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佛教文化大观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中国佛教文化大观
  • 方广锠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 ISBN:7301045425
  • 出版时间:2001
  • 标注页数:651页
  • 文件大小:315MB
  • 文件页数:675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佛教文化大观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总序[江溶]3

序言[任继愈]3

前言[方广锠]3

上编 三宝风采3

一 横空出世--缈缈寻源3

(一)姑妄说前史3

1. 过去七佛3

2. 释迦先祖4

1. 神异降生5

(二)创教功千秋5

2. 四门游观6

3. 悟道成佛7

4. 初转法轮8

5. 创教涅槃9

(三)迎风初展叶11

1. 法化迦叶11

2. 两大弟子12

6. 教团生活13

5. 在家居士13

4. 妇女出家13

3. 释迦比丘13

7. 柢园精舍14

8. 国王造像14

9. 第一结集15

(四)林莽更抽条16

1. 提婆达多破僧16

2. 一座之地17

3. 地狱之囚17

5. 枝末分裂18

4. 根本分裂18

(五)树大山又重19

1. 龙树创设大乘教19

2. 独眼提婆诠释空19

3. 无著世亲讲唯识20

4. 清辩肉身待弥勒20

(六)密教独一峰21

1. 密教兴起21

2. 盛行波罗王朝22

3. 密教世间相23

(七)血火重洗礼24

1. 野火烧不尽24

2. 春风吹又生24

3. 复兴新态势25

1. 数字中的思想26

2. 奇妙的时间26

(一)时空观念26

二 佛教宇宙--佛教世界观26

3. 佛教空间28

(二)世界模式30

1. 三界简述30

2. 三界众生31

3. 三千大千世界33

(三)劫变理论34

1. 劫之概念34

2. 小中大劫34

3. 劫变动力35

4. 灾变劫数36

5. 世界的形成与毁灭37

(四)人类社会39

1. 人类的产生39

2. 社会的诞生41

(五)人类终极42

1. 因果业报及其社会作用42

2. 小乘涅槃--灰身灭智44

3. 大乘涅槃--实相无住46

(一)佛教初传47

三 佛法东流--中国佛教的步伐47

1. 传入的时间与路线48

2. 依附黄老之学的阶段49

3. 攀援玄学的阶段53

4. 高僧佛教与民众佛教57

(二)迅猛发展58

1. 关河之学的产生与影响58

2. 南方佛教60

3. 北方佛教62

4. 判教与学派66

5. 典籍的传译与讲习68

6. 佛教的民俗化70

(三)宗派分立72

1. 三教合一总格局的形成73

2. 诸宗简介76

3. 民众佛教之形态82

4. 藏传佛教前期85

(四)趋于衰落88

1. 会昌废佛及其影响89

2. 晚唐、五代佛教91

3. 两宋佛教93

4. 辽代、西夏、金代佛教96

5. 元代佛教98

6. 明清佛教99

7. 藏传佛教后期101

8. 云南上座部佛教104

(五)近代佛教106

1. 近代中国佛教简史106

1. 现代中国佛教概述107

(六)现代佛教107

2. 佛教文化事业107

2. 中国佛教之研究112

四 星宿灿烂--佛教高僧谱117

(一)创业艰难:初传期的高僧117

1. 康僧会117

2. 朱士行118

3. 竺法护119

4. 帛尸梨密多罗120

5. 释道安121

1. 鸠摩罗什122

(二)高歌猛进:发展期的高僧122

2. 释慧远124

3. 释法显125

4. 昙无谶126

5. 僧祐127

6. 昙鸾127

(三)意气风发:鼎盛期的高僧128

1. 智?128

3. 法琳129

2. 信行129

4. 玄奘130

5. 义净132

6. 鉴真132

7. 宗密133

(四)惨淡经营:衰落期的高僧134

1. 寄禅134

2. 太虚134

3. 弘一135

1. 阿底夏136

4. 圆瑛136

(五)交辉互映:少数民族高僧136

2. 米拉日巴137

3. 萨迦·贡噶坚赞137

4. 宗喀巴138

5. 阿旺罗桑嘉措138

6. 嘉木样协巴139

7. 祥古舍利140

8. 阿鲁浑萨理140

9. 咱雅班第达141

五 锦文焕焕--佛教典籍概论143

(一)佛典之源:佛国佛经143

1. 佛典的结集143

2. 佛典的早期组织形式144

