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MicroStation V8中文版实用手册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MicroStation V8中文版实用手册
  • 中京工程设计软件技术有限公司,赵伟,张翔宇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 ISBN:7900643826
  • 出版时间:2002
  • 标注页数:738页
  • 文件大小:151MB
  • 文件页数:754页
  • 主题词:自动绘图(学科: 制图程序) 自动绘图 制图程序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MicroStation V8中文版实用手册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启动MicroStation1

1.1开机建立新文件1

目录1

1.2界面介绍4

1.3鼠标按键的意义12

1.4捕捉练习13

1.5画错怎么办17

1.6对窗口视图做缩放控制18

1.7视图组22

1.8设置(激活)元素属性25

1.10下拉菜单清单27

1.9设置(激活)层27

2.1精确绘图工具介绍31

第2章 直观式精确绘图31

2.2用直觉来绘图32

2.3精确绘图工具快捷键53

2.4范例练习54

2.5精确绘图工具设置58

2.6以坐标输入方式绘图60

3.1.1元素选择工具62

3.1元素的选取62

第3章 元素选取与捕捉62

3.1.2强力选择器64

3.2围栅工具框65

3.2.1放置围栅工具68

3.2.2修改围栅工具69

3.2.3围栅内容操作工具70

3.2.4删除围栅内容71

复合状态72

3.2.5打散围栅范围中的72

3.3元素的捕捉73

第4章 绘图命令80

4.1.1智能线工具81

4.1画线工具框81

4.1.3放置多线84

4.1.2放置直线84

(徒手画线串)85

4.1.4放置流线串85

4.1.5放置点或流曲线86

4.1.8按激活角度构造直线87

4.1.7构造最短距离直线87

4.1.6构造角平分线87

4.2.1放置矩形88

4.2画多边形工具框88

4.2.2放置多边形89

4.2.3放置正交多边形90

4.2.4放置正多边形91

4.3.1放置弧92

4.3画圆弧工具框92

4.3.2放置半椭圆94

4.3.5修改圆弧夹角95

4.3.4修改圆弧半径95

4.3.3放置四分之一椭圆95

4.4.1画圆96

4.4画圆形工具框96

4.3.6修改圆弧轴96

4.4.2放置椭圆97

4.5画点工具框98

4.5.2在两点间构造激活点99

4.5.1放置激活点99

4.5.4在相交处构造激活点100

4.5.3投影激活点到元素上100

4.5.6沿元素构造一定距离的激活点101

4.5.5沿元素构造激活点101

4.6.2放置轴测圆102

4.6.1放置轴测矩形102

4.6轴测工具框102

第5章 单元、文本与剖面104

5.1概述105

5.2如何建立单元107

5.3.1放置激活单元111

5.3单元工具框111

5.3.2放置激活单元阵列112

5.3.4定义单元原点113

5.3.3选择并放置单元113

5.3.7替换单元114

5.3.6放置激活线端符114

5.3.5识别(查询)单元114

5.4.1区域剖面线115

5.4剖面工具框115

5.4.2区域交叉剖面线118

5.4.4线性图案化119

5.4.3区域图案化119

5.4.6匹配图案化属性120

5.4.5显示图案化属性120

5.5文本属性设置121

5.4.7删除图案化121

5.6.1放置文本124

5.6文本工具框124

5.6.2放置注释127

5.6.4拼写检查器128

5.6.3编辑文本128

5.6.7改变文本属性130

5.6.6匹配文本属性130

5.6.5显示文本属性130

5.6.10拷贝输入数据域131

5.6.9拷贝/增值文本131

5.6.8放置文本节点131

5.6.12填充一个输入数据域132

5.6.11增值拷贝输入数据域132

5.6.13自动填充输入数据域133

6.1元素操作工具框134

第6章 元素编辑(一)134

6.1.1拷贝135

6.1.3.平行移动137

6.1.2移动137

6.1.4缩放138

6.1.5旋转140

6.1.6镜像142

6.1.7按边调整元素143

6.1.8构造阵列144

6.2改变元素属性146

6.2.1改变元素属性147

6.2.2改变元素为激活区域(实体/孔切换)148

6.2.4修改线型属性149

