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硬盘奥秘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硬盘奥秘](https://www.shukui.net/cover/78/30350398.jpg)
- (美)JohnM.GoodmanPh.D.著;黄旭晨等编译 著
- 出版社: 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 ISBN:7810430084
- 出版时间:1994
- 标注页数:364页
- 文件大小:88MB
- 文件页数:394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硬盘奥秘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关于硬盘驱动器1
第一章 为什么硬盘如此至关重要1
1.1硬盘不只是一件普通的外部设备1
1.1.1硬是PC机中最贵重的硬件2
1.1.2硬盘的“死盘”现象较其他部件更为频繁2
1.1.3硬盘的价值远在其本身之上2
1.2损坏的硬盘往往可以修复,有时甚至很容易3
1.3多学一点受益匪浅3
1.3.1粗心导致出错,惊慌失措更糟3
1.3.2“不要把宝贝和洗澡水一起倒掉”3
1.3.3必要时请求帮助4
1.4数据不能投保,你必须提供自我保护5
1.4.1所有的盘片都会报废,这只是一个时间问题5
1.4.2准备建立一套完美的备份5
1.4.3避免自身犯错误的其他方法6
1.5让你的硬盘运行得更安全可靠7
1.5.1硬盘存储编排得当,对你和DOS的运行都有益7
1.5.2使硬盘存取加快也有好处7
1.6修复故障的一些建议8
1.6.1准备建立安全引导软盘(Safety Boot Diskette)8
1.6.1.A从系统文件(System Files)开始8
1.6.1.B增加某些用户专用文件9
1.6.1.C增加一些选用文件10
1.6.1.D安全引导软盘的填充10
1.6.1.E测试新的安全引导软盘10
1.6.2手边保留一些其他的实用软盘12
1.6.3在硬盘已经“死盘”时建立安全引导软盘13
第二章 信息的磁存储15
2.1磁存储基础15
2.1.1三个重要的物理现象16
2.1.2磁盘的基本结构17
2.1.2.A盘片与磁头17
2.1.2.B磁道与园柱18
2.1.3洁净的重要性21
2.1.4磁头是如何读写信息的?21
2.1.5信息位的面积22
2.1.5.A最小磁翻转长度24
2.1.5.B理论位密度与实际位密度25
2.2数据编码方案28
2.2.1一种简单的脉冲方案28
2.2.2 FM编码29
2.2.3 NRZ编码29
2.2.4 MFM编码31
2.2.5 RLL编码32
2.2.6 ARLL和其他编码方法34
2.3数据误差及其补救办法35
2.3.1误差检测35
2.3.1.A奇偶校验(parity)35
2.3.1.B循环冗余校验35
2.3.2错误纠正36
2.3.2.A ECC的“果园”模型36
2.3.2.B真正的ECC36
2.3.2.C当ECC工作时DOS干什么?38
第三章 一些重要的设计思想41
3.1通过扇区交叉和磁头扭斜来改进硬盘性能41
3.1.1磁盘扇区的构成41
3.1.2扇区交叉(sector Interleave)43
3.1.2.A DOS如何存储和检索文件44
3.1.2.B最简单的(有时也是最坏的)情况45
3.1.2.C扇区交叉的作用45
3.1.2.D交叉是系统级的问题46
3.1.3磁头扭斜(Head Skewing)48
3.1.4有关扇区交叉和磁头扭斜的信息存储在哪里?49
3.1.5如何更改交叉和扭斜50
3.1.6何时会产生交叉因子的设置错?如何产生?50
3.1.7不一致的交叉因子50
3.1.8改变交叉因子的一个特殊情况50
3.2普及产品和标准51
3.2.1 ST412/ST506接口52
3.2.2 ESDI接口54
3.2.3 SCSI接口55
3.2.3.A把SCSI总线连到PC机上55
3.2.3.B SCSI领域里的烦恼56
3.2.3.C完美的假想驱动器的创建57
3.2.4 IDE接口58
3.2.5可选插件板上的硬盘59
3.2.6 PCMCIA接口59
3.3有关驱动器几何形状的两种相反观点61
3.3.1对磁头、园柱和扇区的回顾61
3.3.2信息的逻辑结构61
第四章 硬盘部件的剖析64
4.1驱动器各种物理部件的作用64
4.1.1简单的步进电机65
4.1.2音圈电机更佳71
4.1.3磁头定位(Head Positioning)73
