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顾宪成 高攀龙评传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顾宪成 高攀龙评传](https://www.shukui.net/cover/2/34237189.jpg)
- 步近智,张安奇著 著
- 出版社: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 ISBN:7305033049
- 出版时间:1998
- 标注页数:340页
- 文件大小:14MB
- 文件页数:370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顾宪成 高攀龙评传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顾宪成高攀龙生活的时代1
第一节 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和阶级关系的新变化3
一 农业生产的进步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3
二 民间手工业中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8
三 商业经济的繁荣12
四 阶级关系的新变化18
第二节 政治日趋黑暗腐败20
一 神宗迷恋酒色、荒怠朝政20
二 阁辅权臣的曲从皇帝和党派纷争23
三 矿监税使的残酷掠夺和“民变”的激起27
四 阉党专权乱政并残酷镇压“东林党”人37
五 天灾人祸交相煎迫、人民生活陷入绝境42
六 东北满族崛起构成对明王朝的严重威胁45
第三节 蹈空颓废之风的泛滥和实学思潮的兴起49
一 蹈空颓废之风的泛滥50
二 实学思潮的兴起54
第二章 家世和生平58
第一节 家世58
一 “义声”传乡的顾宪成家世58
二 亦儒亦商的高攀龙家世63
第二节 生平经历66
一 从师问学66
二 仕途坎坷68
三 退居林下而仍“志在世道”73
四 重修东林书院,创建东林学派75
五 关心百姓疾苦,反对矿监税使的掠夺迫害78
六 推举李三才入阁和顾宪成病逝80
七 高攀龙抨击阉党,以身殉国83
第一节 由理学、心学向实学演变的学术潮流88
一 程朱理学趋于衰颓和心学的崛起88
第三章 思想渊源与学术倾向88
二 泰州学派和李贽的“异端”思想101
三 对理学和心学的批评修正108
四 实学思想的提倡117
第二节 儒学经世传统和程朱理学理性精神的思想影响122
一 儒学经世传统的继承发扬122
二 程朱理学理性精神的积极影响123
第三节 开启明清实学思潮之端绪129
一 由“学宗程朱”而转向崇尚实学129
二 从“救世”、“有用”出发,提倡“经世致用”之学131
三 提倡本体与工夫“合一”的知行观133
四 反对“空言之弊”,提倡“讲”、“习” 结合的新学风135
五 具有早期启蒙色彩的思想135
六 学术史上的重要转折137
第四章 反对封建专制政治与早期民主思想的萌芽143
一 继承发扬儒学的“经世”传统144
第一节 “亟亟于救世”的“经世”宗旨144
二 “士之号为有志者,未有不亟亟于救世者”146
三 正人心、正学术,正为正政事150
四 “削夺不足为辱,刀锯不足为畏”的气节152
第二节 “是非当听之天下”,反对贵族大地主专制政治154
一 继承并批判传统的儒家君权观念154
二 提倡讲学和议政的密切结合161
三 重视“群”的力量165
四 具有早期民主色彩的政治宣言168
五 改朝换代的叛逆思想170
第三节 反对内阁、宦官专权,整肃吏治和以法治国171
一 要求“政事归于六部,公论付之言官”173
二 改革科举,整肃吏治,提供“破格用人”177
三 “约之于法”的法治主张179
一 “党争”的实质181
第四节 开明、正直势力与腐败、邪恶势力的激烈“党争”181
二 “党争”的主要焦点184
三 论“党类”与“偏党”之分202
第五节 民本思想的发展和早期民主思想的萌芽210
一 仁者“救民”的思想210
二 以关心天下人为“仁”212
三 “良吏”应“真心为民”而不可损民213
四 “一团生理”之人与“天下之公”的早期民主色彩214
第六节 经济主张和经济思想216
一 提出制止矿监税使残酷掠夺的办法218
二 “商”为“本业”和“惠商”思想219
三 要求改革苛役以发展经济222
四 开垦荒田、兴修水利以发展生产224
五 兴屯田、改土耕种,重强兵足民227
第一节 思想学术上的对立局面229
第五章 反对空谈心性的一场思想论争229
第二节 思想论争的主要问题233
一 本体为“性善”与“无善无恶”之争233
二 本体与工夫“合一”与分离之争238
三 “统体之善”与“散殊之善”的关系之争240
第三节 揭示“无善无恶”说的危害性242
一 取消了判断是非善恶的道德标准242
二 助长乡愿恶习244
三 “埋藏君子,出脱小人”245
第四节 对“佛学”和“三教统一”说的批驳247
一 顾宪成“力排佛学之非”247
二 高攀龙对“三教统一”说的论驳250
第六章 反对“空言之弊”,提倡“讲”“习”结合和“反之于实”的知行观255
第一节 对“知行合一”论和“心与理合一”说的批驳256
第二节 “讲以讲乎习之事,习以习乎讲之理”261
第三节 “吾辈当相与稽弊而反之于实”264
第四节 提倡格“一草一木之理”270
第七章 提倡“悟”与“行”结合的道德修养学说274
第一节 提倡本体与工夫的“合一”,批驳现成良知论275
一 提倡本体与工夫的合一275
二 对“不说工夫”的“见成良知”论的批驳277
第二节 “修”、“悟”并重的道德修养论282
一 顾宪成的“悟”、“行”结合之说282
二 高攀龙的“修”、“悟”并重之说286
第三节 为“救世”而“修身”的道德信念289
第八章 东林讲学和图新求实的教育主张292
第一节 东林的讲学活动和讲学特点294
一 历经曲折的东林讲学294
二 讲学不忘“救世”297
第二节 为改革科举、教育制度而培育人才302
一 革除科举弊端,提倡贵贱平等和“破格用人”303
二 改革教育制度,培育“敢言直谏”的“真才实学”之士305
第三节 教育内容的“起旧图新”、求实致用306
一 “崇正学”而宗孔子、尊六经、循程朱306
二 修正、改造理学而图新求实308
三 明经与明心相结合,文化教育与道德义理教育相结合311
四 实际应用之学与自然科学知识313
第四节 提倡学用一致的新学风314
一 “学问不贵空谈而贵实行”314
二 讲学要“志在世道”、务为“世用”315
三 学问要“通得百姓日用”316
结束语318
参考书目320
索引325
后记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