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民歌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中国民歌](https://www.shukui.net/cover/69/34268832.jpg)
- 吴超编 著
- 出版社: 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 ISBN:7533805100
- 出版时间:1989
- 标注页数:282页
- 文件大小:8MB
- 文件页数:294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民歌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 次一什么是民歌1
(一)歌谣与音乐1
(二)歌谣与舞蹈4
(三)歌谣与谚语5
(四)歌谣的称谓7
(五)民歌的定义10
二民歌是怎么产生的17
(一)关于民歌起源的种种学说17
1.摹仿说18
2.宗教说20
(二)劳动起源是主要的,但不是唯一的因素23
(三)必须把握和探究民歌起源的“中介”29
(四)节奏感、音乐感所起的“中介”作用32
三 中国民歌的历史流程与演变脉络40
(一)中国民歌的历史流程简述40
(二)中国民歌诗律的演变脉络46
1.从二言到四言47
2.五言民歌49
3.七言民歌51
4.词、曲和长短句53
5.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民歌体例57
四民歌的分类61
(一)民歌分类的标准61
(二)按民歌题材内容分类66
1.劳动歌66
2.仪式歌68
3.时政歌73
4.生活歌79
5.情歌82
6.儿歌85
7.历史传说歌89
8.其他93
五 中国民歌的深层蕴涵与多种功能96
(一)劳动的手段和伴侣96
1.劳动的手段96
2.劳动的伴侣98
3.劳动经验的结晶99
(二)阶级斗争的有力武器103
1.揭露旧社会黑暗,控诉人世间不平103
2.以歌为刃,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106
3.革命的号角和战鼓108
(三)人生的教科书112
(四)爱情婚姻的媒介115
(五)娱乐和游戏的工具120
(六)民间的法律条款122
(七)科学研究的宝库123
六中国民歌的固有特征与不朽魅力129
(一)“天籁”之声129
(二)兴比赋的魅力137
1.关于兴138
2.关于比146
3.关于赋153
(三)和谐的音乐美156
1.单字的重叠反复157
2.词的重叠反复158
3.句的重叠反复159
4.段落的重叠反复160
5.同字韵的重叠反复162
七中国民歌与民族文化169
(一)民歌融汇着丰厚无比的文化内涵169
(二)民歌中的文化积淀是研究“国民性”的重要材料172
(三)民歌与“寻根热”和“文化热”176
八民歌与民俗182
(一)民歌与民俗是一对孪生姐妹182
(二)歌谣学与民俗学比翼双飞186
1.歌谣学与民俗学同属一个系统186
2.歌谣学与民俗学同步发展187
3.中国民歌在民俗学中占有重要位置188
(三)民歌民俗研究互为补充、互为印证189
1.民歌借助民俗知识才能得到较全面的认识和合理的解释189
2.民俗学利用民歌资料可以弥补研究中史实与论据的不足191
九中国的歌节201
(一)中国歌节概貌201
1.以歌唱活动和歌唱场地命名的歌节202
2.以歌舞为其活动中心内容的歌节211
(二)歌节的由来和形成214
1.与宗教祭祀有关214
2.与社交、择偶有关215
3.与歌仙传歌、男女对歌有关218
5.与农事生产直接有关219
4.与纪念某人某事有关219
6.与人民传统美德有关220
(三)歌节最早源于原始对偶婚生活221
十民间诗人与歌手225
(一)历代民间诗人歌手概况225
1.原始社会的歌手——巫225
2.阶级社会的民间诗人、歌手229
(二)民间诗人、歌手的创作特色237
1.集体智慧与个人天才的结合237
2.民族风格与创作个性的交织238
3.口头文学与书面文学的合流趋势242
十一民歌与诗风244
(一)民歌是诗的乳娘244
1.中国大诗人都受到民歌的哺育247
(二)民歌哺育了中外历代著名诗人247
2.外国大诗人也是向民歌学习的249
(三)诗人向民歌学些什么252
1.端正对民歌的认识252
2.向民间歌谣学习什么254
3关于民歌与诗风的几个认识问题255
十二中国歌谣学的兴起与发展262
(一)中国古代的歌谣学活动262
(二)“五四”前后的歌谣学运动264
1.北京大学是中国歌谣学运动的发源地264
2.《歌谣》周刊始末270
3.三十年代的歌谣学活动273
(三)延安时期的歌谣学活动276
(四)新中国成立后歌谣学的发展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