43
宋太宗孜孜为治44
治国之道在修内政46
吕蒙正能任人47
但见血山48
“史臣之职,固在善恶必书”50
“帝王举动,贵在自然”52
宋太宗选储优柔寡断53
“真宰相也”55
宋太宗自知不如唐太宗56
巧断争财57
“节用爱人,民俗自化”58
广开言路59
宋真宗亟惩侈糜之风60
吕端大事不糊涂61
丁谓恩信结蛮酋63
曹玮论战65
吕蒙正有器量67
王钦若险诈小事可知69
范仲淹苦读70
寇准识王旦71
飞蝗过京73
王旦荐才75
“生民膏血,安用许76
多!”76
为官长拂须77
群臣为宋仁宗上尊号78
为国事不掺杂个人感情79
宜稍留意挺特知义慷慨之士80
宋庠为吕夷简所卖82
痴子不知为人所使83
筋力既衰,合杜门自守85
“理天下者,唯守宰最要耳”87
欧阳修请落郑戬虚名89
朋而为善,于国何害91
李昭亮整军尚严93
奔竞风长责在权要95
“毋轻置诏狱”98
范仲淹不治第100
狄青赏官之议102
宋仁宗诫举荐缪滥108
是贵异物还是贵百姓110
治乱要在辅臣111
用人不疑113
吴育侍读禁中115
张昇弹劾无所避116
杜衍临终语不及私117
恐“斜封墨敕”之再现119
包拯峭直121
积弊甚众须以渐厘改122
天下未尝乏人124
纲纪赏罚未厌四方之望者有五125
巧浮铁牛127
“纵横之术,无益于治”128
“天下敝事至多,不可不革“129
王安石越次入对130
能辨“四凶”而为尧舜136
流俗以为经术不可施于世务139
“中书有生老病死苦”141
王安石三不足142
欧阳修的为人为政为文144
唐坰泄私忿遭贬官146
苏轼讽诗获罪150
败事犹胜祸基153
不可无故摧折154
司马光不修怨155
程颐引经,愿为后世之鉴157
不拘资格选人才159
苏轼撰策题遭谗言160
王岩叟论取士163
人才须识拔164
范纯仁得之忠恕二字165
舳舻相衔运花石167
一语成风,终不可禁169
大官不言小官言172
蔡京父子相倾轧176
梁师成沽名钓誉177
膝不可屈179
大事起于细微180
宋君臣迷信六甲法181
靖康之耻184
忠耿宗泽188
死当率鬼灭尔曹192
徐徽言骂敌193
李邈从容就义195
“陛下恭俭如此,天下幸甚”196
秦桧二罪197
吴玠不为威仪198
用人要慎重199
赵涣之获降级处分200
忧勤逸乐,治乱之分201
张浚论知人203
“兵无不可用在主将得人”205
贞观政要,大可规法206
岳飞大破拐子马208
岳飞班师209
金主祭孔庙知志学211
太平之世,当尚文物212
万俟?承秦旨谄害岳飞213
韩世忠为朝廷所抑216
捏造罪名穷治岳飞大狱217
“莫须有”219
撼山易,撼岳家军难220
助纣为虐反受其害223
秦桧荐官,必选无名易制者224
家给人足,税敛易办225
晏敦复力抵屈己之非226
张浚为国不忍不言227
完颜亮篡位229
秦桧专国,贤士远之235
秦桧之罪罄竹难书236
“何为不孝”241
饮酒乃行韬晦之计242
人才以气节为主243
人才须纯朴厚重244
用人宜录长弃短245
南宋禁效异方之习246
用人要辨邪正247
治国十要道248
汪应辰多言遭人侧目249
岂可不察其政251
退赃降官252
天下唯有道理最大253
不可以言取人254
献谀降官255
“士夫者,风俗之表”256
用人当不以荐者定去留258
书绅为戒259
大乃有容263
汤邦彦为大言遭流放265
不以细故轻坏人才266
以儆效尤268
不徇私情269
遴选官员270
叔世之君,使人汗下271
孝宗削词272
言词之失,贤者不免275
为政在人276
诏令禁奢277
务简省,慎委任279
金主思得贤才280
刘光祖论世风281
节制费用286
史浩不以私害公287
朱熹何罪?288
惨遭学禁,朱熹冷落294
带汁诸葛亮297
宁弃官,不作记297
宁死不屈298
用人取其所长300
“非知之艰,行之为艰”301
民兵有功304
求士于三代下,恐其不好名304
“用人之道无逾于此306
其弊原不过一私字310
吴昌裔疏言朝廷失政312
随才器使313
系释岂能轻易反覆314
孔道行,何故乃有贪赃儒316
朝廷宪章不可紊乱317
耶律楚材家无余资318
蛮烟瘴雨不在岭外而在朝廷319
忽必烈问治321
人臣无私交326
不敢以官爵报私恩327
贾似道荒淫蛮横328
赵良弼不辱君命330
文天祥深恨无兵勤王331
丹心照汗青333
文天祥辨忠334
许衡善教339
文天祥就义340
谢枋得全节341
彻尔辨奸不畏圣怒344
无益于民,何足为瑞346
米粟是宝347
相见无愧色是吾志348
谈“瑞”349
用人勿限资格350
知止不辱351
民心为本352
王结所言为相之道353
张灯虽细事,有累日月之明354
身先士卒355
征钞枉法356
“此正更新百度之时也”357
各不为礼358
勇劾中丞359
羊害人乎?360
李好文决狱361
用人以心术为本362
元顺帝不修本朝史录363
当国者恶切直365
芝麻李起义366
郭子兴释疑衅368
张祯所谓十祸369
朱升献策370
陈祖仁请罢修上都371
朱元璋明纪纲373
朱元璋命毁镂金床375
吴王御西楼376
“非吾所望于风宪矣”377
人之才能,各有长短378
号令严肃379
虑乎败可无败,慎乎成可有成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