3. 三藏的产生与部派三藏145

(二)佛典之花:亚洲佛经146

1. 南传佛教的经典146

3. 汉传佛教的经典147

2. 中亚佛教的经典147

4. 藏传佛教的经典148

5. 其他大藏经149

6. 佛典的语言150

(三)佛典总汇:汉文大藏经151

1. 名称的由来151

2. 手写本大藏经151

3. 刻印本大藏经154

4. 国外刊刻的汉文大藏经160

1. 正藏162

(四)佛典写本:敦煌写经162

2. 别藏及其他165

(五)登堂入室:要典举隅167

1. 小乘经典--阿含经167

2. 大乘经典169

3. 汉造《坛经》174

六 丛林清规--佛教的戒律生活176

(一)规矩定方圆176

1. 戒律的产生176

3. 戒律的结集177

2. 戒律的类别与作用177

4. 律藏的完成178

(二)橘枳相变异178

1. 印度戒律入中华178

2. 中国律宗传谱系180

(三)溥天皆王土181

1. 僧官制度181

2. 度僧制度182

4. 寺院经济183

3. 僧籍度牒183

(四)禅宗有清规184

1. 敕修百丈清规184

2. 丛林组织185

(五)僧职数分明188

1. 住持的产生与到任188

2. 住持的退位190

3. 众职的产生190

4. 住持的日常事务190

1. 议事规则--羯磨191

(六)行事尚和合191

2. 检点行为的集会--布萨192

3. 雨季的集会--安居193

4. 犯戒之处罚--肃众194

5. 普遍劳动制--出坡194

6. 遗产的处理--估唱195

(七)修持订规约195

1. 衣195

2. 食195

3. 住197

4. 行200

(八)归依与受授201

1. 三归依201

2. 授五戒仪式202

3. 三坛传戒仪式203

(九)上座部戒律203

1. 寺院组织203

2. 僧侣生活204

1. 地理形胜205

七 深谷梵音--佛教名山导游205

(一)清凉圣境五台山205

2. 佛教沿革206

3. 佛教文化211

4. 三教融合213

5. 外僧巡礼214

(二)天台法脉妙莲华215

1. 神秀山川215

2. 佛宗源流216

3. 海外来僧218

4. 三教文化219

(三)终南百万玉楼台219

1. 秦岭奇古终南秀220

2. 终南佛教221

3. 终南学僧224

4. 释道消长225

(四)普贤道场立峨眉226

1. 造化钟神秀226

2. 普贤道场227

3. 释道共处230

(五)九华地藏应现地230

1. 东南第一山230

2. 地藏道场的形成与发展231

3. 灵迹与寺刹232

4. 高僧与宗门234

5. 三教同山佛称盛235

(六)普陀观音说法场236

1. 石林水府神仙地236

2. 观音大士说法场237

3. 沧海桑田话法事238

(七)匡庐无处不浮图241

1. 匡庐奇秀241

2. 净土世界242

3. 释子与儒道名流243

(八)南岳物华法雨浓244

1. 山川独秀244

2. 释子圣地244

3. 三教共存247

(九)禅风定骨数嵩山248

1. 嵩高几千丈248

2. 禅宗源头249

3. 文化荟萃250

(十)迦叶隐迹鸡足山251

(十一)畿辅众山响梵音252

1. 上方山中云水洞252

2. 玉泉山上玉泉虹253

3. 西山古庙八大处253

4. 香山秋叶伴寺红254

八 楼台烟雨--佛教寺院巡礼255

(一)佛寺东建“育王”多255

1. 阿育王寺传奇255

2. 中华诸多育王寺256

3. 法门寺与佛指舍利257

(二)中原首刹白马寺258

(三)三国佛寺显雏形259

(四)东西两晋尚浮图260

(五)南朝楼台烟雨中261

(六)洛阳伽蓝蕴风采263

(七)“国寺”雄踞大兴城265

(八)唐代佛刹逾宫阙267

1. 长安寺院268

2. 洛阳寺院269

3. 少林寺院270

(九)八宗法脉觅祖庭273

1. 禅宗祖庭273

2. 天台宗祖庭273

3. 慈恩宗祖庭274

4. 三论宗祖庭275

5. 华严宗祖庭276

6. 律宗祖庭276

7. 净土宗祖庭276

8. 密宗祖庭277

(十)禅门丛林遍天下277

1. 根本道场277

3. 五山十刹278

2. 大相国寺278

4. 辽金禅院279

5. 元明清丛林280

(十一)日下诸寺附帝阙281

(十二)南北古刹擅风流289

(十三)避暑山庄外八庙291

(十四)藏区风水僧占全297

(十五)云南佛寺多风采301

九 神佛世界--佛教万神殿巡礼305

(一)佛305

1. 释迦牟尼佛306

2. 阿弥陀佛307

3. 药师佛308

4. 弥勒佛309

5. 燃灯佛310

6. 三身佛310

