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染料工业技术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 肖刚,王景国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 ISBN:7502548963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614页
- 文件大小:50MB
- 文件页数:630页
- 主题词:染料-化学工业-工业技术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染料工业技术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 录1
第1章染料工业概论1
1.1 概述1
1.1.1 染料定义1
1.1.2 染料工业发展简史1
1.1.3 世界染料工业公司5
1.1.4 二战以后的染料工业7
1.1.5 中国染料工业的发展10
1.2《染料索引》简介12
1.3 染料工业发展现状16
1.3.1 世界染料工业发展概况16
1.3.2 中国染料工业发展概况18
1.4 染料毒性、禁用染料与代用19
1.4.1 染料的毒性19
1.4.2 禁用染料19
1.5 染料工业的发展趋势22
1.6 中国染料工业的发展趋势23
参考文献25
第2章纤维染料26
2.1 染料的概述和基本属性26
2.1.1 光与颜色26
2.1.2 染料分子与颜色的关系28
2.1.3 颜色的量度30
2.1.5染料的分类31
2.1.4 颜色的表示方法31
2.1.6 染料的命名34
2.1.7《Colour Index》(染料索引)36
2.2 合成染料的基本化学过程36
2.2.1 偶氮染料36
2.2.2 蒽醌染料42
2.2.3 芳甲烷染料46
2.2.4 酞菁染料和菁染料49
2.2.5 染料的商品化加工55
2.2.6 染料工业的发展趋势56
2.3.2 酸性染料的染色机理58
2.3.1 概述58
2.3 酸性染料58
2.3.3各色谱酸性染料61
2.4 不溶性偶氮染料71
2.4.1 概述71
2.4.2 不溶性偶氮染料的染色机理74
2.4.3 常用色酚和色基偶合后的颜色75
2.4.4 常用色酚的色谱范围75
2.5 碱性染料(阳离子染料)75
2.5.1 概述75
2.5.2 阳离子染料的染色机理80
2.5.3 各色谱阳离子染料80
2.6.1 概述86
2.6直接染料86
2.6.2 直接染料的染色机理88
2.6.3各色谱的直接染料88
2.7 分散染料94
2.7.1 概述94
2.7.2 分散染料的商品化加工99
2.7.3 分散染料的染色100
2.7.4 各色谱的分散染料举例102
2.8 媒介染料107
2.8.1 概述107
2.8.3 各色谱媒介染料108
2.8.2 媒介染料的染色机理108
2.9 活性染料114
2.9.1 概述114
2.9.2 活性染料染色机理121
2.9.3各色谱活性染料123
2.10 还原染料127
2.10.1 概述127
2.10.2 还原染料的应用132
2.10.3 各色谱还原染料133
参考文献137
第3章有机颜料138
3.1 概述138
3.1.1 有机颜料的概念与分类138
3.1.2 有机颜料的发展139
3.1.3 国内外有机颜料的现状140
3.2 有机颜料的用途与性能143
3.2.1 油墨143
3.2.2涂料143
3.2.3 塑料着色143
3.2.4涂料印花143
3.2.5 原浆着色144
3.2.6橡胶着色144
3.3 偶氮颜料144
3.3.1 乙酰乙酰芳胺系偶氮颜料145
3.3.2联苯胺系偶氮颜料147
3.3.4 2-萘酚系颜料149
3.3.3 吡唑啉酮系偶氮颜料149
3.3.5色酚AS系偶氮颜料151
3.3.6 偶氮缩合类有机颜料154
3.3.7 苯并咪唑酮系偶氮颜料158
3.4酞菁颜料160
3.4.1概述160
