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建筑结构实用设计手册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建筑结构实用设计手册
  • 严正庭等主编 著
  • 出版社: 南宁: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 ISBN:780666338X
  • 出版时间:2003
  • 标注页数:1112页
  • 文件大小:44MB
  • 文件页数:1130页
  • 主题词:建筑结构-结构设计-手册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建筑结构实用设计手册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总则1

第一节 基本原则1

目录1

第二节 地震烈度的区划及确定2

一、地震烈度的确定2

二、近震与远震8

三、重点抗震城市9

四、地震安全性评价9

二、建筑抗震设防分类10

三、建筑物的设防水准10

一、抗震设防范围10

第三节 抗震设防范围及标准10

四、各类建筑物抗震设计要求11

第四节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基本要求11

一、勘察要求11

二、建筑布置及防震缝12

三、结构抗震设计原则13

四、材料14

附录1-1 地震基本烈度10度区建筑抗震设防暂行规定15

附录1-2 关于统一抗震设计规范地面运动加速度设计取值的通知16

附录1-3 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95)16

附录1-4 建筑地震破坏等级划分标准24

一、基本要求及有关概念30

二、建筑结构的安全等级30

第二章 设计基础标准30

第一节 概率极限状态设计方法30

三、极限状态设计原则31

第二节 通用符号33

一、物理量、术语、说明语33

二、符号的构成、书写和读音33

三、符号的选用——量纲规则34

四、主体符号与符号系列35

五、上、下标和上、下标系列38

六、常用数学符号和专用符号40

七、材料强度的符号系列40

八、上、下标的书写和印刷体例41

九、通用符号和现行习用符号的异同41

二、标准代号42

三、标准设计图集代号42

第三节 专用代号42

一、常用构件代号42

第四节 计量单位43

一、建筑结构领域法定计量单位43

二、建筑结构领域常用的词头45

三、常用单位的正确写法和常见错误写法45

四、常用计量单位的换算关系46

第五节 基本术语48

一、一般术语48

二、房屋建筑结构术语50

三、结构构件和部件术语51

四、地基和基础术语52

五、结构的可靠性和设计方法术语53

六、结构上的作用、作用代表值和作用效应术语54

七、材料性能、构件承载力和材料性能代表值术语58

八、几何参数术语60

九、工程结构设计常用的物理学、数理统计、岩土力学和结构抗震术语61

第三章 建筑结构荷载和地震作用66

第一节 荷载分类和荷载代表值66

一、结构上的荷载分类66

二、荷载代表值66

第二节 荷载效应组合66

第三节 楼面、屋面和地坪活荷载68

一、民用建筑楼面均布活荷载68

二、高层建筑结构楼面均布活荷载69

三、楼面均布活荷载标准值折减系数71

四、工业建筑楼面活荷载71

五、屋面均布活荷载72

六、屋面积灰荷载73

七、施工和检修荷载及栏杆水平荷载74

八、动力系数75

九、地坪荷载77

十、典型工业车间的楼面、屋面和地坪活荷载84

第四节 吊车荷载121

一、吊车的工作级别与工作制121

二、吊车的竖向荷载122

三、吊车的水平荷载124

第五节 雪荷载125

一、雪荷载标准值及基本雪压125

二、屋面积雪分布系数125

一、单、多层建筑风荷载的计算127

第六节 风荷载127

二、高层建筑风荷载的计算141

第七节 地震作用144

一、一般规定144

二、水平地震作用的计算146

三、竖向地震作用的计算150

四、结构构件地震作用效应组合和截面抗震验算152

五、结构抗震变形验算155

附录3-1 常用材料和构件的自重………………………………………………………(157 )附录3-2 桥式起重机资料165

第四章 钢筋混凝土结构计算181

第一节 材料181

一、混凝土181

二、钢筋185

一、一般规定192

第二节 基本设计规定192

二、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规定193

三、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验算规定194

第三节 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196

一、一般规定196

