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实验场区地震预报新技术新方法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实验场区地震预报新技术新方法
  • 中国地震局监测预报司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地震出版社
  • ISBN:7502820426
  • 出版时间:2002
  • 标注页数:259页
  • 文件大小:17MB
  • 文件页数:271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实验场区地震预报新技术新方法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第1章地震学方法1

1.1 环境应力值的测定及其在地震预测中的应用1

1.1.1 引言1

1.1.2 数字化地震记录资料处理软件和方法2

1.1.3 数字化地震记录资料处理结果5

1.1.4 环境应力值在地震预测中的应用8

1.1.5 小结8

1.2华北地区地震震源机制的分区跟踪监测9

1.2.1 计算方法9

1.2.2 资料10

1.2.3 结果10

1.3.1 尾波Q值研究的概况15

1.3 华北地区尾波Q值的连续监测及其在地震预测中的应用15

1.2.4 小结15

1.3.2原理与方法16

1.3.3华北地区1993~1998年跟踪监测结果和讨论17

1.3.4怀来地区尾波Q值的实时观测18

1.4首都圈地区波速比的跟踪监测20

1.4.1 资料处理和异常的检测方法20

1.4.2 异常区的检测21

1.4.3观测结果和讨论21

1.5 张家口-渤海地震带的短周期面波频散与中上地壳速度结构23

1.5.1 资料24

1.5.2 Rayleigh波相速度频散的测定25

1.5.3结果与讨论25

1.6.1 武定地震序列的震源参数与频率特征27

1.6 小孔径台网数字化测震资料的应用研究27

1.6.2 用数字化地震记录研究近震源区的衰减特征30

1.6.3 地震矩张量反演地震应力场37

1.6.4 中小地震地震谱周期特征及其应用40

1.6.5 小结41

1.7地震活动性短临前兆及其应用41

1.7.1 地震活动序列图像短临前兆特征42

1.7.2 震群群体特征和未来强震的预测45

1.7.3地方平太阴时计算与强震前显著地震的识别51

1.7.4地震震源能量辐射系数参数分析计算56

第2章前兆理论及方法60

2.1流体地球化学60

2.1.1 地震监测的主要气体组分的来源61

2.1.2 气体的运移64

2.1.3 地球深部流体在地震活动中的作用71

2.1.4 气体地球化学异常形成机理73

2.1.5地震气体地球化学短临前兆的判识74

2.1.6强震的气体地球化学前兆特征77

2.2地震的电磁学短临前兆特征87

2.2.1 地电阻率88

2.2.2 大地电场92

2.2.3 电磁辐射97

2.2.4 大气电场102

2.2.5 小结105

2.3体应变106

2.3.1 体应变异常特征106

2.3.2 体应变的干扰因素108

2.3.3排除干扰方法的选择110

2.3.4 首都圈应变场的变化特征111

2.3.5应用与预报实践检验113

2.4前兆群体非均匀性异常及其在地震短临预报中的应用114

2.4.1 前兆异常识别的χ2统计检验法115

2.4.2 地震短期预测的Bayes判别法118

2.4.3前兆群体非均匀度ID法123

2.4.4前兆异常信度P.C时空综合法132

2.4.5 小结137

第3章非线性科学方法及物理统计139

3.1记忆合金表层晶体破裂分形动力学过程与孕震机理相似性的实验研究139

3.1.1 实验材料与实验方法139

3.1.2天然破裂过程的非线性特征140

3.1.3 天然破裂和孕震机理分析141

3.2地震活动的逾渗模型及临界状态的研究142

3.2.1 地震活动的逾渗模型142

3.2.2利用重正化群方法研究地震活动的逾渗相变144

3.2.3 地震活动逾渗模型的应用探索145

3.2.4 临界现象作为孕震机理的研究与应用147

3.3地震活动的多重分形谱159

3.3.1 多标度分形160

3.3.2地震多重分形谱的变化160

3.3.3 Dq动态变化异常及应用分析161

3.4 中等地震序列的非线性及其他参数162

3.4.1 资料和分析方法163

3.4.2前兆性序列参数的分布164

3.5.1 地震活动离散度Bootstrap统计方法在短临预报中的应用165

3.4.3 小结165

3.5预报研究中可应用的新的统计概率模型的研究165

3.5.2 中强地震预测的物元分析理论方法167

3.5.3 模糊神经网络在地震短临预报中的应用169

3.5.4 云南孕育过程的空区与前震序列新的统计特征170

第4章损伤力学理论及动态场应用188

4.1 动态损伤度在区域孕震状态监测中的物理意义和应用188

4.1.1 损伤描述188

4.1.2 动态损伤189

4.1.3 积累损伤和速率191

4.1.4 损伤度D(t)的算法和应用研究192

4.2细观损伤力学与损伤演化诱致突变理论及其应用197

4.2.1 细观损伤力学的基本理论原理197

4.2.2 损伤演化诱致突变理论与地震活动的关系198

4.2.3 演化诱致突变理论与地震活动的关系研究203

4.2.4 图型动力学预报方法及应用研究206

4.2.5 小结221

4.3前兆场短临预报动力动态图像方法的研究221

4.3.1 综合地震前兆场动态图像方法的研究221

4.3.2 多维前兆场动态图像的研究225

4.3.3 地壳垂直形变场运动速率动态图像的研究230

4.3.4 张北地震部分测项前兆动态场分析232

4.4地理信息系统在地震分析预报中的应用研究236

4.4.1地理信患系统236

4.4.2 GIS在地震分析预报中的应用开发238

4.4.3 GIS在地震分析预报中的应用举例242

参考文献24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