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政治功能及实现形式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下载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政治功能及实现形式研究
  • 申文杰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516151877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282页
  • 文件大小:61MB
  • 文件页数:298页
  • 主题词: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政治功能及实现形式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引言1

一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价值1

(一)学术价值2

(二)应用价值3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4

(一)国内研究状况4

(二)国外研究状况6

三 研究目标、内容及解决的问题7

(一)研究目标7

(二)研究内容8

(三)解决的问题8

四 本书采取的研究方法10

(一)历史研究法10

(二)文献研究法10

(三)多学科综合研究法11

(四)政治分析法12

(五)比较研究法12

(六)归纳研究法12

五 本书的重点、难点和创新之处12

(一)本书的重点12

(二)本书的难点13

(三)本书的创新之处14

六 本书所涉及的基本概念界定15

(一)意识形态15

(二)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19

(三)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政治功能20

第一章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意识形态政治功能的基本观点22

一 深刻分析了意识形态对统治阶级利益的遮蔽功能23

(一)意识形态作为一种虚假观念掩盖了阶级统治的本质23

(二)统治阶级把自己的特殊利益普遍化对民众产生一种蒙蔽作用24

(三)商品拜物教掩盖了资本家对无产阶级的剥削关系25

(四)意识形态作为一种抽象概括也会产生迷惑作用25

二 明确指出了统治阶级意识形态在思想领域的支配和控制功能26

(一)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26

(二)统治阶级的思想在社会思想领域起着支配作用26

三 全面阐述了意识形态对统治阶级利益的辩护和维护功能27

(一)意识形态对统治阶级的利益具有论证和辩护功能27

(二)意识形态发挥着维护阶级统治的作用28

四 具体论述了意识形态对革命斗争的政治指导功能28

(一)哲学革命是“政治崩溃的先导”28

(二)进步的意识形态是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精神武器”29

五 科学论证了意识形态对历史发展的政治推动功能30

(一)意识形态是“历史发展合力”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30

(二)一定的意识形式的解体足以使整个时代覆亡31

第二章 西方学者关于意识形态政治功能的多维阐述32

一 德·特拉西反神学目的下对意识形态政治功能的最初阐述32

(一)意识形态具有潜在的反封建、反神学的政治功能32

(二)意识形态内含着改造社会的政治功能34

二 卢卡奇“物化意识”视角下对意识形态政治功能的阐述35

(一)“物化意识”对人具有控制作用35

(二)“总体性意识形态”对无产阶级的政治教育功能36

三 葛兰西“文化霸权”和“市民社会”视域下的意识形态政治功能36

(一)“文化霸权”下的意识形态政治控制功能37

(二)“市民社会”中的意识形态政治维护功能38

四 卡尔·曼海姆“知识社会学”视域中的意识形态政治功能39

(一)意识形态能够“为人们提供真知灼见”40

(二)“总体性意识形态”具有更广泛的社会政治功能41

五 哈贝马斯“科学技术意识形态”视角下的意识形态政治功能42

(一)作为意识形态的科学技术为资本主义国家提供新的合法性42

(二)科学技术意识形态对资本主义统治的维护功能43

六 阿尔都塞“意识形态国家机器”视角下对意识形态政治功能的阐述45

(一)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的构成45

(二)主导意识形态的政治统摄功能46

(三)意识形态国家机器中各个要素在维护政治统治中的功能47

七 齐泽克“后马克思主义”视角下的意识形态政治功能48

(一)通过分析主体构建过程分析了意识形态政治教化功能48

(二)通过分析意识形态的三种状态具体阐述了意识形态政治教化功能50

八 对西方学者有关意识形态政治功能观点的简要评析51

(一)西方学者意识形态政治功能理论的局限性51

(二)对于充分认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政治功能的现实启发性53

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政治功能的学科理论论证55

一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政治功能的哲学论证55

(一)意识能动性理论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政治功能的基本论证56

(二)认识能动性理论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政治功能的具体论证57

(三)上层建筑反作用理论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政治功能的直接论证58

二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政治功能的社会学论证61

(一)社会制度功能的理论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政治功能提供了现实论证62

(二)文化功能的理论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政治功能提供了广泛论证64

(三)社会规范作用的理论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政治功能提供了宽泛论证66

三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政治功能的政治学论证67

(一)政治文化对政治体系的功能68

(二)政治文化对政治行为的功能70

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政治功能的构成与现实作用72

一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对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具有政治教育功能72

(一)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政治教育功能的含义72

(二)在无产阶级成长过程中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政治教育功能73

(三)在我国改革开放实践中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政治教育功能74

二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对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政治指导功能76

