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百年中国电影史 1900-2000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百年中国电影史 1900-2000
  • 尹鸿,凌燕著 著
  • 出版社: 长沙:岳麓书社;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
  • ISBN:9787807618775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376页
  • 文件大小:77MB
  • 文件页数:391页
  • 主题词:电影史-中国-1900~2000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百年中国电影史 1900-2000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引言1

第一章 中国电影的发端(1896-1921)4

第一节 电影传入中国5

一、古代中国影像艺术5

二、电影在中国的传入6

三、中国电影的诞生7

第二节 中国电影工业的出现7

一、亚细亚影业公司与中国第一部故事片《难夫难妻》7

二、商务印书馆与中国第一部长故事片《阎瑞生》8

三、中国电影渐成气候8

第三节 早期中国电影的文化特征9

一、早期电影的新文化气息9

二、传统文化的影响9

第二章 早期中国电影的发展(1922-1937)10

第一节 明星、大中华百合与天一公司的鼎足而立11

一、早期最有影响的中国电影企业:明星公司11

二、大中华百合影片公司与邵氏天一公司12

三、中国电影的众多第一步12

四、早期电影工业体系和市场竞争12

第二节 《孤儿救祖记》与家庭伦理情节剧电影传统12

一、开风气之先的《孤儿救祖记》13

二、以社会问题为题材的家庭伦理片传统13

第三节 中国武侠电影的第一个高潮14

一、市场压力下的电影转向14

二、中国最长的系列电影《火烧红莲寺》14

三、武侠神怪热与国民党政府的电影审查14

第四节 电影的“新派”与“旧派”15

一、《故都春梦》的新电影风气15

二、联华影业公司的兴起15

三、“联华”的新与“明星”的旧16

四、中国民族电影进入黄金时代16

第五节 从无声到有声电影的技术和艺术进步17

一、中国最早的电影插曲17

二、中国第一部有声片《歌女红牡丹》17

第六节 左翼电影的发端与战火中的民族电影18

一、左翼电影传统的发端18

二、左翼文化人进入电影业19

三、中共第一个电影领导组织20

四、左翼进步电影创作20

五、左翼电影批评21

六、左翼文化界对“软性电影”的批判24

七、早期抗战电影26

第七节 左翼电影创作27

一、左翼电影的历史环境27

二、“明星”公司第一部左翼电影《狂流》27

三、夏衍的《春蚕》等左翼电影29

四、1933年“中国电影年”30

五、左翼进步电影的重要作品31

六、左翼电影的题材与主题36

第八节 早期著名导演:郑正秋、张石川、蔡楚生和吴永刚41

一、郑正秋:中国的第一代电影大师41

二、张石川:中国民族电影工业的开拓人43

三、蔡楚生:中国经典情节剧传统的创造者44

四、吴永刚:创造中国电影美学的人46

第三章 抗战时期的中国电影(1937-1945)48

第一节 中国电影格局的改变49

一、大后方、“孤岛”、根据地与沦陷区的电影格局49

二、战争改变电影49

第二节 硝烟中的大后方电影49

一、“国防电影”运动49

二、“中影”与“中制”:战时的国民党官方影业51

三、大后方抗战时期的重要电影51

四、抗战时期电影的大众化53

第三节 顽强生存的上海孤岛电影54

一、战火纷飞中的孤岛电影54

二、借古喻今的“古装片”55

三、中国的动画片高潮57

第四节 “满映”及沦陷区电影58

一、“满映”的建立58

二、“满映”拍摄的电影58

三、“华影”以及上海沦陷区的电影59

四、军国主义电影60

第四章 “战后”的国统区与解放区电影(1945-1949)62

第一节 昆仑影业公司及《一江春水向东流》等代表性影片63

一、《八千里路云和月》:战争中流动的民主精神63

二、《一江春水向东流》:中国伦理情节剧经典64

三、《乌鸦与麻雀》:黎明前的黑暗生活65

四、《万家灯火》:市民生活万花筒66

第二节 国统区桑弧、费穆等重要导演及其作品68

一、现实生活众生相68

二、喜剧电影的繁荣69

三、桑弧与文华电影公司70

四、费穆的东方电影美学73

第三节 中国共产党及解放区电影的诞生与发展75

一、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影像记录75

二、解放区最早的电影工作与延安电影团76

三、中共第一个电影制片厂78

第五章 新中国电影的诞生(1949-1956)80

第一节 新中国电影的创建81

一、中国社会主义电影事业的起步81

二、改造私营电影业82

三、国营电影厂出品新片展览月83

四、共产党领导下的电影指导委员会84

第二节 新中国电影的金色童年86

一、第一部新中国电影86

二、“工农兵电影”与“写重大题材”88

三、红色电影的雏形88

四、国际社会主义电影的组成部分89

第三节 新中国电影的成长创伤90

一、国统区与解放区的两支电影队伍90

二、对电影《武训传》的批判91

三、新中国电影的第一次低谷92

第六章 新中国电影的感想(1956-1966)94

第一节 政治运动中的电影品格95

一、“运动”式发展曲线95

二、1959年与1963年:新中国电影的两次高峰98

三、高度自觉的政治书写103

四、封闭自足的电影文化体系105

五、电影批评的政治化106

第二节 社会主义电影的修辞系统110

一、国家意识形态影像体系110

二、缝合的镜语系统112

