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神经科学基础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 李继硕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ISBN:7040104237
- 出版时间:2002
- 标注页数:421页
- 文件大小:98MB
- 文件页数:438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神经科学基础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节 中枢神经系统1
一、脊髓1
目录第一章神经系统的基本组成概述1
二、脑3
第二节 周围神经系统20
一、躯体神经系20
二、内脏神经系22
主要参考书目23
第一节 中枢神经在个体发生过程中的早期发生及演化24
一、形态发生24
第二章 中枢神经的发生、发育24
二、组织发生26
第二节 脊髓的演化28
第三节 脑的演化29
一、末脑29
二、后脑30
三、中脑31
四、间脑33
五、端脑34
第四节 神经元的凋亡37
一、脑的老化39
第五节 脑的老化与老年性痴呆39
二、老年性痴呆40
主要参考书目41
第三章 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和功能概述42
第一节 神经元的形态和构造43
一、神经元的一般结构特点43
二、神经元的类型45
第二节 神经元的亚微结构46
一、神经元胞体46
二、树突50
一、神经纤维的构造51
三、轴突51
第三节 神经纤维51
二、神经纤维的分类54
第四节 感受器和效应器55
一、感受器55
二、效应器58
第五节 突触60
一、化学突触的一般结构60
二、突触的类型62
三、突触传递65
四、突触可塑性68
第六节 神经回路和神经网络68
第二节 标记法的出现——20世纪70
第七节 轴浆流和轴突运输70
主要参考书目71
第四章神经元的变性与再生72
第一节 周围神经损伤后的变性和再生过程的形态学73
一、变性73
二、再生76
第二节 中枢神经变性80
一、神经元胞体的变性80
二、中枢神经内神经纤维的变性81
一、第一阶段82
第三节 中枢神经再生研究的历史回顾及一些讨论的焦点82
二、第二阶段85
三、第三阶段86
主要参考书目87
第五章神经胶质88
第一节 中枢神经系统胶质细胞89
一、星形胶质细胞89
二、少突胶质细胞91
三、小胶质细胞95
四、室管膜细胞96
五、脉络丛上皮细胞97
第二节 周围神经系统胶质细胞97
一、Sehwann细胞98
二、卫星细胞99
主要参考书目99
第六章 神经科学领域形态学研究方法的发展和变迁101
第一节 传统的神经解剖学研究技术的形成过程及其基本内容101
一、Golgi法101
三、Nissl法102
二、Cajal法102
四、Weigert法和Marchi法103
五、Glees法,Bielschowsky法,Nauta法,Fink-Heimer法103
年代神经解剖学研究方法的革命性变化104
一、HRP追踪技术104
二、荧光素追踪技术105
三、同位素追踪技术106
第三节 免疫学原理的应用——化学神经解剖学106
一、神经活性物质106
三、方法论109
二、受体109
四、免疫组织化学反应111
五、原位杂交组织化学112
六、受体定位法113
七、免疫电子显微镜技术113
第四节 综合运用神经科学各个分野研究手段的瞻望114
主要参考书目115
第七章脊髓116
第一节反射及反射弧116
第二节 后根和脊神经节119
一、概述123
第三节 脊髓灰质的构造及细胞构筑学123
二、脊髓灰质的核团124
三、脊髓灰质的细胞构筑学(Rexed分层)133
第四节 脊髓白质136
一、上行神经纤维束(感觉性神经机能传导路)136
二、下行神经纤维束(运动性神经机能传导路)140
主要参考书目143
第八章脑干145
第一节 脑干各部的表面形态145
一、脑干各部结构的共性147