(一)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政治指导功能的内涵界定76

(二)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对无产阶级政党的政治指导功能76

(三)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对我国各领域的政治指导功能78

三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对多样化思想观点的政治整合功能80

(一)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政治整合功能的含义80

(二)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对民众思想观念多样化的政治整合功能81

(三)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对多样化社会思潮的政治整合功能82

四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对错误落后的思想观点具有政治批判功能83

(一)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本身就蕴含着批判精神84

(二)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对当前各种错误思潮的政治批判功能85

五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对无产阶级政权的政治维护功能86

(一)意识形态普遍具有政治合法性作用86

(二)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对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维护功能87

六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对人民群众的政治激励功能89

(一)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通过提出奋斗目标给人民以精神激励89

(二)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通过思想教育为人民群众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90

第五章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政治功能在当前实现过程中面临的挑战与问题94

一 经济全球化的冲击性94

(一)借助于经济全球化西方思想文化大量涌入我国95

(二)加入WTO后我国面临西方文化入侵的压力增大96

(三)跨国公司在意识形态传播中扮演着特殊角色97

二 西化、分化战略实施的危害性99

(一)冷战结束后西方国家对我国推行西化、分化战略的基本状况100

(二)西化、分化演变战略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政治功能实现的危害性108

三 市场化提出的挑战性111

(一)市场经济导致了我国社会多样化趋势112

(二)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产生了一些消极思想117

四 网络化效应的负面性120

(一)西方信息霸权对马克思主义政治功能的实现构成现实压力121

(二)社会思潮通过网络传播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政治功能的实现提出直接挑战123

(三)各种有害信息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政治功能的实现造成直接危害124

(四)网络对我国青少年成长带来明显负面作用125

(五)网络条件下对意识形态控制难度增大126

五 “非意识形态化”的侵蚀性129

(一)“文明冲突论”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政治功能实现的侵蚀性129

(二)“意识形态终结论”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政治功能实现的侵蚀性134

(三)“普世价值论”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政治功能实现的消解性140

六 一些错误言论的干扰性144

(一)当前我国意识形态领域一些错误言论的表现形式144

(二)当前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出现一些错误言论的原因分析147

(三)错误言论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政治功能实现的干扰性149

七 当前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政治功能实现过程中自身存在的问题151

(一)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体系创新不丰富151

(二)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舆论宣传工作不完善154

(三)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到位158

(四)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政治功能实现机制不健全161

(五)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政治功能实现的一些途径不顺畅164

(六)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政治功能实现队伍的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167

第六章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政治功能实现的基本途径169

一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政治功能实现的理论创新途径169

(一)理论创新途径在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政治功能实现中的基本作用170

(二)理论创新途径在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政治功能实现中的基本要求172

二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政治功能实现的思想政治教育途径175

(一)思想政治教育途径在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政治功能实现中的基本作用176

(二)思想政治教育途径在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政治功能实现中的基本要求182

三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政治功能实现的宣传舆论途径187

(一)宣传舆论途径在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政治功能实现中的基本作用188

(二)宣传舆论途径在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政治功能实现中的基本要求196

四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政治功能实现的互联网途径201

(一)通过互联网途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政治功能实现的特点201

(二)网络途径在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政治功能实现中的基本要求204

五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政治功能实现的文化途径210

(一)文化途径在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政治功能实现中的基本作用211

(二)文化途径在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政治功能实现中的基本要求217

六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政治功能实现的国民教育途径221

(一)国民教育途径在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政治功能实现中的基本作用221

(二)国民教育途径在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政治功能实现中的基本要求228

七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政治功能实现的队伍和人才支撑233

(一)思想理论宣传队伍在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政治功能实现中的基本作用233

(二)发挥思想理论宣传队伍在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政治功能实现中作用的基本措施236

第七章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政治功能实现的基本方式241

一 注重整合性的方式:尊重差异、包容多样241

(一)尊重差异、包容多样方式在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政治功能实现中的基本作用242

(二)尊重差异、包容多样方式在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政治功能实现中的基本要求243

二 具有示范性的方式:树时代先锋、学习先进典型246

(一)通过树立和学习先进典型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是我党的一个优良传统246

(二)典型示范方式在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政治功能实现中的基本作用248

(三)典型示范方式在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政治功能实现中的基本要求250

三 凸显实践性的方式: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252

(一)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方式在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政治功能实现中的基本作用252

(二)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方式在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政治功能实现中的基本要求254

四 体现平等性的方式:说服教育、民主沟通256

(一)民主沟通方式在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政治功能实现中的基本作用257

(二)民主沟通方式在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政治功能实现中的基本要求258

五 解疑释惑性方式:直面现实、理论热点面对面259

(一)理论热点面对面方式在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政治功能实现中的基本作用260

(二)理论热点面对面方式在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政治功能实现中的基本要求262

结论264

参考文献270

后记281

热门推荐