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六朝史稿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六朝史稿](https://www.shukui.net/cover/69/34298556.jpg)
- 简修炜等著 著
- 出版社: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ISBN:7561711344
- 出版时间:1994
- 标注页数:420页
- 文件大小:18MB
- 文件页数:435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六朝史稿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 录1
第一章 导 论1
一、汉唐间封建生产关系的变革2
1.宗法封建性大土地所有制主体地位的确立3
2.奴役形式的更新与人身依附关系的调整6
3.产品分配制度变化与分成制实物地租的普遍化8
二、六朝经济的发展及其特点9
1.南方的自然条件和秦汉时期的经济状况9
2.秦汉统治政策对南方经济发展的逆动性11
3.六朝政策对南方经济发展的顺应性16
4.六朝经济发展的特点19
三、六朝的历史地位23
1.经济上的重大转折23
2.同是中华民族摇篮地位的奠定26
第二章 六朝时期的地权关系、奴役形式和赋役制度28
第一节 六朝的地权关系28
一、宗法封建性大土地所有制合法地位的取得28
二、庶族地主土地所有制的逐步兴盛35
三、特殊形态的寺院地主土地所有制38
四、自耕农土地所有制的萎缩43
五、封建土地国有制与土地私有制的关系46
第二节 六朝的奴役形式和赋役制度56
一、奴役形式的新变化56
二、赋税制度及其变异62
三、六朝的徭役制度74
一、火耕水耨与南方耕作方式89
第一节 南方耕作方式和六朝的农业结构89
第三章 六朝农业经济89
二、六朝农业生产部门结构的演变96
第二节 六朝的水利建设和土地垦殖109
一、农田水利设施的修复和兴建109
二、土地垦殖的发展及其原因120
第三节 六朝农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农产品的商品化倾向129
一、生产技术的改进129
二、对六朝亩产量的估计135
三、多种经营及农产品的商品化倾向136
第四章 六朝工商业与城市的发展144
第一节 六朝手工业生产的进步144
一、七大主要手工业部门的初步形成144
二、手工业生产规模的扩大与生产技术的提高149
三、促进六朝手工业进步的诸因素151
第二节 六朝商业的发达153
一、官僚经商的普遍化154
二、民间商贩的增多156
三、对外贸易活动的扩大159
四、货币经济的相对活跃160
第三节 六朝城市的兴盛162
一、城市密集度的提高及城市群的出现162
二、城市规模的扩大165
三、城市经济的繁荣168
第五章 六朝的阶级阶层结构(上)173
第一节 阶级阶层结构的基本特点173
一、阶级阶层结构的多样性和多层次性173
二、基本特点形成的社会原因175
一、统治阶层和非统治阶层的划分181
第二节 地主阶级内部的阶层关系181
二、门阀世族形成的历史考察183
三、豪族地主形成的历史考察188
第三节 六朝的统治阶层与门阀政治195
一、东吴土著豪强的世族化197
二、东晋门阀世族统治的典型化200
三、南朝门阀世族由盛而衰225
一、豪族地主的基本特点229
第四节 六朝豪族地主的特点和历史地位的估计229
二、豪族地主历史地位的估计235
第六章 六朝的阶级阶层结构(下)238
第一节 依附农民租佃制与佃客、十夫客、佣客238
二、依附农民租佃制与佃客241
三、十夫客246
四、佣客247
一、部曲的由来248
第二节 部曲和部曲制度248
二、部曲制度化的经济基础和社会条件251
三、部曲的几个特征255
第三节 六朝的奴婢问题257
一、私有奴婢的普遍性257
二、奴婢的来源258
三、六朝奴婢的特点259
四、私役化的“吏”261
第七章 六朝的社会矛盾263
第一节 阶级矛盾与农民反封建斗争263
一、门阀统治下的六朝阶级矛盾263
二、东晋末年的孙恩、卢循起义265
三、元嘉时期的益州农民起义270
四、南齐永明年间的唐寓之起义276
第二节 地主阶级的内部矛盾与争斗276
一、侨姓世族与吴姓大族间的争斗276
二、门阀世族内部不同集团间的冲突280
三、门阀世族与寒门庶族间的矛盾285
第三节 民族关系与民族矛盾286
一、东吴对“山越”的政策与实践286
二、南朝与蛮、僚、俚的斗争与融合289
第四节 南北对峙与交往295
一、东吴以“保有江东”为基本国策295
二、东晋的北伐与淝水之战298
三、南朝与北朝之间的和战301
第一节 六朝与海东诸国的交往305
一、与日本列岛的频繁往来305
第八章 六朝时期的对外关系305
二、与朝鲜半岛的关系日趋密切310
第二节 六朝与南海的交往313
一、东吴数度遣使赴海外314
二、东晋与南海的频繁交往315
三、南朝与南海交往更趋活跃316
第三节 六朝与南亚、西域诸国的交流318
一、与天竺国的交往319
二、与狮子国的交往321
三、与波斯、大秦国的交往324
第一节 文化与科技的突出成就327
一、哲学的活跃327
第九章 六朝的文化与科技327
二、文学的发展330
一、客的由来和演变338
三、史学的繁荣341
四、宗教的勃兴347
五、艺术的突破355
六、科技的进步358
第二节 六朝文化的特点365
一、勇变古制,倡言新理365
二、兼容并蓄,多元发展367
三、婉丽柔美,注重抒情371
第三节 六朝文化发展的原因373
一、封建专制集权统治的严重削弱373
二、儒学独尊地位的式微373
三、门阀势力的膨胀与门第教育的兴起376
四、多种文化的冲撞与融汇378
第一节 六朝民风的演变382
一、“好鬼”与重祀382
第十章 六朝的社会生活382
二、尚武好勇和柔靡怯弱385
三、父子异居和一门数灶之风388
第二节 崇尚奢华的物质生活391
一、崇尚口腹之欲391
二、讲究修饰之美396
三、追逐把玩之巧400
第三节 双重性质的婚姻生活401
第四节 薄葬与重丧405
一、六朝的丧葬之制405
二、六朝的重丧之风410
第五节 纷繁多彩的节 俗412
一、六朝节 俗的丰富内涵412
二、六朝节 俗的三大特征416
参考书目418
后 记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