二、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197

第四节 正截面受压承载力计算232

第五节 正截面受拉承载力计算241

第六节 斜截面承载力计算243

第七节 扭曲截面承载力计算247

第八节 受冲切承载力计算251

第九节 局部受压承载力计算253

一、一般规定255

第十节 疲劳强度验算255

二、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256

第十一节 裂缝宽度验算258

第十二节 受弯构件挠度验算260

第五章 钢筋混凝土结构构造263

第一节 一般构造要求263

一、设防烈度与抗震等级263

二、防震缝、伸缩缝、沉降缝和施工缝264

三、混凝土保护层266

四、钢筋的锚固267

五、钢筋的接头269

六、纵向钢筋最小配筋百分率271

一、板的最小厚度272

第二节 板272

二、板的支承长度与连接273

三、受力钢筋274

四、分布钢筋274

五、构造负筋275

六、受力钢筋的锚固275

七、板中受力钢筋的弯起276

八、板的分离式配筋277

九、板的弯起式配筋279

十、悬臂板配筋280

十一、板上孔洞281

十二、板上小型设备基础283

十三、楼梯踏步板285

一、梁的截面尺寸286

第三节 梁286

二、梁的支承长度287

三、梁的纵向受力钢筋288

四、梁的弯起钢筋293

五、梁的箍筋296

六、梁的纵向构造钢筋300

七、悬臂梁301

八、深梁301

第四节 柱309

一、柱截面形式309

二、截面尺寸的拟定309

三、纵向钢筋309

四、箍筋312

五、纵向受力钢筋的接头319

六、工形柱及双肢柱的外形构造320

七、腹杆、肩梁及人孔配筋323

八、牛腿323

第五节 基础327

一、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327

二、预制柱与杯口基础的连接328

三、基础短柱构造330

四、现浇柱与基础的连接331

五、桩基承台333

第六节 预埋件及其他334

一、预埋件的设置334

二、预埋件的计算335

四、锚筋直径和钢板尺寸343

三、预埋件的形式343

五、焊接要求344

六、锚固长度、锚筋间距及边距344

七、吊环345

八、YG型胀锚螺栓346

第七节 支撑350

一、支撑的分类350

二、支撑的构造351

三、支撑的布置353

四、支撑的设计361

第八节 剪力墙365

一、一般规定365

二、剪力墙的构造和配筋366

二、预应力度λ369

四、预加应力的方法369

三、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分类369

第六章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369

一、定义369

第一节 基本概念369

第二节 一般计算规定370

一、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计算内容370

二、预应力钢筋的张拉控制应力371

三、预应力损失372

四、预应力及预应力合力376

五、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端部锚固区预应力钢筋抗拉强度设计值377

六、施工阶段验算要求378

二、受弯构件379

一、轴心受拉构件379

第三节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379

三、矩形截面偏心受压构件382

四、矩形截面偏心受拉构件384

五、局部受压承载力计算385

第四节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验算387

一、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正截面抗裂验算387

二、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的斜截面抗裂验算390

第五节 施工阶段验算393

第六节 受弯构件挠度验算394

一、短期刚度Bs394

第七节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构件的构造要求395

一、一般构造要求395

三、预加应力反拱值395

二、长期刚度Bl395

二、先张法构件构造要求397

三、后张法构件构造要求397

第八节 预应力混凝土叠合式受弯构件398

一、一般要求398

二、施工阶段不加支撑,在使用阶段正截面允许出现裂缝的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构件398

三、施工阶段不加支撑,在使用阶段正截面要求不出现裂缝的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构件401

