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转型期中国财政再分配效应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转型期中国财政再分配效应研究](https://www.shukui.net/cover/73/34444763.jpg)
- 卢盛峰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516150757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172页
- 文件大小:33MB
- 文件页数:188页
- 主题词:经济转型期-财政制度-再分配反应-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转型期中国财政再分配效应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导论1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2
一 问题的提出2
二 研究意义和价值3
三 研究目标4
第二节 文献回顾5
一 主要研究文献5
二 已有研究的评价10
第三节 创新之处12
第四节 研究方法与框架13
一 研究方法13
二 研究框架与结构14
第二章 中国财政再分配的制度分析17
第一节 转型期中国的制度背景17
一 中国经济转型的历史阶段17
二 中国转型时期社会经济特征19
三 中国经济转型的代价21
第二节 转型期中国财政再分配制度23
一 中国转型时期财政体制特征23
二 财政再分配的主要政策工具25
三 转型期财政再分配制度障碍27
第三节 完善财政再分配制度的展望28
第三章 转型期税收政策再分配效应分析29
第一节 引言与文献回顾29
第二节 模型与测度方法32
一 贫困的衡量32
二 贫困的税收弹性33
三 税收“亲贫性”测算34
第三节 中国现行税制结构分析35
第四节 数据与指标37
一 样本分析单位37
二 起始年份及样本范围选择38
三 贫困线Z的设定38
四 分析税种范围及人均税负还原39
第五节 实证结果分析40
一 地区税负及收入分布状况40
二 主要年份中税负归宿及再分配效应分析41
三 中国税制改革下税收政策的再分配效应46
四 中国税制调整的再分配空间还有多大48
第六节 本章小结49
第四章 转型期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再分配效应分析51
第一节 引言51
第二节 理论分析和研究假设54
一 关系资本与财政转移支付54
二 制度环境与财政转移支付效应55
三 关系资本与财政转移支付的有效性55
第三节 中国省以下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一个简单的分析56
第四节 数据与指标59
一 研究样本和数据来源59
二 模型设定与指标选取62
第五节 实证结果分析65
一 关系资本与财政转移支付补助65
二 制度环境与财政转移支付效应68
三 财政转移支付的经济效率68
第六节 稳健性检验与进一步讨论72
一 稳健性检验72
二 进一步讨论74
第七节 本章小结75
第五章 转型期财政救助支出再分配效应分析77
第一节 引言与文献回顾78
第二节 理论框架与实证方法80
一 理论框架80
二 实证方法83
第三节 数据与指标85
一 数据来源85
二 变量指标的选取86
第四节 实证结果分析91
一 政府转移支付、保障性公共服务与贫困91
二 政府转移支付、保障性公共服务与贫困变动96
三 城乡居民户贫困状况分析99
四 绝对能力贫困居民户状况分析102
第五节 稳健性检验及进一步讨论105
一 稳健性检验105
二 从贫困救济到保障性扶贫109
第六节 本章小结110
第六章 转型期公共服务支出再分配效应分析112
第一节 引言与文献回顾113
第二节 实证模型与指标115
一 模型设定与估计方法115
二 数据来源与指标选取116
第三节 实证结果分析123
一 代际社会流动性:状况与动态变化123
二 代际社会流动:公共服务机会的作用效应125
三 公共服务作用和传导机制再分析131
第四节 稳健性检验与进一步讨论133
一 稳健性检验133
二 弱势阶层向上流动的公共机会是均等的吗134
第五节 本章小结140
第七章 研究结论、政策建议与研究展望142
第一节 研究结论142
第二节 政策建议145
一 完善转型期社会经济结构:从分割到整合;从关系合约到规则合约145
二 调整和规范税制结构:间接税主体税制向直接税主体税制转变146
三 规范化政府间纵向财政转移支付关系:加大财力性转移支付途径146
四 调整和完善扶贫模式:扶贫政策从救助型向保障型转变146
五 逐步均等化城乡、区域及不同群体间的公共服务供给147
第三节 研究不足与展望147
参考文献149
后记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