4.1.3.A外伺服系统(External Servo Systems)73
4.1.3.B使用格雷码(Gray code)寻找磁头位置74
4.1.3.C应用其他可靠办法找出磁头所处位置75
4.1.3.D专用盘片的伺服系统(Dedicated platter servo systems)77
4.1.3.E嵌入伺服系统(Wedge servo systems)80
4.1.3.F扇区嵌入式伺服系统(Embeded servo systems)82
4.1.3.G混合伺服系统(Hybrid servo systems)82
4.1.3.H埋入伺服系统(Buried servo systems)83
4.1.4扇区头标(Sector headers)83
4.1.5读/写头详述83
4.1.5.A纵向记录(Longitudinal recording)84
4.1.5.A.a薄膜磁头(Thin—film heads)85
4.1.5.A.b磁敏读磁头(Flux—sensing read heads)85
4.1.5.B纵向记录中位密度(bit density)的局限性87
4.1.5.C纵向记录读写头的临界尺寸87
4.1.5.D MIG(Metal in gap)及双MIG磁头89
4.1.5.E垂直记录(Vertical recording)89
4.1.5.F垂直记录读写头的临界尺寸91
4.1.5.G我们的期望92
4.2驱动器电子部件的作用92
4.2.1主轴电机驱动电路(Spindle—motor drive circuit)93
4.2.2磁头定位机构驱动电路(Head—positioning drive circuit)93
4.2.3开关电路及放大器(Switches and amplifies)94
4.2.4接口电路(Interface electronics)95
4.3控制器电子部件的作用96
4.4重新校准(Recalibration)和其他在夜间发出的怪声96
第五章 硬盘高速缓冲存储技术99
5.1硬盘高速缓冲器的用途99
5.2各种高速缓冲器101
5.2.1磁道缓冲区(Track buffer)101
5.2.2读高速缓冲器(Read cache)102
5.2.3直写高速缓冲器(Write—through cache)103
5.2.4高级直写高速缓冲器(Advanced write—through cache)103
5.2.5延迟写高速缓冲器(Deferred—write cache)104
5.2.6电梯升降式高速缓冲器(Elevator cache)105
5.3正确选择高速缓冲程序105
5.4不同规格高速缓冲器间的差别106
5.4.1全相联高速缓冲器(Fully associative cache)106
5.4.2直接映象高速缓冲器(Direct—mapped cache)106
5.4.3组合相联高速缓冲器(Set—associative cache)106
5.4.4.如何知道使用的是哪一种高速缓冲器?107
5.5缓冲控制器与高速缓冲控制器的对比107
5.6高速缓冲软件与硬件高速缓冲器的对比107
5.7 DOS硬盘缓冲区(DOS disk buffers)108
5.8在CONFIG.SYS BUFFERS=语句中的正确数值109
第六章 在DOS管理下的硬盘112
6.1 DOS简介112
6.2硬盘和DOS的关系113
6.3各种DOS设备:数据块设备和字符设备的比较114
6.4 DOS是如何工作的?117
6.4.1 PC机中各种程序的层次117
6.4.2中断122
6.4.3结束后常驻(TSR)程序126
6.4.4设备驱动程序127
6.4.5硬盘参数表128
6.5驱动器类型的确定129
6.5.1原版XT和类似的老式控制器129
6.5.2较新的自动配置的XT控制卡130
6.5.3 AT及更高档的PC机132
6.5.4 AT驱动器类型表133
6.5.5选用卡上的硬盘135
6.5.6 ESDI硬盘驱动器135
6.5.7 IDE/ATA硬盘驱动器135
6.5.8 SCSI硬盘驱动器136
第七章 冲破硬盘容量限制141
7.1 DOS强加的逻辑容量限制(Logical Size Limits Imposed by DOS)141
7.2 BIOS强化的物理容量限制(physical Size Limits Imposed by the BIOS)142
7.3避免逻辑限制(Evading the Logecal Limits)143
7.3.1大扇区(Large sectors)143
7.3.2硬盘分区(Disk Partitions)144
7.4避免物理限制(Evading the Physical Limits)145
