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植物学 下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植物学 下](https://www.shukui.net/cover/53/34278077.jpg)
- 李扬汉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ISBN:7040031043
- 出版时间:1990
- 标注页数:344页
- 文件大小:20MB
- 文件页数:349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植物学 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下册目录1
第十九章被子植物的分类1
第一节被子植物的概念1
第二节被子植物的一般特征2
第三节被子植物的分类原则2
第四节被子植物的分类3
一、木兰目4
二、昆栏树目8
三、樟目10
四、胡椒目14
五、马兜铃目16
六、毛茛目17
七、小檗目24
八、罂粟目26
九、十字花目28
十、虎耳草目35
十一、石竹目36
十二、蓼目39
十三、★目40
十四、拢牛儿苗目43
十五、千屈菜目46
十六、葫芦目48
十七、山茶目51
十八、仙人掌目53
十九、桃金娘目54
二十、藤黄目57
二十一、田麻目58
二十二、锦葵目62
二十三、大戟目66
二十四、瓶子草目71
二十五、蔷薇目72
二十六、豆目85
二十七、金缕梅目107
二十八、杨柳目112
二十九、杨梅目113
三十、壳斗目114
三十一、荨麻目118
三十二、木麻黄目121
三十三、卫矛目122
三十四、鼠李目125
三十五、山龙眼目128
三十六、檀香目130
三十七、蛇菰目131
三十八、芸香目132
三十九、楝目136
四十、无患子目137
四十一、胡桃目143
三十二、伞形目144
四十三、石南目149
四十四、柿榭目150
四十五、马钱目152
四十六、夹竹桃目154
四十七、茜草目157
四十八、菊目158
五十、报春花目165
四十九、龙胆目165
五十一、车前草目166
五十二、紫草目167
五十三、茄目168
五十四、玄参目178
五十五、唇形目180
五十六、泽泻目184
五十七、鸭跖草目187
五十八、谷精草目189
五十九、凤梨目190
六十、姜目191
六十一、百合目193
六十二、天南星目198
六十三、香蒲目201
六十四、石蒜目202
六十五、鸢尾目204
六十六、棕榈目206
六十七、露兜树目208
六十八、兰目210
六十九、灯心草目213
七 十、莎草目215
七十一、禾本目218
第五节被子植物的系统(自然分240
类学说)240
第二十章植物生态、植物群落和植252
被252
第一节植物生态的概念和研究的252
范围252
一、光与植物之间的生态关系254
第二节植物与环境中生态因子之254
间的关系254
二、温度与植物之间的生态关系256
三、水与植物之间的生态关系258
四、大气与植物之间的生态关系260
五、土壤与植物之间的生态关系263
六、地形与植物之间的生态关系269
七、其它生物与植物之间的生态关系270
八、人类与植物之间的生态关系271
九、长期历史因素与植物之间的生态272
关系272
第三节植物的生活型和生态型272
一、植物的生活型272
二、植物的生态型274
第四节植物群落274
一、植物群落的概念274
二、植物群落的形成275
三、植物与环境相互之间的影响276
四、植物群落的结构277
五、植物群落对环境的影响280
六、植物群落的演替281
七、植物群落的分类283
第五节植物的分布区284
一、植物分布区的概念284
二、植物分布区的形成284
五、世界植物种属分区285
四、植物分布区的类型及其来源285
原因285
三、形成分布区的各种形状与境界的285
六、中国植物区系的主要成分292
七、地球上植物种的数量和分布293
第六节世界植被293
一、世界植被分布的规律性293
二、世界植被的基本类型及其特征293
二、温带针阔叶混交林区域302
一、寒带针叶林区域302
第七节 中国植被的区域302
三、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区域303
四、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域304
五、热带雨林、季雨林区域304
六、温带草原区域305
七、温带荒漠区域305
八、青藏高原高寒植被区域305
第八节 中国植被的类型306
一、针叶林306
二、阔叶林310
三、竹林318
四、灌丛和灌草丛319
五、草原和稀树草原321
六、荒漠(包括肉质剌灌丛)323
七、冻原和高山植被326
八、草甸328
九、沼泽和水生植被329
十、栽培植被330
律性334
第九节 中国植被地理分布的规334
第十节 中国植被分布的规律335
第十一节 生态系统和生态平衡336
一、生态系统的概念336
二、食物链和能量流动337
三、生态系统发展的过程338
四、生态系统平衡与不平衡的见解338
五、生态系统中的“协调、不完全协调和不协调”的现象339
六、人是生态系统的主宰340
编后记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