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西方经济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西方经济学](https://www.shukui.net/cover/56/34212745.jpg)
- 朱锡庆,张筱峰著 著
- 出版社: 长沙: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
- ISBN:7810244205
- 出版时间:1997
- 标注页数:412页
- 文件大小:13MB
- 文件页数:427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西方经济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2
第一篇导论2
1西方经济学鸟瞰2
1.1 引言2
1.2古典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阶段3
1.2.1古典经济学——半剪价值论5
1.2.2 新古典经济学——一只手的理论6
1.3现代西方经济学阶段8
1.3.1凯恩斯经济学像断了线的风筝10
1.3.2“现代主流经济学新综合”——不成功的综合12
1.4西方经济学演变的历史逻辑模型——革命与综合相交替,需求分析与供给分析互搓19
1.5 日耳曼经济学和莱茵模式的启示21
2.1.1稀缺25
2.1经济学讨论的问题25
2问题与方法25
2.1.2有效配置27
2.2经济学的方法28
2.3体系29
2.3.1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29
2.3.2实证经济学和规划经济学29
第二篇微观经济学32
3消费者选择32
3.1 引言32
3.2效用理论33
3.2.1效用33
3.2.2边际效用递减假说35
3.3.1偏好37
3.3偏好理论37
3.3.2无差异曲线38
3.4效用与偏好47
3.5预算约束49
3.6消费者均衡52
3.6.1基数效用选择模型54
3.6.2序数效用选择模型57
3.7消费品需求曲线62
3.7.1 比较静态:收入和价格变化条件下最优选择的变化62
3.7.2需求法则68
3.8禀赋70
3.8.1正需求与负需求71
3.8.2禀赋约束71
3.8.3禀赋约束下的最优选择72
3.8.4禀赋约束下最优选择的变动74
3.9对于要素供给的讨论79
3.9.1劳动供给决策79
3.9.2跨期选择决策81
3.10小结85
4生产者选择87
4.1 引言87
4.2生产函数88
4.2.1问题88
4.2.2可变技术系数条件下使用一种要素的产量变动89
4.2.3某一产量水平可变要素的相互替代92
4.2.4规模报酬96
4.3.1问题98
4.3费用函数98
4.3.2短期费用分析99
4.3.3长期费用分析102
4.3.4规模费用105
4.4生产者决策106
4.4.1问题106
4.4.2利润最大化问题107
4.4.3最小费用问题114
4.4.4投入和产出组合决策121
4.5小结123
5.2产品市场价格的形成与变动126
5.2.1问题126
5.1 引言126
5局部市场均衡126
5.2.2需求理论128
5.2.3供给理论136
5.2.4市场均衡139
5.2.5产品市场结构分析145
5.3要素市场价格的形成和变动168
5.3.1问题168
5.3.2劳动市场和工资率169
5.3.3地租和准租178
5.3.4资本和利率180
5.3.5正常利润与经济利润185
5.4小结186
6一般均衡和社会福利最大化189
6.1 引言189
6.3交换均衡190
6.2帕累托最优190
6.4生产均衡193
6.5一般均衡195
6.6效用可能性边界197
6.7福利函数及社会福利最大化的福利分配198
6.8 小结200
第三篇宏观经济学204
7国民收入核算204
7.1国民收入核算体系204
7.1.1国民收入核算体系的概念204
7.1.2世界上两大核算体系204
7.1.3 SNA的主要内容205
7.1.4我国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主要内容209
7.2国民收入核算指标211
7.1.5经济—社会核算体系211
7.2.1国民生产总值212
7.2.2国民生产净值212
7.2.3国民收入213
7.2.4个人收入和个人可支配收入213
7.3国民收入的核算方法215
7.3.1支出法215
7.3.2收入法216
7.3.3增值法218
7.4小结218
8收入决定的简单凯恩斯模型:产品市场的均衡220
8.1国民收入流量循环模型220
8.1.1简单循环模型220
