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原始社会史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原始社会史
  • 张维罴著 著
  • 出版社: 兰州市:兰州大学出版社
  • ISBN:7311007615
  • 出版时间:1994
  • 标注页数:629页
  • 文件大小:25MB
  • 文件页数:641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原始社会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序1

卷首语1

目 录1

第一编 旧石器时代文化8

第一章 人类的起源8

第一节 关于人类起源的神话传说及谬论8

一、女娲氏黄土造人说8

二、上帝造人说9

三、中国人种“西来”说9

第二节 人类是由类人猿进化而来的9

一、猿类的进化10

二、“正在形成中人”的出现10

三、“完全形成的人”的出现12

二、胚胎学上的根据13

第三节 从猿到人的科学根据13

一、考古学上的根据13

三、解剖学上的根据14

四、遗传学上的根据14

五、分子生物学上的根据15

六、免疫学上的根据15

七、形态比较学上的根据16

八、“直立野人”报道资料的根据18

第二章 旧石器初期文化21

第一节 考古资料21

一、西侯度遗址21

二、元谋人遗址25

三、小长梁遗址28

四、东谷坨旧石器地点31

五、郧县猿人遗址36

六、蓝田人遗址37

七、周口店第13地点遗址40

八、匼河遗址41

九、观音洞遗址43

十、北京人遗址45

十一、和县猿人遗址52

十二、沂源猿人遗址54

第二节 综述57

一、人类的形成和初步进化57

二、生产工具62

三、火的使用65

四、社会经济67

五、自然环境70

六、居住状况72

七、社会组织74

八、语言的产生和发展79

第三章 旧石器中期文化85

第一节 考古资料85

一、大荔人遗址85

二、周口店第15地点88

三、马坝人遗址89

四、长阳人遗址90

五、新洞人遗址92

六、许家窑人遗址94

七、鸽子洞遗址100

八、丁村人遗址102

第二节 综述106

一、体质特征108

二、生产工具110

三、火的使用112

四、社会经济114

五、自然环境115

六、居住状况116

七、社会组织117

八、语言的发展121

第四章 旧石器晚期文化126

第一节 考古资料126

一、柳江人遗址126

二、河套人遗址128

三、安图人遗址131

四、刘家岔遗址133

五、峙峪人遗址136

六、山顶洞人遗址141

七、小南海遗址146

第二节 综述151

一、体质特征152

二、生产工具155

三、火的使用157

四、社会经济158

五、自然环境159

六、居住状况160

七、墓葬习俗的萌芽162

八、衣服和装饰163

九、社会组织165

十、原始宗教的萌芽173

十一、原始艺术的萌芽173

十二、语言的发展174

一、灵井遗址180

第二编 中石器时代文化180

第一节 考古资料180

二、沙苑遗址184

三、松山遗址186

四、嘎查遗址190

五、鹅毛口遗址196

六、独石仔洞穴遗址201

七、黄岩洞遗址203

第二节 综述206

一、体质特征208

二、生产工具209

三、火的使用212

四、社会经济213

五、自然环境215

六、居住状况216

七、墓葬习俗217

八、衣服和装饰218

九、社会组织218

十、原始宗教219

十一、原始艺术220

十二、科学技术的胚胎221

十三、语言的发展223

第三编 新石器时代文化(上)228

——北方新石器时代文化228

第一章 北方新石器早期文化228

第一节 考古资料228

一、磁山·裴李岗文化228

二、李家村·老官台文化245

三、北辛文化254

第二节 综述268

一、体质特征270

二、生产工具271

三、生活用具273

四、社会经济275

五、居住状况277

六、墓葬习俗279

七、衣服和装饰280

八、社会组织281

九、文化283

第二章 北方新石器中期文化289

第一节 考古资料289

一、仰韶文化289

二、大汶口文化314

三、红山文化329

四、马家窑文化342

第二节 综述370

一、体质特征371

二、生产工具372

三、生活用具373

四、社会经济375

五、居住状况376

六、墓葬习俗378

七、衣服和装饰379

八、社会组织380

九、文化381

第三章 北方新石器晚期文化386

第一节 考古资料386

一、河南龙山文化386

二、山东龙山文化404

三、陕西龙山文化419

四、齐家文化432

第二节 综述448

一、体质特征450

二、生产工具450

三、生活用具452

四、社会经济453

五、居住状况455

六、墓葬习俗456

七、衣服和装饰458

八、部落战争460

九、社会组织461

十、文化462

第四章 北方边疆新石器文化467

一、渔猎类型469

第一节 考古资料469

二、农、猎、牧类型473

三、畜牧、狩猎类型477

四、农、渔、猎类型479

第二节 综述483

一、生产工具484

二、生活用具485

三、社会经济486

四、居住状况486

五、墓葬习俗487

六、装饰487

七、社会组织487

八、艺术488

一、华南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490

第一节 考古资料490

第四编 新石器时代文化(下)490

第一章 南方新石器早期文化490

——南方新石器时代文化490

二、皂市下层文化498

三、西樵山文化503

第二节 综述506

一、生产工具507

二、生活用具508

三、社会经济508

四、社会组织509

五、艺术510

第二章 南方新石器时代中期文化511

第一节 考古资料511

一、河姆渡文化511

二、马家浜文化517

三、大溪文化524

四、华南地区文化532

第二节 综述541

一、生产工具542

二、生活用具544

三、社会经济544

四、居住状况546

五、墓葬习俗547

六、社会组织549

七、文化550

第三章 南方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552

第一节 考古资料552

一、良渚文化552

二、屈家岭文化563

三、山背文化569

四、石峡文化574

第二节 综述583

一、体质特征585

二、生产工具585

三、生活用具587

四、社会经济588

五、居住状况589

六、墓葬习俗590

七、衣服和装饰591

八、部落战争593

九、社会组织594

十、文化596

一、分期600

第五编 原始社会概述600

二、人种603

三、生产工具603

四、火的使用607

五、生活用具608

六、社会经济609

七、居住状况611

八、墓葬习俗612

九、衣服和装饰614

十、部落战争616

十一、社会组织617

十二、语言620

十三、文化621

后记65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