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室内装修污染检测与控制技术手册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 李继业,张峰,张旭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 ISBN:9787122205377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374页
- 文件大小:83MB
- 文件页数:386页
- 主题词:室内装修-装饰材料-有害物质-检测-技术手册;室内装修-装饰材料-有害物质-污染控制-技术手册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室内装修污染检测与控制技术手册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室内空气污染概述1
第一节 室内空气污染的简单介绍1
第二节 室内空气污染源和污染物2
一、室内空气污染物质的种类2
二、室内空气污染来源及特征4
三、装饰装修材料引发室内空气污染6
四、装饰装修材料引发的室内空气污染新特点7
五、装饰装修材料引发的室内空气污染的防治9
第三节 目前我国室内环境污染情况10
一、由于建筑工程材料造成的室内环境污染11
二、由于室内装饰装修造成的室内环境污染12
三、由于室内各种家具造成的室内环境污染13
第四节 室内装饰装修材料与室内环境污染关系14
第五节 室内环境污染控制体系与现行标准15
一、国外室内装饰装修污染法规建设概述15
二、国外室内环境标准与相关产品认证制度17
三、我国室内空气污染控制与监管保障体系20
第二章 室内空气质量标准与检测40
第一节 室内空气的质量检测40
一、室内空气质量的重要性40
二、室内空气质量的概念41
三、室内空气质量检测42
第二节 室内空气的质量标准45
一、标准的基本概念45
二、室内空气质量标准46
第三节 室内空气检测的质量保证48
一、质量管理的基本知识48
二、室内空气检测数据处理与表达50
第四节 室内空气污染物种类与性质52
一、有机污染物52
二、无机污染物58
三、颗粒物和生物污染物65
第五节 室内空气污染物的检测方法67
一、室内空气中有机污染物的检测方法68
二、室内空气中无机污染物的检测方法69
第三章 室内装饰装修材料中主要污染物质检测与控制71
第一节 人造板的污染物质检测与控制71
一、人造板材的主要类型72
二、人造板及其制品有害物质国家控制标准82
三、人造板及其制品中甲醛释放量检测方法82
第二节 溶剂型木器涂料的污染物质检测与控制89
一、溶剂型木器涂料的用途和分类89
二、溶剂型木器涂料的有害物质及危害90
三、溶剂型木器涂料选购注意事项91
四、溶剂型木器涂料有害物控制标准91
五、溶剂型木器涂料有害物检测方法92
第三节 内墙涂料的污染物质检测与控制96
一、内墙涂料的分类与要求96
二、内墙涂料中有害物质限量98
三、内墙涂料的污染物质检测与控制99
第四节 胶黏剂的污染物质检测与控制103
一、胶黏剂的组成与分类103
二、胶黏剂的主要有害物质及其危害104
三、室内装修用胶黏剂有害物质限量105
四、胶黏剂中有害物质的检测方法105
第五节 壁纸的污染物质检测与控制112
一、壁纸的用途与分类112
二、壁纸主要有害物质及危害113
三、壁纸有害物质及控制标准114
四、壁纸有害物质检测方法115
第六节 聚氯乙烯卷材地板的污染物质检测与控制119
一、聚氯乙烯卷材地板的分类与特点119
二、聚氯乙烯卷材地板的主要有害物质及危害122
三、聚氯乙烯卷材地板的有害物质控制标准123
四、聚氯乙烯卷材地板的有害物质检测方法124
五、选择聚氯乙烯卷材地板时的正确方法125
第七节 地毯、地毯衬垫及地毯胶黏剂污染物质与控制125
一、地毯的分类方法126
二、地毯的主要技术性能128
三、地毯、地毯衬垫及地毯胶黏剂的有害物质及危害129
四、地毯、地毯衬垫及地毯胶黏剂的有害物质的标准129
五、地毯、地毯衬垫及地毯胶黏剂的有害物质的检测130
六、地毯、地毯衬垫及地毯胶黏剂的有害物质的控制132
第八节 混凝土外加剂的污染物质检测与控制133
一、混凝土外加剂的分类和用途133
二、混凝土外加剂的主要有害物质及危害135
三、混凝土外加剂的有害物质控制标准136
四、混凝土外加剂的有害物质检测方法136
五、混凝土外加剂有害物质的控制137
第九节 天然石材的污染物质检测与控制138
一、岩石的形成与分类138
二、天然石材的技术性质139
三、建筑装饰饰面石材141
四、天然石材的主要有害物质及危害143
五、天然石材有害物质国家控制标准147
