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电话交换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电话交换](https://www.shukui.net/cover/69/34254026.jpg)
- 殷敏叔等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北京邮电学院出版社
- ISBN:7563500197
- 出版时间:1989
- 标注页数:289页
- 文件大小:30MB
- 文件页数:297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电话交换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绪言1
1.电话交换在通讯中的作用1
2.电话交换技术的发展概况1
3.本课程的内容和范围3
第一章 引论4
1.1电话通讯的基本原理4
1.1.1送、受话器的工作原理4
1.1.2电话机电路和消侧音原理7
1.2电话交换的概念9
1.2.1人工交换机9
1.2.2步进制交换机11
1.2.3纵横制交换机13
1.3自动交换机的控制系统构成方式14
13.1布线逻辑控制方式15
1.3.2存储程序控制方式15
1.3.3两种控制方式的比较16
1.4自动交换机的话路系统构成方式17
14.1空间分隔方式(简称空分方式)17
1.4.2时间分隔方式(简称时分方式)18
1.5电话通信网的概念20
1.5.1城市电话网20
1.5.2长途电话网21
习题23
第二章 空分模拟交换网络24
2.1空分接线器24
2.1.1步进选择器24
2.1.2纵横接线器26
2.1.3笛簧接线器29
2.2空分接线器的符号表示法及基本复连方式33
2.2.1符号表示法33
2.2.2基本复连方式34
2.3空分模拟交换网络的组成原理37
2.3.1话务量和呼损的概念37
2.3.2组群单元的基本型式43
2.3.3线束的概念及影响线束利用率的因素44
2.3.4单级组群48
2.3.5两级和两级以上组群50
2.4步进制交换机的组群方式58
2.4.1预选的采用58
2.4.2选组60
2.4.3分局的采用64
2.5纵横制交换机的组群方试65
2.4.4步进制交换机的组群特点66
2.5.1分级控制的组群方式66
2.5.2分级联合控制的组群方式71
习题76
2.5.3集中控制的组群方式76
第三章 时分数字交换网络79
3.1时分复用数字电话通信的基本概念79
3.1.1数字电话通信的优越性79
3.1.2话音信号的数字化79
3.2时分接线器80
3.1.3PCM时分多路复用的概念85
3.1.430/32路PCM通信系统的帧结构85
3.1.5PCM的一次群和高次群87
3.2.1时隙交换概念89
3.2.2T型接线器90
3.2.3S型接线器92
3.2.4串并变换93
3.3数字交换网络95
3.3.1三级交换网络95
3.3.2多级交换网络98
3.4数字交换网络实例99
习题102
第四章 布线逻辑控制原理103
4.1自动话机103
4.1.1号盘式自动话机103
4.1.2按钮式自动话机107
4.2.1中继方式108
4.2步进制交换机的控制原理108
4.2.2接续流程109
4.2.3控制电路的构成方式及其工作方式110
4.3纵横制交换机的控制原理113
4.3.1分级控制纵横制交换机的控制原理113
4.3.2分级联合控制纵横制交换机的控制原理117
4.3.3集中控制纵横制交换机的控制原理简述120
4.4布线逻辑控制电路的组成122
4.4.1记发器电路的组成122
4.4.2标志器电路的组成127
习题130
5.1.1有储程序控制的基本概念132
第五章 存储程序控制原理132
5.1概述132
5.1.2程控交换的分类136
5.2呼叫处理的基本原理137
5.2.1呼叫处理流程137
5.2.2呼叫处理程序138
5.2.3输入处理143
5.2.4分析处理146
5.2.5任务执行处理151
5.3程序的执行管理154
5.3.1自动交换机的基本要求——实时处理154
5.3.3周期启动156
5.3.2多级中断156
5.3.4队列158
5.4程控交换机实例简介160
5.4.1FETEX-150型程控数字交换机160
5.4.2ITT-1240型程控数字交换机164
习题165
第六章 电话通信网166
6.1电话通信网的总体结构166
3.1.1网路的等级结构166
6.1.2各级交换中心的职能167
6.2.1引言168
6.2本地电话网168
6.2.2大、中城市本地电话网170
6.2.3市内电话网178
6.2.4农村电话网185
6.3长途电话网186
6.3.1网路结构186
6.3.2路由计划188
6.4国际电话网191
6.4.1国际电话国内网路的构成191
6.4.2路由计划192
6.5.3长途自动电话的编号194
6.5.2市内内电话的编号194
6.5电话网的编号计划194
6.5.1制定电话编号时应考虑的问题194
6.5.4国际电话编号196
习题196
第七章 信号系统198
7.1电话网中信号的类198
7.1.1按信号的工作区域分类199
7.1.2按信号的功能分类200
7.1.3按信号的技术分类200
7.2信号的结构形式和在线路上的传送方式202
7.2.1随路信号的结构形式202
7.3用户线信号204
7.2.2随路信号在线路上的传送方式(带内和带外)204
7.4局间信号205
7.4.1局间线路信号205
7.4.2局间记发器信号208
7.5影响电话信号技术采用的因素216
7.6国际上采用的随路信号系统218
7.6.1No.5信号系统218
7.6.2R1号系统221
7.6.3R2信号系统221
7.7公共信道信号系统222
7.7.1概述222
7.7.2公共信道信号网与话音(或等效的)网的对应关系223
7.7.3No.7信号系统225
习题234
第八章 长途电话交换235
8.1概述235
3.1.1长途交换机的基本任务235
8.1.2长途自动交换机的基本结构236
8.2长途交换的接线方式与接续制度237
8.2.1长途交换的接线方式237
8.2.2长途交换的接续制度239
8.3长途电路的净衰耗与稳定度240
8.3.1电路净衰耗240
8.3.2电路稳定度244
8.4.1长途直达电路的净衰耗与稳定度245
8.4长话二线交换与四线交换245
8.4.2长途转接电路的净衰耗与稳定度246
8.4.3关于小城市长途交换采用二/四线制的考虑248
8.4.4电话网衰耗分配的制定249
8.5国产编码纵横制长途交换机250
8.5.1概述250
8.5.2全自动中继方式251
8.5.3全自动接续过程252
习题255
第九章 话务概论256
9.1概述256
9.2.1电话负载的概念257
9.2电话负载257
9.2.2电话负载的特性260
9.2.3话务量的测量261
9.2.4交换系统的服务质量与负荷能力262
9.3明显损失制全利用度线束的计算263
9.3.1呼叫流263
9.3.2全利用度线束的一般数学模型265
9.33最简单呼叫流的全利用度系统266
9.3.4简单后效流的全利用度系统268
9.4等待制全利用度系统270
9.4.1最简单呼叫流与指数占用时长分布的等待制全利用度系统270
9.4.2最简单呼叫流与常数占用时长分布的等待制全利用度系统271
9.5部分利用度线束的计算273
9.5.1部分利用度线束的结构273
9.5.2部分利用度线束的近似计算方法275
9.6链路系统的计算276
9.6.1链路系统的阻塞276
9.6.2雅柯比斯法原理278
9.6.3两级链路系统呼损的计算279
9.6.4部分利用度两级链路系统的计算284
9.6.5雅柯比斯法计算多级链路系统的原理286
习题288
参考文献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