7.4.1纯软件规避技术(The Pure Software—evasion technique)145
7.4.2扇区映象(Sector mapping)146
7.4.3其他控制器转换策略148
7.5 RAID以及相关的策略149
7.6出错信息(Error messages)151
第八章 硬盘存储信息前的准备工作 第一步:物理格式化(或称低级格式化)155
8.1什么是硬盘的格式化?155
8.2硬盘格式化“三步曲”及其比喻156
8.3进行物理格式化的三种方法156
8.3.1只有控制器才能进行低级格式化158
8.3.2某些神密的可替换格式160
8.3.2.A某些硬盘/控制器组合160
8.3.2.B某自动配置的硬盘控制器161
第九章 硬盘存储信息前的准备工作 第二步:分区163
9.1为什么PC机硬盘要进行分区163
9.2硬盘区域的划分164
9.2.1主引导记录和分区表(The master boot record and partition table)164
9.2.2诊断园柱(The diagnostic cylinder)169
9.2.3保密园柱(The ″secret…cylinder)169
9.3文件存储区域169
9.3.1可引导的分区(The active,or bootable,partition)170
9.3.2 DOS主分区(DOS Primary Partition)170
9.3.3 DOS扩展分区(DOS extended partition)171
9.3.4其他种类的分区171
9.3.5能够使用DOS主分区和扩展分区的非DOS操作系统171
9.4分区表(The partition table)172
9.4.1用FDISK对一个新盘进行分区的步骤173
9.4.1.A一个重要的警告174
9.4.1.B如何使大容量硬盘得到充分利用174
9.4.1.C在何种情况下可在一台驱动器上设置一个以上的逻辑卷174
9.4.2第三方磁盘分区软件176
9.4.3推荐DOS版本升级的一种方法176
9.5一项建议(仅对“勇敢”的读者)176
9.6另外一项建议177
第十章 硬盘存储信息前的准备工作 第三步:逻辑格式化(或称高级格式化)180
10.1什么叫逻辑格式化?180
10.2 DOS分区的逻辑结构180
10.3 DOS引导记录(The DOS boot record)181
10.3.1数据区域(The data area)183
10.3.1.A簇(cluster)183
10.3.1.B无效空间(slack place)184
10.3.2文件分配表(The file allocation table)185
10.3.2.A两种FAT186
10.3.2.B您的FAT有多大?188
10.3.3根目录(The root directory)188
10.3.4子目录(subdirectory)189
10.3.5卷标(The Volume label)190
10.3.6 DOS使用硬盘的扼要说明191
10.3.7簇的丢失和有关问题191
10.3.8 DOS会引起混乱的某些其他方面192
10.4 FORMAT程序还能做些什么?193
10.4.1硬盘的初始化193
10.4.2一种测试硬盘的简单想法193
10.4.3 DOS引导记录数据表的说明194
10.4.4软盘和硬盘格式化过程的不同之处195
10.4.5 DOS高级格式化的替换情况195
10.4.6 UNIX197
10.4.7 OS/2和HPFS197
10.4.8 Windows NT和NTFS198
10.4.9 Novell Netware198
10.5如何发现和避免坏的部位199
第十一章 硬盘的失效201
11.1失效方式201
11.1.1如何从数据型故意中区别出硬件故障204
11.1.2引起硬盘故障的一些小事情204
11.1.3磁道偏移引起的慢性失效205
11.1.4数据故障208
11.1.4.A一个可能未曾考虑过的数据故障原因209
11.1.4.B如何修复被毁坏的数据,一些流行的硬盘实用程序使其变得更加容易209
11.1.4.C毁坏数据的FORMAT程序210
11.1.5.硬件故障引起的硬盘突然失效211
11.1.5.A静态阻力211
11.1.5.B主轴轴承故障212
11.1.5.C硬盘电路故障212
11.1.5.D与温度相关的问题212
11.1.5.E磁头碰撞214
11.1.6控制器失效214
11.1.7并非表示硬盘即将失效的一种性能变差——文件破碎215
11.2与其列出失效方式,还不如说明如何修复硬盘217
11.2.1为什么这一要求难以解决218
11.2.2何时能制定出一张明确的故障检测流程图218
11.2.3可能有用的一种方法219
