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入世各产业开放时间表与对策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中国入世各产业开放时间表与对策
  • 史炜著 著
  • 出版社: 广州:羊城晚报出版社
  • ISBN:7806510559
  • 出版时间:2001
  • 标注页数:347页
  • 文件大小:21MB
  • 文件页数:362页
  • 主题词:世界贸易组织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入世各产业开放时间表与对策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走出WTO的误区1

一、误区之一: 狼 论与 入世 恐慌症2

二、误区之二: 合情合理 与 合规合法 的混淆6

三、误区之三:利弊分析的数字陷阱8

四、误区之四:全球经济一体化与实用主义经济政策10

第二章 入世 与中国市场开放的时间表17

一、关于中国 入世 的“双嬴”17

二、中国各产业开放市场的时间表24

(一)垄断性产业24

1. 电信服务业26

2. 金融服务业28

3. 保险业31

(二)保护性产业33

1. 农业34

2. 汽车制造业35

3. 石油天然气行业36

(三)传统产业38

1. 纺织、服装业39

2. 钢铁工业41

3. 机电工业42

(四)竞争性产业42

1. 商业服务业43

2. 进口贸易44

三、透视美国与欧盟的开价46

第三章 WTO的市场开放与竞争规则50

一、综观中国市场状况50

二、WTO对中国市场开放的要求54

(一)投资条件54

(二)对进口的非关税壁垒55

(三)外贸经营权55

(四)分销业56

(五)运输、分销相关服务57

(六)电信业(包括互联网)57

(七)银行业58

(九)证券及资产管理60

(八)保险业60

(十)资产管理61

(十一)专业服务61

(十二)会计服务62

(十三)商务服务63

(十四)其他服务63

三、WTO的基本法律原则65

(一)公平贸易原则65

(二)关税减让原则65

(三)透明度原则66

(四)针对 国营贸易企业 原则66

(五)非歧视性贸易原则66

(六)一般禁止数量限制原则67

(七)世界贸易组织政府采购协议68

(八)世界知识产权组织通过的相关条约69

四、WTO协议与中国竞争市场规则的对比70

(一)服务贸易与中国市场现状72

(二)知识产权协议对中国竞争力的约束72

(三)反倾销、反补贴措施对中国的严峻挑战73

五、WTO与区域合作联盟的冲突75

(一)北美自由贸易区75

(二)东南非共同市场78

第四章 面对WTO,中国电信服务业的对策80

一、中国将首先考虑应对国际电信业的市场重组与资本重组80

二、WTO电信服务业的基本规则84

三、中国电信服务业的 入世 门坎89

四、中国开放电信业市场的经济实力92

五、中国电信业的垄断由谁来打破99

(一)政企不分是否成为打破垄断的最大障碍101

(二)私有企业有能力进入电信运营业吗101

(三)打破电信业垄断之战靠谁来统领103

(四)中国公司与外国电信公司谁的步伐更快104

六、资本输入与管理输入方式将要重新选择105

(一)电信业应首先选择管理输入106

(二)在未来3~5年内,管理输入应首先选择可控制性的管理输入106

七、可选择的对策出路110

(一)引入与输出并举110

(二)充分利用和发挥香港特区电信业的地位与作用112

(三)关于中国电信业的体制创新114

八、各国电信业开放的背景和经验116

(一)美国电信市场完全自由化116

(二)西欧电信市场开放情况117

(三)东欧国家电信业发展和对外开放情况120

(四)亚太国家和地区电信改革及对外开放情况121

(五)拉美国家电信经营和管理的发展过程123

九、各国电信管理的基本模式123

第五章 金融服务业开放市场的对策126

一、中国金融业开放的状况126

二、中国对进一步开放金融服务业的承诺130

三、利用世贸规则,合理保护中国金融市场131

四、 入世 对中国金融服务业的发展的重要意义135

(一)国有商业银行的市场化改造将因而确定明确的目标和具体进程136

(二)有利于我国银行管理制度的创新并加快与国际接轨136

(三)为国外优质资本开辟了新的进入渠道和资本营运空间137

(四)有利于中资银行扩展海外业务137

(五)改变中资银行税负不利地位138

五、中国金融服务业面对的挑战138

(一)中国金融市场的结构和功能划分将面临重组138

(二)对银行中间业务形成冲击140

(三)对管理体制和经营体制方面的冲击140

(四)对优秀金融人才的冲击140