四、施工阶段加支撑的预应力混凝土叠合式受弯构件403

五、构造要求403

第九节 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404

一、发展简史404

二、总则405

三、材料406

四、设计基本规定408

五、设计计算与构造410

第十节 预应力筋锚具419

一、有粘结筋的锚具系统419

二、无粘结筋的锚具系统423

第十一节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构件计算428

一、圆孔板428

二、T形板434

三、叠合板446

四、叠合简支梁452

第十二节 截面特征计算462

一、孔道面积表462

二、等直径孔道平均重心至下边缘的距离hd表463

四、T形截面特征466

三、矩形截面I、W值表466

第七章 钢结构472

第一节 基本要求472

第二节 材料472

一、结构钢材472

二、连接材料476

第三节 基本设计规定477

一、设计原则477

二、设计指标480

三、疲劳容许应力幅483

四、结构变形的规定487

第四节 基本构件的计算与构造489

一、受弯构件计算489

二、轴心受力和拉弯、压弯构件计算505

三、构件的计算长度和容许长细比522

四、基本构件的构造要求525

第五节 连接527

一、概述527

二、焊缝连接527

三、普通螺栓连接536

四、高强度螺栓连接540

五、拼接542

六、连接计算示例543

七、连接的承载力设计值548

第六节 塑性设计555

一、塑性设计的适用条件555

二、塑性设计对钢材的要求555

四、塑性设计中截面板件宽厚比556

三、塑性设计中的计算表达式和分项系数556

五、构件的计算557

六、容许长细比和构造要求559

七、计算例题559

第七节 高层建筑钢结构562

一、结构体系和布置562

二、内力和位移计算565

三、钢构件计算570

四、节点设计580

第八节 压型钢板590

一、基本设计规定590

二、有效计算宽度591

三、压型钢板截面尺寸及允许偏差593

四、压型钢板的截面特性599

五、构件验算603

六、建筑构造605

七、加工、运输及堆放609

八、施工安装611

九、防腐蚀614

十、竣工验收614

十一、计算例题615

第九节 钢与混凝土组合板622

一、设计原则622

二、组合板设计625

三、组合板的构造要求627

第十节 钢与混凝土组合梁628

一、一般要求628

二、组合梁的基本性能629

三、组合梁结构体系的具体做法630

四、组合梁截面特征的计算631

五、组合梁截面计算638

六、组合梁的连接件695

七、组合梁的构造要求700

八、组合梁施工要点703

九、连续组合梁711

第八章 砌体结构727

第一节 总的要求及使用范围727

第二节 材料727

一、材料强度等级727

二、砌体的计算指标728

一、设计原则733

第三节 基本设计规定733

二、房屋的静力计算规定734

第四节 无筋砌体构件承载力计算738

一、受压构件738

二、局部受压747

三、轴心受拉构件750

四、受弯构件750

五、受剪构件751

第五节 构造要求751

一、墙、柱的允许高厚比751

二、一般构造要求753

三、防止墙体开裂的主要措施754

一、圈梁755

第六节 圈梁、过梁、墙梁、挑梁及筒拱755

二、过梁756

三、墙梁757

四、挑梁762

五、筒拱763

第七节 配筋砖砌体构件764

一、网状配筋砖砌体构件764

二、组合砖砌体构件765

第九章 组合结构绪论769

第一节 组合结构的发展概况769

第二节 组合结构的优点771

第十章 基本设计原则775

第一节 一般要求775

第二节 结构变形的规定776

第一节 概述779

第十一章 压型钢板及组合板设计779

第二节 压型钢板型号及允许偏差780

第三节 压型钢板的截面特征783

第四节 组合板的计算786

第五节 压型钢板及组合板算例793

第十二章 组合梁截面按弹性理论分析803

第一节 概述803

第二节 组合梁截面特征计算804

第三节 组合梁截面计算811

第四节 组合梁计算例题818

第十三章 组合梁截面按塑性理论分析828

第一节 概述828

第二节 组合梁截面计算829

第三节 组合梁计算例题866

第一节 概述875

第十四章 实腹式组合吊车梁875

第二节 基本设计原则876