7. 五方佛311

8. 七佛与千佛311

(二)菩萨312

1. 观音菩萨313

3. 文殊菩萨318

2. 善财童子和龙女318

4. 普贤菩萨319

5. 地藏菩萨320

6. 大势至菩萨320

7. 日光菩萨和月光菩萨321

8. 维摩诘居士321

9. 八大菩萨和十二圆觉菩萨322

(三)罗汉322

2. 十六罗汉323

1. 四大罗汉323

3. 十八罗汉324

4. 五百罗汉324

5. 十大弟子325

(四)诸天鬼神328

1. 护法韦驮328

2. 四大天王329

3. 十八伽蓝神330

4. 二十四诸天330

5. 天龙八部335

6. 关帝337

7. 哼哈二将338

十 堂奥幽邃--佛教与神秘主义339

(一)轮回业报339

1. 轮回转世340

2. 因果业报341

(二)冥游342

1. 天堂343

2. 地狱344

(三)功德346

1. 写经347

2. 诵经348

3. 念佛348

4. 造像349

5. 功德质疑350

(四)神迹351

1. 学经351

3. 译经352

2. 写经352

4. 听经353

5. 烧经353

6. 持诵354

7. 放生354

8. 神佑355

9. 神谴355

10. 神罚356

11. 舍身356

1. 除病、禳灾、祈雨357

(五)异能357

2. 神足、天眼、分身358

3. 复活、驱鬼、善食359

4. 如意通360

5. 交通禽兽360

6. 预知阴阳消息361

7. 佛道较量361

1. 逆料灾难、推断政局362

(六)神算362

2. 卜算前程、预言凶亡363

3. 预言凶亡暴卒363

十一 节日习俗363

(一)僧装僧相363

1. 僧服363

2. 僧帽、僧鞋366

3. 落发366

(二)寺庙殿堂366

1. 殿367

2. 堂369

(三)法物器具370

1. 装饰具370

2. 日常用具372

3. 乐器375

(四)名谓376

1. “家庭”376

2. 姓名376

3. 称谓379

1. 汉传佛教节日380

(五)节日380

2. 藏传佛教节日383

3. 南传佛教节日386

(六)礼仪与丧葬388

1. 礼节388

2. 仪轨389

3. 丧葬390

4. 禁忌391

(七)唱念391

(八)武术392

(九)茶道394

一 红尘难拂--佛教与政治399

(一)帝佛结缘早399

下编 血肉相连399

(二)宝殿傍金殿400

(三)法事赖国主401

(四)沙门可敬王402

(五)僧士竞风流403

(六)黑衣任宰相404

(八)帝君为寺奴405

(七)和尚也造反405

(九)造经媚女主407

(十)日官夜为僧408

(十一)国君兼宗师408

二 三足一鼎--佛教与儒道411

(一)佛教韬晦411

1. 鼎局初成411

2. 牟子理惑411

3. 名僧名士互援引412

4. 廛尾煽玄413

(二)佛教争雄414

1. 经争化胡起冲突414

2. 论辩夷夏事纷纷415

4. 儒与佛家论形神416

(三)佛教称雄419

1. 僧斥道士像巫师419

2. 道士学佛谈心性420

3. 佛道纷争如水火421

4. 排佛斥道韩文公422

(四)三教交融424

1. 三教交融势巳成424

2. 儒借佛道羽毛丰424

3. 儒家学佛又排佛426

4. 儒佛理异实相通427

(五)三足一鼎428

1. 三教归一三一教428

2. 异同同异儒佛道429

(一)宇宙生成论430

三 僧哲同人--佛教与哲学430

(二)哲学本体论431

1. 不真空论431

2. 一念三千432

3. 唯识无相433

4. 理事无碍433

5. 自心显万法434

6. 本末会通434

7. 五位君臣说435

2. 时空圆融说436

(三)时间空间论436

1. 不真、不迁说436

(四)发展变化论437

(五)事物矛盾论438

(六)人性-佛性论439

1. 顽石点头439

2. 净性自悟说441

(七)名实观442

1. 忘象息言说442

2. 不真、无名论443

1. 禅智并重论444

2. 顿悟成佛说444

(八)知行观444

3. 般若无知论445

4. 止观双修说447

5. 无念为宗说447

1. 如实智说448

2. 四重二谛说448

(九)真理观448

6. 四照用说448

3. 转识成智说449

四 慈悲度世--佛教与伦理450

(一)人生是苦450

1. 苦难的人生450

2. 出世与入世451

3. 解脱之道452

4. 涅槃境界453

(二)因果报应454

1. 十二因缘454

2. 业报轮回455

3. 神灵不灭456

4. 善不受报457

