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基于系统观的农村人力城市资本化路径诊断与优化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基于系统观的农村人力城市资本化路径诊断与优化
  • 陈江生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 ISBN:9787109197176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231页
  • 文件大小:47MB
  • 文件页数:246页
  • 主题词:农村劳动力-劳动力转移-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基于系统观的农村人力城市资本化路径诊断与优化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导言1

一、研究目的和意义1

二、国内外研究动态2

(一)国外研究动态2

(二)国内研究动态9

(三)国内外研究动态评述13

三、研究基本思路、方法和内容安排14

(一)研究思路14

(二)研究假设15

(三)研究方法16

(四)研究内容安排21

四、研究的可能创新与局限22

(一)可能的创新性发现22

(二)本研究的局限性23

第二章 理论及方法基础28

一、理论基础:人力资本理论及相关概念探析28

二、基本统计研究方法再认识38

(一)关于随机调查样本分布的科学性问题39

(二)关于模型估计中的变量系数稳定性问题40

(三)线性模型与非线性模型的选择问题42

(四)模型估计的拟合优度值(R2)大小问题43

第三章 国外农村人力城市资本化道路的经验与启示47

一、发达国家的农村劳动力城市化转移47

(一)英国47

(二)法国51

(三)美国53

(四)日本56

二、新兴国家的农村劳动力城市化转移61

(一)韩国61

(二)印度64

三、拉美国家农村劳动力城市化转移68

(一)巴西68

(二)其他拉美国家的城市化发展经验和教训评述71

四、各国城市化道路的再认识与启示73

(一)现代农业(农村)建设是城市化发展的基础73

(二)非农产业是农村人口城市化的关键74

(三)合理规划城市布局,控制城市规模,加强城市管理是可持续发展的保障74

第四章 基于系统观的农村人力城市资本化疏导机制76

一、宏观层面城镇化思想认识与现实发展76

(一)“三农”问题的历史沿革与认识变迁76

(二)当前“三农”问题根源的主流认识回顾与评价78

(三)我国城市化发展战略演进81

(四)我国城市化发展与建设成就82

(五)农村人口转移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84

二、微观层面农村剩余劳动力乡城迁移与农村人口总量关系再认识85

三、基于系统观的农村人力城市资本化疏导机制分析88

四、农村人力城市资本化疏导途径简析90

第五章 农村人口生产子系统人口控制基础分析95

一、新中国人口政策的历史脉络95

(一)鼓励生育阶段(1949—1953年)95

(二)政策转变及反复阶段(1954—1969年)96

(三)限制人口增长的“晚、稀、少”政策逐步形成和一胎化政策的全面推进阶段(1970—1984年)96

(四)计划生育政策的调整阶段(1984—1991年)97

(五)多样化的生育政策时期(1991年以后)98

二、我国目前人口政策的论争99

三、基于农户层面的研究诊断101

(一)研究背景与框架101

(二)研究模型设定及变量描述101

(三)估计结果分析105

四、本章小结110

第六章 农村人力资源培育子系统乡城迁移规律分析114

一、人力资源培育与城市化发展114

二、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回顾115

三、基于均衡城市化视角的高等教育就学与就业现状117

四、农村生源大学生就学与就业乡城迁移规律分析118

(一)研究变量定义及统计描述118

(二)数量模型设定120

(三)农村生源大学生乡城迁移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121

五、大学毕业生就业选择策略影响因素分析124

(一)研究变量定义及统计描述125

(二)大学毕业生就业选择策略影响因素研究框架126

(三)结果检验与分析127

六、本章研究结果与讨论132

第七章 农村剩余劳动力乡城迁移子系统诊断(1)136

一、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历史演替136

二、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乡城迁移新特点及存在的问题140

(一)农村剩余劳动力乡城迁移新特点140

(二)人口流动带来的新问题141

三、农村剩余劳动力乡城迁移的微观诊断142

(一)模型设定与变量描述142

(二)不同迁移类型家庭特征分析146

(三)农村家庭劳动力非农化决策影响因素分析148

(四)农村劳动力流动模式选择影响因素分析152

四、本章研究结果与讨论157

第八章 农村剩余劳动力子系统乡城迁移规律诊断(2)160

一、宏观背景160

二、微观研究框架164

三、农户流动行为对农户收入影响估计167

四、本章研究结果与讨论175

第九章 农村剩余劳动力子系统乡城迁移规律诊断(3)179

一、主观生活质量研究的兴起与演进179

(一)主观生活质量的早期研究179

(二)主观生活质量研究的快速发展180

(三)实证研究和理论完善阶段181

二、主观生活质量的研究领域181

三、主观生活满意度评价的特点183

四、基于主观满意度视角的农村劳动力流动模式研究183

(一)研究背景与假设183

(二)模型设定与研究变量描述185

(三)农村劳动力流动模式对家庭收益的影响估计189

五、本章研究结果与讨论197

第十章 农村人力城市资本化系统过程中的政府疏导优化与实现201

一、基于系统观的城市化内涵201

二、农村人口生产子系统人口控制实现基础204

(一)农村人口控制困难的可能原因204

(二)政策优化目标:构建一种能够给农村居民带来养老安全保障的制度环境204

(三)政策优化路径选择205

三、农村人力资源培育子系统农村人力城市资本化实现路径207

(一)农村人力资源培育系统转移路径不通畅的可能原因207

(二)农村人力资源培育子系统疏导目标:全面构建农村人力资源提升的支持环境209

(三)政策优化路径选择211

四、农村劳动力子系统剩余劳动力乡城疏导路径实现213

(一)农村剩余劳动力乡城永久性迁移不通畅的诊断结论及原因213

(二)农村劳动力乡城迁移疏导优化目标214

(三)农村剩余劳动力乡城迁移疏导路径选择215

五、农村人力资源供受区域的科学发展218

附录222

后记23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