第三节 荷载计算877

第四节 内力计算879

第五节 截面选择882

第六节 疲劳强度计算883

第七节 钢梁焊缝计算887

第八节 实腹式组合吊车梁计算例题888

第十五章 连续组合梁913

第一节 概述913

第二节 内力分析914

第三节 中间支座截面受弯承载力915

第五节 负弯矩区连接件塑性设计法917

第四节 中间支座截面受剪承载力917

第六节 跨中挠度计算918

第七节 混凝土板最大裂缝宽度918

第八节 连续组合梁计算例题919

第十六章 组合梁的稳定性930

第一节 概述930

第二节 组合梁的整体稳定930

第三节 组合梁的局部稳定935

第十七章 抗剪连接件设计943

第一节 抗剪连接件的形式943

第二节 连接件的工作性能944

第三节 抗剪连接件的试验要求与评价946

第四节 连接件的抗剪承载力947

第五节 组合梁抗剪连接件的弹性设计法950

第六节 组合梁抗剪连接件的塑性设计法951

第七节 抗剪连接件的疲劳强度验算952

第八节 梁端部抗剪连接件953

第十八章 组合柱的计算957

第一节 轴心受压和轴心受拉杆件957

第二节 偏心受压和偏心受拉杆件961

第三节 格构式组合柱965

第四节 柱子计算长度和刚度折减969

第五节 组合柱的计算例题970

第十九章 组合结构的构造与连接978

第一节 组合板的构造与连接978

第二节 组合梁的构造与连接983

第三节 组合柱的构造与连接991

第二十章 组合结构的施工要点1004

第一节 组合板的施工要点1004

第二节 组合梁的施工要点1008

第三节 组合柱的施工要点1014

第二十一章 混合结构体系的主体构造1020

第一节 概述1020

第二节 预制混凝土墙板—钢框架主体构造1020

第三节 现浇混凝土墙板—钢框架主体构造1021

第四节 钢框架—混凝土芯筒主体构造1023

第五节 混凝土框筒—钢框架主体构造1025

第六节 混凝土墙—钢框筒主体构造1027

第七节 混凝土芯筒—钢框筒主体构造1033

第八节 混凝土筒—钢梁主体构造1034

附录1036

附录一 常用钢材截面特性表1036

附表1 热轧等边角钢截面特性表1036

附表2 热轧不等边角钢截面特性表1040

附表3 热轧普通工字钢截面特性表1044

附表4 热轧普通槽钢截面特性表1046

附表5 热轧宽翼缘H型钢截面特性表1048

附表6 热轧窄翼缘H型钢截面特性表1051

附表7 轻轨、重轨、起重机钢轨截面特性表1052

附录二 常用焊接工字形钢的截面特性表1053

附表8 焊接工字形钢的截面特性表1053

附录三 常用钢筋截面面积表1068

附表9 钢筋的计算截面面积及公称质量表1068

附表10 一种直径及两种直径钢筋组合时的钢筋面积(mm2)1069

附表四 普通螺栓的承载力设计值1070

附表11 Q235钢一个C级螺栓的承载力设计值1070

附表12 Q235钢一个A级、B级螺栓的承载力设计值1072

附录五 高强度螺栓的承载力设计值1074

附表13 一个摩擦型高强度螺栓的承载力设计值1074

附表14 一个承压型高强度螺栓的承载力设计值1076

附录六 组合柱有关φ、K1、N等系数数值的数学表达式1078

附录七 钢管混凝土杆件截面特性1079

附表15 钢管混凝土杆件截面特性表1079

附录八 三肢和四肢组合柱截面尺寸选用参数表1095

附表16 三肢和四肢组合柱截面尺寸选用参数表1095

附表17 Q235钢轴心受压组合杆件稳定系数φx(y)1096

附录九 Q235钢轴心受压组合杆件稳定系数1096

附录十 多层无侧移框架柱计算长度系数1097

附表18 多层无侧移框架柱计算长度系数μL1097

附录十一 多层有侧移框架柱计算长度系数1097

附表19 多层有侧移框架柱计算长度系数μL1097

附录十二 柱上端为自由的单阶柱的计算长度系数1098

附表20 柱上端为自由的单阶柱的计算长度系数μL1098

附录十三 柱上端可移动但不转动的单阶柱的计算长度系数1098

附表21 柱上端可移动但不转动的单阶柱的计算长度系数μL1098

附录十四 柱上端为自由的双阶柱的计算长度系数1099

附表22 柱上端为自由的双阶柱的计算长度系数μL1099

附录十五 柱上端可移动但不转动的双阶柱的计算长度系数1104

附表23 柱上端可移动但不转动的双阶柱的计算长度系数μL1104

参考文献110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