第二节 脑干各部的构造特点147
二、脑神经纤维的性质及分类148
第三节 脑干各部的构造150
一、延髓150
二、脑桥154
三、中脑159
主要参考书目162
第九章脑干网状结构和中缝核簇164
第一节 脑干网状结构164
一、脑干网状结构的特点164
二、脑干网状结构的神经核166
三、脑干网状结构的纤维联系168
四、脑干网状结构的功能169
第二节 中缝核簇172
一、中缝核簇的核团172
二、中缝核簇的神经活性物质173
三、中缝核簇的纤维联系173
四、下行抑制系统173
主要参考书目175
第十章丘脑176
二、丘脑的核群179
一、丘脑的形态及核团划分179
第一节 (背侧)丘脑179
三、丘脑的纤维联系及功能184
第二节 底丘脑187
一、底丘脑核187
二、未定带187
三、豆核襻和豆核束187
四、丘脑束188
第三节 上丘脑188
一、丘脑髓纹188
四、连合下器189
五、松果体189
二、缰三角189
三、后连合189
主要参考书目190
第十一章小脑191
第一节 小脑的分部、结构和纤维联系191
一、小脑的3个机能分部192
二、来自内耳迷路和前庭核的传入联系194
三、来自脊髓的传入联系194
五、来自大脑皮质和脊髓的冲动在中间带的会聚196
六、下橄榄核对信息的传递196
四、来自大脑皮质的传入联系196
七、小脑皮质的构造197
八、小脑核199
九、小脑核传出联系的构筑特点200
第二节 小脑的机能和常见疾病的表现201
一、绒球小结叶和前叶症候群202
二、新小脑症候群202
三、小脑皮质结构均一性与不同功能之间的关系203
四、小脑的运动学习机能203
主要参考书目204
五、小脑的认知机能204
第十二章基底核205
第一节 基底核的组成205
一、尾状核和壳206
二、苍白球207
三、腹侧纹状体和腹侧苍白球208
四、黑质和腹侧被盖区208
五、底丘脑核209
第二节 基底核的纤维联系209
一、传入联系209
二、传出联系210
三、皮质下环路212
四、黑质-纹状体通路及其它旁路214
第三节 基底核的功能215
第四节 与基底核有关的疾病217
一、Parkinson病217
二、Huntington病218
第五节 关于基底前脑结构的一些概念219
一、位置和组成220
二、纤维联系220
主要参考书目221
一、大脑半球的表面形态222
第一节 大脑半球的形态和结构222
第十三章大脑半球222
二、侧脑室226
三、基底核226
四、大脑半球的白质226
第二节 大脑皮质230
一、大脑皮质的构筑230
二、大脑皮质的分型232
三、大脑皮质的柱状结构234
四、大脑皮质的分区和机能定位236
五、边缘系240
主要参考书目243
第十四章 内脏神经系244
第一节 引言244
第二节 内脏神经研究的历史演变246
第三节 内脏传入神经248
一、感受器248
二、内脏初级传入神经元249
三、内脏初级传入神经元的中枢投射部位250
四、内脏初级传入在中枢内的传导途径252
二、内脏传出神经的中枢253
第四节 内脏传出神经253
一、概述253
三、内脏传出神经周围部分的中枢内起源254
四、内脏传出神经的周围部分255
主要参考书目261
第十五章脑脊膜、脑血管、脑脊液循环及脑屏障262
第一节 脑和脊髓的被膜262
一、硬膜262
二、蛛网膜266
第二节 中枢神经的血管268
一、脑的动脉268
三、软膜268
二、脑的静脉272
三、脊髓的血管273
第三节 脑脊液及其循环274
第四节 脑屏障275
一、血-脑屏障276
二、血-脑脊液屏障277
三、脑脊液-脑屏障278
主要参考书目278
一、神经元膜的构造及通透性280
第一节 神经电生理学基本知识280
第十六章神经电生理学280
二、膜静息电位284
三、动作电位286
四、离子通道的基本特性及种类292
五、突触传递和突触电位294
第二节 神经电生理学常用的研究方法296
一、细胞外记录296
二、细胞内记录297
三、膜片钳技术297
主要参考书目299
四、薄片膜片钳技术299
第一节 下丘脑的位置、形态和构造301
一、下丘脑的位置和形态301
二、下丘脑分区及主要核团301