(五)货币政策和银行监管的实施难度加大141

(六)加入WTO后中国资本市场的变动与压力143

六、金融机构上市问题145

七、中国金融服务业的对策148

(一)强化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148

(二)改善国有商业银行的运营环境149

(三)尽快制定《外资银行法》150

八、外国金融市场开放情况153

(一)印度153

(二)日本155

(三)韩国159

第六章 汽车工业的对策与实施步骤164

一、对2000年北京国际汽车展览会的反思166

二、中国汽车工业融入全球化是大势所趋167

三、把握外资 国产化 的真实意图169

四、中国能否造就一个超大型汽车制造公司171

五、加入WTO对中国汽车主要产品以及以后发展的影响177

(一)国产基本车型与国外同类产品的竞争力对比178

(二)国产专用车与国外同类产品对比分析181

六、韩国 入关 后汽车工业的对策及其发展182

(一)关税保护182

(二)非关税保护184

(三)扶植政策186

第七章 中国 入世 后,国有流通企业的对策191

一、 入世 协议所涉及的商业流通问题191

(一)商业服务业192

(二)配额支配195

(三)贸易规则196

二、中国商业流通业市场开放情况197

三、国有流通企业面临的主要挑战205

(一)目前国有流通企业的市场架构205

(二)加入WTO,对国有流通企业的发展和升级是一次机遇206

(三)国有流通企业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209

四、分销服务市场的开放与物流产业的发展213

五、对策的基本框架216

(一)适时建立国有商业流通资本的退出机制,完善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216

(二)建立适合市场经济的企业内部激励机制218

(三)建立有效的市场监管和调控体制218

(四)加快流通业的战略性调整和改组219

(五)调整大型产业集团内部专业流通公司的组织结构220

(六)转变观念,建立与WTO服务贸易规则相协调的经营机制220

六、具体对策与建议221

(一)国有零售业的战略调整221

(二)合资零售业的对策222

(三)连锁经营的发展对策223

(四)物流配送中心建设的对策225

(五)国有外贸流通企业对策228

七、美国商品流通管理体制及借鉴229

(一)美国的流通体制概况229

(二)美国流通管理机构的设置、职权范围、管理方式及手段232

一、关税减让对农业的影响235

第八章 WTO与中国农业对策235

二、农产品进口配额在可承受范围之内238

(一)粮油240

(二)棉花245

(三)油料248

(四)食糖250

(五)羊毛253

(六)扩大出口的机会255

三、关于贸易方式258

四、放开并非无尺度,机会与压力并存260

(一)对中国农业的稳定与发展带来新的机会260

(三)合理利用WTO游戏规则262

(二)重视生产领域的压力262

第九章 纺织、石油石化和其他产业的 入世 对策264

一、纺织业265

(一)中国纺织业的整体情况265

(二)中国纺织品出口市场的分布269

(三)纺织品、服装的自由贸易的市场规则271

(四)ATC对非WTO成员国的影响275

(五)ATC对中国的影响276

(六)中国纺织业结构调整的定位278

(七)中国纺织业的 入世 对策285

二、石油石化行业287

(一)取消非关税壁垒287

(二)加入WTO后的市场开放情况288

(三)石油石化企业面临的压力291

(四)加快中国石化工业跨行业、跨地区、跨所有制的战略重组是迎接WTO挑战的根本对策296

三、其他产业 入世 后的变动298

第十章 发展中国家的经验与教训303

一、韩国 入关 的经验与教训304

(一)韩国 入关 前的基本国情304

(二)韩国为 入关 而进行的体制转换和政策调整306

(三) 入关 后韩国政府对一些重要产业的保护310

(四)韩国 入关 的经验参考316

二、巴西 入关 后外贸体制与政策的变动318

(一)巴西 入关 后的对外贸易体制改革319

(二)经济发展战略的调整323

(三)外贸状况的恶化与外贸政策的调整331

三、印度如何应对 入世 挑战336

(一)在履行世贸成员义务的同时,保护国内经济的良性发展336

(二)利用世贸机制维护合法权益,同时抓住机遇,发挥自身优势339

四、阿根廷 入关 后如何保护本国利益341

(一)反倾销341

(二)指定商检342

(三)保障措施342

(四)技术性壁垒342

(五)产地证明342

本书参考资料345

后记34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