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党政领导干部政治理论水平任职资格考试指导与模拟练习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党政领导干部政治理论水平任职资格考试指导与模拟练习
  • 本书编写组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 ISBN:7503523999
  • 出版时间:2002
  • 标注页数:307页
  • 文件大小:20MB
  • 文件页数:321页
  • 主题词:政治理论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党政领导干部政治理论水平任职资格考试指导与模拟练习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册3

第一单元 马克思列宁主义3

绪论:马克思列宁主义是无产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重要思想武器3

一、什么是马克思主义3

二、什么是列宁主义6

三、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特征和品格7

四、新时期怎样坚持和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8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15

第一节 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15

一、了解有关哲学概念15

二、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理论的内涵和实际意义16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和特点17

第二节 物质与意识19

一、世界的物质统一19

二、意识的本质21

第三节 物质世界的辩证图景22

一、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22

二、世界永恒发展的一般规律23

第四节 实践 认识 真理27

一、认识和实践27

二、认识和真理30

第五节 唯物主义的社会历史观31

一、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32

二、社会基本矛盾运动34

三、阶级 国家 革命39

四、群众、个人的历史作用42

五、人的两重属性、人生价值与人生观44

六、社会进步与人类解放的社会条件和历史趋势44

第二章 政治经济学46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实现了政治经济学的伟大变革和创新46

