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发动机原理 第2版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发动机原理 第2版
  • 林学东编著;于秀敏主审 著
  • 出版社: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 ISBN:9787111482093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256页
  • 文件大小:50MB
  • 文件页数:264页
  • 主题词:汽车-发动机-理论-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发动机原理 第2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内燃机的发展1

一、内燃机概念的形成1

二、从内燃机草图到蒸汽机2

三、蒸汽革命——蒸汽汽车时代3

四、四冲程理论与内燃机的发明4

五、内燃机汽车的问世6

第二节 内燃机在汽车上的应用8

一、汽车的基本结构8

二、三种动力的竞争9

三、内燃汽车发展的几个阶段9

第二章 内燃机的循环及性能评价指标11

第一节 概述11

第二节 内燃机的理论循环12

一、卡诺循环与内燃机的动力循环12

二、三种理论循环13

三、理论循环的评价14

四、理论循环的比较15

第三节 内燃机的实际循环及其评价指标16

一、实际循环16

二、评价指标18

第四节 内燃机的有效性能指标20

一、动力性指标20

二、经济性指标22

三、排放指标23

第五节 机械损失25

一、机械效率25

二、内燃机的机械损失25

三、机械损失的测定26

第六节 热平衡28

第三章 内燃机的换气过程30

第一节 四冲程内燃机的换气过程30

一、排气过程30

二、进气过程32

三、配气定时及气门叠开现象32

四、换气损失33

第二节 充气效率及影响因素34

一、充气效率34

二、影响充气效率的因素35

第三节 提高充气效率的措施37

一、减小进气系统阻力37

二、合理选择配气定时40

三、有效利用进气管的动态效应45

四、有效利用排气管的波动效应48

第四节 增压技术49

一、增压器的类型及特点49

二、废气涡轮增压器的能量回收53

三、增压器的工作原理及其特性曲线55

第五节 废气再循环系统59

一、概述59

二、废气再循环系统的分类60

第四章 内燃机的燃料与燃烧65

第一节 内燃机燃料及其提炼65

一、石油中烃的分类及性质65

二、燃料的提炼方法及对燃料性能的影响67

三、代用燃料及其特性67

第二节 传统燃料的现状及使用特性70

一、柴油70

二、汽油73

三、汽油、柴油性能的差异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76

第三节 燃烧热化学77

一、1kg燃料完全燃烧所需的理论空气量77

二、过量空气系数78

三、φa>1时完全燃烧的产物及数量78

四、燃料热值与混合气热值79

第四节 燃烧的基本知识80

一、自燃着火理论80

二、内燃机的燃烧方式85

第五节 内燃机燃料及燃烧方式的发展趋势90

第五章 汽油机混合气的形成和燃烧92

第一节 汽油机混合气的形成及热功转换特点92

一、外部混合气的形成特点92

二、缸内直喷式混合气的形成特点95

三、空燃比与发动机性能的关系96

第二节 汽油机的燃烧过程98

一、点火过程98

二、正常燃烧过程99

三、不正常燃烧105

四、使用因素对燃烧过程的影响107

第三节 汽油机燃料喷射量的控制108

一、电控汽油喷射系统109

二、质量流量式电控汽油喷射系统的喷射量控制111

三、速度-密度式电控汽油喷射系统的喷射量控制120

第四节 汽油机燃烧组织方式及燃烧室124

一、对燃烧室的基本要求124

二、燃烧室内的气流特性125

三、典型燃烧室126

四、汽油机分层给气和稀薄燃烧系统128

第五节 汽油机的有害排放物及其控制135

一、汽油机的有害排放物及其产生机理135

二、影响汽油机排放特性的因素139

三、汽油机排放控制技术141

四、汽油机的增压及米勒循环142

第六章 柴油机混合气的形成和燃烧144

第一节 柴油机热功转换的特点144

第二节 柴油机的燃烧过程145

一、燃烧阶段的划分145

二、燃烧放热规律147

三、柴油机有害排放物的生成机理148

四、柴油机排放控制策略154

五、柴油机的燃烧噪声155

六、冷起动特性155

第三节 燃油喷射和雾化156

一、对燃料喷射系统的要求156

二、燃油喷射雾化特性157

三、喷射系统159

第四节 柴油机混合气的形成与燃烧室179

一、柴油机混合气的形成方式180

二、高速直喷燃烧室结构及其混合气的形成特点182

三、燃烧室内气流特性及其评价方法184

第五节 燃烧过程的影响因素186

一、喷雾特性与燃烧室内气流特性的匹配186

二、影响燃烧过程的运转因素192

第六节 柴油机的排放控制技术194

一、机内措施195

二、后处理技术198

第七章 发动机的特性203

第一节 概述203

一、发动机的工况203

二、发动机的试验台架204

三、发动机的试验方法210

四、发动机特性的分析方法211

第二节 发动机的负荷特性213

一、汽油机的负荷特性213

二、柴油机的负荷特性214

三、汽油机和柴油机负荷特性的区别215

第三节 发动机的速度特性216

一、汽油机的速度特性216

二、柴油机的速度特性218

三、汽油机和柴油机速度特性的比较221

第四节 发动机的万有特性222

第五节 增压器与发动机性能匹配225

一、增压比的选择226

二、增压中冷226

三、涡轮增压器与发动机的匹配原理227

第六节 EGR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233

第八章 发动机与汽车动力传动系统的匹配236

第一节 汽车动力传动装置及主要参数的确定236

一、动力传动装置及其作用236

二、动力传动系统主要性能参数的选择241

第二节 汽车行驶基本原理及特性243

一、牵引力243

二、汽车的行驶特性245

第三节 发动机与动力传动装置的匹配247

一、发动机性能与汽车性能之间的关系247

二、汽车万有特性及评价248

三、整车性能匹配方法249

第四节 整车性能的改进途径252

一、发动机性能的改进253

二、合理选择底盘参数254

三、变速比的最佳控制254

四、行车速度的控制255

参考文献256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