3.4.2 酞菁的合成162
3.4.3 酞菁绿及其制备165
3.4.4 酞菁颜料的发展167
3.5 色淀颜料167
3.5.1 偶氮类色淀颜料168
3.5.2 三芳甲烷类碱性染料色淀172
3.5.3 羟基蒽醌类色淀颜料176
3.6 还原颜料(稠环酮类颜料)177
3.6.1 蒽醌稠环酮类颜料177
3.6.2 苝类和苉酮类颜料179
3.6.3 靛类及硫靛类颜料181
3.7 杂环颜料183
3.7.1 喹吖啶酮颜料183
3.7.2 吡咯并吡咯二酮颜料(DPP颜料)186
3.7.3 二噁嗪类有机颜料188
3.7.4 异吲哚啉酮和异吲哚啉类颜料190
3.7.5 喹酞酮颜料193
3.7.7 硝基及亚硝基颜料194
3.7.6 吡唑并喹啉酮类颜料194
3.7.8氮次甲基类有机颜料195
3.8 有机颜料的商品化加工195
3.8.1概述195
3.8.2 有机颜料表面改性原理及技术196
参考文献202
第4章荧光增白剂203
4.1概述203
4.1.1 荧光增白剂的发展历史203
4.1.2 荧光增白原理及与化学结构的关系207
4.1.3 荧光增白剂的分类和主要商品牌号210
4.2 荧光增白剂的结构与分类212
4.2.1 三嗪氨基二苯乙烯类荧光增白剂212
4.2.2 双苯乙烯类荧光增白剂217
4.2.3 杂环类荧光增白剂220
4.2.4 香豆素类荧光增白剂230
4.2.5 萘酰亚胺类荧光增白剂233
4.2.6 其他类荧光增白剂235
4.3 荧光增白剂的复配增效235
4.3.1 相似结构的荧光增白剂复配235
4.3.2 不同结构的荧光增白剂复配236
4.3.3加入增感染料238
4.4 商品化加工238
4.4.1 粉状荧光增白剂238
4.4.3稳定分散液239
4.4.2 液状荧光增白剂239
4.5 应用240
4.5.1 纺织品用荧光增白剂240
4.5.2 洗涤用品用荧光增白剂242
4.5.3 纸张用荧光增白剂243
4.5.4 塑料和合成材料用荧光增白剂244
4.5.5 荧光增白剂的其他用途245
4.6分析和白度评价245
4.6.1 分析方法245
4.6.2 白度效果的评价246
4.7 毒性(环境状况)246
参考文献247
5.1 概述248
第5章染料工业中间体248
5.2 磺化反应及磺酸类中间体249
5.2.1 磺化反应249
5.2.2 磺化工艺实例252
5.3 硝化反应及硝基类中间体254
5.3.1 硝化反应254
5.3.2 硝化工艺实例257
5.4 还原反应及氨基类中间体259
5.4.1 还原反应259
5.4.2 还原工艺实例262
5.5 侧链氯化反应及醛类中间体265
5.5.1 侧链氯化反应265
5.5.2侧链氯化、水解工艺实例268
5.6 碳酸化反应及相关中间体270
5.6.1碳酸化反应270
5.6.2 碳酸化工艺实例271
5.7 N-酰化反应及相关中间体277
5.7.1 N-酰化反应277
5.7.2 色酚AS系列产品工艺实例280
5.8碱熔反应及含羟基中间体284
5.8.1碱熔反应284
5.8.2 氨基萘酚磺酸实例286
5.9 氧化反应及相关中间体292
5.9.1 氧化反应292
5.9.2 氧化工艺实例297
5.10.1 色酚AS系列产品催化合成新工艺299
5.10 染料中间体工业新技术299
5.10.2 溶剂法合成芳羟基羧酸新工艺300
5.10.3 H酸工艺改进301
5.10.4 1,8-二氯蒽醌新工艺301
5.10.5 制造酚类化合物的新工艺302
5.10.6 相转移催化的应用302
5.11 染料中间体工业新产品302
参考文献304
6.1 染料加工技术概论305
6.1.1 染料加工技术发展历程305
第6章染料加工305
6.1.2 染料加工的基本内容306
6.1.3 染料加工技术开发程序307
6.1.4 开发染料加工技术的意义308
6.2 染料加工助剂308
6.2.1 分散剂309
6.2.2填充剂311
6.2.3乳化剂311
6.2.4 匀染剂311
6.2.5消泡剂312
6.2.6金属络合剂313
6.2.8 其他助剂314
