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张楚廷教育文集 哲学原理卷 第14卷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 张楚廷著 著
- 出版社: 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543886308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664页
- 文件大小:102MB
- 文件页数:680页
- 主题词:教育-文集;教育哲学-文集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张楚廷教育文集 哲学原理卷 第14卷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论我1
1 当人说“我”时3
2 “我”曾不见了5
3 “我”真的回来了7
4 人若不再说“我”了9
5 自我意识——最高的神性12
6 什么是自我意识14
7 我是谁16
8 “我”系何所指18
9 马克思言下的我20
10 我主义23
11 再论个人25
12 社会关系中的我27
13 我的二重化29
14 我的存在方式31
15 我和我们33
16 “我”是一种获得36
17 发现我,创造我38
18 如何获得“我”41
19 有本来的“我”吗43
20 关于“提高到‘高度’”45
21 有我忘我,忘我有我48
22 我与他50
23 “大我”与“小我”53
24 让学生大声说出“我”55
25 “把自己培养成为自己”57
26 我我关系与教育64
27 评“时势造英雄”66
28 论自以为是68
29 马克思关于人的论说70
30 “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构造”73
31 两种哲学的比较75
32 人与人性78
33 关于个性的两重含义及其一致性81
34 什么是个性教育83
35 骄傲不一定使人落后85
36 不破官本,哪来人本87
37 关心的基础在哪里89
38 对“学会关心”的一种解释91
39 从人权看教育93
40 本之本,末之末95
41 人如其人100
42 人的胸怀怎样变宽阔102
43 为学术而学术:一种境界104
44 一个明显的双重标准被视而不见107
45 “体”字解析109
46 素质教育是特别关注主客体融合的教育111
47 论个体及某些主义117
48 主观与客观120
49 主观的客观与客观的主观122
50 谁调动谁124
51 为何要学习古典126
52 语言与教育128
53 校长即学长130
54 再论主体132
55 六问“有用”134
56 美育的价值141
57 目的的纯洁性143
58 与众不同,与众相同145
59 休闲的价值有多高147
60 论“第一”150
61 学生是“先”生152
62 关于培养可靠接班人155
63 成功乃成功之父157
64 论独立人格159
65 再论独立人格160
66 追求第一次162
67 远离第一次162
68 公与私163
69 再论“公”171
70 存在与存在着175
71 物质主义与唯物主义181
哲学原理189
第一编 从方法论到实践观191
第一章 方法论192
第一节 辩证法192
第二节 方法、观点和立场197
第三节 方法论的意义204
第四节 辩证法的遭遇211
第二章 思想的力量216
第一节 关于文、理、工之关系217
第二节 思想的独特220
第三节 思想和它的老祖宗224
第四节 思想无边的力量227
第五节 思想的再生性232
第三章 哲学是人的哲学236
第一节 哲学乃人的学问的精华237
第二节 哲学是关于人的智慧的学问239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更深刻的人的哲学242
第四节 辩证法对物质的超越246
第五节 哲学中,人在哪里?249
第四章 客观的主观与主观的客观同在251
第一节 何谓客观?251
第二节 主观的客观253
第三节 客观的主观256
第四节 一种强势的主观主义259
第五章 理论的使命首先就是超越实际262
第一节 什么是实际?什么是理论?262
第二节 理论超越实际才成为实际的理论264
第三节 理论在引领实际中显示人类真正的力量267
第六章 关于实践观的种种问题274
第一节 实践只是物质活动吗?274
第二节 人间只有物质劳动吗?276
第三节 关于“劳动创造人”278
第四节 错误的概念所再生的错误280
第五节 实践、劳动与休闲282
第六节 实践究竟是什么?285
第七章 时势、环境与英雄288
第一节 时势与英雄288
第二节 人是环境的产物吗?292
第三节 环境与人296
第二编 人是一种特殊的生成300
