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课程与教学的领导与管理 上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 温恒福,李玉主编 著
- 出版社: 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
- ISBN:7531655138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154页
- 文件大小:48MB
- 文件页数:162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课程与教学的领导与管理 上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编 课程与教学领导概论3
第一部分 课程领导3
一、课程领导的含义3
二、三级课程领导的责任与功能4
三、学校课程领导的主要内容7
四、现代课程领导的7项有效策略10
第二部分 教学领导17
一、教学领导的内涵与作用17
二、教学领导的主要内容18
三、现代教学领导的有效策略21
第二编 课程领导29
第一部分 教师在课程变革中的身份——基于自我与他者的视角29
一、教师身份的缺失29
二、教师在课程变革中的身份32
第二部分 课程领导与教师赋权38
一、教师赋权的概念与内涵38
二、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师43
三、教师课程权力46
四、教师赋权策略55
五、讨论与未来的研究方向70
第三部分 中层教师与课程领导71
一、中层教师课程领导的角色72
二、中层教师课程领导的职责74
三、中层教师课程领导的困境与解析76
四、中层教师课程领导的策略81
第四部分 校长课程领导的责任角色认知91
一、课程领导的意义91
二、校长课程领导者应有的角色认知93
三、目前中国校长课程领导者角色认知的缺失101
四、校长课程领导者角色认知缺失的原因分析105
五、中国校长课程领导者完成责任角色认知的关键111
六、校长作为课程领导者应该怎样完成责任角色的认知114
参考文献123
第三编 课程管理131
第一部分 课程管理的内涵131
一、课程管理的起因与研究意义131
二、课程管理的内涵132
三、课程管理权限的划分136
第二部分 课程管理体制138
一、国家层级课程管理要务140
二、地方层级课程管理实务146
三、学校课程管理运作过程148
第三部分 我国新课程改革中的课程管理改革155
一、我国课程管理体制的演变155
二、新课程改革对课程管理的要求158
三、当前课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165
四、解决课程管理问题的建议172
第四部分 世界课程管理概观178
一、课程管理研究回顾178
二、宏观控制与自主创新相结合——美国课程管理特色183
三、管理权限的转移与平衡——英国课程管理改革188
四、从“唯国家化”到“解国家化”——俄罗斯课程管理发展脉络191
五、世界课程管理走向197
参考文献202
第四编 教学领导211
第一部分 教学领导的内涵211
一、教学领导的概念211
二、教学领导概念与相关概念辨析214
三、教学领导的内涵发展221
四、教学领导的功能与策略224
第二部分 教学领导研究的进程及问题230
一、国外关于教学领导的研究230
二、国内关于教学领导的研究233
三、教学领导研究中的问题236
第三部分 校长的教学领导239
一、校长教学领导的内涵239
二、校长教学领导的功能与任务243
三、校长教学领导的实施策略250
四、校长教学领导的问题及对策253
第四部分 教师的教学领导258
一、教师教学领导的内涵258
二、教师教学领导的类型260
三、教师教学领导的行为模式262
四、教师教学领导的风格264
五、新课程背景下教师的课堂领导270
参考文献272
第五编 教学管理279
第一部分 教学管理总论279
一、管理279
二、教学管理283
第二部分 教学管理发展的历史轨迹290
一、教学管理实践发展的历史轨迹290
二、教学管理思想发展的历史轨迹310
第三部分 混沌理论及其对教学管理的指导意义316
一、混沌理论316
二、混沌理论对于教学管理的指导意义323
第四部分 当前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325
一、教学管理观念落后325
二、教学管理模式亟待革新326
三、教学管理体制僵硬327
四、教学管理方法和手段滞后328
五、教学管理评价刻板乏力329
第五部分 提升教学管理的对策331
一、更新观念、树立正确的教学管理指导思想331
二、抓好常规教学管理又不失灵活性332
三、发挥好基层和教学秘书的作用333
四、重视特色建设335
五、注重民主和沟通336
六、优化教学管理人员的素质,以人为本提高其积极性337
七、重视教学管理信息化338
八、建立教学管理质量监控体系339
参考文献340
后记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