6.2.3改变元素为激活填充类型149

6.2.6匹配元素属性150

6.2.5改变多线定义150

6.2.7智能匹配151

第7章 元素编辑(二)152

7.1.1修改元素153

7.1编辑工具框153

7.1.2部分删除155

7.1.4伸缩两元素到交点156

7.1.3伸缩直线156

7.1.6修剪元素157

7.1.5伸缩一元素到交点157

7.1.7智能修剪(IntelliTrim)159

7.1.8插入顶点160

7.1.9删除顶点161

7.1.11构造倒角162

7.1.10构造圆倒角(倒圆角)162

7.2.1打散元素163

7.2组工具框163

7.2.2生成复杂链164

7.2.3生成复合多边形166

7.2.4生成区域167

7.2.5加入图形组168

7.2.7开洞169

7.2.6打散图形组169

7.3.3构造汇合交叉节点170

7.3.2构造开放交叉节点170

7.3多线连接170

7.3.1构造封闭式交叉节点170

7.3.6构造封闭的T型节点171

7.3.5截断全部成员线171

7.3.4截断单根成员线171

7.3.9构造角节点172

7.3.8构造汇合的T型节点172

7.3.7构造开放的T型节点172

7.3.11多线部分删除173

7.3.10缝合成员线173

7.3.13编辑多线的封头174

7.3.12移动多线的轮廓174

第8章 几何绘图范例176

9.1曲线绘制193

第9章 曲线193

9.1.1放置B样条曲线194

9.1.2以切线绘制曲线196

9.1.3放置复合曲线197

9.1.4按圆弧内插198

9.1.6放置螺线199

9.1.5放置圆锥曲线199

9.1.7放置螺旋线200

9.1.8偏移曲线201

9.1.9提取轴测参数化线202

9.1.10曲线计算器203

9.2.1改变为激活曲线设置204

9.2曲线修改204

9.2.2重建曲线205

9.2.3延长曲线206

9.2.5转换元素为B样条207

9.2.4改变元素的方向207

9.2.7打散B样条曲线208

9.2.6过渡曲线208

9.2.8展平曲线209

9.2.9曲线变形210

9.2.10曲线求值211

10.1测量距离214

第10章 测量功能214

10.1.1测量半径215

10.1.4测量面积216

10.1.3测量长度216

10.1.2测量角度216

10.1.5测量体积218

第11章 尺寸标注219

11.1尺寸参数控制221

11.2.1元素尺寸标注228

11.2寸标注工具框228

11.2.2箭头尺寸标注229

11.2.4纵坐标标注231

11.2.3划线尺寸标注231

11.2.5角度标注232

11.2.7标注两线间的角度233

11.2.6定位角度标注233

11.2.8尺寸标注角度234

11.2.10匹配尺寸标注设置235

11.2.9改变尺寸标注为激活设置235

11.3寸的修改236

11.4.1元素尺寸标注237

11.4线性尺寸标注237

11.4.4定位尺寸标注238

11.4.3划线尺寸标注238

11.4.2箭头尺寸标注238

11.4.6自定义线性尺寸标注239

11.4.5定位尺寸标注(层叠)239

11.4.8垂直于线尺寸标注240

11.4.7垂直于点尺寸标注240

11.4.10单侧标注241

11.4.9对称标注241

11.4.11倒角标注242

11.5.4标注与X轴的夹角243

11.5.3标注两线间的角度243

11.5角度尺寸标注243

11.5.1角度标注243

11.5.2定位角度标注243

11.5.6圆弧标注244

11.5.5标注与Y轴的夹角244

11.5.7弧定位尺寸标注245

11.6.1半径标注246

11.6径度尺寸标注246

11.5.8倒角标注246

11.6.3直径标注(延长引线)247

11.6.2直径标注247

11.6.5平行直径标注248

11.6.4垂直直径标注248

11.6.7半径标注(延长引线)249

11.6.6半径标注249

11.6.9半径/直径标注注释250

11.6.8放置中心标记250

11.7.1纵坐标标注251

11.7其他尺寸标注251

11.6.10弧长标注251

11.7.4删除顶点252

11.7.3插入顶点252

11.7.2线段标注252

11.7.6重新关联尺寸标注253

11.7.5修改尺寸标注位置253

11.7.9形位公差254

11.7.8匹配尺寸标注设置254

11.7.7改变尺寸标注为激活设置254

11.8标注工具框255

11.8.1放置标志256

11.9绘图工具工具框257

11.8.3更新标志257

11.8.2显示/编辑标志257

11.9.2放置引线和文本258

11.9.1放置制图编号引线258