第八章 论事物的分与合301
第一节 是分还是合302
第二节 思辨的分与事实的分303
第三节 作为发展的分与合305
第四节 思维中的分与合307
第五节 评“一分为二”309
第六节 关于归纳与演绎311
第七节 人是一个伟大的合313
第九章 生成论——人,预设的生成315
第一节 生成还是固有315
第二节 人,“精神宇宙”的生成317
第三节 预设意味着什么?320
第四节 教育,最自觉的预设322
第五节 预设论成立吗?324
第六节 存在与存在主义325
第十章 论意识的独立性问题331
第一节 决定论评述332
第二节 反映论评述334
第三节 意识的独立性336
第四节 语言强有力地见证独立性339
第十一章 规律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345
第一节 规律是事物固有的吗?345
第二节 关于本质主义348
第三节 规律是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吗?352
第四节 规律是不可改变的吗?356
第五节 怎样理解恩格斯的话360
第十二章 自由论364
第一节 人与自由365
第二节 思想自由的性质367
第三节 自由与解放370
第四节 一个传统自由命题的两大缺陷375
第五节 对自由的误解知多少381
第十三章 知识论385
第一节 人与知识386
第二节 知识的分类问题389
第三节 知识只有两门吗?391
第四节 人文知识还能被漠视吗398
第五节 人与人文科学404
第三编 人与无限和永恒408
第十四章 哲学:一种多重意识409
第一节 一个紧闭的圆圈409
第二节 哲学关于意识说了些什么411
第三节 哲学自身安在?413
第四节 哲学离物质更远415
第十五章 认识论之中多少缺失420
第一节 什么叫聪明420
第二节 感性的作用十分有限422
第三节 再论实践为何物423
第四节 真知从何来?426
第五节 灵感从何来?429
第六节 认识论中的缺失431
第七节 可知论与不可知论433
第十六章 无限与永恒437
第一节 有限的世界437
第二节 思维的无限439
第三节 实无限与潜无限441
第四节 无限乃人的无限442
第五节 由无限到永恒445
第十七章 人与思想449
第一节 更有意义的问题449
第二节 思想解放即人的解放452
第三节 不同的思想其产生也不同455
第四节 哲学作为思想的思想而在457
第五节 思想为何应是自由的460
第六节 人与思想的关系——兼论宗教463
第十八章 思想权利及其他467
第一节 思想权利所遇到的思想障碍467
第二节 前提的意义471
第三节 最重要的人权事项475
第十九章 实用主义哲学不只一种479
第一节 有用与真理480
第二节 关于“用”的若干问题482
第三节 真理本身即目的485
第四节 文化传统中的问题489
第五节 实用的选取493
第二十章 再评本质主义497
第一节 本质在哪里498
第二节 与本质相关的问语500
第三节 两个不同的问题503
第四节 马克思怎样看人506
第五节 人的“本质”问题509
第六节 对本质主义的进一步分析513
第七节 人有些什么质517
第四编 上天之下的人521
第二十一章 善恶论522
第一节 真与善523
第二节 美与善528
第三节 法与善539
第四节 众与善542
第五节 诚与善546
第六节 善于善549
第七节 善的三支柱552
第二十二章 人与劳动556
第一节 关于“劳动创造人”556
第二节 恩格斯的论述560
第三节 关于精神劳动563
第二十三章 个人、集体及其主义571
第一节 集体主义思想从哪里来572
第二节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个人的论说576
第三节 评析集体主义的基本内容580
第四节 集体主义与道德问题583
第五节 组织与集体586
第六节 个人主义与人本主义589
第二十四章 人性与人权593
第一节 人,公民,人民593
第二节 人,人性,社会性598
第三节 人,人性,人权603
第二十五章 人如何被“人民”所淹没609
第一节 人与人民609
第二节 人性与人民性611
第三节 人权与人民权612
第四节 马克思怎样说人和人民613
第五节 “人民”一词被怎样使用着?616
第六节 今天的人与人民619
第二十六章 社会本位主义剖析622
第一节 社会本位主义的虚伪性623
第二节 社会本位主义的主要立论626
第三节 关于社会关系635
第四节 人的个性与社会性641
第五节 评涂尔干646
第二十七章 人主义谓何?653
第一节 我们不再陌生653
第二节 人文的,即人的655
第三节 论想入非非657
第四节 过往问题的症结在哪里660
第五节 人颂6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