第十七章下丘脑301
第二节 下丘脑的信息联系通路306
一、下丘脑内部的纤维联系306
二、下丘脑的信息传入通路306
三、下丘脑的信息传出通路307
第三节 下丘脑的主要功能308
三、对体温的调节309
四、对睡眠和觉醒的调节309
一、对垂体功能的调控309
二、对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的中枢整合309
五、对免疫功能的调控310
六、对体液平衡的调控310
七、对摄食的调控310
八、对生殖功能的调控310
九、对学习与记忆的影响311
主要参考书目312
二、脑垂体的发生313
一、脑垂体的位置、形态313
第一节 脑垂体313
第十八章脑垂体和松果体313
三、脑垂体的血管315
四、脑垂体的构造与机能316
第二节松果体317
主要参考书目320
第十九章神经内分泌学321
第一节 神经内分泌学的发展概述322
第二节 神经内分泌学的研究范畴及方法学323
一、研究范畴323
二、方法学324
第三节 应激的神经内分泌学325
一、应激的概念325
二、应激反应的中枢结构及环路326
三、应激系统的外周成分327
四、应激反应的外周和中枢效应329
五、生后发育过程对个体应激系统的影响331
六、应激的意义331
主要参考书目332
第二十章神经免疫调节333
一、活性物质的共性334
第一节 神经、内分泌和免疫系统在结构和功能活动模式上的共性334
三、共有的细胞335
四、功能表达模式335
二、位点335
第二节 神经内分泌系统对免疫功能的影响336
一、中枢神经系统影响免疫系统的证据336
二、脑-免疫联系的传出通路337
三、神经递质和神经肽的免疫调节作用338
四、内分泌激素的免疫调节作用339
二、免疫信息向脑的传递途径340
三、对脑内神经元电活动的影响340
一、免疫-脑通讯的信息物质340
第三节 免疫系统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340
四、对脑内即早基因表达的影响341
五、对神经递质合成、释放的影响341
六、对脑功能的影响341
第四节 免疫系统对内分泌系统的影响342
第五节 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的调节环路342
主要参考书目343
第一节神经递质344
一、神经递质的基本概念344
第二十一章神经药理学基础344
二、神经递质的生物合成及代谢347
第二节 神经递质受体352
一、受体的基本概念352
二、神经递质受体与神经信号传递354
三、神经递质受体研究的进展358
主要参考书目362
第二十二章神经传递中的信号转导机制364
第一节 膜受体的分类与递质-门控离子通道364
一、膜受体的分类364
二、配体-门控离子通道的特点366
第二节 G蛋白的结构、性质与功能369
一、G蛋白的结构和性质369
二、G蛋白的分类与功能370
第三节 第二信使374
一、cAMP和cGMP374
二、钙离子375
三、DAG和IP3376
第四节 蛋白激酶和磷蛋白磷酸酶378
一、蛋白激酶378
二、蛋白磷酸酶382
一、AP-1(Jun/Fos)383
第五节 转录因子383
二、CREB/ATFs384
三、NF-kB386
第六节 信号转导通路及信号整合387
一、骨骼肌收缩与糖原分解的信号整合387
二、神经元中多巴胺与谷氨酸的拮抗作用389
三、在调节神经元兴奋性时PKA与PKC协同而与Ca2+拮抗389
主要参考书目391
第二十三章 常见的分子生物学基本方法简介392
第一节 核酸分子杂交392
一、打点/狭缝杂交392
四、原位杂交393
第二节 聚合酶链反应393
二、Southern印迹杂交393
三、Northern印迹杂交393
第三节 足迹法395
第四节 凝胶滞留实验396
第五节 氯霉素乙酰转移酶分析397
第六节 基因剔除法398
第七节反义核酸技术400
主要参考书目401
中英文名词索引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