11.9.4放置剖面标记259

11.9.3放置制图编号圈259

11.9.6放置箭头记号260

11.9.5放置标题文本260

11.9.8定义特性261

11.9.7放置详图标记261

11.10XYZ文本工具框262

11.10.2标记元素坐标263

11.10.1标记点坐标263

11.10.3输出坐标264

11.10.4输入坐标265

12.1层267

第12章 层与元素属性267

12.2层设置范例273

12.3层开关274

12.4查询元素属性275

12.5视图属性276

12.6锁定277

12.7在线帮助278

13.1连接参考文件279

第13章 参考文件279

13.2参考文件的控制282

13.3参考文件工具框283

13.3.3掩盖参考文件的部分区域284

13.3.2定义参考文件剪切边界284

13.3.1连接参考文件284

13.3.7重装参考文件285

13.3.6定义参考文件前剪切平面285

13.3.4删除参考文件剪切掩盖285

13.3.5定义参考文件后剪切平面285

13.3.10缩放参考文件286

13.3.9复制参考文件286

13.3.8移动参考文件286

13.3.13设置参考文件表达方式287

13.3.12镜像参考文件287

13.3.11旋转参考文件287

13.3.14卸掉参考文件288

13.4光栅管理器293

13.5连接光栅参考文件295

13.6控制光栅的显示296

13.7修改光栅297

14.1概述302

第14章 非图形元素属性(标签)302

14.2定义标签303

14.3标签连接306

15.1自定线型312

第15章 线型编辑与设置312

15.2编辑划线(划线样式)313

15.3编辑点符号线317

15.4复合线绘制322

15.5多线编辑324

15.6设置文件326

15.7高级范例336

16.1设计文件设置342

第16章 工作环境设置342

16.3优选项设置349

16.2工作区域349

16.4功能键的设置357

16.5配置358

16.6设计历史359

16.7永久设置361

16.8自定义控制工具362

17.1概述366

第17章 3D直观式绘图366

17.2开机进入3D设计文件环境367

17.33D视图缩放控制369

17.43D工具框打开372

17.53D绘图方式373

17.6单窗口绘图377

17.73D截面384

18.1概述388

第18章 多窗口绘图388

18.2三视图的绘制389

18.3挤压成立体图形392

18.4设置激活深度394

18.5画3D对象步骤397

18.6画错了怎么办403

18.7旋转窗口404

(对齐元素)407

19.1.1定义ACS407

第19章 ACS辅助坐标系统407

19.1ACS辅助坐标系统407

19.1.2定义ACS(按点)408

19.1.4旋转激活ACS409

19.1.3定义ACS(按视图定位)409

19.2保存ACS辅助坐标系410

19.1.6选择ACS410

19.1.5移动ACS410

20.1.1挤压(成表面或实体)412

20.13D绘图工具412

第20章 3D实体绘图412

20.1.2构造旋转体415

20.1.3沿路径挤压417

20.1.4薄壳实体419

20.1.5加厚为实体420

20.2.1放置立方体421

20.23D基本立体图形421

20.2.2放置球423

20.2.3放置圆柱424

20.2.4放置圆锥425

20.2.5放置圆环426

20.2.6放置楔体427

20.33D单元428

21.1.1修改实体435

21.13D修改实体435

第21章 3D实体编辑修改435

21.1.2删除表面和修复437

21.1.3锥形实体/表面438

21.1.4构造并集439

21.1.5构造交集440

21.1.6构造差集441

21.1.7剪切实体442

21.1.8边界倒圆角(实体倒圆角)444

21.1.9边界倒角445

21.1.10编辑三维基本体素446

21.2多窗3D编辑447

21.3再谈深度锁452

21.4.1表面对齐454

21.4三维实用程序454

21.4.2改变智能实体显示456

21.4.3提取表面或边界几何形状457

21.4.4用弧横断实体或表面459

21.4.5构造三角网面460

22.1连接器462

第22章 3D范例练习462

22.2画椅子465

22.3马达盖外壳475

22.4组合件477

22.5范例练习479

23.1重叠元素的选取与捕捉点485

第23章 3D另类画法485

23.2不设置当前工作深度的绘图方法487

24.1.1根据剖面或网格构造表面490

24.13D自由曲面490

第24章 3D自由曲面绘制490