六、天然石材有害物质检测方法148
七、天然石材有害物质控制措施149
第十节 室内纺织品的污染物质检测与控制151
一、纺织品的用途与分类151
二、室内纺织品的主要有害物质及危害152
三、室内纺织品有害物质国家控制标准155
四、室内纺织品有害物质的检测方法157
五、室内纺织品有害物质的控制措施162
第十一节 木家具的污染物质检测与控制164
一、木家具的用途与分类164
二、木家具的主要有害物质及其危害166
三、木家具中有害物质国家控制标准166
四、木家具中有害物质的检测方法167
五、木家具中有害物质的控制措施169
第四章 室内空气净化技术173
第一节 室内空气污染净化概述173
一、室内空气污染净化的重要性173
二、室内空气污染的特点174
第二节 室内空气净化技术175
一、室内空气的通风净化176
二、室内空气的过滤净化176
三、室内空气的吸附净化179
四、室内空气的催化净化184
五、室内空气的紫外消毒187
六、室内空气的臭氧消毒190
七、空气二氧化氯氧化法193
八、室内空气负离子净化196
九、室内空气的生物净化196
十、室内空气的植物净化197
第三节 纳米光催化技术的应用199
一、纳米光催化技术概述199
二、纳米光催化技术在室内环境中的应用203
第五章 室内空气品质评价与控制205
第一节 室内空气品质的概述205
一、室内空气品质的定义206
二、污染物种类及研究概况207
三、室内空气品质的控制方法209
四、改善室内空气品质的措施209
五、对室内空气品质的展望210
第二节 室内空气品质评价方法211
一、室内空气品质的主观评价方法211
二、室内空气品质的客观评价方法220
三、室内空气品质的综合评价方法232
四、国外的综合评价方法234
五、室内空气品质评价方法的完善237
第三节 室内空气品质影响因素238
一、建筑室外环境对室内空气品质的影响238
二、暖通空调系统对室内空气品质的影响242
三、建筑装饰材料对室内空气品质的影响246
四、室内设施及人员对室内空气品质的影响247
第四节 室内空气品质控制方法248
一、项目选址与规划技术248
二、建筑通风换气策略249
三、室内防潮与除湿方法259
四、空调系统污染控制技术262
五、室内空气污染源控制方法263
六、微生物污染控制措施265
第六章 室内环境检测仪器的应用269
第一节 室内环境检测仪器概论269
一、现场检测仪器的发展概况和分类269
二、环境检测中所用仪器的分类方法271
三、《建筑工程室内环境现场检测仪器》简介274
四、我国环境检测仪器技术发展进展277
五、我国在环境检测仪器方面的差距277
第二节 室内空气污染物采样仪器278
一、气体污染物采样器278
二、颗粒物采样器280
三、双相多组分空气采样器286
四、空气微生物采样器288
第三节 室内空气中无机气体污染物检测仪器296
一、二氧化硫检测仪器296
二、二氧化氮检测仪器300
三、一氧化碳检测仪器303
四、二氧化碳检测仪器309
五、臭氧检测仪器312
六、氨检测仪器315
七、硫化氢检测仪器317
第四节 室内空气中有机气体污染物检测仪器319
一、有机气体污染物分析常用检测器319
二、便携式气相色谱仪和挥发性有机物检测器321
三、苯、甲苯、二甲苯自动分析仪322
四、甲醛检测仪器323
第五节 室内空气中颗粒物测定仪器324
一、光散射法颗粒物测定仪器324
二、β射线吸收法颗粒物测定仪器327
三、压电晶体差频法颗粒物测定仪器329
第六节 室内环境与建材放射性检测仪器330
一、环境与建材放射性检测的特点331
二、环境γ辐射空气吸收剂量检测仪器332
三、γ辐射空气吸收剂量检测仪器332
四、室内空气中氡的测量仪器334
第七节 室内热环境参数测定仪器338
一、空气温度测量仪器339
二、空气湿度测量仪器340
三、空气风速测量仪器341
四、辐射热的测量仪器342
五、室内的新风量和换气量测定方法343
六、热环境综合参数测定方法和仪器345
第八节 室内环境噪声及空气离子测量仪器346
一、室内噪声测量仪器346
二、空气离子测量仪器350
第七章 室内空气质量检测应用实例355
第一节 居室环境空气质量检测与评价355
一、居室环境空气质量检测与评价实例355
二、居室环境空气质量检测与评价实例361
第二节 办公楼环境空气质量检测与评价364
一、二氧化碳的连续检测365
二、新风量的测定366
三、测定结果汇总367
第三节 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检测368
一、标准曲线的绘制369
二、气压及标准体积计算370
三、浓度计算371
四、测定结果汇总371
参考文献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