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当代中国传媒史 1978-2010 上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当代中国传媒史 1978-2010 上
  • 李春著 著
  • 出版社: 桂林:漓江出版社
  • ISBN:7540771065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464页
  • 文件大小:88MB
  • 文件页数:473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当代中国传媒史 1978-2010 上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册1

引子1

第一章 传媒的一般功能开始恢复(1978—1981)19

第一节 “政治家办报”写新篇20

一、抉择与担当:如何对待毛泽东思想20

二、建立规范:“三不”主义与“四项基本原则”34

第二节 “大鸣、大放、大辩论、大字报”制度的废除39

一、街头出现鼓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大小字报和刊物39

二、删除“大鸣、大放、大辩论、大字报”的宪法条文41

三、遏制各种单位自行编印书刊的泛滥态势43

四、关于立法保护和规范言论自由的呼声47

第三节 文化饥荒的缓解49

一、“毒草”作品的复出49

二、对文艺创作控制的放松54

三、文化生产的全面启动60

四、基础设施与服务的拖累67

第四节 学习“讲事实、讲真话、讲道理”73

一、抨击“假大空”与“帮八股”文风73

二、国际报道与政治套话和外交表态的分离77

三、批评报道及其他负面新闻的恢复84

四、对新闻职业意识的呼唤88

五、单纯灌输向告知、说服的转变98

第五节 行业间行政分工协作的危机107

一、电影业不再无条件帮助电视台108

二、电影制片业与发行放映业之间及发行放映业内部的利益之争113

三、图书发行渠道的多元化120

第六节 涉足营利活动123

一、报纸、电视和广播商业广告的恢复124

二、中央电视台和少数中央级报社获准试行企业化管理129

三、稿酬的恢复及版权立法的准备130

四、精神产品商业化的出现133

本章余话:舶来品135

第二章 传媒的总体结构显著分化(1982—1988)139

第一节 党政部门及人民团体争相创办或扩充传播工具139

一、四级办广播电视政策的实行140

二、新华社重启世界性通讯社计划146

三、党政部门及相关单位争相办报刊149

四、图书发行与出版引入系统外力量152

五、传真、计算机、激光照排、电子采编和卫星通信等技术的初步应用155

第二节 中央决心争取舆论主动权161

一、对外宣传要大胆、全面、活泼、及时162

二、改进广播电视新闻时效164

三、增强广播电视节目的交流感169

四、探索专业化工作机制175

五、十三大前夕新闻改革方案的出台181

六、“重大情况让人民知道,重大问题经人民讨论”190

第三节 事业体制的松动195

一、集中精力搞宣传:上海广电分权的尝试196

二、广播电视系统实行经费包干和多种经营202

三、报社、通讯社开展多种经营205

四、出版业实行企业管理、承包制及放松书价与发行渠道管制208

五、行业冲突:计划供纸、邮发合一制度的破裂与广告代理制的受阻216

六、电影制片业投资过热及电影制片与发行冲突的加剧226

七、保护私权:版权立法工作的展开232

八、化公为私:许可证、记者证、版面和节目的寻租与“走穴”236

第四节 精神产品的商业化240

一、大众化报刊形成气候240

二、娱乐片的兴起242

三、通俗文学的流行247

四、色情暴力出版物及音像制品的泛滥250

第五节 思辨、批判热潮与国家意识形态危机251

一、西方哲学社会科学书籍的大量出版252

二、文艺作品对中国社会的反思255

三、社会问题报告文学形成声势260

四、思辨性报道的涌现262

五、风光名胜片与政论片的风行270

六、清除精神污染、反对自由化与建设精神文明273

七、呼之不出的新闻法285

本章余话:最大的失误288

第三章 一场政治风波后的整顿(1989—1991)291

第一节 反击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291

一、思想和宣传领域着手反思工作291

二、清扫反动、黄色和其他不良出版物296

三、批驳资产阶级自由化言行305

四、加紧国际舆论斗争和对外宣传308

第二节 确立以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313

一、以爱国主义凝聚人心313

二、以民族优秀文化振奋人民精神319

三、做党和人民之间的桥梁323

四、鼓励来自现场的报道326

五、安排记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329

六、纪录意识的建立333

第三节 经济困难的加剧与应对340

一、报纸与读者对公费订阅的依赖341

二、报社要求邮政部门降低发行费342

三、部分报刊增加或转向软性内容346

四、少数广播电台尝试内部管理改革350

五、试探电视剧交易的市场化353

六、电影制片业深陷困境355

七、激光照排等技术的应用357

第四节 行业失范现象的蔓延与整治360

一、整治小报、记者站、记者证和电视剧生产许可证360

二、群众抱怨广告过滥和有偿新闻现象363

三、制定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366

四、《著作权法》正式通过369

本章余话:大局372

第四章 市场化的初潮(1992—1993)378

第一节 面向市场调整内容结构与形态:报纸、期刊与图书380

一、许多机关报开设周末版等文化娱乐版面380

二、少数部门和行业机关报转为大众化报纸386

三、稿源紧缺、稿酬上涨与创作的市场化391

四、文学期刊、专业期刊艰难求存395

第二节 面向市场调整内容结构和形态:广播电视399

一、中央电视台决心成为世界一流大台399

二、上海打破一个电台一个电视台垄断局面403

三、频道频率激增与节目的匮乏407

第三节 面向市场扩大传媒自主权409

一、电视剧投资和交易的市场因素增强409

二、扩大出版单位自主权413

三、电影统购统销制度的破除416

第四节 突出企业化管理421

一、多数单位采取内部聘任制或内部奖惩制423

二、极少数单位实行全员聘任制427

三、中央电视台实行编外聘用制和内部承包制429

第五节 宣传阵地受冲击436

一、记者拿红包436

二、新闻单位忙创收439

三、“中国质量万里行”:中央拨款支持的舆论监督443

四、各种单位争建有线电视网445

五、境外节目、信号和资金的渗入449

六、争取政府的资金和政策支持453

本章余话:小人物45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