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枝城港史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枝城港史](https://www.shukui.net/cover/7/34428026.jpg)
- 樊哲理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
- ISBN:7503405074
- 出版时间:1991
- 标注页数:303页
- 文件大小:29MB
- 文件页数:326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枝城港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概述1
第一章 枝城古港的形成与发展(远古—1840年)8
第一节 古港溯源8
一 枝江地区先民的活动8
二 水陆交通路线的开通11
三 港辖区支流的开发14
第二节 港口的形成及演变15
一 津乡古军港的形成15
二 古港下沱的兴起18
三 港口的演变21
第三节 港口的发展22
一 晋至明清时期港口的兴衰22
二 航道演变24
第二章 近代港埠的发展(1840—1949年)28
第一节 帝国主义入侵港辖区28
一 对长江中游航道的探测28
二 入侵枝城29
三 设立海关30
四 收回航权31
第二节 轮船运输的兴衰33
一 地方轮船运输的发展33
二 省营轮运36
三 沦陷前新航线的开辟41
四 一起轰动沙宜的海事42
第三节 枝城轮运的兴起与凋零43
一 宜都亨记轮船航运股份有限公司的成立与营运43
二 “枝江号”与“美通号”投入营运44
三 物资运输45
第四节 码头修建及码头管理47
一 第一座码头的修建47
二 码头划分与港口管理48
第五节 商业的兴盛促进了水运发展49
一 煤炭开采与经销49
二 商业贸易的发展50
第六节 日军对港口的破坏53
一 日军侵占辖区各港口53
二 战后恢复运输55
第七节 木帆船运输的发展56
一 木帆船建造业的兴盛56
二 木帆船船帮的产生59
三 运输的发展62
四 木帆船运输机构与管理65
第八节 码头工人的斗争66
一 码头工人的诞生与码头把持的形成66
二 码头工人反封建斗争68
三 码头工人为翻身解放而斗争69
第三章 建设社会主义的新港口(1949—1965年)72
第一节 港口新生72
一 接管与支前72
二 恢复航线73
三 鄂航设立枝江站76
第二节 木帆船运输的发展78
一 进行民主改革78
二 民船组织的演变79
三 支援工农业生产及国家建设82
第三节 码头建设与轮船运输83
一 煤炭溜槽码头建设83
二 轮船运输的发展85
第四节 三个中心站的建立及发展89
一 设立宜都轮船站89
二 设立松滋轮船站91
三 设立枝江轮船站92
第五节 组织大宗物资运输96
一 做好石灰出口运输96
二 组织煤炭出口运输97
第六节 港口运输生产的迅速发展99
一 灵活运用多种运输形式99
二 开展“一条龙”大协作运输101
三 加强港口生产管理102
四 搞好职工的教育管理103
五 机构演变104
第四章 在艰难中求发展(1966—1976年)106
第一节 枝城港务局的成立与焦枝铁路建设106
一 枝城建港的合理性106
二 枝城港务局的成立与升级107
三 焦枝铁路的修建与通车109
四 枝城港区及码头划分110
第二节 在艰难中前进111
一 “文化大革命”对港口生产的干扰和破坏111
二 在动乱中坚持生产112
第三节 加快新港区建设113
一 选址、勘查与设计113
二 破土动工115
三 完成的主要工程115
四 征地与还田117
五 建港指挥部的成立117
六 三线民工建港118
第四节 扩建和改造老港区119
一 沙沱煤炭码头的建设与更新改造119
二 修建六码头122
三 综合生产能力的初步形成123
第五节 港口运输生产的发展127
一 开办水陆中转业务127
二 确保专线运输128
三 支援三线建设129
四 加强支农运输132
第六节 招收装卸工人134
一 招工进港134
二 编制与培训135
第七节 三个中心站的码头建设137
一 宜都港务站的码头建设137
二 松滋港务站的码头建设138
三 枝江港务站的码头建设141
第八节 地方水运发展141
一 地方码头建设141
二 地方码头物资运输142
三 水运管理的建立与完善143
第五章 在改革开放中前进(1977—1983年)145
第一节 煤炭码头建设146
一 十六码头竣立投产146
二 十二码头建设150
三 港口辅助生产设施的建设152
第二节 铁路与码头更新改造153
一 港外铁路的更新153
二 五码头的更新改造155
第三节 运输生产的大发展157
一 运输生产出现新局面157
二 化肥运输158
三 油库码头的建设与石油中转161
四 组织挖沙162
五 护排与重晶石运输162
第四节 葛洲坝截流物资分流中转165
一 货源组织165
二 中转贵州煤炭165
三 组织运输鄂西物资167
四 开辟短途运输专线168
第五节 跃为长江四大煤炭中转港之一169
一 枝柳铁路建成与焦柳铁路全线贯通169
二 经济腹地的拓宽170
三 开辟南北煤炭中转运输路线171
第六节 客运业务的发展174
一 航线的开辟与变化174
二 开展优质服务176
三 施救东方红46号轮及旅客177
四 行李包裹运输178
第七节 企业管理的初步建立179
一 加强各项基础工作179
二 实行计时工资与奖金工资制度181
三 实行经济责任制183
四 实行全面经济核算184
第八节 水陆联运中断事件的发生与恢复联运185
一 事件发生与处理185
二 停车事件的深刻教训187
三 路港签订新的运输协议188
四 路港协作搞好联运189
第六章 现代化港口的形成(1984—1989年)192
第一节 现代化码头建设192
一 综合码头的建设192
二 枝城港煤炭专用码头的建设194
三 扩建十六码头199
第二节 港区铁路建设与营运201
一 港区铁路建设201
二 港区铁路管理203
三 港区铁路营运204
第三节 生产辅助设施逐渐配套205
一 供电逐步适应生产需要205
二 公路建设205
三 港机修造厂的成立206
四 通讯设备逐步完善206
第四节 加强环境保护207
一 环境保护基础工作的开展207
二 监测防尘与绿化208
三 十六码头的防尘科研209
四 煤炭专用码头防尘工程210
第五节 以改革统揽全局210
一 港航分管,隶属关系改变210
二 实行局长负责制211
三 开放港口运输市场215
四 实行经济责任制216
五 改革劳动工资制度219
第六节 全面提高企业素质223
一 对企业进行整顿223
二 全面推行计划管理225
三 加强生产调度指挥226
四 货物运输管理230
五 物资供应管理日趋完善233
六 设备管理234
七 加强安全生产管理238
八 全面加强财务管理242
第七节 能源港口的形成245
一 形成联运港口的基本条件245
二 组织有效货源248
三 积极组织各轮船公司来港运输249
四 搞好煤炭运输质量250
第八节 从生产型向生产经营型转变252
一 通源公司的成立与解体252
二 轮驳公司的成立及营运253
三 旅游公司的成立259
四 劳动服务公司成立与发展260
第九节 加强职工队伍建设261
一 保障职工民主管理权力261
二 职工教育与技术培训263
三 建设“四有”职工队伍265
四 尊重知识尊重人才267
第十节 提高职工物质文化生活268
一 职工福利事业的发展268
二 职工生活逐步改善270
三 文体活动得到发展271
结束语273
附录275
一 枝城港大事记275
二 枝城港务管理局历任主要领导人名单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