8.1.2复杂循环模型223
8.2消费函数224
8.2.1凯恩斯消费函数225
8.2.2储蓄函数228
8.2.3消费理论的发展230
8.3投资函数236
8.3.1投资概念236
8.3.2资本边际效率函数236
8.3.3投资边际效率函数238
8.4国民收入的决定241
8.4.1两部门经济的收入决定241
8.4.2三部门经济的收入决定243
8.4.3四部门经济的收入决定245
8.4.4国民收入的变化247
8.5乘数理论248
8.5.1二部门经济的支出乘数248
8.5.2三部门经济的支出乘数250
8.5.3四部门经济的支出乘数253
8.5.4通货膨胀缺口和通货紧缩缺口254
8.5.5乘数发挥作用的条件256
8.6 财政政策257
8.6.1财政政策的含义257
8.6.2财政政策的内容258
8.6.3财政政策的发展262
8.7小结266
9.1.2预防动机268
9.1.1交易动机268
9.1货币的需求268
9货币需求、供给和货币政策268
9.1.3投机动机269
9.2货币的供给272
9.2.1货币的种类272
9.2.2货币供给量274
9.2.3商业银行和存款货币274
9.2.4货币供给曲线275
9.3货币理论——从古典学派到后凯恩斯主义276
9.3.1传统的货币数量论276
9.3.2凯恩斯学派的现代货币理论278
9.3.3新货币数量论280
9.4.1中央银行及其职能285
9.4货币政策285
9.4.2货币政策工具287
9.4.3简单货币规则290
9.5小结292
10 IS-LM模型294
10.1二部门经济国民收入和货币的均衡294
10.1.1 产品市场的均衡:IS曲线294
10.1.2 货币市场的均衡:LM曲线297
10.1.3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300
10.1.4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均衡的变动302
10.2三部门经济国民收入和货币的均衡306
10.2.1三部门经济产品市场的均衡:IS′曲线306
10.2.2两个市场的均衡:IS′—LM模型308
10.2.3 LM曲线的斜率和凯恩斯区域、“古典”区域与中间区域309
10.2.4货币政策效果311
10.2.5财政政策效果313
10.3四部门经济国民收入和货币的均衡316
10.3.1 四部门经济产品市场的均衡:IS 曲线316
10.3.2 IS 曲线的移动316
10.3.3国际收支函数:BP曲线318
10.3.4 IS-LM-BP模式:三个市场的均衡321
10.4小结324
11总供给—总需求模型326
11.1长期的总供给函数326
11.1.1劳动市场的均衡326
11.1.2总生产函数328
11.1.3长期的总供给函数328
11.2.1凯恩斯的短期总供给曲线332
11.2短期的总供给函数332
11.2.2理性预期条件下的总供给曲线335
11.2.3新凯恩斯主义的总供给曲线337
11.3总需求函数339
11.3.1凯恩斯模型的总需求曲线339
11.3.2理性预期条件下的总需求曲线342
11.4 AS-AD模型342
11.4.1 古典学派的AS-AD模型343
11.4.2凯恩斯的AS-AD模型344
11.4.3理性预期下的AS-AD模型345
11.4.4新凯恩斯主义的AS-AD模型348
11.5小结351
12.1失业353
12.1.1 失业的周期性变化及其对经济的影响353
12失业和通货膨胀353
12.1.2失业的种类354
12.1.3充分就业和自然失业率355
12.2通货膨胀356
12.2.1通货膨胀的衡量356
12.2.2通货膨胀的分类358
12.3菲利普斯曲线363
12.3.1菲利普斯曲线364
12.3.2 按预期调整的菲利普斯曲线370
12.3.3 稳定的长期菲利普斯曲线和不稳定的短期菲利普斯曲线372
12.4解决失业和通货膨胀的方法375
12.4.1解决失业的方法375
12.4.2对付通货膨胀的方法376
12.4.3对付滞胀的方法379
12.5小结380
13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383
13.1 经济增长383
13.1.1经济增长的涵义383
13.1.2增长率与环境质量384
13.1.3经济增长的源泉385
13.1.4经济增长模型388
13.2经济周期395
13.2.1经济周期的阶段和特点395
13.2.2经济周期的原因398
13.2.3乘数—加速数相互作用模型399
13.2.4卡尔多模型405
13.3小结410
参考文献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