11.3重新找回数据——希望与现实220
11.4备份什么?为什么要备份?怎样备份?221
11.4.1三种备份方法221
11.4.1.A整体备份221
11.4.1.B附加备份221
11.4.1.C差异备份222
11.4.2 哪种备份方法更好?222
11.4.3多长的时间做一次备份?222
11.4.4一种好的备份方法222
11.4.5.需要差异备份的一种情况223
11.4.6备份的另一种用途223
11.5磁盘镜象可代替备份吗?223
11.6忠告和建议223
第二篇 关于SpinRite程序226
第十二章 重新设置交叉因子软件——一种新的实用程序226
12.1旧日好时光226
12.2过去老的方法228
12.2.1备份数据229
12.2.2重新设置扇区交叉因子229
12.2.3重做分区和高级格式化229
12.2.4重储备份的数据230
12.2.5测试用户是否选择了正确的交叉因子值230
12.2.6再重新设置交叉因子,直至选择到正确扇区交叉因子230
12.3简化设置交叉因子过程的早期尝试230
12.4一个更好的重新设置扇区交叉因子方法231
12.4.1基本的认识231
12.4.2新方法引起的一些缺陷231
12.5意外的收获(目前SpinRite程序的主要内容)233
12.5.1重新刷新扇区头标233
12.5.2恢复“不可读”的数据235
12.5.3存储数据于安全区域236
12.5.4对RAM和PC机其他部份的附带测试236
第十三章 防止硬盘的慢性“死机”238
13.1如何在故障前找出问题之所在238
13.1.1常见的错误概念238
13.1.2数据重写的益处240
13.1.3刷新低级格式化的益处240
13.2盘面扫描——找出坏磁道、坏扇区、坏簇241
13.3制造厂告诉用户些什么242
13.3.1工厂如何测试驱动器242
13.3.2如何报告测试结果242
13.3.3为什么厂家提供的疵点并不十分有用244
13.4数字盘面扫描测试244
13.4.1恶劣码245
13.4.2缺陷的产生及其检测困难的原因246
13.4.3盘面测试246
13.4.4重要的第一步246
13.5编码方式是如何影响恶劣码选择的?246
13.6 SpinRite的数字测试247
13.6.1测试码型247
13.6.2选择码型的依据249
13.6.2.A低频测试250
13.6.2.B高频测试250
13.6.2.C MFM混频测试250
13.6.2.D快速高低频交互测试250
13.6.2.E位搜索测试250
13.6.2.F冒码测试250
13.6.2.G RLL窄带宽带混频测试250
13.6.3如何使用这些测试码型250
13.7什么方法最好251
第十四章 SpinRite是如何工作的253
14.1工作前之准备253
14.1.1 SpinRite对其自身的校验253
14.1.2测试内容及测试级选择254
14.1.3确认系统内存的完好254
14.1.3.A SpinRite信笺区254
14.1.3.B便笺区检查255
14.1.4硬盘控制器的测试255
14.1.5有效高速缓存的检测255
14.1.6设备块驱动程序之鉴别256
14.2盘面快速扫描256
14.3进一步的严格测试257
14.3.1通过寻道测试来发现问题257
14.3.2何时可跳过本测试257
14.4驱动器内主要参数的检查258
14.4.1编码的破译259
14.4.2交叉因子检查259
14.4.3其他计算260
14.5 SpinRite的盘面分析260
14.5.1交叉因子值多大最好260
14.5.2交叉因子值的设置261
14.5.3在什么情况下SpinRite不能对驱动器格式化261
14.6数据完好性测试及数据恢复261
14.6.1读数据261
14.6.2低级格式化262
14.6.3花码测试263
14.6.4出错记录263
14.6.4.A屏幕显示及测试报告263
14.6.4.B详细技术记录(DTL)264
14.6.4.C扇区头标记录264
14.6.5数据回存264
14.6.6将数据移放至安全区265
14.6.6.A数据应被移至何处?266
14.6.6.B DOS怎样找到被其移动过的数据?266
14.6.6.C让用户知道数据的去处266
14.6.7坏区何时变成好区266
14.7 SpinRite的中断266
14.7.1存储什么信息及存在何处267
14.7.2中断的恢复268
第十五章 SpinRite的评估270
15.1 SpinRite历史的简短回顾270
15.1.1各种不同版本270
15.1.1.A SpinRite版本1.0270
15.1.1.B SpinRite版本1.1271