6.3 染料的分离314
6.2.7 防尘剂314
6.3.1板框压滤机315
6.3.2 全自动板框压滤机315
6.3.3 自清洗过滤机316
6.3.4 三足式离心机317
6.3.5 卧式刮刀卸料离心机317
6.3.6 卧式螺旋离心机317
6.3.7碟片离心机319
6.3.8 纳滤膜脱盐技术319
6.4 染料的粉碎321
6.4.2助剂参数322
6.4.1 染料参数322
6.4.3砂磨机参数323
6.4.4 介质参数324
6.4.5 过程参数对磨效的影响325
6.4.6粉碎设备326
6.5 染料的干燥331
6.5.1 染料干燥的特点333
6.5.2 干燥器设计的主要依据333
6.5.3 干燥设备的设计过程333
6.5.4 干燥设备发展趋势334
6.5.5 干燥操作的节能334
6.6.2 粉状染料的标准化336
6.6.1 粉状染料的制备方法336
6.6 粉状染料加工工艺336
6.6.3 粉状染料的防尘337
6.6.4 选择防尘剂的基本要求337
6.6.5 粉状染料的干燥设备338
6.7颗粒状染料加工工艺341
6.7.1 染料的湿拼混342
6.7.2 染料的造粒方法342
6.7.3 颗粒状染料干燥设备343
6.8 液状染料加工工艺345
6.8.1 液状染料的优点346
6.8.2 液状染料加工配方的基本构成346
6.8.4 液状染料稳定性的测定347
6.8.3 影响分散体稳定性的因素347
第7章染料产品质量及控制349
7.1 染料产品质量要求349
7.1.1 染料349
7.1.2 染料中间体353
7.1.3 禁用染料354
7.2 染料中间体产品质量的检测方法356
7.2.1 重氮化法356
7.2.2 偶合法358
7.2.3 中和法360
7.2.4 卤代法361
7.2.5 银量法364
7.2.6色谱法366
7.3.1 染料产品质量的主要控制项目387
7.3.2 染料产品质量检测方法387
7.3 染料产品质量控制387
7.4 电子测色配色法403
7.5 染料的性能测定403
7.5.1 分散染料的分散性403
7.5.2 高温分散的稳定性404
7.5.3 扩散性能405
7.5.4 悬浮液分散稳定性406
7.5.5 粉尘飞扬406
7.5.8 分散染料大颗粒的测定407
7.5.6 细度407
7.5.7 颗粒细度的测定407
7.5.9 染料溶解度的测定408
7.5.10水溶性染料冷水溶解度的测定411
7.5.11 染料中水分的测定413
7.6 染料的染色特性415
7.6.1 上色率415
7.6.2 固色率417
7.6.3 匀染性419
7.6.4 移染性420
7.6.5 提升力420
7.7.1 概述421
7.7 染料染色牢度的测定421
7.7.2 色牢度常用术语422
7.7.3 常用色牢度的标准试验方法423
7.8 染料产品中有害芳香胺的检测431
7.8.1 有害芳香胺的检测方法431
7.8.2结果的表示433
第8章颜色测量及计算机配色技术435
8.1 颜色基础知识436
8.1.1 颜色的产生436
8.1.2 颜色的特性及分类436
8.1.3 颜色的表达方法436
8.1.4 CIEXYZ颜色系统437
8.1.5 CIEXYZ系统色度计算法442
8.1.6 CIE色度坐标及色度图443
8.1.7 CIELAB色空间444
8.1.8 有关问题446
8.2颜色测量仪器447
8.2.1 光谱光度仪的结构特点448
8.2.2 双光束测量以及单色器和光电检出器组件的最新发展451
8.2.3 光谱光度仪的选购注意事项452
8.2.4 仪器的保养与维护453
8.3 样品的制备及测量454
8.3.1 样品制备的基本要求454
8.3.2 样品测量的基本要求455
8.3.3 样品的类型及其相应注意点456
8.4.1 色光的评定458
8.4 质量控制软件的实际应用458
8.4.2 染料相对强度464
8.4.3 产品质量的判定467
8.4.4 染料色光分类472
8.4.5 色牢度的仪器评级474
8.4.6 白度计算476
8.4.7 同色异谱指数478
