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核临界安全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核临界安全](https://www.shukui.net/cover/5/34298417.jpg)
- 阮可强等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原子能出版社
- ISBN:7502222456
- 出版时间:2001
- 标注页数:380页
- 文件大小:17MB
- 文件页数:394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核临界安全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第一章 核临界安全的一些基础知识12
第一节 中子链式反应及临界12
第二节 临界条件13
第三节 密度效应17
第四节 稀释效应20
第五节 慢化效应21
第六节 几何形状25
第七节 反射效应29
第八节 中子毒物31
第二章 临界安全实验35
第一节 次临界倍增实验35
一、引言35
二、次临界倍增实验的基本概念与理论基础37
三、次临界系统的中子倍增53
四、中子倍增测量实验与向临界逼近60
五、次临界中子倍增测量模拟实验67
六、次临界就地测量实验70
一、概述71
第二节 临界实验71
二、临界实验的原理与方法73
三、临界实验装置77
第三节 瞬发中子衰减常数的实验测量80
一、基本原理80
二、测量瞬发中子衰减常数的Rossi-α实验90
三、测量瞬发中子衰减常数的Feynman方法98
四、测量瞬发中子衰减常数的Babala方法108
五、用脉冲中子源方法测量瞬发中子衰减常数112
六、用随机脉冲中子源方法测量瞬发中子衰减常数124
参考文献127
第三章 临界数据和次临界限值130
第一节 概述130
一、临界数据130
二、次临界限值133
第二节 单参数次临界限值133
一、水慢化系统133
二、金属单元135
三、氧化物单元136
一、水溶液和金属-水混合物137
第三节 多参数次临界限值137
二、低富集铀系统141
三、240Pu,241Pu含量不同的Pu(NO3)4溶液146
四、235U-H2O-C混合物147
五、Pu-U混合物149
第四节 特殊几何156
一、环柱容器156
二、管道交接158
一、密度效应161
第五节 次临界限值的放宽161
二、活性区稀释效应162
三、中子吸收剂162
第六节 影响单位限值的意外因素164
第七节 混凝土反射层168
第八节 多体169
参考文献171
第四章 临界安全标准173
第一节 概述173
一、标准的一般特征174
二、我国核临界安全标准的制定原则176
三、我国核临界安全标准的制定程序179
四、我国核临界安全标准的构成181
第二节 通用标准184
一、行政管理实施要求185
二、双偶然事件原则186
三、几何控制187
四、用中子吸收体进行控制188
五、次临界限值189
第三节 专用标准190
六、计算方法的验证190
一、就地测量191
二、易裂变材料贮存192
三、管道交接192
四、钚-铀混合物193
五、轻水堆燃料的堆外操作、贮存和运输193
六、固态中子吸收体的应用194
七、人员培训195
八、核临界事故的报警、剂量测定与后果评价195
第四节 对新标准的需求197
第五节 指南与手册198
参考文献199
第五章 临界安全管理203
第一节 引言203
第二节 我国核安全与辐射安全管理体制机构203
一、核工业核安全与辐射安全主管机构204
二、国家核安全监管机构207
二、基本安全管理原则208
一、安全目标208
第三节 核安全与辐射安全管理原则和要求208
第四节 核临界安全审管要求210
一、临界安全原则210
二、临界安全责任211
三、临界安全审管要求212
第五节 核临界安全法规标准实际应用214
一、核临界安全法规和标准的特性214
二、核临界安全法规和标准在设计中应用216
四、实践经验的反馈和核临界安全法规标准的修订与发展217
三、核临界安全法规和标准在运行中应用217
参考文献218
第六章 核燃料循环中的临界安全控制219
第一节 概述219
第二节 铀富集厂的核临界安全控制219
一、气体扩散厂的工艺流程简介和核临界安全问题的特点220
二、气体扩散厂的核临界安全要害部位221
三、气体扩散厂核临界控制的基本原则和方法224
四、某气体扩散厂核临界安全行政管理经验228
一、UO2燃料组件制造工艺229
第三节 氧化物核燃料加工厂的核临界安全控制229
二、ADU法和AUC法的工艺流程231
三、UO2组件制造过程的临界控制231
四、与燃料元件制造有关的临界事故236
参考文献238
第四节 金属燃料加工的核临界安全控制239
一、概述239
二、金属燃料加工工艺流程简介239
三、金属燃料加工中的临界安全控制242
四、产品贮存、运输中的临界安全控制250
五、废物管理中的临界安全控制251
参考文献252
第五节 乏燃料后处理厂的核临界安全控制253
一、引言253
二、后处理厂核临界控制的基本原则与措施253
三、生产堆核燃料后处理厂的临界控制256
四、动力堆核燃料后处理厂的临界控制264
参考文献282
二、乏燃料的贮存方式284
一、乏燃料的产生和管理284
第六节 乏燃料贮存284
三、乏燃料贮存的临界安全问题285
参考文献287
第七章 临界事故289
第一节 概述289
第二节 国外核工厂的临界事故290
一、美、英的几起临界事故290
二、前苏联的几起临界事故319
一、事件简介328
第三节 我国的核临界安全违章事件328
二、小结336
第四节 经验教训337
第五节 临界事故后果的防御338
一、潜在临界事故的放射学后果评估338
二、临界报警系统344
三、应急响应准备345
四、事后处理346
一、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347
第六节 反应堆严重事故堆芯熔化后的临界安全问题347
二、防止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再次发生临界事故348
参考文献349
第八章 临界安全技术展望351
第一节 燃耗信用制问题351
一、燃耗信用制351
二、燃耗信用制中的燃耗测量366
三、国外燃耗测量装置介绍369
四、开展燃耗信用制工作的必要性374
第二节 我国临界安全技术工作展望376
参考文献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