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百年锤声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百年锤声
  • 李建苍主编 著
  • 出版社: 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
  • ISBN:720203090X
  • 出版时间:2001
  • 标注页数:593页
  • 文件大小:7MB
  • 文件页数:628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百年锤声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1904 浇油房的诞生 张荣革1

1931 特B轴,昭揭日本侵略者野心 董宝山3

1939 建段 李锋4

39-45 解放前的车辆段 李连明6

39-50 《不是蝉》剧本创作的前前后后 魏连珍10

47-55 解放初期的政治运动 马忠斌22

47-49 为革命与生产呐喊助威 赵荫春26

47-56 车辆段培养的干部 马忠斌28

1947 忆两位铁骨铮铮的老师傅 董宝山33

1948 种菜 马忠斌35

1948 解放初期备战片断 马忠斌37

1949 想起当年《不是蝉》 梁大鹏40

1949 回忆五十年代初车辆段的工作情况 马兰亭43

1949 忆我段解放初期的文艺活动 李凤文45

1949 继承和发扬我段的六种精神 王连玉47

49-00 票友生涯五十载 安在祥 王占49

1950 抗美援朝 信振杰52

1950 五十年代入关须兑换货币 信振杰55

1950 第一次喝牛奶 梁大鹏56

50-00 邯郸客运车间沿革及由来 刘绍学57

50-00 邯郸分段的变迁 赵小普60

1951 家里要有这个东西多好 董宝山63

51-57 建国初期的客车 崔仁喜64

51-61 群策群力搞革新 段光瑞67

51-69 记互助储金会 王连印71

51-69 石辆精神永流传 安在祥73

51-76 列检作业三步曲 李观洲81

50-79 列检工作的两次飞跃 武贵生83

51-99 我看石辆 赵梦岐86

1952 子夜问点,于心不安 董宝山88

1952 打“老虎” 马忠斌89

1952 我人路到段时 王连玉91

1953 杂谈货车车辆 董宝山93

1953 农家娃上班,住厂房一年心也甘 董宝山94

54-92 车辆段生涯四十年 刘全成95

54-57 从农民到铁路工人 王建和100

55-99 我与车辆段四十年 刘家鸾106

56-70 难忘当记者的那段时光 马忠斌113

56-57 在磨练中成长 王建和115

56-99 货车列检所巨变 王占122

57-70 五件影响深远的革新成果 马兰亭125

57-81 我经历的六件检修攻关 马兰亭127

1958 车辆的浩劫 武贵生129

1958 全民大炼钢铁 崔墉131

58-63 在大跃进和三年困难时期 王建和133

58-65 “大跃进”时的客运状况 崔仁喜139

58-76 艰苦奋斗的精神不能丢 刘庆华141

1959 大办民兵师 王连玉144

59-65 精打细算,勤俭持家 王占145

1960 半个馒头与一把红高粱 殷申148

1960 咬紧牙关,度过六○年 董宝山153

1960 艰苦创业结硕果 殷申154

1961 赞“穷气”精神 马忠斌159

1962 特殊时期的车辆质量翻身仗 段光瑞161

1962 在货修车间台车组的日子里 于春海163

1962 一支活跃的业余编辑部 王连印167

1962 办夜校,学《毛著》 王连印169

63-65 乒乓球队三连冠 王连印171

63-00 车辆段化验工作回顾 黄桂敏172

1964 “四清”运动 王建和177

1964 女篮夺冠 王连印179

1965 严肃的入党志愿书 段光瑞181

1965 追忆写作的起步 于春海183

1966 路线问题 段光瑞186

1966 “文革”烈火刚刚烧到车辆段的时候 李观洲188

66-69 批斗·夺权·游街 王建和191

1966 过革命化春节 王连印196

66-70 “文革”中的特殊班组 温建昌198

66-77 动乱年代逆水行舟 崔仁喜200

66-75 “文革”时的设备车间 温建昌202

1968 “铁联”冤案 武贵生204

1968 派工宣队 王连玉210

68-70 清理阶级队伍 王建和211

1968 一件刻骨铭心的工伤死亡事故 马兰亭215

68-72 在战备列车的日日夜夜里 王建和217

69-91 忆我的工作作品 于春海220

1970 回忆交响音乐《沙家浜》 李建苍224

1970 群众性的支援坦赞活动 王占227

70-73 在援建坦赞铁路的岁月里 李秋保229

1970 红心永系战备砖 何秀忠239

1970 当“砖员”的经历 刘爱闯242

1970 我当广播员的日子 李建苍246

70-00 段大门的变迁 王双林249

70-00 制动室的变迁 李承志253

1971 记忆中的“批林批孔”运动 王占261

1971 人生重要的一课 陈贵武263

1971 海上漂泊的21个昼夜 崔仁喜265

1971 野营拉练日记二则 李建苍270

1971 难忘的整建团工作 王占273

71-00 我与库检车间一起走过的日子 王步新275

1972 我担任支部书记的日子里 王建和279

1972 台车组的师傅师哥们 申淑玲285

1972 从我那几句“诗”看那个年代 李建苍289

72-75 难忘的第二次客车段修“上马” 孙贵银293