8.4.8 其他性能上的应用480
8.4.9 染料溶液的测量与质量控制481
8.5 配色和修正程序的实际应用482
8.5.1 基础数据的制备483
8.5.2 基础数据的评价484
8.5.3 基础数据准确性的验证487
8.5.4 配色原理488
8.5.5 在技术服务方面的应用490
8.5.6 混料过程的控制492
8.5.7 混料色光调整494
8.5.8 基于透射测量的混料配色和修正495
第9章染料工业设备496
9.1 通用反应设备496
9.1.1 搅拌装置和传热装置的型式496
9.1.2 液体搅拌对化学反应的影响500
9.2磺化设备502
9.2.1 2-萘酚生产的磺化502
9.2.2 气体三氧化硫磺化法连续生产十二烷基苯磺酸503
9.2.3烘焙法磺化505
9.3 硝化设备506
9.3.1 釜式硝化法507
9.3.2 绝热硝化法508
9.3.3环形硝化反应器509
9.4 还原设备510
9.4.1 二氨基甲苯的液相加氢还原510
9.4.2 己二腈加氢环式反应器511
9.4.3 循环反应器511
9.4.4 卧式连续反应器511
9.4.5 固定床液相加氢反应器511
9.5.1 定向氯化515
9.5 氯化设备515
9.5.2 还原红光蓝染料的生产516
9.5.3侧链氯化设备516
9.6碳酸化设备518
9.6.1 气-固相法519
9.6.2溶剂法520
9.7 碱熔设备521
9.7.1 熔融碱的常压碱熔521
9.7.2连续式碱熔523
9.8 氧化设备524
9.8.1 固定床氧化器524
9.8.2流化床氧化器525
9.8.3 气-液-固系搅拌式氧化反应器526
9.9 重氮化、偶合设备528
9.9.1 连续式重氮化装置528
9.9.2 连续式偶合装置529
9.9.3 重氮化、偶合反应设备所用的材质530
参考文献530
第10章染料工业环境保护532
10.1 我国染料工业概况及污染治理对策532
10.1.1 染料工业概况及污染现状532
10.1.2 国际组织及国家对环境保护的要求532
10.1.3ISO14000清洁生产和绿色化学533
10.2.1 废水处理方法的简单分类535
10.2 染料、印染生产废水的治理技术535
10.2.2 沉淀法536
10.2.3均质法538
10.2.4 上浮法540
10.2.5 筛滤法541
10.2.6 离心分离法542
10.2.7 热处理法543
10.2.8膜分离法546
10.2.9磁分离法548
10.2.10吸附法549
10.2.11 气提、吹脱法551
10.2.12混凝法552
10.2.13萃取法555
10.2.14 离子交换法558
10.2.15电解法559
10.2.16 中和法560
10.2.17 氧化还原法561
10.2.18 湿式氧化法和催化湿式氧化法565
10.2.19 超临界水氧化法566
10.2.20焚烧法567
10.2.21 生物处理法567
10.3 染料生产废气的治理578
10.3.3冷凝580
10.3.4焚烧580
10.3.2吸附580
10.3.1吸收580
10.3.5 染料生产常见废气的治理581
10.4 染料生产固体废弃物的治理585
10.4.1 工艺改进与综合利用585
10.4.2 有机废液和废渣的焚烧588
10.4.3污泥处理589
10.5分析与监测591
10.5.1 水质污染监测591
10.5.2 气体污染监测594
参考文献595
附录1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节录)(GB 8978—1996)596
附录2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节录)(GB 16297—1996)602
附录3纺织染整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 4287—92)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