三、革命浪漫主义与革命现实主义相结合的情节正剧114

四、政治符号化的人物形象115

五、革命对爱情的放逐121

第三节 新中国电影的题材与类型123

一、历史题材: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的历史寓言123

二、农村题材:社会主义的新农民131

三、名著改编:对经典的政治重写135

四、喜剧片:愉快地歌颂美好139

五、谍战惊险片:政治斗争的类型化叙述143

六、少数民族题材电影:阶级性置换民族性的团结颂148

七、儿童片与动画片:“红孩子”的成长童话154

八、戏曲片:古为今用的传统重构159

第七章 “文革”电影(1966-1976)164

第一节 历史悲喜剧165

一、“文化大革命”与“十年动乱”165

二、“文化大革命”的文艺纲领166

三、新中国电影的历史灾难167

第二节 “样板戏”文艺模式169

一、京剧改革与样板戏169

二、“三突出”创作原则170

三、“阶级斗争”主题模式171

四、人物形象与性别策略172

第三节 “文革”期间的“样板戏电影”174

一、样板戏电影174

二、“三突出”创作原则在电影中的应用175

三、“无产阶级英雄”神话176

四、革命文化的“流行”177

第四节 故事片创作的恢复与重建177

一、阶级斗争电影178

二、重建社会主义现实主义181

三、电影技术和工艺的进步183

第八章 改革开放的新时期电影(1977-1989)186

第一节 改革开放的社会文化语境187

一、思想解放与文化启蒙187

二、电影的“春天”188

三、电影的调整与过渡189

第二节 伤痕电影与反思电影192

一、噩梦醒来是早晨192

二、谢晋的“反思三部曲”193

三、人性的发现与呼唤199

四、多样化的电影文化201

第三节 电影美学观念的骚动与革新203

一、电影本体的探索204

二、承前启后的中国电影“第四代”204

三、第四代导演的代表性作品205

第四节 第五代的横空出世与新电影时代212

一、《一个和八个》与第五代的崛起213

二、《黄土地》与第五代经典214

三、第五代的标志性人物216

四、第五代导演群体223

五、第五代电影的历史意义226

六、中国电影走向世界229

第五节 电影体制的解体与变革231

一、走向娱乐的电影文化231

二、武打片——娱乐性对电影文化的第一次冲击233

三、喜剧娱乐的滥觞234

四、1988:中国娱乐片年236

五、“新时期”的结束与“后新时期”的来临238

第九章 中国电影的世纪跨越(1990-2000)240

第一节 意识形态化与市场化的双重背景241

一、后新时期文化241

二、1995年:国产电影的短暂复兴242

三、后“长沙会议”时期243

第二节 “主旋律”电影244

一、历史片与历史文献片245

二、“好人好事”电影247

三、社会或家庭伦理电影249

四、伦理“泛情化”250

五、国与族主义策略251

六、东方主义与西方主义252

第三节 娱乐的主旋律化与主旋律的娱乐化253

一、市场化的不归之途253

二、动作悬念片:变形的中国类型片254

三、国际化的“新民俗”片255

四、主旋律的娱乐化与娱乐片的主旋律化256

五、冯小刚的贺岁片257

第四节 现实主义电影的本士关怀261

一、关怀当下人生261

二、城市与乡村镜像264

三、都市的喧嚣与迷茫265

四、故事片中的纪录片266

第五节 新生代的叛逆与皈依270

一、夹缝中的一代270

二、还原冲动与青春自恋270

三、流浪后的回家271

第六节 全球化背景下的国际化策略272

一、国际化背景273

二、国际化电影模式274

三、国际化的意识形态策略274

四、国际化的文化策略276

五、国际化的艺术策略277

六、国际化的经济策略277

七、国际电影节:国际化通道278

第十章 中国台湾电影:从健康写实到新浪潮(1950-2010)282

第一节 台湾电影历程283

一、台湾的“健康写实”电影283

二、台湾言情片284

三、悲情新电影286

第二节 台湾电影代表人物289

一、侯孝贤:台湾新电影运动的旗帜289

二、台湾电影“第二浪潮”代表人物291

三、李安:东西方的影像桥梁292

第十一章 中国香港:“东方好莱坞”(1913-2010)296

第一节 香港电影历史297

一、港产电影的开始297

二、香港电影的辉煌时代298

三、香港电影中的本土文化298

第二节 香港电影新浪潮299

一、新浪潮的兴起299

二、新浪潮的历史意义299

第三节 香港电影代表人物300

一、徐克的江湖电影300

二、吴宇森演绎“暴力美学”301

三、成龙的中国功夫303

四、王家卫的都市时空303

第四节 华语电影从合拍走向融合306

一、中国内地与香港的合拍电影306

二、合作滥觞期:各取所需307

三、合作活跃期:南风北上308

四、合作低谷期:共临危机311

五、合拍高潮期:互补共赢312

六、新合拍时代:共造华语片321

第十二章 跨越百年的中国电影(2000年以来)324

第一节 中国电影产业进入黄金机遇期325

一、电影改革:最大限度的行业准入、产品准入开放325

二、电影产业:爆发式增长327

三、电影格局:核心企业逐渐成形329

四、电影生产:品种更加丰富,整体质量不断提升330

五、电影市场:影院建设出现高潮,电影市场空前繁荣332

六、产业走向:市场体系亟待规范,大电影格局初见端倪335

第二节 面向市场的电影美学336

一、市场化背景下电影美学观念的转变336

二、大制作电影:寻求创作与制作、商业与艺术的美学平衡341

三、类型片:在中国特色中探索345

四、艺术片:多元化的电影文化349

五、主旋律与献礼片:转向主流电影353

六、新世纪十年:中国电影在路上356

附录:百年电影大事记36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