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褐煤化工技术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褐煤化工技术](https://www.shukui.net/cover/56/34436725.jpg)
- 李青松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 ISBN:9787122215222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372页
- 文件大小:73MB
- 文件页数:384页
- 主题词:褐煤-煤化工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褐煤化工技术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1 世界能源中褐煤利用现状1
1.1 能源发展现状1
1.1.1 世界能源结构与需求预测1
1.1.2 中国能源利用现状19
1.1.3 世界煤化工产业简介21
1.1.4 中国煤化工产业现状23
1.2 褐煤资源26
1.2.1 世界褐煤资源及生产概况27
1.2.2 中国褐煤资源的形成及特征28
1.2.3 褐煤作为能源的重要性34
1.3 褐煤利用的现状37
1.3.1 褐煤利用现状及提质的必要性37
1.3.2 褐煤物理提质的方法38
1.3.3 褐煤化学转化的方法40
参考文献45
2 褐煤的物理加工技术46
2.1 褐煤筛分46
2.1.1 筛分理论及设备46
2.1.2 筛分的影响因素49
2.2 褐煤干燥50
2.2.1 干燥技术总述51
2.2.2 蒸发干燥技术52
2.2.3 非蒸发干燥技术56
2.3 褐煤脱硫58
2.3.1 化学脱硫方法59
2.3.2 微生物脱硫方法59
2.3.3 物理脱硫方法60
2.4 褐煤成型70
2.4.1 影响褐煤成型的因素71
2.4.2 褐煤的成型方法72
2.4.3 褐煤的成型设备72
2.5 褐煤制水煤浆74
2.5.1 水煤浆的技术指标、制备技术及制备工艺75
2.5.2 水煤浆的应用78
2.5.3 褐煤的成浆性79
参考文献80
3 褐煤热解制油技术82
3.1 概述82
3.1.1 褐煤热解技术研究进展82
3.1.2 褐煤热解技术在我国的重要性83
3.2 褐煤热解原理83
3.2.1 煤的热解过程84
3.2.2 煤热解动力学和模型85
3.2.3 煤热解的影响因素94
3.2.4 褐煤热解产品99
3.3 褐煤热解提质联产油技术100
3.3.1 重要的或工业化的九种热解工艺102
3.3.2 其他热解提质工艺140
3.4 褐煤特殊热解技术158
3.4.1 褐煤加氢热解158
3.4.2 褐煤与其他各物质的共热解161
3.4.3 褐煤在非常规条件下的热解168
3.5 中低温煤焦油的加工利用170
3.5.1 中低温煤焦油的性质和用途171
3.5.2 煤焦油的预处理175
3.5.3 化工产品的分离176
3.5.4 生产液体燃料的加氢工艺180
3.5.5 油品精制的其他加工工艺186
参考文献189
4 褐煤先进燃烧发电技术192
4.1 概述192
4.2 褐煤燃烧基础193
4.2.1 褐煤燃烧过程193
4.2.2 煤焦的燃烧197
4.3 燃用褐煤粉煤锅炉燃烧发电技术205
4.3.1 锅炉整体布置205
4.3.2 褐煤制粉系统与磨煤机207
4.3.3 锅炉燃烧方式及对煤种的适应性影响209
4.3.4 炉膛热负荷参数变化211
4.4 褐煤循环流化床锅炉燃烧发电技术214
4.4.1 循环流化床锅炉燃烧室中的气固流态分析214
4.4.2 循环流化床锅炉中煤粒的燃烧过程216
4.4.3 影响流化床燃烧的主要因素218
4.4.4 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特点221
4.4.5 循环流化床锅炉技术的发展223
参考文献225
5 褐煤气化技术226
5.1 概述226
5.2 褐煤气化原理228
5.2.1 基本化学反应228
5.2.2 气化过程物料衡算231
5.2.3 煤焦性质232
5.2.4 气化剂种类233
5.2.5 煤气化炉分类234
5.2.6 煤气化炉工程基础235
5.3 褐煤气化技术进展238
5.3.1 固定床238
5.3.2 流化床241
5.3.3 气流床244
5.4 国内气化技术现状249
5.4.1 加压固定床249
5.4.2 流化床250
5.4.3 气流床251
5.5 小结253
参考文献254
6 褐煤直接液化技术256
6.1 概述256
6.2 褐煤直接液化原理257
6.2.1 煤(褐煤)直接液化的简史257
6.2.2 褐煤直接液化的化学原理258
6.2.3 褐煤原料性质对直接液化效果的影响262
6.2.4 工艺条件对褐煤液化反应的影响263
6.2.5 液化循环溶剂265
6.2.6 液化催化剂266
6.2.7 预处理对褐煤液化的影响270
6.2.8 褐煤采用CO-H2O、CO-H2作反应剂的液化270
6.3 褐煤直接液化工艺272
6.3.1 直接液化工艺的分类272
6.3.2 非催化直接液化工艺273
6.3.3 单段催化液化工艺274
6.3.4 两段催化液化工艺279
6.3.5 褐煤热溶催化液化工艺280
6.3.6 几种褐煤直接液化工艺的比较282
6.3.7 褐煤与其他有机质的共同液化284
6.4 结语286
参考文献286
7 褐煤间接液化技术289
7.1 概述289
7.2 间接液化原理290
7.2.1 F-T合成的化学反应290
7.2.2 F-T合成的反应机理291
7.2.3 F-T合成的转化率与选择性295
7.2.4 F-T合成的产物分布特征297
7.3 国外间接液化工艺301
7.3.1 南非Sasol的间接液化工艺301
7.3.2 美国Mobil公司的MTG工艺307
7.3.3 荷兰Shell公司的SMDS工艺308
7.3.4 不同间接液化工艺对比311
7.4 国内间接液化工艺313
7.4.1 中科院山西煤化所的MFT和SMFT工艺313
7.4.2 兖矿能源科技研发有限公司的高温F-T工艺314
7.5 我国煤炭间接液化技术发展前景315
参考文献316
8 褐煤的萃取技术318
8.1 褐煤的萃取原理318
8.1.1 纯溶剂的萃取机理318
8.1.2 混合溶剂的萃取机理319
8.1.3 添加物的增溶机理320
8.2 影响褐煤萃取率的因素321
8.2.1 褐煤的结构特征的影响321
8.2.2 萃取溶液的影响322
8.2.3 纯溶剂萃取的影响322
8.2.4 混合溶剂萃取的影响322
8.2.5 添加剂的影响323
8.2.6 褐煤萃取的辅助手段323
8.3 褐煤的萃取技术324
8.3.1 普通萃取324
8.3.2 热解萃取326
8.3.3 加氢萃取329
8.3.4 超临界萃取336
8.4 国内褐煤萃取技术的现状与前景346
参考文献347
9 褐煤加工中的分析和检测351
9.1 煤质分析试验方法351
9.1.1 工业分析351
9.1.2 元素分析355
9.1.3 硫分测定358
9.1.4 发热量测定359
9.1.5 灰熔融性测定360
9.1.6 可磨性测定361
9.1.7 热稳定性测定362
9.1.8 抗碎强度测定363
9.1.9 低煤阶煤的透光率测定363
9.1.10 褐煤葛金焦型测定364
9.2 褐煤产品应用及检测365
9.2.1 焦炭365
9.2.2 煤焦油367
9.2.3 煤气成分分析369
9.2.4 甲醇371
9.2.5 二甲醚372
参考文献3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