15.1.1.C SpinRite版本1.2、1.2A及1.2B273
15.1.1.D SpinRite Ⅱ版本1.0274
15.1.1.E SpinRite Ⅱ版本1.1276
15.1.1.F SpinRite Ⅱ版本2.0277
15.1.2什么情况下需要版本更新278
15.2未来的SpinRite 3278
15.3 SpinRite 3的主要特点279
15.4上市前的趣事281
第十六章 SpinRite高级用户指南282
16.1成为SpiinRite的强力用户282
16.2运行SpinRite的有关问题282
16.3运行SpinRite的纯诤引导软盘法284
16.4首先用DOS的CHKDSK287
16.4.1为什么需要CHKDSK287
16.4.2 CHKDSK的信息报告功能288
16.4.3 CHKDSK对丢失空间的恢复功能288
16.4.4 CHKDSK判定磁盘文件结构问题的功能289
16.4.5如何安全地使用CHKDSK289
16.5当CHKDSK不能解决问题时290
16.6 SpinRite的交互使用290
16.6.1是否重做低级格式化291
16.6.2是否应让坏簇变好291
16.6.3何时进行寻道测试291
16.6.4花样编码测试深度的选择291
16.6.5报告的建立292
16.6.6某些不能用SpinRite交互方式的情况293
16.7批处理方式操作294
16.7.1可选项的选择及其缺省值294
16.7.2基本命令行可选项294
16.7.3功能性命令行可选项294
16.7.4装饰性命令行可选项295
16.7.5批处理文件的使用方法实例295
16.8某些限制298
16.9什么是磁头卸停299
16.9.1某些“可怕的故事”303
16.9.2自卸停式驱动器303
16.9.3磁头卸停程序304
16.9.3.A安全的卸停程序304
16.9.3.B讨厌的卸停程序304
16.9.3.C破坏性的卸停程序305
16.9.4驻留卸停程序306
16.10告诫及提示306
16.10.1必须牢记的事项306
16.10.2一种使用SpinRite的特殊方法307
16.10.3磁盘以外的问题307
第三篇 附录311
附录A:产品的起源——SpinRite是怎样诞生的311
附录B:装有“Hard Disk SECRETS”程序的软盘311
B1 “Hard Disk SECRETS”,软盘上的内容311
B1.1免费程序(Freeware)312
B1.2.共享程序(Shareware)312
B2程序312
B2.1 DAZZLE使您眼花缭乱313
B2.2 LIST——更强的TYPE命令313
B2.2.1基本的LIST程序314
B2.2.2使LIST程序更完美314
B2.2.3 LIST的附带文件315
B2.3 Micro House的实用程序315
B2.3.1 MH—ESDI和MH—IDE316
B2.3.2 MH—SAVE和MH—RESTR316
B2.3.3 MH—SYS程序317
B2.4 MOVEHDD.SYS程序的用途318
B2.5 Steve Gibson的磁头卸停程序——park.com318
B2.6 TIMEPARK.COM程序可及时卸停磁头318
B3真正伟大的信息文件——HDINFO318
B4共享程序文件319
B5 DAZZLE程序319
B5.1 DAZZLE概述319
B5.1.1系统要求319
B5.1.2改进319
B5.2引言320
B5.3共享软件321
B5.4版本管理321
B5.4.1现行的注册费和折扣322
B5.4.2场地许可证(Site Licenses)322
B5.4.3未来的产品322
B5.4.4特许323
B5.4.5否认323
B5.4.6销售限制323
B5.4.7 ASP监督机构323
B5.5命令行可选项323
B5.5.1主要可选项323
B5.5.2附加的可选项324
B5.5.3特定的可选项324
B5.5.4兼容性可选项325
B5.5.5艺术的可选项326
B5.5.6其它可选项327
B5.5.7指定输入文件329
B5.6在线帮助(on—line HELP)329
B5.6.1 HELP内的光标键329
B5.6.2退出HELP330
B5.7在DAZZLE运行时LED的指示330
B5.7.1 Scroll Lock指示灯(LED)330
B5.7.2 Num Lock指示灯(LED)330
B5.7.3 Cap Lock指示灯(LED)330
B5.8 DAZZLE的主要方式330
B5.9在所有方式中都是有效的键331
B5.9.1 ESCAPE:程序结束331
B5.9.2 TAB:冻结图象331
B5.9.3 F5:把屏幕图象送到硬盘文件中331