(三)佛性意义458

1. 佛性与人性458

2. 佛性与道461

五 情缘千结--佛教与文学465

(一)无意中的贡献465

(二)诗圣、诗仙和诗佛466

(三)般若之绝境469

(四)俗讲、变文和宝卷471

(五)因果报应和大团圆473

(六)南亚玄想的渗入476

(七)以禅喻诗480

(八)俗文学和俗和尚482

(九)内典和外学484

六 异彩纷呈--佛教与艺术487

(一)石窟艺术487

1. 石窟艺术的精华490

(二)敦煌艺术490

2. 巧夺天工的佛教塑像493

3. 光彩夺目的佛教壁画495

(三)书画艺术500

(四)佛塔艺术503

(五)佛乐艺术506

(六)佛戏艺术508

1. 新疆的佛教戏剧508

2. 《目连救母》509

4. 藏戏510

3. 佛教对中国戏剧的影响510

七 看似无情却有缘--佛教与科学511

(一)佛教与科学511

(二)佛教教义的科学基础514

1. 万法皆空缘物空514

2. 无常只因物无常515

3. 轮回与有情516

4. 谷种与识种516

1. 传教须凭知识博517

(三)传教与科学517

2. 方外僧人技艺高518

(四)佛教传播与科技交流519

1. 推动交流有高僧519

2. 印度天文到中国520

3. 印度医学入中医521

4. 科技随同佛法传522

(五)僧侣与科学523

1. 僧人闲来何所为523

2. 和尚亦求长生丹523

3. 高僧一行治天文524

(六)佛教对科学的态度525

1. 我既无何需科学525

2. 臭皮囊何需医术526

3. 咒术驱鬼僧踊跃527

4. 说因果只须报应528

(一)天竺轨则529

1. 饮食中道529

八 我食我素--佛教与饮食529

2. 乞食而活530

3. 施种福田530

4. 饮食禁忌531

(二)中华新风532

1. 农禅并重532

2. 饮食规范533

(三)素食清规534

1. 梁武帝倡素食535

1. 斋食原料536

2. 小乘“我行我素”536

(四)斋食特色536

2. 斋食特点538

(五)传承流布539

1. 仿荤素食539

2. 素食菜系540

九 黄花翠竹--佛教之禅宗541

(一)追根溯源话初禅541

1. 什么叫禅541

3. 禅与神通542

2. 炎土文化的结晶542

4. 佛教之禅543

(二)微风乍破--池萍544

1. 祖师西来意何为544

2. 前赴后继育新苗546

(三)开新宇石破天惊548

1. 六祖慧能548

(四)曹溪宗风满天下550

3. 净众-保唐禅派550

2. 渐悟神秀550

(五)禅宗一枝绽数花554

1. 沩仰宗554

2. 曹洞宗555

3. 云门宗555

4. 法眼宗556

5. 临济宗556

6. 杨岐派557

8. 机锋558

7. 黄龙派558

9. 棒喝559

10. 语录与公案559

11. 灯录559

(六)中华有此一血脉560

1. 临济与曹洞560

2. 明代四大高僧561

3. 通琇与道忞563

4. 近代禅宗563

1. 禅宗与中国哲学564

(七)禅宗染色汉文化564

2. 禅宗与中国文学565

3. 禅宗与中国艺术566

十 佛国净土568

(一)净秽皆在568

1. 天堂地狱568

2. 净土秽土569

3. 净土种种570

4. 极乐世界571

1. 《阿弥陀经》572

(二)净土三经572

2. 《无量寿经》573

3. 《观无量寿经》575

(三)西方三圣576

1. 阿弥陀佛576

2. 观世音菩萨577

3. 大势至菩萨578

(四)莲宗诸祖578

1. 早期诸师579

2. 善导大师580

3. 后代诸师581

4. 印光法师583

(五)净土信仰584

十一 僧使翩翩--汉传佛教东渐586

(一)东渐日本586

1. 日本佛教之源586

2. 遣隋使与留隋僧588

3. 奈良六宗589

4. 遣唐使与留唐僧591

5. 空海使唐593

6. 《入唐求法巡礼行记》595

7. 中国佛教日化597

8. 宋代中日僧使599

9. 禅与日本文化601

10. 元代中日禅使603

11. 黄檗宗传日604

12. 中日玄中一脉605

1. “三国”时代的佛教传播607

2. 新罗时代的佛教传播607

(二)东渐朝鲜607

3. 高丽时代的佛教传播609

4. 李朝时代的佛教传播610

(三)对东南亚的传播610

1. 与越南的交流610

2. 与东南亚诸国的交流611

3. 藏传佛教的对外传播612

附录617

中国佛教大事年表617

主要参考书目63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