24.1.2按边构造表面492

24.1.3放置自由表面494

24.1.4构建表皮实体497

24.1.5随两路径弯延498

24.1.6构建螺旋表面501

24.1.7偏移表面502

24.2曲面范例503

25.13D曲面编辑507

第25章 3D曲面编辑507

25.1.1构造修剪表面508

25.1.2投影修剪表面509

25.1.4构造缝合表面511

25.1.3转换三维511

25.1.5改变法线方向512

25.1.6未修剪的表面512

25.1.7修改为激活表面设置513

25.1.8分割表面514

25.1.9延伸表面515

25.1.10重建表面516

25.2曲面倒圆角517

25.2.1表面倒圆角517

25.2.2过渡表面519

25.2.3两个轨迹曲线间的过渡面521

第26章 曲面范例523

26.1范例练习——椅子523

26.2范例练习——茶壶527

26.3范例练习——水龙头530

27.1模型概述536

27.22D几何模型的应用536

第27章 模型536

27.33D几何模型541

27.4产生切割剖面549

第28章 视觉表现556

28.1窗口控制列556

28.1.1旋转视图557

28.1.2改变视图透视558

28.1.3设置视图显示模式559

28.23D视图控制560

28.2.1拷贝视图560

28.2.2放大/缩小561

28.2.3设置视图显示深度561

28.2.4显示视图深度563

28.2.5显示激活深度564

28.2.6相机设置564

28.2.7渲染567

28.2.8应用剪切立方体570

28.3导航相机572

28.4QuickVisionGL575

28.5相机设置与视图保存576

28.6定义相机工具581

第29章 渲染587

29.1自然光源设置587

29.2光源光设置589

29.3打灯光练习595

29.4渲染环境设置604

第30章 贴材料609

30.1材料编辑609

30.2连续纹理贴图614

30.3定义材料的参数618

第31章 渲染范例623

31.1简易贴材料方法623

31.2定义材料627

31.3环境贴图635

31.4图像保存与显示637

31.5渲染设置639

第32章 打印出图642

32.1基本打印步骤642

32.2打印机驱动程序645

32.3高级打印设置647

32.4打印配置设置648

32.5批打印649

32.6笔表652

第33章 渲染技术导论656

33.1渲染模式656

33.2光线跟踪658

33.3辐射渲染660

33.4微粒跟踪667

33.5阴影672

33.6渲染的类型673

34.1关键帧动画制作675

34.2简易关键帧动画制作675

第34章 动画制作675

34.3高级动画制作680

34.3.1建立角色681

34.3.2连接角色682

34.3.3操作角色682

34.3.5修改角色原点683

34.3.6定义角色路径683

34.3.4修改角色683

34.3.7编排角色684

34.3.8打散角色684

34.3.9删除角色685

34.4默认的变量及函数692

第35章 动画相机制作695

35.1建立动画相机695

35.1.1建立动画相机696

35.1.2修改动画相机697

35.1.3编排相机697

35.1.4相机视图698

35.1.5建立目标698

35.1.6编排目标699

35.2相机动画制作范例699

第36章 动画设置与预览704

36.1动画设置704

36.1.1通用设置705

36.1.2全局光707

36.1.3光源光708

36.1.4材料711

36.2动画预览712

36.2.1起始712

36.2.5下行713

36.2.4播放713

36.2.6结束713

36.2.3倒放713

36.2.2上一帧713

36.2.7跳到帧714

36.2.8录制脚本714

36.2.10冻结715

36.3动画播放715

36.2.9录制选定帧715

36.4漫游716

36.5日光分析717

第37章 动画树状结构与动画时间线720

37.1动画树状结构720

37.2动画时间线723

第38章 设计文件转换726

38.1设计文件转换726

38.23D/2D设计文件转换727

38.3产生消除隐线文件728

38.4网页制作730

38.5批量转换文件格式732

38.6封包器732

第39章 工程链接735

39.1显示工程链接735

39.2连接工程链接736

39.3编辑工程链接736

39.5连接到浏览器737

39.6装载参考代理737

39.4跟踪工程链接737

39.7删除工程链接73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