1972 记恢复图书馆 李建苍295

72-78 中列检丙一组在“文革”后期 董喜柱297

1973 一张购物单 李建苍299

73-83 人才成长的摇篮 王庆刚301

73-75 忆《共青团生活报》 李建苍308

1974 难忘在车辆段的岁月 姜小非310

74-00 阳光灿烂的日子 庞玉华 吴彦红314

1975 一句响了多少年的口号 李建苍316

1975 大郭村列检所的建立 张汉英318

1975 大干快上保畅通 王连印320

1975 只搬轴头,不搬人头 李观洲322

1975 在大库拆迁的日子里 安瑞芳324

1976 冲击“双委会” 王连印326

1976 来自抗震救灾第一线的报告 李建苍328

1976 难忘1976年 赵留歧338

1976 RZ22 10173 10174与唐山大地震 张计才340

1976 抗震救灾凯歌还 高金海341

1976 唐山大地震,寻找工友到前沿 崔墉350

1976 难忘的磁山列检所 吴国瑞353

1976 第一天当检车员 白艳萍356

1976 百折不挠的革新迷 刘庆雨357

1976 博得众彩的表演 刘庆雨359

76-79 在走向外部世界的进程中 王庆刚361

76-00 翻天覆地话列检 尹建初365

76-00 苦尽甜来 郝荣光368

77-78 学大庆活动记忆 王庆刚371

1977 志愿者搬走庞然大物 耿孟吉374

1977 难忘姐妹情 高秀红376

1977 灿烂年华的姐妹 申淑玲378

1978 惨痛的回忆 张日海382

78-00 回眸车电机具的变迁 窦文明387

78-00 解不开的石辆情结 东秀英389

1978 攻克难关 刘庆雨395

78-94 改革开放日新月异 崔仁喜398

79-95 那时的四、七场列检与人身“五险四害”的由来 李建苍402

1979 “文革”后的整顿 崔墉405

79-00 我经历的机具组 郑敏408

1979 革新热潮兴石辆 王玉海410

79-90 回忆我的写稿之路 王书谦413

79-00 石辆情 高金海416

1980 我段修旧利废的“四字法” 王玉海421

80-00 显示板上看发展 姚明423

80-81 翻天覆地话石辆 李炜426

80-88 从手刻蜡板到电脑办公 杨东海429

80-92 下站车间忆往昔 安在祥432

1980 为了国家的财产 陈书才437

1981 我段运动会届数的由来 李建苍438

81-95 客修巨变 解润田440

81-88 在党群工作战线上 王建和442

81-99 有苦也有甜 郭莉446

81-00 客车暑期降温的今与昔 孙秉谊449

1982 建立经济责任制 马兰亭452

1983 领导送我上大学 李建苍453

1984 走向外局的革新成果 刘庆雨456

1984 小单位夺得大冠军 刘志华 赵小普458

1984 第一次独立项岗作业 牛培长460

1985 我当客列检车间第一任书记 刘占国462

85-91 客车情 孙永堂464

85-00 沿着父辈的路 张勇468

86-95 邯郸分段的九年多 王占471

86-89 我与石辆共命运 张文禄475

1987 我段第一次实行以辆计奖办法 赵森林479

1988 三天设计一个南车辆段 段继库482

88-00 我段聘任工人技师知多少 赵森林483

88-90 初生牛犊不怕虎 于吉滨 王振杰486

89-99 我段档案管理的发展 刘吉斌489

89-00 我与技术比赛 吴云路491

89-00 回忆我段近二十年来的巨大变化 曹玉龙496

89-95 忆我做文秘工作的时候 刘吉斌499

1990 带领车间毽球队观看亚运会 信振杰501

1990 怀念陈须纲师傅 马利民502

90-93 师傅·弟兄·朋友 王书谦503

1991 为奉献者立传 王书谦506

1991 记一次庆“三八”联欢会 王玉英508

91-95 筹建南车辆段 李伯伦 田国太510

92-95 客车发展二三事 孙永堂517

1992 我段军乐团的建立与发展 宋执宇518

93-98 难以忘怀的一人一事 黄煊521

1994 军乐团参加全国大赛 宋执宇523

1994 为默默无闻的青年扬名 杨东海526

95-00 客货分段后的迅猛发展 崔仁喜530

95-00 分段后环境的变化 刘吉斌533

95-00 大变化的五年 赵丙维537

1996 忆空调列车的开行 张庆洲 郝巨才540

1996 难忘的1996 高艳宏541

1996 经历空调车开行 贾占军 吴建华543

1996 难忘那年那场防洪固基战 张荣革545

96-00 支援南昌走春运 庞艳辉547

1997 革新迷左志东 王占550

97-00 “小小”练功场 董计军552

97-00 单身变化 贾文魁554

97-00 观念的转变 范旭东556

97-00 运用客车“三检一验”制度创建始末 孔令学558

98-00 从“386”到“奔Ⅲ” 赵文辉561

1999 难忘历任团委书记大聚会 王会根568

2000 巨变 李建涛571

2000 空调“分家”,催生“三机” 解润田573

2000 列车上的遐想 王旭政575

2000 检车灯的变化 刘兆君577

2000 对比 李志明579

2000 回顾与展望 刘玉春580

2000 跨世纪的感想 范瑞吉582

2000 由段大门想到的 赵玉玲584

2000 昨天与今天 李秉良586

2000 客技站巨变 吕永卫588

2000 圆梦在客技站 张建立590

2000 要来就来车辆段 史建伟592

2000 我自豪,我是车辆段职工的女儿 张雅琼59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