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古代文学读本 第3册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中国古代文学读本 第3册](https://www.shukui.net/cover/76/34270332.jpg)
- 上海教育学院编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 ISBN:7232·127
- 出版时间:1982
- 标注页数:743页
- 文件大小:23MB
- 文件页数:761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古代文学读本 第3册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唐代文学3
引言3
一、唐诗9
(一)唐诗的特点9
(二)唐诗兴盛的原因11
(三)唐诗的分期及其发展概貌13
(四)唐诗的影响19
练习 思考 研究(一)21
附录:唐诗品汇总序(节录)[高棅]22
王勃24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25
陈子昂27
登幽州台歌29
感遇(其二十九)31
宋之问33
度大庾岭34
沈佺期36
独不见37
练习 思考 研究(二)39
附录:39
野望[王绩]39
从军行[杨炯]40
长安古意[卢照邻]40
在狱咏蝉[骆宾王]42
孟浩然43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44
过故人庄46
王维47
山居秋暝48
终南山49
汉江临眺51
送元二使安西53
少年行(其二)54
高适55
燕歌行56
别董大60
岑参61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63
练习 思考 研究(三)65
附录:67
宿建德江[孟浩然]67
春晓67
渭川田家[王维]67
使至塞上68
观猎68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68
相思69
凉州词[王之涣]69
回乡偶书[贺知章]69
古从军行[李颀]69
凉州词[王翰]70
从军行(选二首)[王昌龄]71
黄鹤楼[崔颢]71
出塞72
芙蓉楼送辛渐72
李白73
(1)李白的生平和思想73
(2)李白诗歌的思想内容76
(3)李白诗歌的艺术特色82
(4)李白在我国浪漫主义诗歌发展中的地位和影响85
古风(其十九)86
丁都护歌88
长干行(其一)90
月下独酌(其一)93
蜀道难94
行路难(其一)98
梦游天姥吟留别100
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104
塞下曲(其一)107
登金陵凤凰台109
子夜吴歌(其三)111
峨眉山月歌113
练习 思考 研究(四)114
附录:115
古风(其二十四)115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115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116
秋浦歌(其十四、其十五)116
宿五松山下荀媪家116
静夜思117
赠汪伦117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117
望天门山117
望庐山瀑布(其二)118
早发白帝城118
杜甫119
(1)杜甫的生平和思想119
(2)杜甫诗歌的思想性122
(3)杜甫诗歌的艺术性127
(4)杜甫在我国现实主义诗歌发展中的地位及其影响130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133
羌村三首139
新安吏143
垂老别147
兵车行149
丽人行153
悲陈陶156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158
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并序161
旅夜书怀165
秋兴八首(其一)167
咏怀古迹五首(其三)169
绝句四首(其三)171
练习 思考 研究(五)172
望岳173
春望173
附录:173
春夜喜雨174
登岳阳楼174
蜀相174
登楼175
登高175
又呈吴郎176
戏为六绝句(之二)176
古代评论李、杜的资料摘要176
韩愈178
听颖师弹琴180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182
刘禹锡184
西塞山怀古186
石头城188
再游玄都观并引189
浪淘沙九首(其一)191
柳宗元193
渔翁195
田家(其二)196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198
李贺200
金铜仙人辞汉歌并序201
李凭箜篌引204
练习 思考 研究(六)207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209
附录:209
乌衣巷210
竹枝词210
浪淘沙210
江雪[柳宗元]210
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211
老夫采玉歌[李贺]211
寒食[韩翃]211
观田家(韦应物)212
滁州西涧212
和张仆射塞下曲(其二、其三)[卢纶]213
塞下曲[李益]213
游了吟[孟郊]214
过五原胡儿饮马泉214
寒地百姓吟215
白居易216
(1)白居易的生平和思想216
(2)白居易的诗论和新乐府运动219
(3)白居易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222
(4)白居易诗歌的影响226
重赋228
轻肥231
上阳白发人233
红线毯236
长恨歌238
琵琶行并序245
钱塘湖春行251
练习 思考 研究(七)253
附录:254
买花[白居易]254
赋得古原草送别254
春题湖上255
放言五首(之三)255
野老歌[张籍]256
水夫谣[王建]256
遣悲怀(其一)[元稹]257
闻乐天授江州司马257
杜牧258
早雁259
赤壁261
江南春263
李商隐264
晚晴266
锦瑟268
无题二首(“昨夜星辰昨夜风”、“相见时难别亦难”)270
隋宫273
夜雨寄北275
杜荀鹤276
山中寡妇277
练习 思考 研究(八)279
附录:280
泊秦淮[杜牧]280
山行280
乐游原[李商隐]280
商山早行[温庭筠]281
安定城楼281
橡媪叹[皮日休]282
汴河怀古283
新沙[陆龟蒙]283
咏田家[聂夷中]284
田家284
贫女[秦韬玉]284
雪[罗隐]285
蜂285
再经胡城县[杜荀鹤]285
二、唐代散文286
(一)骈文、古文与古文运动286
(二)古文运动的前驱287
(三)古文运动的兴起288
(四)古文运动的理论290
(五)古文运动的衰落292
(六)古文运动的影响293
练习 思考 研究(九)295
魏征297
谏太宗十思疏298
王勃302
滕王阁序302
练习 思考 研究(十)316
韩愈317
答李翊书317
送李愿归盘谷序325
毛颖传330
进学解338