B5.9.4“■”:无声与有声方式转换332
B5.9.5“+”和“-”:色彩循环时钟调整332
B5.9.6 “PgUP”和“PgDn”:VGA彩色循环级的调整332
B5.9.7 Shf—F10:调色板重新初始化332
B5.9.8 CTL—F10:选择新的背景颜色332
B5.9.9渐变控制键332
B5.9.10特殊的渐变控制键333
B5.9.11鼠标键入333
B5.10“半自动”方式的有效键333
B5.10.1 F8:开关连续作画方式334
B5.10.2 F9:选择随机图象334
B5.10.3 F10:画出当前的图像334
B5.10.4 Alt—F10:对当前算法重新初始化334
B5.10.5特定图象选择键334
B5.11配置(Configuration)菜单335
B5.11.1配置菜单内的光标键335
B5.11.2退出配置菜单335
B5.11.3图象尺寸控制335
B5.11.4允许渐变控制335
B5.11.5自动化方式显示的客户化336
B5.11.6文件存取菜单336
B5.12在Windows内的用法337
B5.13配置文件的格式337
B5.13.1转移键标志337
B5.13.2特殊键标志338
B5.13.3键的索引(Key ID)338
B5.13.4配置值338
B5.13.5注释行338
B5.13.6版本标志338
B5.14程序的完整性338
B5.15程序员的说明339
B6 LIST程序339
B6.1引言340
B6.2安装340
B6.3打印手册340
B6.4 LIST.COM的种类341
B6.4.1小型版本的LISTS.COM341
B6.4.2正常版本的LISTR.COM341
B6.4.3 LIST.COM PLUS版本341
B6.4.4 LIST的商品版本——增强型LIST341
B6.5 DOS术语的定义342
B6.5.1 DOS重新定向342
B6.5.2 DOS筛选器(Filters)343
B6.5.3 DOS输送管343
B6.6命令行344
B6.6.1命令行结构344
B6.6.2命令行开关(Switchs)344
B6.7如何使用LIST345
B6.7.1启动LIST345
B6.7.2退出LIST346
B6.7.3命令输入346
B6.7.4显示格式346
B6.7.5状态行格式346
B6.7.6命令行格式347
B6.7.7滚动348
B6.7.8滚动命令小结348
B6.7.9行定位349
B6.7.10定位命令小结349
B6.7.11筛选349
B6.7.11.A色容筛选器(Wrap filter)350
B6.7.11.B高位筛选器(Hi—bit filter)350
B6.7.11.C星号筛选器(Star filter)350
B6.7.11.D“残余”筛选器(Junk filter)350
B6.7.11.E十六进制格式筛选器(Hex format filter)350
B6.7.11 F Tab扩展筛选器(Tab…expansion filter)351
B6.7.12筛选命令小结351
B6.7.13字句搜索351
B6.7.14搜索命令小结352
B6.7.15标记和取出某一行352
B6.7.16打印353
B6.7.17多个文件的显示353
B6.7.18文件检查命令小结354
B6.7.19窗口354
B6.7.20电话拨号354
B6.8有关DOS的考虑355
B6.8.1文件共享355
B6.8.2请求DOS命令355
B6.8.3屏幕存储355
B6.9文件选择菜单355
B6.9.1 LIST PLUS显示355
B6.9.2移动键356
B6.9.3改变目录357
B6.9.4列出文件357
B6.9.5拷贝文件357
B6.9.6删除文件357
B6.9.7编辑文件357
B6.9.8请求文件357
B6.9.9转移文件357
B6.9.10改变路径358
B6.9.11重新命名358
B6.9.12文件名分类358
B6.9.12.A属性显示/改变358
B6.9.12.B 1—9个文件名显示358
B6.9.13档案查阅(ViewArc)359
B6.10命令键小结359
B6.10.1光标键(Cursor key)359
B6.10.2 F—功能键(F—function key)359
B6.10.3字母键(Letter key)360
B6.10.4 Ctrl—键361
B6.10.5 Alt—键361
B6.11 LIST配置362
B6.11.1屏幕色彩362
B6.11.2兼容363
B6.12限制363
B6.13 Buerg实用程序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