第二节 商品生产和劳动价值论49

一、商品50

二、货币53

三、价值规律54

第三节 资本和剩余价值生产55

一、剩余价值产生与实质55

二、资本特殊性质和根本构成58

三、资本主义再生产和资本积累59

第四节 资本的运动过程和社会资本再生产62

第五节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65

一、列宁对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基本经济特征的概括65

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67

第三章 科学社会主义69

第一节 社会主义从空想成为科学69

一、空想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69

二、科学社会主义创立71

第二节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74

一、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74

二、无产阶级历史使命75

三、无产阶级革命根本问题和形式76

四、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77

五、共产主义社会77

六、对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未来社会主义设想的评价78

第三节 无产阶级政党建设79

一、无产阶级与建立无产阶级政党80

二、列宁关于新型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的理论81

第四节 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84

一、无产阶级革命内涵与无产阶级革命道路84

二、无产阶级革命的战略与策略85

第五节 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新课题87

一、帝国主义论88

二、社会主义在一国或几国首先取得胜利的理论90

第六节 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理论91

一、战时共产主义和新经济政策91

二、列宁晚年对社会主义的新认识92

三、斯大林的社会主义理论与苏联社会主义模式94

模拟练习题与参考答案97

一、判断题97

二、填空题101

三、单项选择题124

四、多项选择题124

五、辨析题143

六、简答题145

七、认述题146

第二单元 毛泽东思想167

第一章 毛泽东思想--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的创造性结合167

第一节 毛泽东思想的诞生168

一、毛泽东思想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168

二、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169

三、毛泽东思想指导地位的确立174

第二节 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内涵与理论体系174

第三节 毛泽东思想的基本特点和历史地位178

第四节 新时期学习和运用毛泽东思想的方法184

第二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185

第一节 中国革命与特殊国情185

第二节 新式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187

第三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188

第四节 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文化纲领190

一、新民主主义的政治190

二、新民主主义的经济191

三、新民主主义的文化193

第三章 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正确道路194

第一节 对中国革命道路的艰难探索194

第二节 中国特色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197

第四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法宝199

第一节 统一战线199

第二节 武装斗争203

第三节 党的建设205

第五章 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制度建立209

第一节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及其基本思想209

第二节 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213

一、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213

二、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215

三、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216

四、社会主义道路在中国的基本确立218

第六章 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220

第一节 走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220

一、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220

二、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伟大国家221

第二节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222

第三节 社会主义社会矛盾225

第四节 社会主义政治建设与文化建设227

第五节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231

第七章 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233

第一节 对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内涵的分析233

第二节 实事求是:毛泽东思想的出发点和根本点235

第三节 群众路线:党的一切工作的基本方针和路线240

第四节 独立自主: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必然结论245

模拟练习题与参考答案248

一、判断题248

二、填空题250

三、单项选择题252

四、多项选择题263

五、辨析题275

六、论述题276

第三单元 邓小平理论299

第一章 邓小平理论--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299

第一节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299

第二节 邓小平理论作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地位302

第三节 邓小平理论的精髓303

第四节 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304

第五节 党政干部怎样学习和坚持邓小平理论306

第二章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308

第一节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308

第二节 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的内容和意义309

第三节 正确认识我国在社会主义实践中的主要教训311

第四节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313

第三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党的基本路线316

第一节 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316

第二节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320

第三节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323

第四章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战略325

第一节 邓小平的“三步走”战略325

第二节 社会主义建设战略重点与产业结构调整327

第五章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332

第一节 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332

第二节 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333

第三节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334

第四节 培育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体系336

第五节 健全和完善宏观调控体系337

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和分配制度339

第一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339

第二节 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的体现340

第三节 理解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多样化342

第四节 非公有制经济343

第五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345

一、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的客观必然性345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特点345

第六节 健全社会保障制度348

第七章 社会主义改革与对外开放349

第一节 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349

第二节 我国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和内容351

第三节 对外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354

第八章 社会主义建设的政治保证359

第一节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内容及其核心359

第二节 正确处理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360

第九章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363

第一节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363

第二节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内容365

第三节 精神文明重在建设370

第十章 “一国两制”统一祖国372

第一节 “一国两制”提出和基本构想372

第二节 “一国两制”在理论与实践上的成果及意义374

第十一章 社会主义的外交战略376

第一节 正确认识当今世界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376

第二节 掌握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资政策的原则、目标、方针378

下册381

第十二章 社会主义建设领导核心和依靠力量381

第一节 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381

第二节 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383

模拟练习题与参考答案387

一、判断题387

二、填空题390

三、单项选择题392

四、多项选择题416

五、简答题444

六、论述题445

第四单元 党史党建基本知识467

上篇 中国共产党历史467

第一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467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468

第二节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472

第三节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475

第四节 抗日战争482

第五节 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487

第二章 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建设494

第一节 社会主义过渡494

第二节 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497

第三节 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和社会主义在曲折中前进500

第四节 “文化大革命”506

第三章 改革开放新时代511

下篇 党的学说与党的建设528

第一章 关于党的学说528

第二章 党的纲领和党的性质533

第三章 党的领导540

第四章 健全党的民主集中制548

第五章 党员队伍建设和党的基层组织553

第六章 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562

第七章 加强和改进党风廉政建设569

模拟练习题与参考答案581

一、判断题581

二、填空题583

三、单项选择题585

四、多项选择题616

五、辨析题628

六、简答题629

第五单元 江泽民“三个代表”思想645

第一章 “三个代表”提出的前提、过程与背景645

第一节 “三个代表”提出的前提与过程645

第二节 “三个代表”提出的国内外背景648

第二章 “三个代表”的实践基础与理论渊源652

第一节 “三个代表”的实践基础652

第二节 “三个代表”的理论渊源656

第三章 “三个代表”的内涵、地位与意义658

第一节 “三个代表”的科学内涵及其辩证关系658

第二节 “三个代表”的重要地位662

第三节 “三个代表”的伟大意义666

第四章 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671

第一节 先进生产力及其发展要求671

第二节 党必然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673

第三节 党如何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676

第五章 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682

第一节 中国先进文化的内涵、特征、作用与指导思想682

第二节 发展先进文化,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686

第三节 发展先进文化,加强社会主义科学文化建设690

第六章 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693

第一节 中国最广大人民及其根本利益693

第二节 党必须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696

第三节 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和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利益699

第七章 按照“三个代表”要求加强改进党的建设703

第一节 坚持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703

第二节 坚持党的工人阶段先锋队性质,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706

第三节 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维护党的集中统一709

第四节 坚持党的干部“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原则,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712

第五节 坚持从严治党的方针,克服党内存在的消极腐败现象715

模拟练习题与参考答案719

一、判断题719

二、填空题720

三、单项选择题722

四、多项选择题725

五、简答题731

六、论述题731

编后说明74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