原毁346
练习 思考 研究(十一)351
柳宗元352
三戒并序352
钴鉧潭西小丘记357
段太尉逸事状361
练习 思考 研究(十二)370
杜牧371
阿房宫赋371
陆龟蒙380
野庙碑381
练习 思考 研究(十三)387
三、唐代传奇388
(一)关于“传奇”的名称388
(二)唐代传奇发展的原因388
(三)唐代传奇的发展简况389
(四)唐代传奇对后世的影响391
练习 思考 研究(十四)392
附录:柳毅传[李朝威]393
四、唐五代词401
(一)关于词体的一般常识401
(二)词的产生和发展405
(三)民间词和文人词406
练习 思考 研究(十五)410
酒泉子(无名氏)411
望江南(二首)(无名氏)411
附录:411
鹊踏枝(无名氏)411
菩萨蛮[李白]412
忆秦娥412
渔歌子[张志和]412
调笑令[韦应物]412
忆江南(二首)[白居易]413
长相思413
忆江南(二首)[刘禹锡]413
温庭筠414
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415
菩萨蛮(“玉楼明月长相忆”)416
韦庄417
菩萨蛮(“红楼别夜堪惆怅”)418
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419
冯延巳420
谒金门(“风乍起”)421
李璟422
摊破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423
李煜424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425
浪淘沙(“帘外雨潺潺”)427
乌夜啼(“林花谢了春红”)428
附录:429
浣溪沙[李煜]429
练习 思考 研究(十六)429
一斛珠430
宋代文学433
引言433
一、宋词438
(一) 北宋词438
(二) 南宋词440
练习 思考 研究(一)443
附录:词选序[张惠言]443
范仲淹445
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446
张先448
天仙子(“《水调》数声持酒听”)449
晏殊451
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452
宋祁453
玉楼春(“东城渐觉风光好”)454
欧阳修455
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457
柳永459
雨霖铃(“寒蝉凄切”)461
望海潮(“东南形胜”)463
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465
晏几道467
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468
苏轼470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473
念奴娇(“大江东去”)475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478
卜算子(“缺月挂疏桐”)480
水龙吟(“似花还似非花”)481
秦观484
满庭芳(“山抹微云”)485
浣溪沙(“漠漠轻寒上小楼”)487
贺铸488
青玉案(“淩波不过横塘路”)489
周邦彦491
兰陵王(“柳阴直”)493
六丑(“正单衣试酒”)495
练习 思考 研究(二)498
附录:苏幕遮[范仲淹]500
李清照501
点绛唇(“蹴罢秋千”)503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504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505
声声慢(“寻寻觅觅”)507
永遇乐(“落日熔金”)509
张元千512
贺新郎(“曳杖危楼去”)513
贺新郎(“梦绕神州路”)516
张孝祥519
六州歌头(“长淮望断”)520
念奴娇(“洞庭青草”)523
辛弃疾525
水龙吟(“楚天千里清秋”)528
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531
清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534
永遇乐(“千古江山”)536
南乡子(“何处望神州”)539
姜夔541
扬州慢(“淮左名都”)542
齐天乐(“庾郎先自吟《愁赋》”)546
史达祖549
双双燕(“过春社了”)550
刘克庄552
贺新郎(“北望神州路”)553
吴文英555
风入松(“听风听雨过清明”)556
王沂孙558
齐天乐(“一襟余恨宫魂断”)559
张炎562
高阳台(“接叶巢莺”)563
练习 思考 研究(三)565
二、宋诗566
(一)北宋诗歌566
(二)南宋诗歌569
练习 思考 研究(四)572
苏轼573
书鄢陵王主簿所画折枝二首(其一)573
荔支叹575
惠崇春江晚景(其一)579
饮湖上,初晴后雨580
练习 思考 研究(五)581
附录:582
山园小梅[林逋]582
陶者[梅尧臣]583
汝坟贫女583
鲁山山行584
戏答元珍[欧阳修]584
明妃曲[王安石]585
北陂杏花585
书湖阴先生壁586
寄黄几复[黄庭坚]586
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其一、其二)587
陆游588
三月十七日夜醉中作591
关山月593
临安春雨初霁595
书愤597
剑门道中遇微雨599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600
沈园(二首)601
文天祥603
正气歌605
金陵驿612
练习 思考 研究(六)614
附录:615
伤眷[陈与义]615
初入淮河四绝句[杨万里]616
四时田园杂兴[范成大]617
州桥618
题临安邸[林升]618
元好问620
雁门道中书所见622
壬辰十二月车驾东狩后即事五首(其二)624
论诗三十首(选四首)626
练习 思考 研究(七)629
附录:癸巳五月三日北渡三首629
三、宋代散文630
(一)古文运动的再起630
(二)宋代散文的特点634
练习 思考 研究(八)636
王禹偁637
待漏院记638
欧阳修643
与高司谏书643
梅圣俞诗集序651
练习 思考 研究(九)655
周敦颐656
爱莲说657
曾巩659
墨池记660
王安石664
上时政疏665
练习 思考 研究(十)671
司马光与《资治通鉴》672
练习 思考 研究(十一)674
附录:肥水之战(《资治通鉴》)675
苏洵678
心术论679
苏轼685
教战守策685
赤壁赋691
苏辙699
上枢密韩太尉书700
练习 思考 研究(十二)705
岳飞706
五岳祠盟记707
胡铨710
戊午上高宗封事711
谢枋得721
却聘书722
练习 思考 研究(十三)725
附录:满江红(岳飞)726
四、宋代话本727
(一)关于“话本”以及有关名称的含义727
(二)“说话”的门类727
(三)宋代话本的兴起、繁荣和艺术特色728
(四)现存的主要宋人话本729
(五)宋话本的影响730
练习 思考 研究(十四)732
附录:碾玉观音7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